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的 临床价值分析

2022-09-26 08:03庄,褚
大医生 2022年17期
关键词:纤毛鼻窦炎嗅觉

王 庄,褚 波

(徐州市肿瘤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徐州 221005)

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鼻窦黏膜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导致,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鼻窦炎通常是由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彻底、病症反复发作导致[1]。慢性鼻窦炎属于慢性化脓性炎症,会导致患者多个鼻窦受累,引起嗅觉障碍,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临床上对该病通常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常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案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但极易对鼻窦部位造成损害,引起术中大出血,危险性较高[2]。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的患者,是临床上集中探讨的问题。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并形成了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但仍需进一步探究其临床疗效[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鼻窦炎伴嗅觉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7.61±5.79)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08±1.1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为19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6.72±4.89)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4.12±1.1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徐州市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符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4]和《嗅觉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7年)》[5]中慢性鼻窦炎和嗅觉障碍的诊断标准;②经药物治疗症状未改善者。排除标准:①既往有鼻部手术史;②合并严重肝、肾、肺等疾病者;③鼻中隔重度偏曲,存在手术禁忌或耐受性差者。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完成心电图、血常规、鼻窦CT等检查,术前6 h嘱患者禁食禁水。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放式手术。采用插管全身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鼻腔内发生病变的黏膜切除,必要时采取鼻中隔矫正手术,然后逐层缝合,

再用碘伏及凡士林纱条分别填充窦腔、鼻腔,术后将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观察组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采取全身麻醉后,在鼻腔钩突前下缘作弧形切口,采用内镜(徐州市恒大电子有限公司,型号:YBD-030)观察患者鼻腔内视野所及部位的情况,并清除病变窦口息肉及阻塞鼻窦的组织,存在鼻中隔偏曲者,同时进行矫正手术,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逐层缝合,再用碘伏及凡士林纱条填充窦腔、鼻腔。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临床疗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内镜检查显示窦口基本开放;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内镜检查发现鼻窦的部分区域出现黏膜水肿、肥厚等;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善,鼻窦窦口堵塞严重,且存在大量脓性分泌物[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嗅觉功能评分、鼻黏膜功能。采用嗅觉测试法[7]评估患者嗅觉功能,0~1分为嗅觉正常,1.1~2.5分为嗅觉轻度下降,2.6~4.0分为中度下降,4.1~5.5分为重度下降,>5.5分为嗅觉丧失。鼻黏膜功能采用糖精试验[8]检测鼻黏膜纤毛清除率及清除速度。将糖精(直径≤1 mm)置入受试者下鼻甲表面,距下鼻甲头端1 cm,放置后开始计时,嘱受试者每隔30 s 吞咽1次,受试者不能饮食和擤鼻子,感到甜味时计时结束。试验时间正常范围是20~40 min,>40 min为鼻黏膜纤毛清除能力减弱。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通气功能。采用鼻声反射仪(南京贝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型号:A1/NR6/NV1)检测两组患者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采用鼻气道阻力仪(英国GM公司,型号:NR6)检测患者鼻气道阻力(NAR)。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窦口堵塞、鼻出血、鼻腔粘连、鼻中隔血肿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嗅觉功能评分及鼻黏膜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嗅觉功能评分低于术前,纤毛清除率高于术前、纤毛清除速度快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嗅觉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纤毛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纤毛清除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嗅觉功能评分及鼻黏膜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嗅觉功能评分及鼻黏膜功能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嗅觉功能评分(分) 纤毛清除率(%) 纤毛清除速度(mm/min)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 40 4.21±0.50 1.32±0.09* 45.56±5.16 76.39±6.37* 2.13±0.58 5.71±0.82*对照组 40 4.25±0.51 2.41±0.12* 46.52±5.09 61.37±6.35* 2.18±0.54 4.21±0.72*t值 0.354 45.958 0.837 10.562 0.399 8.69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通气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NMCA、NCV明显高于术前,NAR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NMCA、NCV高于对照组,NAR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通气功能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通气功能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NMCA: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CV:鼻腔容积;NAR:鼻气道阻力。

组别 例数 NMCA(cm2) NCV(cm3) NAR[kPa/(s·L)]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 40 0.51±0.05 0.60±0.08* 10.15±1.03 17.21±1.24* 2.25±0.13 1.05±0.010*对照组 40 0.52±0.04 0.54±0.09* 10.10±1.01 13.31±1.26* 2.27±0.16 1.43±0.11*t值 0.987 3.151 0.219 13.952 0.613 13.16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在我国发病率约8%,且随着我国居民饮食及生活作息不规律的变化,其发病率逐年增高[9]。慢性鼻窦炎可引起鼻塞、脓涕、嗅觉障碍等多种鼻腔内症状并累及其他系统。嗅觉作为人体的重要感觉,与人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嗅觉障碍时不仅要彻底清除脓性病灶,更应重视嗅觉功能恢复。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嗅觉障碍的有效手段[10]。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但因其治疗术式创口较大,切除范围较广,易引发鼻出血、堵塞等并发症[11]。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完善,越来越多应用鼻内镜治疗鼻腔炎症,因其切口较小、手术视野广、术后恢复快而在临床上备受青睐。有关研究显示,将功能性鼻内镜运用于鼻窦炎手术中,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较低[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嗅觉障碍,能提高临床疗效。考虑原因为开放性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嗅觉障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切口,易导致鼻出血,术区视野较为狭窄,难以彻底切除病灶部分,且手术时间长,过程复杂,对患者鼻腔功能损害较大[14]。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可通过鼻腔镜将病灶暴露在视野之下,避免了不必要的损伤,同时可有效完成鼻腔、鼻窦引流,能较彻底地清除病灶组织,还能保证患者鼻部的生理结构完整;且其手术过程简单、时间较短,切口较小,能减少患者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15-16]。

本研究还显示,术后观察组患者嗅觉功能评分低于术前及对照组、NAR小于术前及对照组,纤毛清除率、NMCA、NCV高于术前及对照组,纤毛清除速度快于术前及对照组。这提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嗅觉障碍患者,能明显改善其嗅觉功能,提高鼻黏膜纤毛清除能力,促进鼻腔通气功能恢复。考虑原因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能在内镜帮助下高效切除鼻窦和周围炎性反应组织,控制感染且不易损伤到病变部位周边的神经和组织,使手术操作更为精确[17-18];加之该手术操作较为简单,不会对机体造成过大创伤,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鼻腔黏膜,有效避免鼻道阻塞,维持鼻腔内的微环境结构,改善鼻内的通气环境,也能够帮助上皮组织得到更好的恢复,从而恢复患者嗅觉功能[19]。且通过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能减少鼻腔呼吸阻力,进而提高了鼻黏膜纤毛清除能力,促使患者鼻腔的结构恢复正常[20-2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安全性高,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综上所述,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嗅觉障碍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嗅觉功能,提高鼻黏膜纤毛清除能力,促进鼻腔通气功能恢复,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纤毛鼻窦炎嗅觉
以小鼠肾小管IMCD3细胞株探讨纤毛生成和上皮细胞极化的关系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秋天警惕鼻窦炎急性发作
鼻窦炎护理不可不知的小知识
超强嗅觉
人在旋转时为什么会眩晕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身体里的“小尾巴”
研究发现细胞纤毛的构成
鼻炎通治疗慢性副鼻窦炎1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