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世居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绘画表现初探*

2022-09-27 16:05冯相荣肖蓉成
大众文艺 2022年17期
关键词:黔南布依族苗族

冯相荣 肖蓉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

2009—2014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划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多场关于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型美术展览,是对20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创作的集中展示,少数民族文化也受到了更多关注。近年来美术界形成了少数民族题材热潮,目前美术界对少数民族题材美术的研究大多处在宽泛的层面,缺乏实际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黔南世居少数民族题材为突破点,重点对其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对当代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一、清代以来的黔南世居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绘画表现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南州,是多民族聚居地。全州辖都匀市、龙里县、惠水县、长顺县、三都水族自治县、福泉市、荔波县、贵定县、瓮安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12县市,生活着汉、布依、苗、水、瑶、壮、侗、毛南、仡佬等3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23.21万,占全州的56.71%,其中布依族、苗族、水族、毛南族、瑶族为人数较多的世居少数民族。下文首先对清代以来的黔南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发展脉络进行梳理。

(一)清代时期

明代贵州建省,外界对贵州诸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清初《黔书》首次将苗族划分为“花苗”“青苗”“红苗”“白苗”“黑苗”五个支系,证明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了解进一步加强。对于贵州少数民族人物题材的绘画表现,清代有《贵州通志》《皇清职贡图》插图和《黔南苗蛮图说》插图及版本众多的“百苗图”等。

1.《贵州通志》

康熙三十一年(1692)由贵州巡抚卫既齐主修《贵州通志》,卷三十记载贵州诸少数民族31种,有关黔南的有“仲家掠负之图”“剪头仡佬插秧之图”“木老祭鬼之图”“八番打稻之图”“佯犷捕鱼之图”“花苗跳月之图”“牯羊苗樵种之图”“白苗负薪汲水之图”“谷蔺苗探亲图”“紫姜苗出牧图”“平伐苗馈礼图”“夭苗构楼嫁女之图”,记录布依族、苗族、毛南族、仡佬族、绕家等民族约12种,并分别介绍了其地理分布和生活习性、风俗。

2.《皇清职贡图》

《皇清职贡图》为清乾隆朝官修的一部关于海外诸国及国内各民族的史书,第八卷对贵州42种少数民族进行了介绍,其中便有对“都匀、黎平等处佯犷苗”“荔波县水、佯、伶、侗、瑶、獞”等多个民族的文字介绍和插图(详见文末表1)。

表1 乾隆《皇清职贡图》插图有关黔南少数民族表现简表

3.《黔南苗蛮图说》

《皇清职贡图》在乾隆的亲自监制下完成并收入《四库全书》,影响极大。由此官私摹绘贵州少数民族风俗“百苗图”层出不穷。桂馥《黔南苗蛮图说》约成书于1890年,记述贵州各地“苗蛮”86种,为同类《苗蛮图》记述“苗蛮”种类最多者。桂馥,字筱薌,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于咸丰八年(1858)来黔,曾任广顺知州。其《八十六种苗蛮图说》是关于黔南“花苗”“白苗”“黑苗”“克孟牯羊苗”“古蔺苗”“紫姜苗”“八寨苗”“九名九姓苗”“短裙苗”“姑卢苗”“摆榜苗”“鸭崽苗”“平伐苗”“羊獚苗”“补笼仲家”“卡尤仲家”“黑仲家”“白仲家”“八番仲家”“水家”“狑家”“羊家”“獞家”“黑猺”“花猺”“狪家”“剪发仡佬”“木仡佬”“仡獞”“夭家”“蛮人”“土人”等有关黔南布依族、苗族、毛南族、水族、苗族、侗族、壮族、白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图说。

(二)民国时期

明代官员张翀因劾严嵩父子,尝谪戍都匀最久,张翀善书画。清代贵州的人物画家有郑珍、黄彭年、史胜书、陈钰、桂馥、王家驹等,民国时期有黄干夫、周临川、姚茫父等,以上画家多表现传统的仕女、佛道题材而鲜见表现贵州少数民族题材者。

至20世纪30年代一批贵州毕业于艺术院校或留学海外的人员归来,加之抗战时期多所艺术院校的西迁贵州,众多画家在此逗留,对贵州少数民族题材产生了浓厚兴趣,所作渐多。1940年初丰子恺曾逗留都匀月余,著文作画。在流寓贵州的画家中,庞薰琹、董希文、叶浅予等画家皆有表现黔南少数民族题材的绘画存世。

1938—1940年初,庞薰琹受聘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担任图案研究专员。1939年末委任庞薰琹前往贵州考察、收集和研究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的艺术传统”,并安排民族学家芮逸夫协助庞薰琹完成此任务。二人于1940年初到达黔南的龙里、贵定,对苗族、布依族进行了考察。后在成都创作有《苗人畅饮如》《寒林》《撑船》《射牌》等表现龙里、贵定二县苗族的作品。

1942年叶浅予在贵州花溪、惠水、摆金等地苗区住了两个多月,“白天出门采访画速写,晚上在住处琢磨如何表现苗区生活”,现存表现市集、生活场景的铅笔生活速写十数幅,较为轻松概略,并创作了《苗家织女图》(1942)《苗乡生活图》等作品。

1940—1942年10月,董希文留黔工作生活两年多,曾多次深入惠水县,画了大量苗族人像和生活场景速写。1942年创作的《苗女赶场》是油画中国化过程中极具探索性的作品。1944年又画有《苗女跳月》巨幅水粉画,充满浪漫梦幻的情调。

(三)1949年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指导下,新老画家纷纷到农村、工厂、部队体验生活。贵州画家宋吟可、扬抱林(苗族),潘迎华(苗族)、李自由、王树艺、吴家华、蒙绍华(布依族)等画家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创作了一批表现苗、侗、布依等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作品。1978年侯一民到贵州画有惠水布依族和荔波瑶族人物的素描写生,并创作有《清水江畔》重彩壁画作品。

改革开放后,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美术迎来繁荣期。贵州一些画家参与了全国性的“85美术新潮”,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贵州美术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引起了全国美术界的注目,称为“贵州现象”。“他们从生活在其中的原始神秘丰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中得到启发”,作品不局限于具象表现,充满强烈的主体意识。

80年代起表现黔南少数民族题材的本土画家有:陈晓光,其《送情郎》(1984)表现龙里、贵定一带的“海葩苗”,《齐鸣山谷》(1990)表现了荔波一带的“白裤瑶”,影响较大;龙康华以长顺、惠水一带的布依族、苗族为主要题材,创作有《布依乡场》等写意人物画和连环画多部。乔德龙、何苦、刘意、曹本健等画家皆有表现黔南少数民族的作品。2019年黔南州文联扶持艺术家进行本土世居民族题材的挖掘和创作,肖蓉成主持创作了《多彩民族黔南风》工笔系列组画,黔南布依族的民歌、服饰文化,苗族的银饰、蜡染文化,水族的马尾绣、服装染织文化,瑶族铜鼓、服饰文化,毛南族猴鼓舞文化通过系列作品得到了较全面的展示。

综上,清康熙《贵州通志》、乾隆《皇清职贡图》主要以民族志的视角,详细记录所能掌握到的黔南少数民族资料,以便于“施政治修”或展现帝王远大的政治统治理想,其中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和称谓充满“他者”的偏见。晚清桂馥在黔为官三十载,“大都亲眼所及”在直接深入生活的基础上完成了《黔南苗蛮图说》,加深了对黔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抗战时期不少画家流寓贵州,通过对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的表现进行了中国美术的现代性探索,“他者”偏见消失而化为国族的认同感。新中国成立后新老艺术家以“艺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深入民族村寨,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各少数民族生活。改革开放后,黔南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发展更加多元。

二、当代黔南世居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绘画表现

近年来随着交通信息的便利,画家纷纷走进民族地区采风、写生,在各类重要展览中均可见到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其中不乏表现黔南少数民族的作品。

(一)特点

当下美术界对黔南世居少数民族题材的表现总体上呈现出于地缘性、特异性特点。

1.地缘性,即紧邻文化中心、交通要道或著名旅游景点附近地区的少数民族表现得较为充分,其民族文化得到较大程度的挖掘。龙里、惠水、贵定、都匀、三都等地因为紧邻省会或者州府,因此便于相关文化部门组织开展采风、写生活动;同时这些地区一般来说交通相对便利,便于画家深入体验生活、搜集素材。如临近省会贵阳的龙里、惠水一带的苗族、布依族地区早在20世纪40年代便被外地画家所接触到,因此产生了较早的黔南少数民族题材表现的作品。

2.特异性,即其民族服饰、风俗、外貌、居住环境具有显著特点,能给予之接触的人们带来感官和心理的强烈刺激,从而引发画家的表现欲望,因此得到较多关注。黔南的布依族分布广泛,其服饰文化在各地面貌不尽相同,如惠水的布依族传统女装,全身服饰为蓝黑色调,在颈、胸部点缀以银饰、蜡染或刺绣装饰,显得古朴而典雅。荔波瑶山一带的“白裤瑶”民族文化保留完整,其服饰简洁而富有视觉张力,传达出浓郁的古风同时又极具现代感,其建筑、风俗、仪式皆具特色,族群的人物形象也很有个性,易于激发画家的表创作表现欲。

(二)问题

虽然各类重要展览中不乏黔南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但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广度和深度。上文指出,当下对黔南少数民族的表现主要在紧邻文化中心、交通要道沿线或旅游景点附近地区,而对一些相对偏僻的地区则缺乏关注。一般而言,相对封闭的地区其文化、环境的原生性保存得相当完整。以苗族为例,黔南州的苗族约有25个支系,各支系的语言、风俗、服饰各异。如罗甸纳坪和平塘掌布地区的苗族服饰文化之美便还未被外界充分认识到。此外,平塘独特的毛南族文化也较少被外界接触到。随着交通信息的便利,很多画家来到少数民族地区匆匆拍下照片,名为“采风”,但实际上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心理、情感、文化知之甚少,其表现出来的人物就难免空洞虚假而不足以动人。

2.严谨性与艺术性不足。20世纪40年代,庞薰琹“绣花般”地表现少数民族服饰,一方面出于庞氏民族志的视野,另一方面是因为少数民族服饰中蕴含者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和智慧的结晶。目前许多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在表现服饰纹样时过于随意,甚至有很多张冠李戴、随意编造之处,这显然是对民族文化的不尊重,也是艺术的不尊重。同时很多少数民族题材绘画作品陷入了一味描绘烦琐服饰之中,而缺乏对人物精神、思想情感的表现,使得作品成为纯粹的制作,而缺少艺术性。

(三)思路

要解决黔南世居少数民族人物绘画表现的以上问题,应加强以下方面的思考:

1.深入体验生活。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向外界推出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积极组织艺术家到有特色的民族村寨体验生活;因为具有辨识性的特色民族文化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所以需同时做好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另一方面,画家需加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应真正深入少数民族生活中,发现所蕴藏的至真、至善、至美;同时不能一味地描绘少数民族的传统风情,如何表现新时代黔南世居少数民族同胞在现代化生活中展现出精神风貌,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2.注重精神性表达。一方面需要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严格考察,同时需要充分挖掘他们外在和内在的特征,因为“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实际是地域文化在人心中所产生影响的集中而强烈的外显,同样具有图像志一般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刻画实际是对地域民族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所浓缩的精神世界的集中表现,具有足以震撼人心的深度和力度”。要表现其民族精神,同时需表达创作者的所思所感。

3.建立个性化语言。少数民族的原始图案、纹样、仪式经过岁月淘涤而保留下来,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浓缩。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案、纹样、仪式来表现其地域文化内涵、传达内心情感和强化主题。此外,应该将从少数民族文化中所体验到的神秘、野性、幻灵的精神气场带到绘画语言的探索之中,通过个性化的感受探索个性化语言的建立。

①该根据2005年的统计。见《黔南布依族苗族概况》编辑委员会,《黔南布依族苗族概况》,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7页.

②参阅凤凰出版社编,《中国地方志集成·省志辑·贵州》,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第458-490页.

③李德龙.黔南苗蛮图说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4页.

④参阅李德龙,《黔南苗蛮图说研究》,第92-93页.

⑤贵州地方志编辑委员会编,《贵州省志·文学艺术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20页.

⑥叶浅予.叶浅予自传[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51页.

⑦顾朴光,《黔岭山花别样研——贵州地域民族题材绘画概述》,《多彩贵州——中国美术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第40页.

⑧肖蓉成.融古与通今——谈贵州地域文化对人物画创作的影响[J].美术观察,2022年第7期,第132-133页.

猜你喜欢
黔南布依族苗族
绿色贵州引客来
补妆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Idea of Bouyei Ethnic People in ManagingNatural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少数民族音乐
黔南: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行动扎实推进
沙湾生态园 布依族文化开发初探
大交通时代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