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应该收入“从业者”一词——基于“从业者”与“业者”的分析与比较

2022-09-27 07:09周雅慧刘海芳
萍乡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词缀语料

周雅慧,刘海芳,吕 可

《现代汉语词典》应该收入“从业者”一词——基于“从业者”与“业者”的分析与比较

周雅慧,刘海芳,吕 可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业者”一词,而对“从业者”这个常用词的态度模糊,暂未收入词典。文章先通过“者”的性质判定确定“者”的词缀性质与“从业者”词的地位,然后从语料库、大众语感两方面对比“业者”和“从业者”两个词,判定“从业者”与“业者”为同义词,而且“从业者”的使用频率更高,使用趋势更强。根据词典收词原则,文章建议《现代汉语词典》增添“从业者”一词,“业者”一词的义项解释与“从业者”形成照应。同时,完善“者”语素条释义,增添词缀义项。

词;《现代汉语词典》;从业者;业者;语料库

一、“从业者”是词

(一)“从业者”的“者”性质探讨

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者”字结构占有较大比重,这些结构有双音节、三音节和多音节,例如“死者”“作者”“读者”“强者”“胜利者”“从业者”“思想者”“餐饮业者”等,现代汉语中“者”字结构仍在不断增多。

“者”字结构历来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关于“者”字结构中“者”的性质,存在争议。《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标注“者”是助词,但是郭爽、康振栋不赞同这一观点,他们指出“者”在现代汉语中作为助词的这种特殊性与它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有着直接的继承性,并通过对“的”助词结构和“者”字结构进行对比,把“者”和助词区别开来,证明“者”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缀[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六版)明确指出“者”是构成名词的词缀[2];《现代汉语八百词》也标注“者”是一个词缀,释义有两个,一是表示有某种信仰、从事某种工作或有某种特性的,构成名词。举例:a)名+者、b)动/形+者;二是指代事物或人。构成名词。举例:a)前/后+者;b) 数+者[3]。

对于现代汉语“者”字结构中“者”的性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双音节的“读者”“作者”“强者”等“者”字结构和三音节的“胜利者”“从业者”“思想者”等“者”字结构中的“者”,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者”字结构整体上是一个合成词,其中,“者”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分布特征上看,它在词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只能附着在词根之后,是一个不成词语素;(2)意义不实在,与前面的词根语素组合,具有“某一类人”的抽象意义;(3)不能单独运用,只能依附在前面的结构成分之后,并且和前面的结构成分结合得非常紧密。根据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六版)对“词缀”的定义:“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的不成词语素”[2]。董秀芳指出词缀有形式上的定位性和意义上的规则性[4]。定位性是指出现位置固定,比如总是出现在词根语素的前面或后面,规则性是指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明确,即词缀与符合某一条件的词根结合之后肯定会表达某种特定含义。可见,现代汉语双音节、三音节“者”字结构中的“者”是一个词缀。对于多音节的“餐饮业者”“旅游业者”“观光业者”等“者”字结构中的“者”,虽然它们也符合词缀的特点,但是苏宝荣,沈光浩认为类词缀的意义特征主要表现为类化(泛化)。也就是说,类词缀的意义是在其原有实语素意义的基础上,以“隐喻”联想的思维方式,通过类推机制形成的一种以原语素的某种语义特征为内涵、外延扩大了的类指(泛指)义。”[5],而多音节“者”字结构中的“者”意义已经泛化,具有明显的类指语义。因此,我们把多音节“者”字结构中的“者”进一步归入类词缀的范畴。

(二)“从业者”的词构造

汉语的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其中实语素与实语素一起构成了复合词,实语素与虚语素一起构成了派生词。葛本仪也曾指出:“表意成分和已经虚化的成分相结合表示特定意义并可以独立用来造句的结构是词。”[6]前文已经讨论了“者”字结构中“者”的性质,并且明确了“从业者”中的“者”作为词缀的性质。下面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业者”这个结构的性质。本文认为,“从业者”就是由动词“从业”和后缀“者”构成的合成词,其中“从业”作为词根,“者”作为词缀。“从业”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是:动词,从事某种职业或行业;就业。举例:~机会/~人员。而“从业者”中的“者”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依附在“从业”后面,不具有独立运用的语法特点,“从业”和“者”之间也不能插入其他成分。所以,根据现代汉语构词法,“从业者”是由词根“从业”与词缀“者”构成的派生词,表示“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员”的意义,符合词的独立运用标准,在句子中能充当句法成分。综上所述,“从业者”符合词的一般判定,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

另外,周荐提出了三个有义字构成的派生合成词一共有九种模式,在这里用A代表词根,B代表词缀,那么九种模式就分别为:(A+B)+B,B+(A+B),(B+A)+B,B+(B+A),(A+A)+B,B+(A+A),(B+B)+A,A+(B+B),A+B+A[7]。“从业者”正好符合三字派生词九大模式中的“(A+A)+B”模式,也佐证了“从业者”是词。

(三)从大众语感看“从业者”是词

为了调查大众对“从业者”作为词的可接受程度,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众进行了调查。调查题目为“在您的认知里,‘从业者’是”,选项共有四个:a.确定是词;b.不确定,感觉像词;c.不确定,感觉像短语;d.确定是短语。结果显示,在145份问卷调查中,有91人选择“确定是词”,有35人选择“不确定从业者是词,但感觉像词”,有11人选择“不确定是词,感觉像短语”,有8人选择“确定是短语”,这些选项的占比分别是62.8%、24.1%、7.6%、5.5%。可见,大众对“从业者是词”的观点还是比较认可的,接受度也比较高。

二、从语料库看“从业者”和“业者”

(一)“业者”和“从业者”的历史来源

在古汉语中,“业”字本身就有“职业”“事业”“行业”等意义。许慎在《说文解字》对“业”做出了如下释义:“业,大版也。所以饰县钟鼓。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象其鉏铻相承也。从丵从巾。巾象版”。“业”的本义是古代乐器架子的横板。后来,因为书册也有夹板,便把书册的夹板也称作“业”。因为与书相关,“业”又引申出了“学业”意义。随后又在“学业”意义的基础上又引申出了“事业、职业”的含义。那么,现在我们讨论的“业者”和“从业者”又是怎么来的呢?

笔者在BCC语料库与ccl语料库中对“业者”和“从业者”进行搜索,并对语料做了历时排序。从历时语料来看,最先出现了“业者”这一语素组的是成书于战国初期的《国语》:“楚国之能平均以复先王之业者,夫子也。”,但这里的“业者”并不是一个合成词,而应该划分为“业”与“者”两个词。“业者”要与“职业”或“行业”相关,最早的记录是东汉荀悦所著的《前汉纪》史论:“国有四民。各修其业。不由四民之业者,谓之奸民。”但是这里的“业者”也依然不是一个合成词。综合“业者”相关的古汉语语料,基本不存在“业者”作为一个词使用的情况。经过对BCC语料库检索,第一次出现“业者”作为词使用的情况是1949年人民日报8月8日第2版文章《沈阳金银摊贩,三分之二已改业》:“沈市金银摊贩市场各业者鉴于金银业对国计民生无甚裨益,又因近月余来东北金银价格平稳,捣弄金银无利可图,大部金银摊贩,纷纷要求转业。”此时,“业者”已经成为词,表示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这里特指金银行业的从业人员。而在语料库中,关于“从业者”一词的最早的明确记录也是在1949年,古汉语语料中并没有关于这个词的线索。

实际上,“业者”和“从业者”的构词背景是不同的。“从业者”是由动词“从业”派生而来,通过“从业”一词后加词缀“者”构成表示从事某行业的人员。而“业者”的诞生更具历史性,更有可能是因为古代汉语中名词“业”,可以表示职业,文言文中表示某行业的人采取“业”加“者”两个词组合,后来“者”字意义虚化,所以最后固化成了“业者”一词。

(二)“从业者”和“业者”是等同的句法单位

根据前文的论证,可以看到“从业者”和“业者”是具有相同意义的两个词语,两者都是名词,在句子中一般可以做主语、宾语、中心语。为了方便对两者的句法使用情况进行更清晰的对比,笔者将这两个词在语料库句子中的使用情况划分成单用和连用两类进行考察。具体的分类和语料句子的使用情况如下:

1. 直接单独使用

“从业者”和“业者”两个词是同义词,都可以直接单独使用,出现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中心语,单用时意义泛指一切从业人员或语境中所特指的某行业从业人员。具体情况如下:

(1)此外,相关从业者还可享有退休、产假和医疗补助等权利。(《福建日报》:《巴西个体摊贩也将享有退休权》,2008-12-17)

(2)他们将制定团体标准,让更多从业者按标准作业。(新华社:《天津成立煎饼馃子协会,称将尽快制定团体标准》,2018-03-22)

(3)许多业者和学者分析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信息服务滞后。(《福建日报》:《营造信息环境,吸引台商投资》,1992-11-19)

(4)岛内舆论及业者直言,民进党当局的言行导致两岸关系持续恶化,最终只会让观光业沦为陪葬品。(《人民日报》:《十一赴台大陆游客数创11年来最低》,2019-10-11)

2. 与“XX(行业/产业)”连用

“业者”和“从业者”都会与某行业连用,形成“XX业者”或“XX业从业者”的结构形式,在意义上特指“XX业”的从业人员。二者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5)会计从业者必须逐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文汇报》:《财会人才变奏三部曲》,2004-07-21)

(6)许多金融从业者选择搬往“阳光之州”佛罗里达,这里不仅有温暖的气候、宽阔的城市空间,生活成本也更低。(《环球时报》:《多家大型金融机构逃离华尔街,纽约市或面临90亿美元财政缺口》,2021-01-19)

(7)不是要贬抑个人计算机,但IT业者的很多产品,看起来有点像快餐,让人易于接受,却不能长久。(《文汇报》:《“一场争夺客厅的战争”》,2004-05-29)

(8)经过他的“调教”,日本诈骗成员骗术升级,没多久就骗到一名日本补习班业者。(《环球时报》:《独步亚洲!台“电信诈骗祖师爷”教日本黑社会行骗》,2018-08-09)

通过上面“从业者”和“业者”在8个例子的语料分布和使用情况,不难发现“业者”与“从业者”两个词是可以直接进行替换的,并且替换后句义和语法都没有改变。例(3):“许多业者和学者分析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信息服务滞后。”可以替换为:“许多从业者和学者分析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信息服务滞后。”例(8):“经过他的‘调教’,日本诈骗成员骗术升级,没多久就骗到一名日本补习班业者。”可以替换为“经过他的‘调教’,日本诈骗成员骗术升级,没多久就骗到一名日本补习班从业者。”同样,其他例子的分析也相同,“业者”与“从业者”可以直接替换。

三、结合词典收词原则看“从业者”收入词典的必要性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原则,有许多学者都进行了讨论,如:晁继周提出了规范性词典收入词的四大基本原则:普遍性原则、生命力原则、必要性与明确性原则、构词法原则[8];白云认为词典收词应该重视开放性[9];唐余俊则提出,词典编著应该遵循词语竞争原则、系统性原则、兼顾实用性原则和相对稳定性原则,并着重强调了新词语的收入要遵循普遍使用性原则和具有生命力原则[10],等等。

在综合分析了学者们的收词观点后,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基础原则:系统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普遍且稳定性原则、竞争性原则。接下来,本文结合这四个原则,对“从业者”和“业者”进行分析。

(一)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指的是词典收词应该全面而且成系统。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应该以普通话系统的词语为标准,而且需要关注普通话词汇的系统层级性,妥善处理语素条和词条的选择和排列,同时按照各类词语义聚合关系的聚合度高低对词条进行同取舍的处理。“从业者”和“业者”按照词语最早使用的时间来看都属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词汇范畴,二者按照语义聚合关系可以归为“同义”关系聚合。具有同义关系的聚合组内,词语的语义定位不依赖于同一个聚合的其他成员,所以同义聚合关系的词不一定要进行同取舍[11]。那么“从业者”一词在该原则下需要进行其他的比较后,才能确定是否要收入词典里。

(二)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和环境下,一个语言社团使用的标准语言表达形式。收词的规范性原则要求词典应该收取字形、构词、发音和表义都符合标准的词,避免收入那些怪词、偏词、不规范词、生造词或者是不具有普遍性的方言词。根据前文分析,“从业者”的“者”已经成为词缀,“从业”本身是动词,“从业者”按词的构成方式分类应该属于派生合成词,字形也符合我国通用语言文字字形要求。综合来看,“从业者”基本符合规范词的标准,具备进入《现代汉语词典》的条件。

(三)普遍且相对稳定性原则

普遍且相对稳定性原则,可以拆分为普遍性原则与稳定性原则。普遍性要求词典应该收那些在社会团体中广泛传播、得到普遍认可和使用的词。稳定性要求词典所收的词语在一段时间内是处于高频使用状态,具有强生命力。但是单单具有普遍性的词语并不一定要收入词典。比如,一些网络流行语在某段时间内具有很强流行性,但是因为网络语的不稳定因素比较强,所以一般词典不会收入大量网络词语。在辨别词语是否应该收入时,普遍性和稳定性要综合起来考虑。

针对“从业者”的使用情况,笔者利用新浪微博平台,收集了《人民日报》、《环球时报》、新华社和央视网的微博新闻语料,以此为基础自制了近10年主流媒体微博新闻语料库。综合自制的主流媒体微博新闻语料库和BCC语料库,笔者多领域检索收集了现代汉语中包含“从业者”这个词的语料,为了保证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对重复语料进行了筛选删除。通过对自制微博语料库的数据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近10年的四大主流媒体新闻微博语料中,“从业者”一共出现了169次,在BCC语料库多领域检索中,“从业者”出现了1054次,从语料的数据来看,“从业者”一词在社会上的使用具有普遍性。

针对稳定性的分析,笔者利用BCC语料库整理了“从业者”一词在1985年至2015年间的使用频率,具体见下图。

图1 BCC语料库1985—2015年“从业者”一词的使用频率

根据图中数据,虽然由于时代背景不同,“从业者”一词的使用频率略有差距,但是“从业者”在这30年间一直是被社会认可与使用的词语,进入新世纪以来,“从业者”的使用频率是不断上升的,这也可以证实“从业者”具备稳定性特征,且它的普遍使用情况比以往更明显。

(四)竞争性原则

竞争性原则主要指词语间的竞争,张春泉、刘雪芹提出对于一些形、音、义中多项相同或相近的词,应该根据这些词分布的规律和使用频率进行取舍,恰当选择词语进行收录[12]。“业者”与“从业者”两个词是同义词,在句法上是等同的句法单位,分布规律相似。那么,在依据竞争性原则对二者进行选择时,就要考虑到它们使用频率的差异。

同样,可以利用自制主流媒体微博语料库与BCC语料库对“从业者”和“业者”两个词的绝对使用频率进行分析,在自制语料库中,“从业者”一共出现了169次,“业者”一共出现了85次;在BCC语料库多领域检索中,“从业者”出现了1054次,“业者”出现了280次。对比“从业者”和“业者”在两个语料库中语料出现的次数可以发现,“从业者”出现的次数显然远远高于“业者”出现的次数。也就是说,从两个词出现的绝对频率数值来看,人们使用“从业者”的用频率远远高于使用“业者”这一词的频率。

除了绝对频率,我们也可以从相对使用频率的角度进行分析。某个词的相对使用频率是指人们在表示某一事物时,在一系列同义词中选中该词的概率。它的具体表达公式如下:

在BCC语料库中,“从业者”的相对使用频率约为79%,“业者”的相对使用频率为21%,二者使用情况差距明显。

再看二者的历时频率差异,把四大主流媒体微博最近10年使用“从业者”和“业者”的频率数据做成了折线图2,从图2可以明显观察到:代表“从业者”使用频率和趋势的直线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代表“业者”使用频率和趋势的直线在2017年达到最高点,随后下降,总体上两者的使用趋势是“从业者”高于“业者”。虽然“业者”在2016年和2017年的使用频率突增,但是更多是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大陆出现了大量转载和描述港台地区的新闻,“业者”一词使用频率才明显变高。

图2 最近十年主流媒体新闻微博中“业者”与“从业者”的使用情况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最近10年间,四大主流媒体微博在对“从业者”和“业者”两个词做出使用选择的时候,往往更倾向于使用“从业者”,并且对“从业者”的选择热度呈现上升趋势,而对“业者”的选择呈现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无论从绝对使用频率还是相对使用频率的角度来看,人们使用“从业者”的频率是要高于使用“业者”的频率的,而且从历时竞争状态来看,这种使用偏好趋势在不断加强。那么,依据竞争性原则,“从业者”应该进入《现代汉语词典》。

四、结论

结合“从业者”词的性质、语料库语料情况统计和大众语感三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从业者”是词,而且使用频率更高,使用趋势渐强。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体系中,“从业者”也符合词典收词的系统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普遍且相对稳定性原则和竞争性原则,理应收入《现代汉语词典》。同时,“者”的类词缀性质已经得到验证,也应该增添“者”为词缀的义项。具体编纂建议如下:

【业者】:yèzhě见xxx页〖从业者〗

【者】:zhě后缀,表示某一类人:作~|学~|读~|从业~。

[1] 郭爽,康振栋. 论现代汉语“者”字结构中“者”字的性质[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5) :123—124+128.

[2]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202—203.

[3]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9 : 655—656.

[4] 董秀芳. 汉语词缀的性质与汉语词法特点[J]. 汉语学习, 2005(6): 13—19.

[5] 苏宝荣, 沈光浩. 类词缀的语义特征与识别方法[J]. 语文研究, 2014(4): 6—10.

[6]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 : 36.

[7] 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 143—144.

[8] 晁继周.略论规范型词典的特点——兼论《现代汉语大词典》的收词原则[J]. 辞书研究, 1992(5) : 145—151.

[9] 白云.《现代汉语词典》收词初探[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2) : 89—91.

[10] 唐余俊.《现代汉语词典》收词原则与收词范围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7 : 6—8+18.

[11] 潘雪莲. 规范型词典的收词原则[D].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 8.

[12] 张春泉, 刘雪芹.《现代汉语词典》宜收“致哀”条——兼谈词典收词的词语竞争原则[J]. 汉语学习, 2004(2) : 41—43.

Should Include the Word “从业者”——An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从业者” and “业者”

ZHOU Ya-hui, LIU Hai-fang, LV K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0, China)

has included the word “业者(practitioner)”, but the attitude towards the frequently used word “从业者(practitioner)” is ambiguous and the word has not been included in the dictionary yet. This paper first determines the nature of the affix “者(person)”and the status of the word “从业者” by the nature of “者”, and then compares the two words “业者” and “从业者” from the corpus and popular language sense and determines that “业者” and “从业者” are synonyms, and “从业者” is used more frequently and has a stronger trend in use. According to opinions of various scholars, the four principles of dictionary collection are sorted out and evaluated,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word “从业者” should be added to, an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业者” should be interpreted in accordance with “从业者”. At the same time, the definition of the morpheme of “者”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meaning of affixes should be added.

word;; 从业者; 业者; corpus

H164

A

2095-9249(2022)02-0078-06

2022-03-23

周雅慧(1998—),女,广东韶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词典学。

〔责任编校:王中兰〕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词典词缀语料
海量标注语料库智能构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Module 1 Basketball
浅谈视频语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试析缅语的附加式(派生式)构词
现代汉语中艺术类行业语泛化现象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收录与修订情况分析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