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综述与适用性分析

2022-09-28 07:41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绩效评价指标

高 灿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1 企业绩效评价的意义

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是企业管理者和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从管理者角度来说,可以正确引导企业,增强竞争力。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管理方法,实现这个企业的战略计划。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引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计划走向正确的方向,同时使企业规避一些短期行为,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寻找改进方法,实现战略目标。第二,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能够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改变了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方法,由以前的直接管理转变成间接管理。所以,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可以参考各个企业的绩效评估结果。第三,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除了股东,还有雇员、银行、社区等各方面利益相关群体的存在。经营权与所有权之间的分离状态,造成股东不再对企业进行直接管理,股东想要考察其投资回报情况就要通过企业绩效来进行;债权人可以通过绩效评价考察企业的偿债能力,考虑后续合作。第四,为有效激励和约束管理者提供依据。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情况下,职业经理人团队对企业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应该制定合适的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其经理人团队的积极性。企业绩效评价能够对企业各部门人员进行考核、奖励和任免提供依据,利于管理层队伍水平的提高。

2 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2.1 委托-代理理论

企业股东即所有者授权经营者代其行使管理和决策权,两方之间形成合约关系,由此会带来代理成本。企业所有者之所以会将其经营管理的权利让渡给经理人团队,主要原因是股东团队虽然有资金等条件,但是缺乏管理企业以及配置资源的能力,他们需要找一个更专业的团队来为其创造价值。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为了使企业股东利润最大化,节省委托关系中的代理成本,避免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提高股东资本回报率,获得更高的投资报酬率,企业的股东们有必要通过奖惩机制约束经理人的行为,使经营者为所有者的目标而行动,为此,应该将企业绩效评价看做是一种激励方式,公正合理的考核经理人的业绩,给经理人一个恰当的评价,并给予奖惩,充分调动其创造性,实现股东和经理人利益最大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绩效评价产生了。

2.2 战略管理理论

美国学者安索夫认为企业的战略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1)市场范围;(2)增长向量,即企业的发展方向及趋势;(3)协同效果,也就是说整体的价值大于各部分价值之和;(4)竞争优势。企业的战略就是企业未来很长时间内的发展方向,是企业为了实现目标进行的规划。战略管理理论是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其存在使得企业在构建评价体系时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指标体系必须与战略相结合。战略管理理论要求企业的绩效评价要将其战略规划作为导向,以此为绩效评价进行正确的定位,重构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将战略发展要求通过指标进行量化,战略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要能够在选取的评价指标上有所体现,在评价具体实施中也要对战略有一定的强化,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将企业绩效评价寓于企业的战略管理中。

2.3 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在管理经济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根据宏观环境以及微观环境的变化,再加上企业自身条件的不同,权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通俗地说就是任何一种管理模式都不是最好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权变管理理论认为,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也要相应改变,两者之间构成函数关系,并不意味着有因果联系。两者间的关系体现为:一旦环境有所改变,就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绩效评价成为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是与时代相符合的,并具有创新性,并且仍然在不断完善,从而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绩效评估是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构建以及后续的改进都应该参照权变理论。

2.4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介绍了激励的规律、原则和方法,在企业管理中充当着激励职能的理论依据。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的实质就是对企业进行管理,评价作为一种管理手段,通过评价发挥的激励约束作用是真正的目的。如果评价活动产生的结果没有用于激励经营者及相关利益主体,进而促进企业改善经营,强化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那这种评价体系、评价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为了使激励能够达到企业想要的效果,企业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因为评价体系是激励的依据。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对经理人团队和基层员工的工作给予肯定,同时也是进行公平合理奖惩的依据。

2.5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是由弗里德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企业的高管为了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要进行管理。不同于以往的所有者主义,这一理论观点认为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不仅仅是股东,还包括供应商、政府和顾客等等。企业发展要实现的是整个企业的利益,而不是某一部分的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这一理论要求企业在进行绩效评价的时候要从整体考虑,考虑各方面的利益,不仅包括股东,也包括员工等群体,做到利益最大化,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和形象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3 绩效评价方法

3.1 财务指标评价

财务指标评价方法下,企业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是基于对财务方面的衡量,该方法认为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经营管理最终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润增加;另一方面是资产增值。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产保值率等。根据企业年报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这三张报表进行分析,不仅能够分析企业的财务效益状况,还能够分析企业的资产营运状况和偿债能力、分析企业资产收益的结构和变动趋势。财务指标评价法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帮助下,可操作性强。伴随着会计学的不断发展,财务比率的分析也更成熟,因此,这种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3.2 沃尔评价法

20世纪初,美国学者沃尔作为财务分析的先驱者,他提出了信用能力指数,综合考虑各财务指标的勾稽关系,综合评价企业信用水平,这意味着沃尔评价法的出现。沃尔评价法中的七个财务指标分别为:流动比率、净资产/负债总额、营业成本/存货、营业收入/固定资产、资产总额/固定资产、营业收入/净资产、销售额/应收账款,每项比率的权重是固定的,将各指标的实际数据和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得出评分,最后求出总评分。沃尔评价法简单,可执行性强,在评价实践中普遍应用。

3.3 杜邦财务分析法

杜邦财务分析法以投资回报率为核心,由于各个财务指标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每个指标与其他指标之间都存在着衍生关系,所以可以运用主要指标对绩效进行评价,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信息来源,指标主要包括净利润以及净资产收益率(ROE)这些盈利性指标等。杜邦分析法运用的核心之处就是要构建完善的财务指标体系,并确定一个核心指标,再将指标进行分解,一个指标由两个甚至三个相联系的指标构成,确定附属指标对主要指标的影响。杜邦财务分析法运用与会计利润相关的指标进行绩效评价,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三个方面综合评价经理人团队管理企业的业绩。但是,会计利润没有考虑权益资本成本,同时忽视了资产的时间价值和潜在的风险,造成一定的局限。

3.4 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卡普兰和诺顿在20 世纪末提出的,标志着着业绩评价步入新的阶段。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国外学者,无论是理论家还是实践专家,他们普遍认为平衡计分卡是科学的评价方法,它从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运营维度和学习成长维度四方面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这四个维度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还有为实现每一目标而应该采取的评价方法。但是平衡计分卡的实施要遵循企业战略目标。

任何一种绩效评价方法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选用何种评价方法需要企业管理者根据战略目标全面分析,也可以根据企业管理需要综合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重新构建适合企业的多层次、多维度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4“互联网+农业”商业模式下绩效评价方法适用性

李克强总理说:“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大潮的推动下,一个成熟可行的商业模式成为广大学者和创业者不断探讨和摸索的热门话题。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互联网、云计算等科学技术给互联网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持,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加关注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以及个性化的驱动数据。传统经济模式向信息化经济模式转变,形成网链状结构,互联网商业模式应运而生。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火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互联网的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信息交流更加便捷,志同道合的人有机会聚集在一起形成社交群。同时互联网平台是开放的,可以整合全球各种资源,让所有用户参与进来,实现企业和用户之间的零距离,优化资源配置,聚拢零散需求形成新的共同需求,形成规模效应;(2)互联网重视价值链的构建和整合。在互联网时代,客户的需求是多样的,变化也比较快,单个企业在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难以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急需一个更大的商业网络实现客户的需求。大数据云计算构成了互联网发展的根基,提高了效率,对传统产业的关键要素进行再分配,重构行业生产关系,从而提高了系统整体效率。互联网商业模式下,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减少中间环节,缩短流程,减少非增值的损耗,尽早将产品送到用户手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4.1“互联网+农业”商业模式的特点

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产生改变了企业的盈利和生存方式,使得很多方面与传统企业有着不同的特点,包括经营管理者的关注点、客户的需求等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1.1 传统企业按照正三角模式进行管理,从员工到管理者逐渐上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因为信息已对称,很多主动权已经从企业转移到用户。用户可以比较所有产品的区别,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评论,由此形成一个网状的结构,呈扁平化,但是更加合理。每个节点之间相互联系,能够满足顾客的独特需求。

4.1.2 线上线下融合 传统商业与互联网、物联网相结合,重新创造出零售新场景,购物、社交、娱乐、餐饮实现一体化。尤其是抖音等新媒体的出现,更是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路径,为有想法、想创业的青年群体提供创业渠道。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渠道,作为一种销售方式,也传递了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

4.1.3 以社交为中心 互联网近年来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发生变化,对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农业”的出现恰巧解决了新形势下消费者的需求。在移动社交时代,渠道和媒体融为一体实现了合二为一。农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广告宣传的力度只是互联网企业获取较高市场份额的部分要素,维系老客户,让老客户带动新客户成为另一种营销方式。都市消费者工作压力大,购物会形成明显的集聚效应,很多新增客户是源于老客户推荐或者社交群体的推荐,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也充当了信息传播者的角色。

4.2“互联网+农业”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应用

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特点也决定了传统以财务为主的绩效评价方法存在众多不适用性,这种不适用会导致对互联网企业的业绩评价有失偏颇。为了实现企业的终极使命和目标,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管理往往是分阶段进行的,在前期推广期,企业为了争夺客户群体,往往牺牲短期利益烧钱占有市场,这一时期的利润处于较低水平。如果单纯的依靠财务指标衡量而忽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则是不合理的。因此,为“互联网+农业”企业制定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尤为迫切的问题,值得管理者们引起关注。

在众多绩效评价方法中,平衡计分卡改变了过分关注财务指标的局面,从4个维度设定考核指标做到多方面的平衡,包括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的平衡、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的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该方法主要以高层领导为中心制定公司战略,将战略成为一种程序化的流程并层层分解转化为可操作性的行为,每个员工都了解熟悉公司发展战略并为之奋斗。平衡计分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四个维度是模板而非约束,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多元性、平衡性和激励性,打破了传统绩效评价方法的约束性,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行业,只需在应用时根据行业特点、行业流程及价值创造方式进行适当调整。

5 结语

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模式种类的不断演变,“互联网+农业”企业也要求在绩效评价方法上与时俱进。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最新引用指标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