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引入故事,打造高效法治课堂
——浅谈故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运用策略

2022-09-28 14:05郑文婷
关键词:环节道德法治

郑文婷

(广州市海珠区仑头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丰富,生动的图片与简洁的文字相结合,构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而教材由“品德与生活”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也凸显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将法治教育提到了和道德教育并列的位置,这给任教这一学科的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如何将教材中静止的图片与文字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是一线教师面临的困惑。根据教材中大量运用故事元素的特点和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笔者认为,运用故事教学法引导小学生通过故事来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治观念,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法治教育的实效。

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故事教学法的用法

教师在分析故事教学法产生的效果,以及决定是否在授课中使用故事教学法时,建议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一是注意故事教学法在整体课堂环节中的插入时机。二是注重对故事内容进行挖掘。

1.三个插入时机

首先对课堂教学流程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一堂课一般分为三个大环节:(1)引入环节,(2)知识点讲解(教师给学生输入)环节,(3)学生应用知识点(学生输出)环节。这授课的3个大环节,就是插入故事教学法的三个时机。

2.不同插入时机带来不同的效果

教师在知识点讲解环节插入故事,通常可以降低知识点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应用阶段插入故事,通常可以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完成知识的输出。

3.针对故事内容的四种挖掘方法

(1)根据故事内容提出问题;(2)使用故事营造课堂氛围与情景;(3)让学生代入故事中的角色;(4)使用故事倒逼学生换位思考。

4.两个维度可以组合出不同的例子

通过这两个维度的组合,我们可以举出故事教学法的许多例子。比如在课堂引入环节,渲染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兴趣;在讲授知识点环节,从故事中挖掘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还可以借助故事换位思考,巧妙回答学生问题。

二、故事教学法与小学法治教学精神的联系

1.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故事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对故事的认同度也更高。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故事教学法,孩子们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动机,促进自主学习,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1]。

2.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

教师需要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实际的情况,选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小故事,并选择适合的呈现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借助故事教学法创设情景,能带领学生进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凸显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2]。

3.符合输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引入故事教学法,改变了以往以知识输入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看故事、听故事、演故事等方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深层次的自我建构,同时能让学生在故事中主动思考、明辨是非,提高法律法规意识和规范现实行为,达成教学目标。此时的故事只是“输入”的手段,学生的“输出”才是最终的目的,故事教学法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输入[3]。

三、故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课例分析和方法应用

1.故事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关键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难以集中,为了在上课前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吸引到课堂中来,激发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激趣导入。引人入胜的故事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快速进入预设的情境之中,为新授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案例1:海珠区凤江小学郑建婷老师的课例《安全地玩》:

教师在课堂的引入环节,讲了如下故事:

安安:下课了,我们在课室玩木头人吧。孩子们:好呀!好呀!

孩子们便在课室里玩起了木头人游戏,他们在讲台上乱跳,在过道上飞奔,在课桌旁躲闪,不亦乐乎!突然,安安一脚踩空,从讲台上重重地摔下来,撞到正准备拿作业给老师的班长。安安的腿不但擦伤,还扭伤了,痛得流出了眼泪。班长摔倒后,手撞到桌子上,本子撒了一地。事后,安安因脚扭伤一周上不了课!故事讲完后,老师向学生提出了问题:游戏是开心的,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失去了笑脸呢?

分析上述课例,教师在设计故事时对玩耍的欢乐与受伤后的苦痛以及玩耍地点进行重点描述,引导学生在后续的发散性提问环节中意识并回答出这几个问题,使故事的主体内容与教师的点评遥相呼应。

在课例的导入环节,老师在故事中塑造乐极生悲的剧情转折,将“玩耍”与“安全问题”在故事情节中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乐极生悲的故事,促进学生针对“玩耍”和“安全”进行辩证思考:即什么地点适合什么玩法?最后教师出示课题《安全地玩》,完成导入授课环节。在课堂的引入环节插入安安这个故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迅速拉近了课堂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授课形式的趣味性。

2.故事引发思考,点燃学生探究热情

思维始于问题,疑是开启学生思维和智慧的钥匙。“读书无疑,须教有疑”。设疑是教师教学的一门艺术。“疑问”设计适时适度、科学合理,就会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引起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巧妙利用故事设置疑问,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探求新知的学习活动中,这对他们思维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案例2:笔者执教课例《国家机构有哪些》

在课堂的知识点讲解环节,笔者插入了如下故事:

大家好!我是黎旻辉,上个星期六我过得可充实了。早上我和爸爸妈妈在仑头小学附近吃完早餐后,他们带着我一起出去办事。我们先到建设银行取了一些现金,然后买了一些水果和营养品到医院看望生病的李阿姨。从医院出来后,爸爸说我身份证快过期了,于是带我去公安派出所更换了身份证;办完身份证后,爸爸妈妈带着我去海珠区房产交易登记大厅打印了一些房产资料,在回去的路上,我们途径了海珠区人民政府。

教师向学生发起提问:旻辉同学所到的六个地方有些是国家机构,有些不是,请同学们猜一猜,你认为那些是国家结构?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汇报后,笔者并未直接对学生的作答进行点评,而是开始讲授“国家机构的判断依据”这一知识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分析上述的授课过程,笔者在授课难度较高的知识点讲授环节这一时机插入故事,避开了平铺直叙的灌输式教学,并且结合故事的内容提出与故事相关联的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客观知识不符合自己的主观印象,进而让学生修正主观印象,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愿意探究、敢于探究、善于探究。笔者引用的故事素材经过了精心挑选,从学生熟悉的人、熟悉的单位入手,过渡到不熟悉的法律条文,既维持了学生的兴趣,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3.借助故事换位思考,巧妙回答学生问题

在课堂中学生的观点与老师不一致时,如果老师直接抛出正确的观点,学生不一定容易接受,但如果善于运用故事这一巧妙的教学艺术,让学生转换角色,换位思考,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使他们依靠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启发他们自觉主动接受正确的观点和教育,其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案例3: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金晓阳老师的课例《学会尊重》:

笔者在第三环节“尊重他人有技巧”中进行了家庭关系小调查,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视角思考一些问题,并让学生回答。

老师不点评学生的答案,而是讲授如下两封信的故事。(信件1)

葵花姐姐:您好!

我真的很委屈,很不开心。今天上完网课之后,我拿起手机想放松一下。刚巧妈妈进来给我送水果,她一看到我拿着手机,就开始唠叨:“你怎么又在看手机?”我觉得很委屈,顶撞了一句:“我才刚刚看一会儿!你烦不烦呀?”谁知,妈妈生气了,她一把收掉了我的手机,“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到现在为止,她都没有和我说话。我很难过。

葵花姐姐,您能帮帮我吗?

此致 敬礼!

小雪

2020年2月26日

(信件2)

葵花姐姐:您好!

我是孩子她妈。今天上了一天班,回来还做很多家务,本来看孩子关着门上网课挺认真的,拿些水果进去给孩子慰问一下,没想到这孩子在玩手机。我就说了她一句,没想到她跟我顶嘴。虽然我知道她已经上了一天网课,肯定不是玩了一整天手机,但她顶嘴我就是不舒服,所以我收了她的手机。到现在为止,她都没有和我说话,我想我是不是做得过分了点。

葵花姐姐,您能帮帮我吗?

此致 敬礼!

小雪他妈

2020年2月26日

教师讲授的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家庭生活的典型事例,意图让学生站在第三人称视角去评判故事中“女儿”与“母亲”对话中的态度以及行为。第三视角下,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发现“女儿”行为的不妥,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把自己代入故事中“女儿”的角色,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家庭调查中回答的问题。用“第一视角回答问题”,“第三视角听故事”,将学生的身份从“故事的看客”切换至“生活中女儿”这一角色,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通过故事的形式消除学生对于家庭说教的抵触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换位思考,增强学生对于“尊重家长”这一观点的接受度。

4.故事创设情景,顺利推进教学环节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参与学习,顺利推进教学环节,提高课堂实效。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而运用故事法在不同教学环节中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收集、整理相关的小故事,巧妙地穿插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是一种比较好的情境创设法。

案例4:从化区教育局鳌头教育指导中心潘建辉主任的课例《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在“走进经典,感知仁爱精神”环节,教师让学生阅读4个经典小故事,并且让学生对4个故事进行简单地分享交流作为课堂引入。

在“走入生活,感受仁爱精神”环节,教师播放《朱冲还牛》的故事视频,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小冲突进行道德评价,并进行小结。接着教师继续让学生阅读故事《杜环侍老》,让学生代入角色,做出在故事情况下的道德抉择。

教师在知识点传授环节讲述经典故事,创设情景氛围,力求还原中国古代道德发源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在古文化氛围中轻松理解“当时的社会为什么产生了这些道德”,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理解道德的渊源,让课堂有历史底蕴,同时让学生代入故事角色,进行道德评价以及在道德、法律、利益之间进行权衡,实际应用课堂所学,达成学以致用的目标。

综上所述,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运用故事教学法,既符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打造高效法治课堂。

猜你喜欢
环节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