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性心脏病继发心房颤动病人TGF-β1/JNK-MAPK及ERK-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与T淋巴细胞亚型的相关性

2022-09-29 09:11刘春明王正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17期
关键词:瓣膜亚型心房

杨 龙,刘春明,王正飞,崔 聪

瓣膜性心脏病属于我国常见心脏病类型之一,以风湿热引起的瓣膜损害最常见,可引起各瓣膜的单独和(或)联合损害,也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1]。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瓣膜性心脏病继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高,为30%~65%,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原因中瓣膜性心脏病占15%~43%[2]。心房结构重构和心房间质纤维化是心房颤动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最强效致纤维化因子,也是最强的细胞外基质沉积促进剂,其信号通路包括经典Smads系统和非Smads系统两种,且各型Smad分子之间相互协调,在心房颤动、心房纤维化的发生与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4-5]。TGF-β1能激活下游c-Jun氨基端激酶(JNK)-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MAPK信号通路,进而引起心肌组织的胶原堆积,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存在紧密联系[6-7]。此外,细胞免疫在风湿热/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生以及诱导心房颤动形成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8]。活化的T淋巴细胞能通过“分子拟态”识别脏组织蛋白,在心脏局部和循环炎性因子的诱导下大量聚集,进而释放多种活性细胞因子,维持免疫激活和抑制的平衡状态[9]。其中,尤以CD4+和CD8+T亚型的淋巴细胞,通过交叉反应识别心肌和瓣膜上的配体蛋白或相关信号通路[10]。虽然T淋巴细胞分泌的TGF-β1在早期胚胎发育、胞外基质合成、JNK-MAPK和ERK-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但CD4+和CD8+T亚型淋巴细胞分泌的TGF-β1是否与瓣膜性心脏病继发心房颤动的发病有关联尚缺乏相关报道。本研究主要探讨心脏组织TGF-β1/JNK-MAPK以及ERK-MAPK信号通路活化在瓣膜性心脏病继发心房颤动发生中的作用,分析其与T淋巴细胞亚型表达的相关性,以期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靶标探索提供相关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病人149例,其中继发心房颤动78例,根据是否继发心房颤动分为心房颤动组、无心房颤动组。心房颤动组78例,男43例,女35例;年龄28~58(41.39±7.24)岁;病程1~7(3.23±1.51)年;主动脉瓣置换术32例,二尖瓣置换术20例,三尖瓣置换术18例,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入院时发病时间30~120(85.2±16.9)min;心室率120~180(155.6±15.8)次/min。无心房颤动组71例,男43例,女28例;年龄29~61(42.06±7.31)岁;病程1~8(3.31±1.56)年;主动脉瓣置换术26例,二尖瓣置换术22例,三尖瓣置换术15例,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和手术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符合瓣膜性心脏病和心房颤动的诊断标准;③拟行手术治疗,术中取病灶组织,病人可耐受;④术后康复出院,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等;②原发性心房颤动,或者不满足手术指征;③严重血液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近期大手术、放疗、化疗;④严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

1.3 研究方法

1.3.1 标本采集 术中取右房壁组织(组织量控制在100 mg),将脂肪组织去除后置于液氮中,并放置在-80 ℃冰箱中备用,提取蛋白;术中取右房内血液约5 mL进行抗凝血处理,用于T淋巴细胞检测。

1.3.2 主要仪器与设备 蛋白电泳仪、转膜槽、蛋白电泳槽购自美国Bio-Rad公司,酶标仪购自美国Bio-Rad公司,Image-Pro Plus 图像分析软件购自美国Media Cybernetics公司。

1.3.3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JNK、ERK、磷酸化JNK(p-JNK)、磷酸化ERK(p-ERK)和TGF-β1蛋白水平。常规方法制备分离胶和10%浓缩胶,取一定量蛋白样品,与等体积2×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上样缓冲液充分缓和,100 ℃变性5 min,根据电泳每道50~100 μg加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设定电压60 V使蛋白脱离浓缩胶,120 V电泳至溴酚蓝达到凝胶底层。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转液,并转移到聚偏二氟乙烯膜(PVDF)上,室温下采用5%脱脂牛奶封闭2 h;向溶液中加入各目标蛋白一抗(稀释浓度为1∶200,美国Sigma公司)培养过夜,加入对应蛋白二抗,连续孵育2 h。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进行可视化印迹,Tanon 5200仪器曝光;将最终处理的PVDF膜根据正确位置、方法放置在发光板上,加入少许发光液,选择合适曝光条件,完成显影和保存。

1.3.4 流式细胞仪测定 采用流式细胞仪(赛默飞Attune NxT)测定右房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型(包括CD4+、CD8+和CD4+/CD8+水平),参照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

2 结 果

2.1 两组TGF-β1/JNK-MAPK以及ERK-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比较 心房颤动组心肌组织p-JNK、p-ERK和TGF-β1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房颤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JNK和ERK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图1。

与无心房颤动组比较,*P<0.01。图1 两组TGF-β1/JNK-MAPK以及ERK-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比较 (A为两组相关蛋白表达电泳图;B为两组相关蛋白表达柱状图)

2.2 两组T淋巴细胞亚型表达比较 心房颤动组右房血液中CD4+和CD4+/CD8+T细胞水平低于无心房颤动组(P<0.05),但两组CD8+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T淋巴细胞亚型表达比较(±s)

2.3 两组TGF-β1/JNK-MAPK以及ERK-MAPK蛋白与T淋巴细胞亚型的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右房心肌组织p-JNK、p-ERK和TGF-β1蛋白水平与右房血液CD4+/CD8+T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9,-0.453和-0.693,P均<0.001)。

3 讨 论

研究表明,心房结构重构所致的心房颤动常伴有心房间质纤维化形成,而心房间质纤维化的不可逆改变将会增加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亦是心房颤动发生中不可或缺的因素[11]。对于瓣膜性心脏病病人常伴有心房肌结构的重构,能影响心房局部兴奋或冲动的传导,改变心房电活动并降低传导速度,促进折返环的产生与维持[12-13]。

本研究探讨瓣膜性心脏病继发心房颤动发生与心房肌组织TGF-β1/JNK-MAPK以及ERK-MAPK信号通路激活的关系,发现心房颤动组心肌组织p-JNK、p-ERK和TGF-β1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房颤动组(P<0.01),说明TGF-β1/JNK-MAPK以及ERK-MAPK信号通路在瓣膜性心脏病继发心房颤动病人中表达升高,能促进心脏纤维化的发生。TGF-β1是一种强效致纤维化因子,主要由细胞分泌产生,亦是临床发现最强的细胞外基质沉积促进剂。研究表明,TGF-β1始动与触发心房颤动能引起左心房压力增高,引起心房牵张,并进一步刺激TGF-β1过表达,加剧心房局部纤维化,从而促进瓣膜性心脏病以及继发心房颤动的发生[14]。既往研究表明,TGF-β1主要存在两种信号通路,以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为主,具有良好的生物学作用,亦可与其他信号转导分子相互作用,激活相关蛋白,发挥重要的致纤维化作用[15-17]。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房颤动组右房血液中CD4+和CD4+/CD8+水平低于无心房颤动组(P<0.05)。说明瓣膜性心脏病继发心房颤动病人常伴有T淋巴细胞亚型表达异常,尤其是CD4+/CD8+,可能与TGF-β1调节有关,但是具体机制并未阐明。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是维持风湿热后瓣膜心脏病持续损害的主要参与者之一,T淋巴细胞能够识别致病链球菌M蛋白和心脏组织自身抗原,发挥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瓣膜组织损伤,亦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进一步发挥生物学作用[18]。T淋巴细胞除了正常分泌Th1、Th2类细胞因子外,亦可分泌TGF-β1。TGF-β1是一类多肽信号分子,在人体中主要由淋巴细胞、心肌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泌,能介导细胞增殖与凋亡,调节细胞外基质作用[19]。激活的T细胞能合成和分泌TGF-β1,作为效应细胞因子。MAPK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包括ERK、JNK和p38,对胞外刺激具有有丝分裂原、胞内应激反应等功能。MAPK在瓣膜性心脏病中能调节多种功能基因表达,影响炎症反应、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等生理和病理过程。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JNK、p-ERK和TGF-β1蛋白水平与CD4+/CD8+水平呈负相关(P<0.001)。说明瓣膜性心脏病继发心房颤动病人中TGF-β1/JNK-MAPK以及ERK-MAPK信号通路与T淋巴细胞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加强病人TGF-β1/JNK-MAPK以及ERK-MAPK信号通路和T细胞免疫功能检查,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20]。

综上所述,TGF-β1/JNK-MAPK以及ERK-MAPK信号通路激活可能参与了瓣膜性心脏病继发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并与局部血液中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有关。研究不足是未设立阴性对照组,不能说明TGF-β1/JNK-MAPK以及ERK-MAPK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是否在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未对心房颤动类型进一步区分比较,不能说明TGF-β1/JNK-MAPK以及ERK-MAPK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与不同类型心房颤动(阵发性、持续性以及永久性)间的差异性;也未对手术治疗心房颤动后的结局进行描述(恢复窦性心律),TGF-β1/JNK-MAPK以及ERK-MAPK信号通路是否恢复窦性心律有关。因此,后续研究应着重关注这些因素。

猜你喜欢
瓣膜亚型心房
2020年全球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概况及分析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2012—2018年长春市手足口病非肠道病毒A组71型肠道病毒V P1基因特征分析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在远方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左心房
“烂”在心里
心房
花开在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