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扩招背景下“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

2022-09-29 01:49王忠楠水东莉于丽颖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源职业技能证书

王忠楠,水东莉,石 佳,赵 竹,于丽颖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其中百万扩招和“1+X”证书制度试点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两大重点项目。高职百万扩招面对的生源除应届高中毕业生之外,主要包括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这三类人员(以下简称“三类人员”)。 “三类人员”的文化基础、工作背景、学习目标等与传统生源存在很大不同,并且很难与传统生源一样完成长时间的在校学习。“1+X”证书制度中“1”指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证书是学历证书在职业技能、知识和素养方面的强化,是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新要求的适应和补充, 是对职业领域和职业能力的拓展。 面向扩招生源实施“1+X”证书制度,保证扩招生源考取相关技能等级证书, 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职业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推动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服务体系发展、吸纳更多社会性生源接受高职学历教育、提高扩招学生职业水平和就业创业竞争力,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在实际调研基础上剖析面向扩招生源实施“1+X”证书制度面临的困难点,探讨面向扩招生源实施“1+X”证书制度的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1 百万扩招背景下“1+X”证书制度实施意义

1.1 满足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到来,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产业转型迫切需要技术升级、管理升级、市场升级,并对就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百万扩招为“三类人员”提供了提高素质和技术技能的机会,而“1+X”证书制度则为高职扩招学生提供了反映个人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扩招的生源在高职院校学得一技之长,获得毕业证书和“1+X”证书,利于提高其就业创业竞争力,进而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1.2 促进职业培训体系发展

实施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 一直以来,职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和教师面向社会开展培训的主动性不高, 课程及资源不足,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够,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培训职责的发挥,导致职业培训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百万扩招可以帮助社会人员敲开职业院校的校门,使其学习需求更加“接地气”。“1+X” 证书制度则有助于帮助职业院校加快职业培训步伐,督促教师“两条腿并举”,促进培训体系发展。

1.3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百万扩招政策和“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为高职院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促使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的大框架下不断创新教学和管理方式,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以及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深化双元育人机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2 “1+X”证书制度的实施难点

2.1 教师参与扩招生源“1+X”证书考核的动力不足

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只是一场考试,与之相应的教学工作内容非常繁杂,从证书选择、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开发、课证融通推进及课程考评体系完善等整个实施过程,均需专业教师花费很多精力进行系统思考、完整设计和整体实施。专业教师在完成普通生源日常教学组织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面对“1+X”证书考核和扩招生源教学这两项任务,工作热情不高,而院校又未形成完善的绩效制度,对“1+X”证书制度推进过程中的工作量缺乏合理认定,导致专业教师组织扩招学生参与证书考核的动力不足。

2.2 扩招学生参与“1+X”证书考核的积极性不高

在“1+X”证书认知度和参与度调研中发现,扩招学生普遍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缺乏了解,甚至没听过“1+X”证书。在初步了解“1+X”证书后,扩招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包括“1+X”证书的含金量和价值、是否与毕业证书挂钩、考试难度、通过率等,而对证书考核所反映的个人职业技能水平关注不多。 目前“1+X”证书制度尚未形成明显的就业影响力,考取“1+X”证书亦不能兑换理想学分,导致扩招学生参与“1+X”证书考核的积极性不高。

2.3 缺少实操考核设备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括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两个部分。理论考核所需要的硬件设备主要是电脑和监控设备,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均能达到理论考核设备要求。实操考核所需设备因考核证书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部分证书所需要的实操考核设备价格昂贵,再加上最低设备数量要求,使很多高职院校存在实操考核设备缺少的问题。虽然高职院校具有一定数量的实训教学设备,但大多无法服务“1+X”证书考核。 目前,高职院校扩招学生教学普遍以线上教学为主,能够落地的实践教学并不多,且每个扩招学生使用实训设备学习时间少之又少,因此,即使高职院校拥有“1+X”考证设备供给扩招学生练习,但使用时间也很有限。

2.4 课证融合不足

“1+X”证书的考核内容能够反映出行业、企业、典型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 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考核者需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掌握证书考核内容和技能点。 目前,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大多依据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设置,课程内容与证书考核内容各自独立,现行教材、教法与“1+X”证书不适应,导致专业课程不能很好地服务于证书考核,进而给报考学生带来额外的学习压力和负担。 尤其是扩招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偏低,工作和生活压力大, 在课程学习本身存在较大压力的情况下,再额外花费时间和精力考取证书会难上加难。

2.5 部门力量协同不够

“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主体是职业院校,实施者为从事专业教学的一线教师,实施对象是学生。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监督,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是制度实施的重要主体和有力保障。 在试点申报、考证培训、设备耗材准备、考证申报到考证完毕的整个过程中,职业院校负责组织考核的专业教师与院校管理部门行政人员、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考证学生之间,以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与院校管理相关行政人员、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专业教师对“1+X”考证流程和资格要求缺乏全面的系统认知,无法制定合理的“1+X”考证辅导指导规划。

3 “1+X”证书制度实施路径

3.1 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激励机制

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作为“1+X”证书制度的实施者,要充分调动其参与“1+X”证书制度实施的积极性,这是推动“1+X”证书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将组织并参与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考核工作列入专业负责人和教师的工作量,有助于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克服“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工作困难。 应注重探索总结“1+X”证书制度实施的经验,及时反馈人才培养、课程、教学、考试等改革的效果,推进“1+X”证书制度的顺利实施。

3.2 建立利于等级证书考核的管理制度

与传统生源相比,扩招生源在学习能力、生活经历、教育需求、心态行为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和考评体系,将教学管理、课程体系和考评体系等与“1+X”证书考核内容深度融合,引导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扩招学生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考核之中。 同时,要建立完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将“1+X”证书相关课程给予适当的学分奖励,并将认定制度和实施环节传达给扩招学生,使其意识到参与“1+X”证书考核的益处。

3.3 升级软硬件教学资源

软硬件教学资源既是有效开展教学的条件,也是“1+X”证书考核的基础。 高职院校应引进新型实训设备或虚拟仿真实训设备,为实践考核提供条件。 采用实训设备的好处在于让学生更好地熟悉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但也存在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痛点,而借助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建设高仿真实训环境,可将信息技术和实训设施深度结合,以实带虚、以虚助实、虚实结合,进而规避实训设备存在的缺点,达到实训教学的目的,实现教学实训资源与培训考核资源的共建共享。

3.4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反映出专业教学标准规定各要素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求。根据扩招生源的特点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延长弹性修业、优化课程设置、灵活安排教学进度、 实施多样化毕业要求等改革措施, 可在符合整体原则前提下更好地体现灵活性、针对性、多样性。 在课程设置上,将“1+X”证书考核所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合到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实践课程之中,针对“1+X”证书考核,形成“一点多面”的课程布局。 “一点”即“1+X”证书考核的核心技能点,将其落实在某一门核心课程之中,形成以课程为中心、以任课教师为主力的核心。 “多面”即“1+X”证书考核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将证书考核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分散到各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或实训课程之中。

3.5 深化三教改革,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深化三教改革是在百万扩招背景下实施 “1+X”证书制度的有效手段。首先,要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要能够把握“1+X”证书制度的相关理念,具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能力。其次,加强教材建设。编制适于扩招生源和信息资源开发的立体教材、新型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将“1+X”证书考核内容以任务书、指导书等形式制成若干教学任务融于教材。最后,创新教学方法。扩招生源无法像传统生源那样在校长时间学习,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即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与技能的习得,更多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仿真环境教学,获取与真实环境相近的效果,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

3.6 加强部门协调沟通,创造良好证书考核环境

百万扩招背景下实施“1+X”证书制度,需要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扩招学生、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以及省级教学行政部门共同发挥作用,才能达到更好地融合效果,各主体之间的协调关联如图1 所示。

图1 各主体之间的协调关联图Figure 1 Oordination correlation diagram between subjects

扩招学生既是被考核的主体, 也是服务对象,其他主体则为扩招学生服务。专业教师一方面作为学生的第一引导者和培养人,需与扩招学生建立畅通的联系,将“1+X”证书制度传递落地;另一方面,作为实施主力,需与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院校管理行政人员保持沟通,协调考证事宜。 院校“1+X”管理部门要向省级教学行政部门汇报“1+X”证书制度实施情况,并将省里“1+X”制度信息传达给专业教师。 各主体之间通过电话、网络、文件等方式保持协调沟通,将相关消息顺畅有序地传达给学生,可最大程度地方便学生做好学习规划,为其营造便捷的考证环境。

猜你喜欢
生源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本刊核心证书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跨省生源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