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 凸显单元要素
——《盼》教学实录及评析

2022-09-29 06:21执教杨桂贞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雨衣评析事例

执教|杨桂贞 评析|唐 静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们有特别盼望做的事情吗?

生:我特别盼望过春节。

师:从你的表情上就能看出你对春节的期待。

生:我特别盼望能天天吃好东西。

师:从你的语气中能听出你的渴望。今天我们跟着著名作家铁凝走进她的作品——《盼》。(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她在盼什么呢?让我们带着好奇心一起走进文中的语言文字和作者的内心世界去细细品读吧。

【评析: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谈自己最期盼的事情,从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心理体验引出课题,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师: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我”在盼什么呀?

生:盼下雨穿新雨衣。

师:同学们和作者一样对细节特别关注,正因为这是一件新雨衣,所以才会有这么特别的感受。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盼”写了哪几件事?读长文章时,可以抓住表现时间变化的词语,如文中的“有一天”“第二天”等。根据时间,可以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生自由浏览课文并思考)

师:谁来说说第一部分写的是什么事?

生:得到新雨衣,盼变天。

师:同学们,你们也能用拟小标题的方式来概括其他三件事吧?(指名说)

(师相机用鱼骨图的方式呈现板书,“盼”既是课题又是鱼头,四个事例是鱼的大骨。)

师:概括能力很强,语言简洁明了,真棒!课文围绕“盼”选取了这四个不同的事例。善于读书的同学总能发现文本背后的秘密,写文章要紧扣中心,选择事件来写。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应该紧扣中心选取事例,这样才能突出中心意思。

【评析: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围绕“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及“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表达中心意思”。杨老师运用思维导图,借助导学单上的思维导图提炼中心,思维导图上呈现的是中间一个“盼”,四周发散开去的就是围绕着“盼”选取的四个事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借助课前导学单中的提示,杨老师给了一个范例——得到新雨衣,盼变天。课初学生模仿范例顺利地概括出另外三个事例,同时杨老师用鱼骨图的方式呈现板书,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情节结构。】

三、聚焦心理,感受变化

师: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期盼中,作者的心情可谓一波三折,反反复复,小女孩内心情感又会有怎样的波澜起伏呢?

1.合作学习,分层体会

师:用横线画出直接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并想一想写出了什么心情,把表示心情的词语批注在旁边。(出示)

(1)自学要求。

1 号组员默读第一个事例(第1~3 自然段)。

2 号组员默读第二个事例(第4~15 自然段)。

3 号组员默读第三个事例(第16~17 自然段)。

4 号组员默读第四个事例(第18~20 自然段)。

(2)小组合作要求。

(生按顺序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评析:学生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找句子、批注心情、指导朗读,体会人物心情。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交流读书的机会,可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交流,达到取长补短、协作共进的目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进一步发现自我和认识自我,是最终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

2.全班交流,补充完善

(1)交流事例一。

生: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指名读,说心情。板书:惊喜。)

师:你强调了“怎么”,读出了惊喜的语气。还有谁想来读读?

(生读)

师:你强调了“竟然”,真是出乎意料。这件雨衣居然有袖筒,想干什么都可以,难怪小女孩魂牵梦绕呢!

生:(读)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

师:一连两个问句,小女孩每天在放学路上追问自己,真是——天真可爱呀!还有谁想来读出小女孩的失望?(指名读,说心情。板书:沮丧。)

师:真是天公不作美呀!得到新雨衣后特别盼望下雨,可是天总是晴。来,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男女生合作读)

【评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个板块,杨老师先花足时间,引导学生找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的内心随着小主人一起经历从看到希望,到希望落空,再到燃起希望的波澜起伏,从而对这份盼更加感同身受。】

(2)交流事例二。

师:谁来汇报第二件事?

生:(读)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师:你的心里一定美滋滋的。

师:还有谁想读?(指名读,说心情。板书:兴奋。)

师:是呀!世上最美的事莫过于穿上新雨衣在雨中漫步了。想到这儿,心里简直是乐开了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读)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师:注意“囔”在词语中读轻声,请你再来读读这个词。

(生读)

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师:文中的我有那么多不满,她敢大声辩解吗?

生:不敢。

师:可见她是多么无奈呀!(板书:无奈)

师:还有谁想读读句子?

(生读)

师:反问句增强了无可奈何的语气。

师:读到这儿,你们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吗?快要下雨了,“我”多么——兴奋啊!可是,妈妈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哎!——无奈!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第一、二组读第一句,第三、四组读第二句。

(生读)

(3)交流事例三。

师:第三件事谁来说?

生:(读)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师:小女孩在担心什么?

生:小女孩担心明天不下雨,那她就不能穿新雨衣了。

师:真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你们有过这样的心情吗?(指名汇报)

师:看来你们和小女孩有过同样的感受。谁来读出这种感受?(指名读,板书:担心。)

生:(读)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师:如果第二天你要去秋游了,头天晚上睡得着吗?会想什么?

生:小女孩满脑子想的都是下雨穿新雨衣。

(师板书:渴望)

师:同学们,带着担心、渴望的心情自己读一读这两句吧!

(4)交流事例四。

师:最后一件事谁来说?

生:(读)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

师:那么渴望下雨能穿上新雨衣的孩子,现在决定不想了,多么灰心呀。(指名读,说心情。板书:心灰意冷。)

师:真的是心灰意冷呀!还有谁想读?

生:(读)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师:终于如愿穿上了新雨衣,高兴极了!心情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难怪说小女孩的内心真的是波澜起伏。(板书:欣喜若狂)

(师生合作读)

师:作者正是通过起起落落的心理描写(板书:心理描写)充分体现了盼望穿雨衣的急迫心情。文中虽然没有出现“盼”字,却处处在写盼,读起来令人感同身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评析:有了第一板块学习的基础,学生逐步掌握了紧扣关键词,整理思维导图的方法。借助思维导图这个支架,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这些看似随意的一言一行、景物描写,其实都是作者精心选择、苦心经营的。比如一个“瞟”字,将小主人那份复杂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怕雨停了,又怕妈妈发现自己的心思。再如描写雨后景色的一个词“逗引”,巧妙地表达了“我”心里痒痒的想出去的那份渴盼。就这样,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言为心声、景由心生”的写作妙处。】

3.圈关键词,学习分类

师:你是如何发现这些句子就是描写心理的呢?(指名说,相机圈画。)

(生交流)

师:(出示描写心理的句子)文中用“想”“觉得”直接点明心理活动,还用“担心”“兴奋”这些在句子中直接表示心情的词语,同时还有既没有直接点明心理活动的词语,也没有描写心情的词语,却在表达人物内心的想法,这一类我们叫作内心独白。可见,作者写心理活动的形式非常丰富,你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灵活运用。

【评析:作者紧紧围绕“盼”这一心理活动写了“我”的哪些表现?这个主问题推进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一课一得。学生体会到了“我”的心情后,教师归纳并用鱼骨图的方式呈现板书,“盼”既是课题又是鱼头,四个事例是鱼的大骨,心情的词语是鱼鳍。这样的板书不仅展现学生的整个思维的过程,对学生了解作者写作的思维过程、表达的过程也很有帮助,使得思维可视化、学习活动化。】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师:我们知道了围绕中心意思,可以选择典型事例来写文章。我们还知道运用多种心理活动描写的方式来突出人物心情。

师:有一位同学想写他的爷爷。他的爷爷是个戏迷,应该选取哪些事例来写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80 页,完成“初试身手”一题。

(生自主完成后集体反馈)

师:从看戏、学戏、演戏这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写爷爷是个戏迷,可见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更能突出中心。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心情。下节课我们将从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动作、语言等不同角度去体会“盼”这一心理活动。

【评析:通过对选材的指导,对材料进行辨析、选择、梳理,使学生进一步明白,要想表达中心意思,就要选择紧扣中心的典型材料来写。掌握选材方法后,顺势拟定提纲,循序渐进,为学生顺利完成单元习作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雨衣评析事例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写好典型事例 凸显人物特点
评析复数创新题
雨衣变形记
雨衣(外一首)
充气雨衣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楚庄王》:感赋与评析
“例”后有“析”方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