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静慧语文』育人主张

2022-09-29 06:22夏家发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育人素养

文|夏家发

唐静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湖北名师。她倡导、探索和实践的“静慧语文”育人主张,经历了20 多年的历程,成果丰实,已蔚然成风,产生了较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影响。

一、“静慧语文”育人的实践影响和理论贡献

1.实践影响

“静慧语文”育人实践从独立的个体摸索,发展成为省级名师团队的集体践行,在多省市、多地区、数十所名校产生了影响,助推了区域性教育发展,影响了国际华文教育。

(1)国内推广,“静慧语文”引领教学改革。

“静慧语文”这项成果在国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产生了示范引领作用。以“静慧语文”为主题,唐老师在省、市、区经验交流100 余次,参与省“国培计划”、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湖北省“援疆计划”、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等师训活动,开展“静慧课堂”的专题讲座100 多场,培训指导教师近20 万人次。受其影响的黄冈、咸宁、荆州等市将“静慧语文”理念辐射到各区县和乡镇小学。同时,唐老师还长期对东西湖区吴家山第五小学、武昌区中华路小学、汉南区纱帽山小学、常青第一学校等8所工作室基地名校的课程建设进行对口帮扶,并通过基地名校的辐射作用,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达50 余所,对武汉市多个区县小学的语文教育发展、品质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20年疫情期间,唐老师带领团队研发“静慧语文”公益阅读微课500 余节,点击率上亿人次。其显著的育人效果被“学习强国”“长江网”“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2022年1月,武汉教育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也对唐老师的“静慧语文”进行了专题报道。

(2)培训交流,“静慧语文”彰显中国气派。

“静慧语文”研究成果一直受到国内外同领域的认可和学习。受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汉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委托,唐老师对来自深圳、福建、安徽、宁夏、厦门等全国各地的教学研究团体进行“静慧语文”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分享与培训。受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委托,唐老师还对广州多所学校进行“静慧语文”的教学设计培训与指导,并接待来自澳门巴波沙中葡小学教育交流访问团、新加坡教育部小学华文教师中国武汉进修团对课程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得到当地华文教师的大力赞许。唐老师积极倡导“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学科发展思路,奋力将“静慧语文”推向国际舞台。

2.理论贡献

(1)守正创新,“静慧语文”坚持语文本色。

“静慧语文”的研究与探索始于2001年,肇兴于新课改,并与新课改携手同行。其标志性成果是2003年唐老师发表文章《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为了推动小学语文学法立根溯源的变革,唐老师提出并系统论证了小学语文“静慧课堂”的新理念,建构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结构:“静慧课堂”倡导静品语文,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静慧式文本解读、静慧式课堂目标研制、静慧式学习单设计,推进了深入精细的教材解读。“静慧课堂”主张“让每一个学生真实地经历学习全过程”,通过静融“三段”、慧贯学程,静取“五核”、慧聚重点,静习“五环”、慧展成长,促进学生课堂言语智慧的发展。“静慧课堂”向往静思课程,在内静式与外慧式阅读实践中,搭建了丰富精彩的语文生活。

(2)深耕厚植,“静慧语文”研究成果丰实。

“静慧课堂”的探索与研究长达20余年。唐老师编撰专著《静语文》,研发的原创课例100 余个,其中80%在全国、省、市评比中获奖、交流。她撰写的教学论文、教育案例等在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50 余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属于武汉市“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优秀课题科研成果奖的重要成果之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高年级“写人叙事”阅读教学学习活动设计及指导策略》《静语文·慧课堂》等后续的系列学术论文和教研成果分别是武汉市“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优秀科研成果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0月,她主持的科研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成功立项湖北省“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2021年12月,她的科研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为湖北省教育学会一般课题。“唐静名师工作室”中的一批优秀教师已逐步成为推进新时代高质量教育发展的生力军。

二、“静慧语文”育人的学术追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性、生长性教育,而小学语文是母语启蒙课程,是“基础的基础”,既是深度课改的“重中之重”,又是培育学生终身受用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奠基工程”。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含“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人文素养”四个方面。课堂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必须牢牢地抓住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新颁布的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为依据规定了语文课程目标,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内容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等概念。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学习中,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都较为综合、复杂、多样,而这些多样、复杂、综合性任务,往往超出了小学生能够驾驭的认知负荷。小学生的注意力分配,面临着认知超载和严重挑战。唐老师的“静慧语文”实践探索和理论主张,正是指向并对症于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的这种迫切需要。

“静”是一个独特的中国文化概念,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彩的表现形式。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实质上,儒家观念中的“静”与“动”已经成为“仁者”与“知者”的重要表征,并且初步具有了德性修养与智慧生成的特殊意义。道家思想中,“静”是静虚无为而无不为的身心活动的状态和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核心素养及其作用机制。《大学》中提到“定而后能静”。是故,定与静,二者存在因果互动。有定是能静的原因,能静则是有定的结果。无定无能静,亦无所静也。

“静慧语文”课堂,旨在营造这样的育人氛围——小学生能够有序、安稳、自主、自在、自如地学习语文。“静慧语文”始终用言语智慧成全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静润生命,慧启学生心灵体验;静悦生命,慧育学生言语智能;静养生命,慧成学生自我生长,力求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一生难以磨灭的记忆,让每一个学生经历真实丰富的学习过程,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生机勃勃地走向最美好的生活,获得生命持续生长的源动力,是“静慧语文”学科育人的自觉学术追求。唐老师希望通过“静慧语文”发展学生言语智慧,培养和提升小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如运用语言文字,让文字抵达心灵,浸润生命,唤醒学生对文字发自内心的热爱。

唐老师作为团队的核心领军人物,具有前瞻性思维和广阔学术视野。她总能得风气之先,化风凝气,聚气成物,铸物成器。鉴于“静慧语文”学科育人实践探索和理论建构的需要,她带领团队成员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计划、有组织、广泛地研究了主体性教育思想、哲学、语言文学、语文课程教学论、学习型组织、师生主体行为、教学设计、文本解读、学习方式变革等众多领域,培植了团队的深厚学养和学术氛围。同时,“唐静名师工作室”也吸纳了国内越来越多省市的优秀教师,一个富有“静慧”气质的精强语文研究团队正逐渐形成,凝心聚力,同行成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静慧语文”育人实践,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育人素养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第二单元·素养测评
第一单元·素养测评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