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流深处 彩蝶翩飞时
——新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我修炼

2022-09-29 06:22文|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师

文|唐 静

每一名有理想的教师,一定会思考自己如何才能加速成长、突破职业瓶颈期,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先分享一个毛毛虫的故事。

柔柔的月光下,有一个小小的卵,静静地躺在树叶上。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暖暖的太阳升起来了。啪!——从卵壳里钻出一条又瘦又饿的毛毛虫。它四下寻找着可以吃的东西。它先后吃了苹果、梨子、蛋糕……可是它还是觉得饿。吃的食物越来越多,它的肚子疼痛难忍。无意中,它啃到了一片绿树叶,这一回它感觉好多了——它已经是一条胖嘟嘟的大毛毛虫了。绕着自己的身子,它造了一座叫作“茧”的小房子,在那里面呆了两个多星期。然后,它就在茧壳上啃出一个洞洞,钻了出来……最后,它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

听完后你是否觉得这个破茧成蝶的故事再普通不过?而这只毛毛虫的成长经历却深深地触动过我: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轨迹不就像这不起眼的毛毛虫?从慢慢适应环境,找到正确的养料,到不断汲取营养,突破发展瓶颈,自我加压造“茧房子”,最后成功化蝶。那么,面向新时代,我们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如何蜕变、化蝶呢?

回望个人的成长化蝶之路,那一个个或艰辛、或温暖、或有趣的瞬间仍在心中激荡。

静读·善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指出,“要把看书学习变为教师的精神需要”。可见,书籍是教师的第一营养品。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率先垂范,欲宏其量,必扩其识,静心做个乐读、勤读、善读的灯塔去照亮学生。沉浸在书海里的我,始终对阅读保持热忱,不知疲倦。阅读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储备,还修炼了我的气质。“手边永远要有一本书”这句口头禅不仅是自勉,也是我经常对学生和老师们的共勉。学而不思则罔,除了勤读,我们更要善读,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收获。

吾乐读,尤爱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中的那只虎斑猫的生命历程让我感叹“为爱而活着才是真正的活着”;《一片叶子落下来》让我懂得: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体验美好,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花婆婆》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正是那一册册精美的绘本给了我战胜病痛的力量。绘本之父松居直曾说过的“绘本适合0 到100岁的人阅读”这句话让我顿悟:阅读应该从孩子抓起,让阅读点亮童心,让文字引领成长。这不就是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吗?言必信,行必果。于是,病后初愈的我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各种阅读推荐活动中: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校园里,无论是博物馆还是艺术厅、农业园……到处都留下了我和孩子们阅读的足迹。一年级的孩子曾告诉我,每周五新增的绘本阅读课让他们兴奋不已:“最盼望星期五的故事会啦!”而2017年的世界读书日,我主持开展的“故事进课堂,书香伴成长”主题故事会活动更是惠及武汉市15 所学校100 多个班级的5000 多名学生。我用孩子易于接受的形式将阅读的理念传达给孩子们,告诉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年我还发起了“诗缘,圆一个美梦”的主题阅读活动,通过诵读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林焕彰的诗歌,让众多的孩子和家长与诗人面对面畅谈,感受到书本是有甜味的。时至今日,作为武汉市十大阅读推广人、硚口童心阅读联盟组长的我,已陆续推出120 多节悦读微课,惠及更多爱阅读的孩子、家长和老师。

著名学者周国平先生曾说:“读书可以使人们获得人生最美好的价值,这就是优秀、幸福、宁静。”阅读之于我的意义,就在于它让我深刻地领悟到:“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活着,更要活出属于自己的光彩。被爱包裹着的生命,犹如盛满酒的酒杯,酒香四溢,爱满人间。我爱,故我在。”更让我坚信:“人生苦短,只争朝夕。把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去度过。如此,无憾。”阅读如是,生活亦如是。

静行·善教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说读书让我的心中拥有了一座宝库,那么实践则让我拥有了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

从教27年来,数不清的公开课和比赛课活动让我累积了丰富的经验:2012年湖北省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上用栩栩如生的粉笔画执教的《风娃娃》引人入胜;2014年在湖北省特级教师考核课上声情并茂地朗读《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动人心魄;2016年在全国名特优展示课上执教的创意绘本阅读习作课《北冥有鱼》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回味无穷;2020年作为湖北省小学语文教师代表,走进了电视台,参与了省教育厅、省宣传部和省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同声诵经典·脱贫助力基层行·大师公开课”活动,在荧幕前给孩子们上“经典赏析课”,品析文学精粹,传播楚乡楚韵;疫情之后,我又走进乡村,给孩子们上“古诗诵读课”,一首《把酒问月》让当地的听课老师连连称绝:“唐老师,我觉得您是讲咱们恩施古诗词讲得最好的老师!”

教而优则研,新时代更需要研究型的教师专家,而我也从未停下探索求新的步伐。最初让我受教的是2012年我做学校课题研究读到的《静悄悄的革命———学校的挑战》一书,作者佐藤学教授“学习共同体”的构想让我产生了强烈的触动,点燃了我研究的热情。当我首次尝试“学习共同体”研究时就惊喜地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学困生也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学生的变化让我激情澎湃,废寝忘食。每晚回家,我便迫不及待地将当天的教学场景以案例加反思的形式记录下来,坚持数月,竟在不知不觉中诞生了近2 万字的田野日记——《为“学习共同体”喝彩》。时至今日,“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仍然是我工作重点探索的研究领域之一。实践—反思—记录—优化,循环往复。正是这样的研究方式指引我行动有方向,实践有方法。2018年至今,我带领工作室团队成员多次尝试让语文与数学、美术、体育等多个学科深度融合。如围绕“神奇的帽子”这一主题,我首先推荐学生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绘本和小说《世界第一的帽子》《米莉的帽子变变变》《壳斗村的帽子》《魔法师的帽子》等,鼓励亲子共读,将“快乐读书吧”等统编本教材推荐的课外阅读内容融入主题课程体系:课前读绘本,画帽子,做帽子;课中看图画,写帽子,编童话;课后画插图,写续集,出童书。精心设计了“六一”游园会,来一场“奇趣帽子秀”的终极性任务。这样,将阅读与写作、观察与想象、绘图与创作、美术与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当校园被一个个五颜六色、创意非凡的帽子装点起来时,学生便在趣味盎然的想象世界中自由遨游,乐此不疲。此外,我还拓展了“神奇的帽子”的课程内容,设计了语数融合绘本课、音乐绘本课、让语文走进科学探究课、语文体育游戏课……这样的多学科融合,不仅让语文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也让语文的外延变得更加宽广。或许,这将是未来“静慧课堂”的“5+”时代!

2021年,针对热门的“双减”政策,从未停下脚步的我又带领工作室的伙伴们如火如荼地开启了高效课堂“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团队大主题,个人小专题,大情境统领,小情境串联,线上线下,学习分享,课例研讨,成果总结……为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升语文素养,课堂减负增效,我和团队的伙伴们总是不遗余力。

静写·立言

《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教师不仅是教书匠,更应该是教学的研究者、思想的传播者。每一天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课堂时光,是我最幸福的时刻,也是生成教育智慧的绝佳时机。我坚持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并整理发表,当那年年岁岁的教学历程变成铅字发表时,我就会有种成功的喜悦,因为那是对我专业成长极大的认可。

难忘2003年1月,我公开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它就源于我教学的一次凝练:2002年春季,我成功执教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获得了湖北省首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当时比赛的历程刻骨铭心,因为在这节课上,我除了运用当时新兴的网络论坛、QQ 群等网络平台,还创新建立了自己的个人网站,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网络资源分门别类地推送到网页上,突破了传统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的模式,开创了人机对话教学的新模式。备课的那段时间,申请域名、制作网站、设计网页、搜集资源、分类罗列、美化网页,让我这个小学语文老师迅速成长为一名专业的“网站设计师”。由于赛课的劳累和严重的妊娠反应,获奖之后在家休养时翻到的《湖北电化教育》一书令我醍醐灌顶。那一篇篇富有前瞻性的理论文章激起了我内心创作的波澜。于是我开始思考:能不能也试着把这次参赛的感悟写下来呢?对其他的老师来说,也许会给他们一些借鉴和帮助。于是,我在参阅了海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这次成功赛课的实践经验,撰写了论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但是,在哪里发表呢?当身怀六甲的我顶着烈日、带着文稿毛遂自荐地出现在杂志社时,主编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经过几个月的等待,我终于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样刊,看到自己研究的心血变成铅字的那一刻,内心的激动竟无法言表……正是这份成功的喜悦一直激励我至今笔耕不辍,要求自己每年至少要公开发表一篇文章。回首这20 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我先后撰写并发表了30 余篇文章,获奖论文达40 余篇。

如果说发表文章不易,那么写书的历程更是艰难曲折。2019年,经过反复打磨、数次修订、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的我的个人专著《静语文》终于问世啦!这本书凝结了我多年教学探索的心血,集结了团队伙伴们的实践成果。时至今日,组稿、撰稿、改稿、校稿以及报会、审批、签字、盖章的艰辛还刻骨铭心。记得校稿阶段,除了与编辑日常线上沟通,每个周五编辑还会将校对的清样寄给我,然后周一我再将修改好的样稿寄回出版社进行二次校对。这坚持数月的一来二往,就连前来收件的快递小哥也笑称:“你就是那个每周写书的人吧!”现在,我创始的“静语文”理论研究还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从“静语文·慧课堂”到“静语文·慧学堂”,从“静慧课堂”到“静慧作业”,我始终走在“静慧语文”的研究之路上。回观自己从新手教师到组建名师工作室,从个人努力到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成长裂变,都是源于个人不骄不躁、不断学习充电、不断实践探索、不断研究撰写的努力,最终实现了“破茧成蝶”的美好蜕变。

静悟·坚持

成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布满荆棘。如何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呢?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难忘2001年参加武汉市教师五项技能比赛,我不惧酷暑,每天疯狂备赛,如痴如醉……记得比赛当天烈日当空,艳阳高照,300 多名选手全部集中在一个闷热的大机房里,现场完成指定的课件制作。开场10 分钟之后,不知是天气闷热,还是早餐没吃够,又热又饿又急的我眼前突然一黑,仰头晕倒在地,只是隐约感觉有人要把我抬出去。恍惚中,我慌乱抓着一个人的胳膊说:“我不能出去,我一定要参加完比赛!”然后就失去了知觉。恍惚记得醒来后,我躺在靠椅上,几位老师在掐人中、掐虎口、喂绿豆汤照顾我,此时比赛已经进行了半个小时,工作人员对我说:“你都病成这样了,别进去比赛了!”一想到自己这两个多月辛勤的付出,怎么会甘心就这样退缩呢?我努力挣扎着站起来说:“不行,我一定要坚持参加完比赛!”于是,我再次走向机房,全力以赴地完成了比赛。当宣布我获得武汉市教师五项技能大赛一等奖,被授予武汉市技术能手时,那一刻的我,泪流满面。

时隔11年后的2012年,我又参加了一次重量级的比赛———湖北省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这次比赛最大的挑战对我而言是人教版教材。教材是全新的,意味着在短短的三个月备赛阶段,我要熟悉人教版12 册的教材内容,拿出每一课最优化、最精巧的教学设计。怎么办?我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咬紧牙关,迎难而上。那段时间,只要有空闲,我都在研读教材,潜心设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带着语文课本时刻琢磨。当时有一册教材始终买不到,急得我患了口腔溃疡,最后终于在西藏的新华书店买到了,令我如获至宝。后来,突然接到区级模拟赛的消息,凌晨两点才从西藏赶回武汉的我,顾不得调整和休息,九点就匆匆去参赛了。紧接着的市赛、省赛,我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湖北省一等奖第一名,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成长的历程中,我始终秉持坚持的信念。从七岁开始习武的十年经历,不仅磨炼了我的意志,也让我知道了“永远不要轻言放弃”;16 岁在师范学校舞蹈队,因为怀揣梦想不认输的信念,让我实现了从舞盲到领舞的跃升……是什么力量让我坚强?就是坚持,坚持是面对困难时的百折不挠,坚持是历经磨难后的初心不改,坚持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再苦再难,我也坚信乌云上有晴空!

静美·仁爱

爱是世上最美的语言。慈母般的仁爱、导师般的厚爱、朋友般的挚爱应该是为人师的育人准则。

我曾担任过24年的班主任,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的带班经历非常丰富,最难忘的是教有34个男生和15 个女生的全托班(周日晚上七点到校,周五下午四点离校),2008年接班第一次月考成绩全年级倒数第一,均分只有60 多分,高达十余人不及格。这让我陷入深思。如何帮助学生迅速提升成绩,激发学习的自信心呢?我发现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我努力摸索出了“课前单元预习—课中精讲多练—课后温故知新”的“高效课堂”模式,同时重点抓三项作业“当堂作业课课清,按时作业周周清,巩固作业月月清”的“日清日高”作业管理方式,确保校内学习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还在班级开展了“论语诵读”“古诗赏读”“宋词品读”“语文课外知识大挑战”等丰富的语文活动,让经典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底蕴,涵养他们的性情。仅仅过了一个月,学生的月考合格率为100%,总分、均分都进入了年级的平均水平,期末考试平均分达到80 分以上,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排名跃升到年级第二……最终他们升入了理想的中学。这段带班历程所积累的教学经验,为我后续“静慧课堂”的实践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对于班主任来说格外重要。如果一名教师能够用爱唤醒学生,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他们就能迸发出无限的潜能,带给你无穷的惊喜。还记得2008年上完晚自习的雪夜,公交车突然停运,家住武昌的我只能徒步回家。当历经一个半小时的饥寒交迫,满身雪花的我跌跌撞撞地赶回家时,先生心疼地劝我明天别去学校了,可一想到当晚教室临别时,那个朝我挥手微笑的男孩子对我说的话“唐老师,明天早点来呀,早点来陪我们啊!”我的心便瞬间被融化了,怎么忍心放下他们不管?一天不去,就耽误孩子们一天的学习啊!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依然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这个班因为男生多,所以管理上难度极大。有个男孩子以前总是和生活老师对着干,还把尿撒在老师的鞋子里,写作文是他最头疼的事,抓耳挠腮,难于上青天。但在我接班后的期中考试时,他却破天荒地完完整整地写了一面纸作文!孩子们都说:“唐老师,您知道吗?您创造了奇迹!”在他们看来,一个从来不动笔写作文的人竟写了整整一面纸,这就是奇迹!现在这个孩子已经定居新加坡,生活得很幸福,每年教师节还会打电话问候我。作为教师,虽然我们每天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有时就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也许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放眼新时代,只有在“静水流深”中自我修炼,在“千锤百炼”中自我磨砺,在“精雕细刻”中自我发展,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才会化茧成蝶,繁花似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