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芦笙长衫龙基础教学阐述*

2022-09-30 03:4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往右芦笙长衫

杨 驰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云南贵州 558000)

苗族芦笙长衫龙是一支独特的苗族芦笙乐舞,流传于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谷撒村小花苗聚居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笙舞靠言传身教得以传承至今,约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活跃于祭祀、集会、婚嫁、立房、跳月等传统民俗活动中。其表演形式是采用芦笙为伴奏乐器,表演者手执芦笙自吹自跳,并在特定的曲调中做出“龙斗角”“龙出洞”“龙吐水”等动作,以此呈现苗族人民对“龙”的崇拜与精神追求。独有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当地苗族人民纯朴热情的性格和气质,也表达了他们心中的信仰,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本文就笔者的田野调查所得材料,拟对长衫龙的历史、传说、芦笙形制与吹奏、舞蹈结构与动作分解进行阐述,以此呈现长衫龙的基础教学内容。

一、长衫龙的历史渊源和传说

1.长衫龙历史渊源——为纪念苗族英雄而舞

明末清初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史话》有载:“贵州苗民首领蛮龙,因面如锅底而有光芒世称黑蛮龙。他曾跟随民族英雄岳飞抗金兵而累立战功,被封为龙虎将军。后因岳飞被奸臣诬害下狱,他弃官回到贵州(当时属黔中郡),当听闻岳飞父子终被害死,他痛哭数日绝食而亡。”苗族后人称他为黑神,并为这位英雄人物建立贵州境内所独有的庙宇——黑神庙(时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黑蛮龙作为民族英雄领袖之一,是当地苗族人民的骄傲。故特创芦笙乐舞长衫龙来纪念这位英雄先祖,也有了“跳起长衫龙,纪念黑蛮龙。保佑人兴旺,六畜五谷丰。”这一民谚歌流传于贵定县德新镇四寨村大谷撒寨。

2.长衫龙传说故事

传说,岳飞部将黑蛮龙是天上的苍龙,他下凡修练兵法,是为了帮助岳飞打退金兵。他作战英勇,累立功勋,被封为“龙虎将军。”鼓龙鼓虎·长衫龙“的名称就从”龙虎将军“的封号而来。在大谷撒寨西北方位二里处的“黑龙宫”是黑蛮龙的修炼之地,在这当地苗族同胞最敬畏的地方,有一口神圣的水井,水清凉甘甜,水流量不因旱季而少雨季而多,被当地苗民视为祖先黑蛮龙赐予子孙的“神水”。当地还有歌谣:“黑龙宫里龙井水,苗家祖先来赐予,喝下身体得健康,一切顺心事如意,吃水不忘祖先恩,子子孙孙永牢记。”

二、长衫龙服饰与道具

1.服饰

在长衫龙表演过程中,男舞者需身着黑色长衫,头插两根代表“龙角”野鸡翎,口带象征“龙须”的髯口,红色腰带系于腰上并以红布作为围腰图吉祥如意之意。腿着带有苗族刺绣的短裤,脚穿草鞋或光脚。而女舞者则穿由自己亲手刺绣的小花苗盛装,她们的服饰有诸多讲究,需要以年龄来划分,还未恋爱的少女着右开襟青色长衫,搭长裤,头戴绣花帽顶、帽牌、帽体以及帽带组成的椭圆形布帽,她们的帽牌要正对前方,帽带自然搭于身后。而处于恋爱中的少女的帽牌需往右歪,且帽带搭在左肩之上。年处四十之前的已婚妇女在未生育前,头戴六角形的花帽子,身着图案复杂的绣花衣裳,腰系蜡染百褶裙,小腿缠绕青色绷带;而已生育的则把花帽子换成花帕子。超过四十岁之后,她们的着装的颜色和图案会由繁变简。超过五十岁的妇女衣裳上的图案则由刺绣换成了蜡染,配以少量绣花,头帕上的图案也被更简单的粗线条图案取代。

2.表演乐器

长衫龙的表演道具主要有芦笙、皮鼓、鼓棒。芦笙采用的是六管笙,从外形看,它是由六根长短不一的白竹制笙管呈90度纵向分两排插入笙斗,同时在笙斗的细端横置一根吹管。芦笙靠铜制簧片发音,是通过芦笙制作师傅采用打、凿、削等技术手段制成的中间带有舌簧的长方形薄片,簧片的制作优劣,直接影响着吹奏的容易度和乐器的音量。皮鼓需要分公皮鼓和母皮鼓,公皮鼓又称龙鼓,其直径110厘米,长30厘米。母皮鼓又称虎鼓直径90厘米,长110厘米。均是用马桑树凿空后以生牛皮蒙面,以竹钉固定制作而成。鼓棒是用粗4厘米、长20厘米的楂子树所制。

三、芦笙奏法

芦笙是由六根长短大小不同的苦竹管组成。竹管的长短与大小决定了音的高低。执笙时,双手的大指、食指、中指起到堵音孔的作用,无名指和小指起支撑芦笙的作用。吹奏芦笙最常用的是两吹两吸的呼吸方法,目的是音色的统一。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也切忌不可使用一吹一吸的方法,例如,若遇到连续的三个音时,则需要使用三吹三吸的方法。吹奏芦笙时,作用于封堵音孔的手指动作要干净利落,不然就会产生较多的杂音,在吹和音时,需注重和音的搭配,错误的搭配会造成难听的音效,只有正确的搭配才能使吹奏的音质更加响亮动听。

指法表

四、长衫龙舞蹈的基本结构

“长衫龙”苗族芦笙舞蹈主要以双人二合一表演为主,主要体现龙的神、行之韵。舞者舞蹈时身体、舞步、手执芦笙合而为一。身体随着舞步、芦笙的变化而变化,形成独特的造型。每个造型主要体现在眼神、舞步、芦笙及身体的配合。舞步时而垫步前进,昂首向上,时而磋步,转侧腾挪,游离起伏形。时而单脚垫步前行,时而双脚踏蹲弹跳蹲腿。由于二人配合默契,好似跳“探戈”舞,“东方探戈”的美誉由此而来。舞蹈动作的基本结构有所不同,取决于舞蹈人员配合的人数不一样。

五、长衫龙舞蹈动作分解

“长衫龙”苗族芦笙舞蹈,主要有八个动作,一个动作又氛围八个八拍。

龙治水。表演者侧身往右或往左磋步接踏腿,人体成弓形,双臂用力大幅度挥舞芦笙。第一个八拍先弯腰使手持芦笙与地面平行保持至第四拍止,出右脚着地后,二拍左脚着地,三四拍抬左脚,五六拍左脚脚尖勾起踢出,并抬芦笙至与地面垂直,七八拍蹬出的左脚收回着地,右脚随之收回不着地。第二个八拍先往右垫步横行,一二拍持芦笙朝左边摆,手执芦笙吹起同时往右上方抬起,三四拍与一二拍动作相同,五六拍与前四拍动作方向相反,七八拍做与前四拍相同方向的动作。第三个八拍与第一个八拍的动作方向相反。第四个八拍与第二个八拍的动作方向相反。第五六个八拍与第一和第二八拍的动作方向相同。第七八个八拍与第三和第四八拍的动作方向相同。

龙布阵。群龙四方布阵,四方磋步轻度踏蹲、踢腿,弓身昂首向上。第一个八拍头稍埋,同时弯腰向前出左脚着地,二拍右脚着地,三四拍左脚再次向前着地,五六拍双脚踏蹲,七八拍起身踢左脚,弓身昂首向上,芦笙抬起。第二个八拍一拍往左出左脚着地,稍弯腰埋头,二拍右脚着地,三四拍左脚再次向前着地,五拍双脚踏蹲,七八拍起身踢左脚,弓身昂首向上,芦笙抬起。第三个八拍往右方前行,一拍先出右脚着地,稍弯腰埋头,二拍左脚着地,三四拍右脚着地,五六拍双脚踏蹲,七八拍起身踢右脚,弓身昂首向上,芦笙抬起。第四个八拍往后方前行,一拍先出右脚着地,稍弯腰埋头,二拍左脚着地,三四拍右脚着地,五六拍双脚踏蹲,七八拍起身踢右脚,弓身昂首向上,芦笙抬起。第五个八拍与第一个八拍相同,第六个八拍与第二个八拍相同,第七个八拍与第三个八拍相同,第八个八拍与第四个八拍相同。

龙比角。面对面、脚对脚、芦笙对芦笙,左右起舞,前进后退,双腿立膝抬头目对视。第一个八拍首先每对芦笙手成面对面站立的姿势,一二拍主脚着地站立,右脚抬起向后弯曲,三四拍左脚稍蹬,右脚勾脚尖并向前蹬出并弯腰至弓形,昂首抬头目视对方,芦笙垂直于地面,五至八拍左脚原地不动,脚尖伸直与芦笙头对齐。右脚往后退一步,芦笙头往右侧方向拉,怒视对方。第二个八拍双脚原地不动,一至四拍身体往左侧倾斜,左脚成弓步,右脚伸直,芦笙对准右脚尖,手执芦笙吹气同往左侧身抱,两人之间的芦笙相对并怒视对方。五至八拍左脚原地不动,右脚收回同左脚靠拢,身体往后卧扑,臀部相对翘起,反面怒目对视。第三个八拍与第一个八拍相同,第四个八拍与第二个八拍相同。第五个八拍:往右手方向垫步横行,一拍右脚着地,二左脚着地,三四拍右脚着地,五六拍左脚着地,七八拍右脚着地,芦笙稍垂于地面往左,手执芦笙吹气往右手方向,五六拍手执芦笙往左挥舞,七八拍手执芦笙往右挥舞。第六个八拍往左手方向垫步横行,一至八拍左右脚相继往前着地,手执芦笙与第五个八拍相反。第七个八拍与第五个八拍相同,第八个八拍与第六个八拍相同。

龙绕柱。面对面、双肩紧靠,蹉步左右缠绕。第一个八拍每队芦笙手,一至四拍左右脚先后相继着地,右脚蹉步不能超越左脚,站位在右地从站位在左的前面绕过,站位在左地从站位在右的后面绕过。五拍右脚着地,超右脚,六拍左脚着地,七八拍右脚着地,绕圈回到原来的位置。第二个八拍往左手方向垫步横行,动作与“龙比角”中第六个八拍相同。第三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相反。第四个八拍往右手方向垫步横行动作与“龙比角”中第五个八拍相同。第五个八拍与第一个八拍相同,第六个八拍与第二个八拍相同,第七个八拍与第三个八拍相同,第八个八拍与第四个八拍相同。

龙抬头。二人并排站立,昂首向上,游离起伏,两臂左右挥舞芦笙,垫步前行。第一个八拍一二拍左脚向前垫步,右脚向后勾,手执芦笙平行于地面,三四拍右脚脚尖勾起向前蹬出,弯腰至弓形,昂首向上,持芦笙垂直于地面,五拍拍右脚向前着地,左脚收起,六拍左脚着地,右脚收起,垫步时往左转圈,七八拍右脚着地,左脚收起,垫步时往右转圈,回到原来的位置。第二个八拍一拍左脚着地,收右脚,二拍右脚着地收左脚,并朝左垫步横行,三四拍左脚着地,五六拍右脚着地,收左脚,七八拍左脚着地,收右脚。第三个八拍与第一个八拍动作一致,方向相反。第四个八拍与第二个八拍动作一致,相反方向。第五个八拍重复第一个八拍动作,第六个八拍重复第二个八拍动作,第七个八拍重复第三个八拍动作,第八个八拍重复第四个八拍动作。

龙戏珠。二人并排站立,脚与芦笙相反方向,转身踏蹲,一高一低,芦笙周边戏珠。第一个八拍腰稍弯,一二拍站位在右的芦笙手右脚着地,左脚抬起,站位在左的芦笙手与之相反左脚着地,右脚抬起,三四拍在右芦笙手往右蹬右脚,在左的芦笙手往左蹬脚,五六拍左右芦笙手脚着地后继续将相应方向的脚抬起,七八拍左右芦笙手朝相应方向蹬脚,芦笙平行于地面。第二个八拍一至四拍右芦笙手往右进行转体,右脚着地,抬左脚并向后勾,三四拍时右脚进行原地转跳,在左芦笙手动作与右芦笙手动作相反,五六拍时两人同时进行踏蹲动作,七八拍两人起身统一踢右脚,但左芦笙手需快一步。第三和第四个八拍重复第一和第二个八拍的动作。第五个八拍的一二拍左芦笙手大步跨出朝右芦笙手前方蹲下,右芦笙手原地保持不动,同时手执芦笙往右挥舞,此后每两个八拍变换方向一次。第六个八拍之前下蹲的芦笙手站起,一二拍两人左脚着地,手执芦笙往左微垂,三四拍右脚合拢,左脚蹲下。五六拍起身同时两人右脚着地,手执芦笙往右微垂,七八拍左脚合拢,右脚蹲下。第七个八拍与第五个八拍相反,第八个八拍与第六个八拍相反。

龙嬉虎戏。一站一卧,拧身急转,抬腿横跨过卧扑式芦笙手头顶。第一个八拍的一至四拍左芦笙手执芦笙往左肩上方向翘反,五至八拍右芦笙手执芦笙往右肩上方翘反,左芦笙手右脚大跨步往右芦笙手前面蹲下,卧扑,直到第二个八拍动作结束。第二个八拍左芦笙手卧扑不动,右芦笙手一至四拍左脚着地,右腿伸直抬高往左芦笙手头上方横跨转身,五至八拍再次横跨转身。第三个八拍左芦笙手起身,重复第一个八拍的动作。第四个八拍重复第二个八拍的动作。第五个八拍左右芦笙手互换角色,动作与第一个八拍相同。第六个八拍与第二个八拍动作相同。第七个八拍重复第五个八拍的动作,第八个八拍重复第六个八拍的动作。

四海翻腾。四人两两成对,大幅磋步前进或后退,造型方队,左右用力挥舞芦笙,磋步拱身前行或后退。第一个八拍芦笙手动作一致,左芦笙手磋步向后退,右芦笙手磋步向前进,一二拍左右脚相继着地,三四拍左脚着地,五六拍蹬出右脚,腰成弓形,手执芦笙垂直于地面,七八拍右脚收回着地。第二个八拍一二拍左脚着地,三四拍蹬右脚,五六拍右脚着地,同时手执芦笙往右用力挥舞,七八拍左脚着地,同时手执芦笙往左用力挥舞。第三个八拍与第一个八拍方向相反。第四个八拍与第二个八拍方向相反。第五和第六个八拍与第一和第二个八拍动作相同,但方向朝前。第七和第八个八拍与第三和第四个八拍动作相同,只是方向朝后。

结语

芦笙乐舞长衫龙是小花苗特有的舞蹈形式,是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本文通过对长衫龙的历史、传说、表演乐器、舞蹈结构与动作分解分别进行了阐述,以此呈现了长衫龙在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内容,为今后研究其教学融入和改革的专家学者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往右芦笙长衫
斑马线
岜沙芦笙节
你好,芦笙
轻薄长衫
一笔做了二十年的买卖
咳一声嗽
问路
爬山虎
芦笙恋歌
苗族芦笙制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