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抑制剂治疗相关中枢性尿崩症1例

2022-10-01 02:34孙蕾蕾卞晓山徐铠臻赵丽慧
武警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垂体抑制剂复查

孙蕾蕾,卞晓山,徐铠臻,王 飞,刘 红,赵丽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已成为治疗血液病和肿瘤的重要药物。免疫检查点作为免疫抑制分子,可避免T细胞过度激活导致的正常组织损伤和破坏。常见的免疫检查点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 CTLA-4)和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二者分别作用于免疫应答的起始阶段和效应阶段,抑制T细胞的活化及杀伤功能。ICI通过阻断CTLA-4通路、PD-1通路,上调抗肿瘤免疫应答,进而杀伤肿瘤细胞。

ICI调控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的同时,过度活化的免疫细胞也可能导致机体产生自身免疫损伤,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可累及皮肤、肌肉、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器官。内分泌系统irAES主要涉及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体,其中与垂体激素产生/释放有关的irAEs主要表现为一种或多种激素缺乏,垂体后叶激素缺乏极为罕见。irAEs引起抗利尿激素缺乏导致中枢性尿崩症(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CDI)的病例,国外报道11例,国内4例,其中9例是全垂体炎背景下诊断的CDI,1例伴随垂体前叶转移,只有5例仅表现为尿崩症。在这5例中,2例与CTLA-4抑制剂联合PD-1抑制剂有关,2例与PD-1抑制剂有关,1例与PD-L1抑制剂有关。本文报告1例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后表现为CDI的个案。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诊断CDI时64岁,于2017-06-07以“无明显诱因咳嗽、憋喘数月”就诊。行肺部CT示左肺下叶占位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电子支气管镜气管刷检物见部分癌细胞,免疫组化为CK7(+)、TTF-1(+)、CK5/6(-)、P40(-)、Ki-67阳性率为30%~40%;病理诊断腺癌。2017-06-13行基因检测EGFR基因示外显子18、19、20、21均为野生型。2017-06-15加入QL1101项目QL1101-002临床试验,接受QL1101/安维汀+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2周期。7月31日复查CT,按RECIST标准评价部分缓解,继续该方案化疗4周期。2017-10-16查白细胞计数1.94×10/L,中性粒细胞计数0.46×10/L,复查疾病稳定,给予QL1101单药维持。

2018-01-20复查疾病进展,考虑QL1101单药治疗无效,退出试验研究,予多西他赛+替吉奥化疗1周期。2018-04-12予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化疗1周期,随后自服中药(具体成分不详细)治疗。2018-12-22予培美曲塞+奈达铂方案化疗6周期。2019-05-13复查疾病稳定,予培美曲塞单药2周期化疗,后患者自行停止治疗。

2019-12-29复查疾病进展,予培美曲塞+奈达铂化疗7周期。7周期治疗后评估病情,疾病进展,予安罗替尼(10 mg)治疗2周期后门诊复查CT,疾病进展,遂于2020-11-13开始行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200 mg,1次/3周)至2021-07-01。患者于2021-06开始出现烦渴、多饮、多尿,于2017-06-25查尿渗透压71 mOsm/kg,血清渗透压277 mOsm/kg。转入内分泌科,此时诊断为:左肺腺癌 肺、肝、胸膜、肾上腺转移、骨转移CT×Ⅳ×MI,Ⅳ期,尿崩症。行垂体MRI:垂体高度约7 mm,上缘稍膨隆,垂体信号均匀,后叶TWI高信号未见显示,垂体柄居中,蝶鞍无扩大,视交叉及双侧海绵窦信号未见异常,轴位TWI序列显示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区见斑点状长T长T信号,脑室系统形态及信号未见异常,检查结论为垂体后叶TWI高信号未显示;考虑脑内缺血变性灶。行禁水加压试验(表1),并完善垂体前叶部分激素化验(人生长激素0.536 ng/ml,正常范围0~1.41 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132.91 ng/ml,正常范围75~223 ng/ml),诊断为部分性CDI。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片(弥凝,辉凌制药)治疗,0.05 mg,口服,1次/d,尿量明显减少,后转入化疗科。2021-07-10予伊立替康 280 mg 化疗1周期。患者出院后未规律口服弥凝。于2021-08-09因“多尿、多饮、烦渴”再度入院,行垂体MRI平扫:垂体形态饱满,高度9 mm,神经垂体与腺垂体分界欠清,垂体柄居中,双侧海绵窦及视交叉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及家属否认DI家族史,否认精神性疾病病史、颅脑外伤或手术史,否认脑炎或脑膜炎病史,否认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病史,否认癫痫病史,否认卡马西平、两性霉素B、西多福韦、膦甲酸等用药史。查体无明显体毛脱落或第二性征萎缩等体征。在积极纠正患者一般情况的同时,继续给予弥凝口服,患者多饮、多尿情况较前好转,但已出现多处扩散,患者于2021-08-26出院,出院后半月余去世。

2 讨 论

CDI是由于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神经元分泌AVP受损导致血浆AVP水平降低引起尿渗透压降低、尿量增加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当神经垂体仍保留有10%~20%的正常AVP分泌能力时,患者表现为部分性CDI。CDI病因多样:下丘脑、神经垂体及附近部位肿瘤、转移性肿瘤、头颅创伤、脑部感染性疾病、先天畸形、缺血、化学性中毒、全身炎症、自身免疫、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或其他肉芽肿病变等;少数CDI有家族史,还有约30%为特发性。本病例结合禁水加压实验结果及垂体MRI表现,可确诊为部分性CDI。关于CDI病因的诊断,病理活检是金标准,血浆AVP或血浆和肽素也意义明确,但二者均因技术、经济等原因无法进行。

该患者查体无明显体毛脱落或第二性征萎缩等体征,结合垂体前叶部分激素的测定,可排除全垂体炎。该患者在诊断CDI时的MRI检查尚无下丘脑或垂体占位、畸形、缺血的影像学表现,且2021-06的专科出入院病案亦没有脑部占位的相关记录,故下丘脑及垂体附近的原发肿瘤、转移性肿瘤、先天畸形、缺血等病因可基本排除。该患者无尿崩症家族史,无颅脑创伤、脑部感染性疾病、化学性中毒病史,相关病因可以排除。

文献[13]把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或其他肉芽肿病变、血管病变作为垂体炎的相关病因。但此类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确诊需要病理活检,相关性的尿崩症罕见,只有少量的病例报道。本病例无法从病理上排除以上病因,但发病年龄、病程发展等均不支持。本病例不排除不可检测的颅外肿瘤微转移、微病灶。颅外肿瘤的垂体转移率为1%~1.5%,尸检结果显示垂体转移率为1.9%,且在垂体转移性肿瘤患者中,50.7%存在神经垂体受累,男性病例以肺癌转移多见。但是,微转移、微病灶几乎不会导致神经垂体的严重损伤,以至于AVP分泌能力不足20%,表现出部分性CDI。

ICI相关尿崩症多发生于用药的5~36周。本例患者在使用PD-1抑制剂26周左右出现烦渴、多饮、多尿,禁水加压试验和垂体MRI记录明确,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结合患者PD-1抑制剂治疗史,考虑患者尿崩症为ICI相关垂体炎所致,而且为少见的垂体后叶受累。

ICI诱导垂体炎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根据现有的病例报道推测其发病机制可能包括CD45+淋巴细胞活性增加、垂体前叶细胞血清抗体水平增高、IL-17通路的激活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CTLA-4抑制剂和PD-1抑制剂的患者中,垂体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6%~6.4%和0.5%~1.1%,而两药联用时,该疾病的发生率为8.8%~10.5%。因此,大部分关于ICI诱导垂体损伤发病机制的数据都来自于CTLA-4抑制剂的应用,且这些机制多发生在垂体前叶。Okabe等在研究1例尼鲁单抗(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相关的垂体炎病例时,做了第1例ICI相关垂体炎的尸检,发现在一些垂体细胞上存在PD-L1表达。

目前关于PD-1抑制剂相关性CDI的个案报道较少,随着多种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应用,irAEs在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应提高重视,这有利于不良反应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垂体抑制剂复查
考试中的纠错和复查技巧
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的应用分析
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4个进口PD-1/PD-L1抑制剂不良反应信号的挖掘与评价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发现肺部结节该不该紧张?
生理性失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现代快报:取消复查期限,“按日计罚”才能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