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服务中国经济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期刊选题策划研究
——基于经济学权威期刊载文选题的文献分析

2022-10-06 02:31张天舒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选题经济学期刊

张天舒

(吉林大学 东北亚研究中心《现代日本经济》编辑部,吉林 长春 130012)

中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迫切需要将自身经济发展中的成功实践、典型案例总结归纳为一般的规律和经验,概括提升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这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不可或缺的必要途径。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2]经济学在哲学社会科学中显现性实强、活跃性实高、影响力实大,是哲学社会科学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学领域的中国学者应回应时代需求,抓住时代机遇,承担时代使命,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及经济学学科发展贡献智慧。经济学学术期刊和期刊编辑作为学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术成果的展示平台和传播者、学者从事理论研究的协助者和学科发展的支持者,对我国经济学理论研究及学科发展亦承担着重大责任。

本研究对16种经济学权威期刊15 000余篇载文选题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总结归纳经济学权威期刊的选题特点和思路;通过学习和借鉴经济学权威期刊的经验,就经济学期刊编辑如何提升选题策划能力进行讨论,并就经济学期刊策划好选题提出建议。

一、提升经济学期刊编辑选题策划能力

在经济学期刊领域,一些头部期刊在期刊业和学术界受广泛认可,在业内和读者作者心中是高水平、专业性权威的代表,业内多数经济学期刊也会关注“领头羊”的动向和作法。本文以中国知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为依据,在“经济科学综合”“经济学理论”“世界各国经济”“中国经济”类别下,选取综合排名前两名的期刊; 在“经济计划与管理”“会计与审计”“企业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贸易经济”“流通与服务”“财政”“货币金融、银行保险”这些经济分领域选取综合排名第一名的期刊,作为本文的样本数据源期刊。因为202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中期刊排名的依据为近5年的统计数据,报告中呈现“5年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标”,故本文的样本时间区间定义为2016—2020年。

根据本文的研究设计,样本区间内选取的期刊及期刊信息归纳列示如表1。

表1 2016—2020年样本期刊情况

载文样本量去除期刊简介、征稿启示、会议通知及综述、书评等非学术论文,有效样本15000余个。通过分析和学习经济学权威期刊载文选题特点和思路,现将经济学期刊编辑应具备的选题策划能力归纳如下。

第一,期刊编辑在选题策划时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维护国家形象,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中央和国家机关相关部委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重大经济举措或影响重大的经济事件。如图1所示,2016—2020年,样本期刊的两大核心关键词是“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在此期间,样本期刊载文主题与“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设计有很高的匹配度,其中“创新”“改革”“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新时代”“新常态”“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等是这5年间样本载文的二级核心关键词,是学术界对“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理念、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相关内容的响应。

第二,经济学期刊编辑应具有丰厚广阔的经济学专业知识,了解国家经济发展现状,把握国家经济发展脉络和趋势,对典型经济现象和国家重大经济政策有自己的理解。如此一方面在纷繁的表象和海量信息中独具慧眼,发现真正有价值的选题;另一方面,能够发掘和服务作者,与相关学者沟通和交流选题,最终落实选题策划。例如,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简称“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全部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助力企业减负增效。2016年,随着自贸区“4+7”扩围,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逐案审批模式”,“公司治理”“企业绩效”“中小企业”围绕着“企业发展”“企业创新”“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成为微观领域研究热点。

第三,在2016—2020年这一时间段,不得不提2019年底开始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和国内经济的影响。这是由突发性重大公共事件引发的选题,这类选题要求期刊编辑部具有较强的选题策划的应急调整、组织安排能力;要求期刊编辑具有面对公共事件时的学术敏感性、快速收集消化信息的学习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迅速调整选前选题的应变和决断能力以及落实最新选题计划的执行力。

图1 2016—2020年样本期刊研究主题图谱分析

二、经济学期刊策划好选题的建议

诚然,每一种经济学期刊都有其自身的学术定位和传统特色,过分强调追踪热点和选题的现实性易陷入选题同质化和丧失自身特色的窘境。本文讨论在期刊坚守自身定位和特色的前提下,可供期刊编辑进行选题策划时参照的大体标准和方向。

第一,选题的研究价值意义重大、研究领域界定清晰、研究的问题指向明确,这是对好选题的基本要求。例如,2016年12月,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万建香等在《经济研究》发表《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能否打破“资源诅咒”?——基于面板门槛效应的研究》[3]一文。当时的现实背景是: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将之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这是我国经济改革方向上的一次重大调整,由过去对需求侧投资、消费和出口三要素的关注和强调转向对供给侧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要素的结构调整,其核心要义是通过市场取向的综合创新,促使政府管理更科学、市场更有效、企业更有活力,从而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促进行业出清和盈利状况改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4]。2016年12月正值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之时,通过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搞清楚供给侧要素间相互关系、互动机制、作用影响等问题是现实层面有效落实的基础有依据。作者就“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究竟如何发挥作用将‘资源诅咒’转化为‘资源福音’,社会资本能否有所作为、如何作为,社会资本能否成为打破‘资源诅咒’的关键,社会资本如何激励技术创新进而抵消资源开发对技术创新‘挤出效应’,打破‘资源诅咒’的作用机制如何”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分析,从资本和技术的互动关系中考察其对资源开发、资源利用的影响,为政府部门进行资源管理和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因此,此文在《经济研究》发表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如果是自然来稿被选中,可谓作者与编者在选题意图上不谋而合的结果;如果是作者应编辑策划约稿而写,更能体现期刊编辑在选题策划上的能动性和学术敏感性。

第二,选题的研究层次和研究脉络深远,研究对象或问题能够以多角度切入、多视域考察,研究内容足够丰富,研究周期足够长,可供作者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稳定地输出,形成系统的研究。例如,浙江大学李实教授长期从事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这个问题纵向包括收入核算方法、收入分配政策及政策效果、收入分配差距、分配格局和社会公平以及近期研究热点共同富裕等;横向上可以不同群体分性别、职业、户籍类型、地区等展开,考察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讨论由此引发的经济社会公平和效率及其治理和改善问题。经济期刊编辑在选题策划中应注意对选题研究进展的把握和研究层次的划分,这是避免期刊间选题同质化,体现期刊特色和载文研究水平的关键。

第三,好选题应以问题为导向,回应现实关切,富有人文关怀。研究和解答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问题、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关键影响的问题。对于上述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厘清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以作品的信息密度和智慧贡献体现作者的思想高度、研究深度和学术水平。当然,这些问题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但核心是老百姓关心的是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不好。国家层面关注经济能否保持稳定增长,未来中国追求的增长是高质量增长,要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在发展方向上,发展实体经济是关键,因为实体经济是发展的根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企业是制造业最基本的组织单元,创新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是实体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政策支持方面,探讨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政策工具适宜性、有效性亦有必要。总而言之,要通过规划布局、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从民生到微观企业组织运营再到宏观经济调控,各主体追求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且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各为因果,存在紧密的关联和影响。

第四,好选题应具有创新性。在理论创新方面,或是对原有理论继承和发展,或是提出新理论。在内容方面,或是以新的角度切入提出新的观点,或是应用新方法获得与传统认知不同的结果。经济理论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及其中国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自亚当·斯密起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源于西方经济社会土壤而提出的各种经济理论(或学说)。未来经济学研究实现理论创新也存在两个路径,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天然的创新性,要在突出中国特色的同时注意对一般经济现象的概括和归纳,总结具有普适价值的一般经济规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而对于西方经济理论的创新,应在对理论的验证中加强对理论的阐释。如果理论预期结论与实证检验结果之间没有差异,这样的研究本身意义不大;如果理论预期结论与实证检验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应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回归到中国情境、中国特色甚至由传统文化形成的中国“经济人”(个人和企业)的行为动机的现实分析。例如,缪延亮等2021年8月在《经济研究》上发表的《外汇储备、全球流动性与汇率的决定》[5]一文,针对“汇率决定之谜”介绍了外汇储备干预能否以及如何奏效这一研究领域最新的理论进展,在最新理论模型基础上加入了外汇储备政策,探讨全球流动性变动背景下外汇储备对汇率的影响。

第五,“旧瓶装新酒、新瓶装旧酒”未必出不来好选题。一个选题,如果很多人正在研究或已经研究过,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它应该是很有研究价值的。不可否认,很多过时、过气或过热的选题确实存在研究泛滥、观点雷同、低质量重复的问题。但对这些选题,期刊编辑不要永远将其置之一隅,而要考量以下因素。一是社会环境、约束条件等因素的变化;二是以新的视角切入或将新话题与新需求、新技术、新领域等相结合。例如,2021年6月,《经济学家》刊发一篇题为《新发展格局下区域间产业转移与升级的路径研究——对“雁阵模式”的再探讨》[6]的文章。检索中国知网可知,“区域间产业转移”问题从2004年开始受到学界关注,研究数量逐年上升,至2013年达到高峰,2014—2021年成果数量逐年递减。可以说“区域间产业转移”并不是新鲜的议题。“新发展格局”恰恰相反,仅2020—2021年知网相关文章就近5 000篇。过热的议题显而易见难出新的观点。“雁阵模式”(Flying Geese Model)是描述二战后东亚地区不同经济体之间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形式和特征的理论,有特定的指向和适用场域。“区域间产业转移”“新发展格局”“雁阵模式”三个研究主体任意一个单独拿出来,很难做出新意。可以将这三者相结合,研究新发展格局下区域间产业转移与升级的路径,讨论“雁阵模式”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新发展格局”为选题提供了研究的现实意义,对“雁阵模式”的讨论则使研究上升到理论适用性讨论的高度。

第六,发现现有研究不足,填补不足或者从深度、广度上对现有研究进行拓展。针对某一选题,全面把握其研究现状,明确目前在哪些方面已经做了研究、研究程度如何,在此基础上思考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开展研究。以“疫情后的世界和中国经济”为例,当前的主要研究集中在世界经济方面,对全球经济治理、全球产业链调整与重构、疫情后的区域经济、大国关系及对外贸易等研究较多,中国经济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后疫情时期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方面。目前,我国已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是时候总结疫情影响下产业结构、产业链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政府为稳定和恢复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政策、效果如何,未来的政策应向哪些方面有所侧重等问题,而目前微观层面的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研究还不够充分。

第七,未来的中国经济学研究更倾向于中国特色和理论构建。随着中国崛起,世界经济中心东移趋势浙朗。中国迫切需要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经验,归纳发展规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体系。2017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022年1月,《南京社会科学》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裴长洪教授的文章《术语的革命:中国开放型经济学的建构———在百年建党经验指引下探索理论创新之路》[7],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学理论”追本溯源,指出理论创新的基本方法论和基本遵循,作者提出并解答了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学理论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中国的经济学学术期刊应侧重这类选题的研究,将引导、支持和服务经济学者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为自身的追求和使命。

三、结语

经济学研究离不开社会现实,合理解释经济现象、改善现实社会、实现经济发展是经济学者的价值和使命。经济学学术期刊和期刊编辑在学术界具有多重角色,肩负多种使命。本文讨论的经济学期刊选题策略,不是单纯地主张追经济热点,而是在期刊坚持自身定位和特色的同时,能够在面对纷繁经济现象时认清本质,抓得住真正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即选题),同时通过对选题的策划,将具有研究价值的选题做精、做深,以体现期刊的专业水平。在业界获得好口碑和广泛认可的学术期刊,再通过选题策划,能够发挥助力构建学科话语体系、引导学术研究方向、服务学科发展的作用。

猜你喜欢
选题经济学期刊
期刊简介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首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在京举行
谈诗词的选题
期刊审稿进度表
选题有误
期刊审稿进度表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
光学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