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外交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探析

2022-10-09 02:31张丽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公关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民间外交

文/张丽(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0)

引言

人民是实现国家间关系友好且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民间外交是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民间外交在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以及中外友好关系的建立方面都曾起到过促进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民间外交的任务更加繁重、作用更加突出、舞台更加广阔。现实的情况不断发生改变,如今,民间外交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方式同样应该符合时代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实践探索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不应浅尝辄止。新时代民间外交要以民间外交政策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深化中国特色民间外交,推进民间外交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更好地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服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

一、民间外交的内涵与特点

1.民间外交的概念界定

科学的理论构建与学术研究需要建立在严格、准确的概念界定,丰富、客观的案例资料以及严谨、周密的逻辑推理之上。在科学研究即将展开之时,首先要做的便是对主要概念进行界定。在学界已有的研究中,关于“民间外交”概念缺乏清晰的界定,未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其中涉及“民间外交”的内涵、主体方面也是存在着模糊不清以及界限不明等现象。学者在研究中习惯将一些具有交叉性的概念混用,这使得语义辨别更加混乱,研究难以深入开展,于是,本文首先对民间外交的概念进行界定。

中国的外交是官方的、半官方的和民间的三者结合起来的外交。中国的整体外交曾经是这样界定,在开展对外工作时,应该倡导官方与民间两者相互补充,这也成为当时中国外交的显著特色。由国民间的交往发展到半官方的形式,中国选择“民间先行、以民促官”逐渐积聚的方式,增进两国间文化、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为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创设有利环境。可见在当时,“民间外交”、“国民外交”、“人民外交”所表达的意思也是有相重合的地方,此后,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基本沿用了上述关于民间外交的相关表达进行概念界定。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表1中只是列举了部分代表性观点,根据所搜集文献资料可知,关于民间外交概念的界定,学界有以下共识:第一,民间外交的主体属于非官方的性质,未经官方授权的机构、组织、企业、个人均属于这个范畴;第二,民间外交的对象都是外国的“民间”或是“非政府主体”,需要在国外开展活动或者是与国外人士进行交往;第三,民间外交具有政治目的性,促进交往各国民心相通;第四,民间外交涉及的领域广泛,活动形式多样。综合上文中诸多学者的观点,笔者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重点说明:一是只要是民间外交的主体均未经官方正式授权;二是只有“民间-民间”、“民间-官方”这两种形式才属于民间外交;三是在进行对外交涉活动时,要紧密配合官方外交目标。基于对其主体、客体、目标以及内容的分析,本文尝试做出如下定义:民间外交是指一国不具有外交正式资格的机构、组织或是个人所进行的,自觉地服从或服务于本国官方外交目标与国家整体利益,或是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共同利益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或交涉活动。

表1 学术界关于民间外交定义一览表

2.民间外交的发展趋势

一是紧密配合官方外交,形式灵活多样。任何民间组织、机构以及个人在开展对外交往活动时,都应自觉配合国家整体外交工作方针,并以它为目标指引确定方向,民间外交工作的任务也是伴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对外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的。新中国成立后,民间外交是在两国正式建交前充当“先行者”加强沟通交流,夯实社会民意基础。此后,民间外交工作的重心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逐渐向经济和社会领域倾斜,独特的“以民促官、官民并举”的交往方式,在特殊时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民间外交积极配合国家重大外事活动的开展,通过组织人文交流活动以及实施民生项目等饱含情谊且贴近生活的交往活动,与官方政策形成合力,在促进双边关系的良好发展中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是主体愈发多元,领域得到广泛拓展。如今,参与到我国民间外交事业中的主体愈发多元化,广大人民群众或非政府组织,包括社会组织、传统民间团体、跨国公司、华人华侨等都可以成为开展民间对外交往活动的主体,而客体可以是民间团体、社会组织、个人等。民间外交广泛性的特点不仅在主客体方面有所体现,在具体的外交活动形式方面也同样是有迹可循,如今的民间的对外交流活动,逐渐具有浓厚的生活以及人文气息,科技、文艺、教育等方面的交流都可以属于民间外交的范畴,当代民间外交涉及的领域也是包括政治安全、经贸合作、环境保护、社会文化等在内的方方面面。

二、民间外交的思想渊源

民间外交的兴起符合中国的本土国情,实现了创造性发展。总的来说,民间外交的思想渊源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源于中国“民本思想”与“和合文化”;二是源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主体思想。

1.中国“民本思想”与“和合文化”

悠久的历史沉淀了厚重文明成果,民间外交的产生与发展也是有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与荀子的“君舟民水”的思想无不强调着以民为本的重要性。纵观人类发展史,在政治实践中,谁能正确地认识人、理解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作用,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能动性,谁就能掌握政治主动权,谁就能获得胜利。“民本”思想在国家的对外交往方式中也有着明显的体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展既要充分发掘人民的力量推动官方外交目标的实现,又要明确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最本质的目的,坚持手段与目的二者相统一,并从中汲取资源与政策灵感。此外,中华文化还历来强调“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文化。孟子说,天时地利不如人和,和合思想也被道家、佛家以及中国其他思想学派所推崇。自始至终,中国文化中都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友爱相处,国与国之间的同样应该和睦相处,虽然不同的国家文明间差异甚大,但总归是有共通之处,应努力寻找相似点并保留不同意见,做到“求同存异”,始终承认各国之间的差异,倡导国家与国家之间要加强沟通、相互理解,和谐共处。总而言之,中国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与“和合”文化也为当代民间外交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渊源。

2.中国共产党的人民主体思想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经历中日益深化对人民的认识,逐步累积与丰富自身处理外交事务的经验。当人民群众团结起来时,他们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利用自身的力量创造出伟大的事业,若想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必须要重视发挥人民的力量,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要集人民之智慧,为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人民是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应调动人民主动创造美好未来的积极性并充分鼓励将其设想合理付诸实践。历史与实践的经验让我们深刻知晓,人民是党的根基与源泉,同样,在我国的外交工作中也要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国家间关系若想长久且友好地发展下去,必须寻找其国家利益的交汇点,也必须重视与保障两国人民利益的实现。在对外工作中,中国应该秉持着和平发展的思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争取与世界上热爱和平的国家建立起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国际上,通过开展民间外交工作,与各国人民加强联系、发展友谊,是建国后民间外交工作的重要方针,也是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三、民间外交的时代价值

1.民间外交有利于实现有效沟通,消除疑虑

民间外交利用其灵活性,可以采取非正式的民间渠道,通过社会组织开展的活动来影响他国舆论、推动形成共识。例如,国外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程度相对有限,在倡议的建设进程中,在中国援建规划实施进程中,一些当地民众由于受到不实言论的影响,引发抵触情绪的出现。当中国在援建汉班托塔港工程时,故意抹黑言论出现多次,当地民众在歪曲言论的影响下反对将临近口岸的区域交予中国的企业经营,过程一波三折。这一事件也正警醒了我们,在对外交往中,可以利用来自于民间的力量,积极与沿线国民众有效沟通,通过民间外交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以便及时回应民众的意愿,采取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向民众解释好政府关于“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的决策,使得政府和相应机构能够以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式实践其战略规划与具体项目,即使在出现问题时候也能采取恰当的措施解决。

2.民间外交可以服务公众,夯实社会民意基础

民间外交在政府工作中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可以在教育、医疗、环保等多个领域,为国外民众提供服务与产品,如,老挝的输变电项目就为约30万居民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保障。此外,国家还鼓励一些能力较强,有着使命担当的民间组织、企业与个人主动走出去,在国外积极开展救援活动以及文化交流活动。近年来,在政府的倡导下,走出国门的民间组织的数量日渐增多,在国外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如,2015年中国组建救援专业组织,在尼泊尔、西藏发生地震后,立马奔赴灾区实施救援;2018年“爱心包裹”首次走进缅甸,此项目将为缅甸的一些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30000多套文具,捐助活动不仅传达出中国人民对缅甸学生的关心,也是真真切切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资源。此外,在老挝南俄Ⅴ号水电站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全球环境研究所积极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受到当地居民的高度赞扬。正所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普通民众若能真切体验到益处,便有利于夯实社会民意基础。

3.民间外交成为助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明确目标,联合用力。众所周知,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同体感”的形成,将个人利益融入集体利益之中,即便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矛盾,也能很大程度上迎刃而解。因此,在构建过程中,中国既要努力争取各国政府广泛认同,也要调动各国民众的参与热情。十八大以来,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巨大的民间力量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国积极推进与国外社会各界的民间交流,鼓励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以及个人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沟通,特别是在文化交流方面,支持国内文化行业与多国展开合作,利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主动宣扬中国优秀文化。近年来,中方还举办了一系列凸显国际文化交流元素的民间活动,“以文会友”,增进了彼此间的理解,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软助力。

四、结语

中国随着全球化问题与危机的蔓延以及经济实力与战略影响力的提升,崛起过程中面临着日益增多的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与新的任务,需要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应对和化解崛起困境。新时代的民间外交要以民间外交策略为依据,坚定不移地深化中国特色民间外交,推进民间外交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更好地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服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

猜你喜欢
民间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2021年中国外交:秉持天下胸怀,践行为国为民
‘private’ parenting goes public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搞笑高手隐藏在民间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