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冬天来了

2022-10-09 06:09辜学武
南风窗 2022年20期
关键词:民调制裁乌克兰

辜学武

如今的欧洲是一个处于惊魂状况中的欧洲。地缘政治的戏剧性转折发生得太快了。俄乌战争的爆发, 将富裕繁荣的欧洲大陆一下子推到了核战争的边缘。

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仔细梳理一下过去10个月发生的事情,你会发现一个清晰的“危机线路”,既不复杂,也不简单,但它折射出欧洲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也可帮助人们理解欧洲当下的民意变化。

如果战争不立马停止下来,接下来危机升级应该是如下一个顺序:战争引起的制裁危机已经或正在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物价上涨、能源短缺只是经济危机的前奏。

经济危机必然带来社会危机。如果制裁和战争继续持续下去,物价持续上涨,能源供应持续紧张,欧洲企业竞争力下降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企业竞争力下降带来的直接后果将是企业倒闭潮的出现:而企业倒闭潮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成千上万人的失业,把大量的失业人员抛向社会,形成社会危机。

社会危机从逻辑上来讲还不是这次地缘政治危机的终点。社会危机如果失控,老百姓不再愿意忍饥挨冻,省“气”减“电”去支持乌克兰抗战到底,它的可预见的后果将是欧洲的政治危机。

现在还没有多少欧洲政府因为乌克兰危机而倒台或落入极右党派的手中,虽然意大利德拉吉总理的黯然离场和瑞典右派政权的上台为欧洲人敲响了警钟。

民意生变

当下的欧洲还只是处于这个“危机光谱”的前端。然而过去两周内大批的多元民意调查结果表明,欧洲老百姓的思想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对制裁俄罗斯的支持不再那么坚定, 对“挺乌抗俄”不再那么“热血沸腾”,对自己家庭的生计前景也不再那么乐观。

前不久法国民意研究机构Instituts Elabe发表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四分之三的法国人认为,欧洲对俄制裁事倍功半,对迫使普京结束战争毫无效果。52%的人甚至认为对乌克兰的财政和军事援助没有产生任何期待的效应。

德国第一电视台(ARD) 9月16日发布了一项自己的民调结果。结果显示83%的受访人担心战争如果持续下去,他们会失去自己的工作。而且持这种担心的人并不局限于低收入人群。

根据这项民意调查,所有社会阶层的人,无论收入高低,都相信他们很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工作,成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其中,每月收入低于1500欧元的群体中有72%的受访人对保住工作岗位没有信心。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收入越高,担心失去工作的人的比例越高。月收入超过3500欧元的家庭中,82%的人觉得俄乌战争会恶化欧洲的经濟环境从而造成他们失业。

第一电视台是德国影响力最大的公立电视和媒体王国,它的这项民调也直接验证了另外一家权威民调研究机构FORSA联手私立大型媒体康采恩RTL 8月31日发布的民调结果。

FORSA和RTL发现,77%的德国人认为欧洲各国的政府首脑们应该想方设法通过外交努力来结束战争,而不是一味通过输送武器来“挺乌抗俄”。只有17%的人觉得现在就寻求停火不妥。

绝大多数人开始相信,军援的力度越大,延长战争的可能性越高,制裁俄罗斯的代价会更大。

这个数据表明,通过军事手段来制服俄罗斯是唯一可行的主张已经开始大幅度地失去市场。绝大多数人开始相信,军援的力度越大,延长战争的可能性越高,制裁俄罗斯的代价会更大。

在这项称为“趋势晴雨表”的调查结果中,只有26%的人觉得政府在支持乌克兰方面还做得不够;43%的人觉得到目前为止政府挺乌程度和广度恰到好处;另有25%的人则认为政府过度支持了乌克兰。

这个数据说明,68%的德国人不赞成进一步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这与战争爆发时德国举国上下呈现出的“同仇敌忾”“与乌克兰同在”的气氛显得完全不一样了。

明显地,对俄罗斯制裁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进入每个国民的生活领域。随着天气的降温,能源价格的飙升,生活费用的大幅增长,对战争的厌烦感、对制裁效率的怀疑开始在老百姓的思想中蔓延。

这种情绪似乎也在法国蔓延。德新社9月8日援引法国民调结果的数据显示,与今年3月份相比,法国支持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和援助乌克兰的人数下降了6个百分点,由46%降到40%。

根据这项调查,越来越多的法国人认为保护法国老百姓的生计和保持他们的实际购买力比支持乌克兰更为重要。换句话来讲。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开始认同“法国优先”的主张。这个比例由3月份的8%一下子猛涨到当下的27%。

这表明,认为“保卫乌克兰就是保卫我们自己”的口号开始在许多法国人的心目中丧失可信度。它也同时揭示,越来越多的法国人不再认同乌克兰是在为欧洲的民主自由而战, 而是在为自己的领土完整和民族生存而战。

与此同时,欧洲社会接纳乌克兰难民的热情程度也开始有减轻的现象。以德国为例,3月份时,也就是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月,每四个德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愿意腾出自己家里的房间接纳来自乌克兰的难民,比例高达27%。

9月中的民调显示,这个比例下降到了17%,降幅达35%以上。每五个人当中还不到一个人可以设想把乌克兰难民请到家里来居住。这是一个信号,一向热情接纳外国难民的德国人开始感觉到有些力不从心了。

企业忧虑

最能体现欧洲人情绪变化的莫过于德国企业界的忧虑了。在9月15日的一场电视政论节目中,德国工业协会(BDI)主席鲁斯武穆(RUSSWURM)透露,他的协会搞了个内部摸底调查,结果让他“忧心忡忡”。

按照这位份量极重的工业协会主席的陈述,三分之一的德国企业认为自己已经陷入“生存危机”;58%的企业向协会坦承,“生存危机”正在逼近它们。

鲁斯武穆告诉电视机前的观众和他的电视辩论伙伴,德国企业事实上已经开始陷入破产潮。单是今年8月就有718家企业申请破产,前景不容乐观。

工业界的数据验证了民调中老百姓对失去工作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庆幸的是破产潮尚未急剧蔓延。许多企业在迟迟等不到政府的拯救方案后已经开始“自救”。

自救的方法很多,鲁斯武穆举了不少例子。有些企业干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时离开了德国,远赴他乡;另有不少企业紧急收缩投资计划,以守成为目标,把“争取活下去”定为首要目标。

按鲁斯武穆透露的数据,这类企业高达40%,不敢投资,不敢扩张,只求平安。在寒气逼人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实际上已经丧失生产能力,但它们不愿退出市场,不愿申请破产,依然顽强地活着。

为了保持账面的整洁,许多企业咬紧牙关避免违约,坚持支付每一笔到期的账单, 要么变卖家产,要么出租不动产,要么卖掉汽车和店面,争取体面地活下去。

盼望停火

战争和制裁带来的寒气确实是传到了每一个企业和每一个人。但尽管如此,并没有多少人愿意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挺乌”政策,而是选择默默地忍受着,等待着停火,等待着制裁的结束。

德国NTV新闻社9月6日的一份民调显示,24%的人承认,曾经脑海里有过一次闪念去加入一场抗议政府的游行示威。然而真有兴趣并付诸行动的人却不多。

只有9%的人回答说他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加入抗议的游行队伍,如果有谁登高一呼的话。然而,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些话也得打些折扣。许多民调时信誓旦旦地要走上街头的人,到动真格的时候却不见了踪影。

一切迹象表明,欧洲正处于“危机光谱”中的前半部,位于“制裁危机”和“经济危机”的过渡区域。由于经济危机尚未真正全面爆发,社会危机的潜在风险虽然依稀可见,触手可摸,但毕竟还是个未知数。

欧洲的政治精英們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风险。他们现在正使出全身解数,以求阻止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把社会危机的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毫无疑问,欧洲的政治精英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风险。他们现在正使出全身解数,以求阻止经济危机的全面爆发,把社会危机的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从柏林到巴黎,从布达佩斯到罗马,从华沙到里斯本,一眼望去,欧洲各国都在做三件同样的事情以防止制裁危机向经济危机演变:节能,限价,撒钱。

精英们给老百姓建议的节能招数很“朴实”。德国绿党的州长部长们告诫人们可多用洗澡面巾擦擦身子,以减少每周洗澡的次数,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为德国摆脱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做出自己贡献。

意大利政府节能的建议也很有“创意”。意大利面与中国挂面不一样,坚挺而有咬劲,但煮熟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这面是意大利家家户户的主要食物。为节省煮面用气,政府建议锅里的水一开就关火,让余热把面“闷熟”。

缩减洗澡次数,减低暖气温度,压缩照明时间这些都是老百姓能做得到的。但现在人心浮动,不知冬天来临后能源价格涨到哪个程度。如果在能源供给上出现断供或停电的现象,即使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社会也会出现烦躁现象,诱发社会危机的爆发,威胁欧洲的政治稳定。

民意的悄然生变,说明欧洲各国政府推出新的对俄制裁措施会面临更大的内部压力。同理,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力度,升级到提供重型作战坦克和攻击性战斗机的水平, 这一选项也缺乏广泛的民意支持。因此,即使乌克兰一再恳请和敦促德法走出这一步,预计也不会成为现实。

欧洲民意的变化对乌克兰是一个非常不利的消息。泽连斯基总统似乎也明确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需要的是乌军在战场上更多的胜利和收复失地的捷报,以便让欧洲人看到希望,不要泄气,提升援助力度,助乌军早日把俄军赶出乌克兰,让欧洲回到和平状况。

然而,冬天临近的速度明显比乌军向东推进的速度要快。随着寒冷进入千家万户,欧洲人希望早日停火的愿望可能比继续支持乌克兰战斗到底的决心要来得更为强烈。

9月的萧杀秋风才只是这个民意转折的一个前奏。

猜你喜欢
民调制裁乌克兰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识别美初级制裁和次级制裁
制裁与反制:西方与俄罗斯之大博弈
失控的乌克兰
新摩登时代
“暗杀奥巴马民调”惊现美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