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期间红9军团(红32军)四川征战历程

2022-10-09 03:53陈学林
军事历史 2022年2期
关键词:罗炳辉中革军委红四方面军

★ 刘 波 陈学林

长征期间,红9 军团(红32 军)相继在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建制内征战,长期担任牵制阻击敌人、掩护主力行动的光荣任务,转战赣、湘、黔、滇、川、甘等数省。

长征开始后,红9军团在左翼掩护军委纵队前进,担负迷惑敌人、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红军的重要任务。湘江战役中,红9 军团胜利地掩护红5 军团主力、军委纵队渡过湘江。1935年1月,军团在湄潭进行了休整、扩充和练兵活动。在第四次渡过赤水河的行动中,红9 军团奉命在乌江以北地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乌江,4月3日当红9 军团完成任务赶到乌江边时,由于超过规定时间6 个小时,浮桥已拆毁,无法渡江。①参见《何长工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第338 页。第二天,红9 军团到达黔西县老木孔(今属金沙)以东的菜子坳地区。5日,在此设下伏击阵地,击溃国民党军3 个团,歼其1000 多人,缴获枪1000 余支。此战,不仅使军团转危为安,而且为中央红军主力从容不迫地经黔西南向滇东挺进创造了条件。

老木孔战斗后,红9 军团继续孤军行动,灵活机动地转战,牵制和打击国民党军。根据中革军委4月29日关于红9 军团“相机占领东川后,西行到盐厂、盐坝或干盐井渡江”②《中革军委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第322 页。的指示,于5月2日攻占会泽(旧称东川)县城,缴获大批枪支、弹药、骡马、布匹等物资。③参见军事科学院《罗炳辉传》编写组:《罗炳辉传》,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6年,第208 页4日,军团离开会泽。6日,全部人马渡过金沙江,占领对岸四川会东县鱼坝滩高地,经盐厂进到大龙山宿营。④罗炳辉在其回忆录中曾总结过渡金沙江的过程:“我们利用国民党县政府和民团的关系在东川就作了充分准备,把附近的金沙江两岸的水手集中起来开会,商量渡江办法。派先头部队化装民团前往江边搜集船只,迅速把弄沉的船只修好,同时带去一些民团、士兵,遇敌阻碍就喊话,迅速到达江边。给船工们一天一个光洋,由于准备工作充分,整个九军团一夜之间就全部渡过金沙江。江对面有个干盐井,打开盐行,将盐分给老百姓。”《罗炳辉文集》,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第271 页。由此,红9 军团开始了其在四川境内的征战历程。

一、作为中央红军后卫过西康地区

红9 军团渡过金沙江的当天,中央红军主力还未完全过江,中革军委命令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红9 军团的任务是将追敌阻击于江的右岸,以掩护主力向会理地域集中。1935年5月7日,红9 军团在冬瓜坪与川康军第一次接触,歼灭其1 个营,缴获枪300 支、迫击炮4 门、手提机枪45 挺。

5月9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滇地区的企图,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中革军委命令红9 军团继续执行消灭敌单个部队,“破坏沿江船只,扼阻东岸追敌,以掩护主力行动的任务”①《朱德关于我军已全部渡过金沙河及当前任务致罗炳辉、何长工电》,《红军长征·文献》,第333 页。。遵此命令,红9 军团继续在沿江活动,坚守金沙江西岸防线,保证了红3 军团和干部团围攻会理和红1、红5 军团等部的休整,也保证了中央政治局会理会议(1935年5月12日)的顺利召开。

5月14日,红3 军团多次围攻会理不克。中革军委决定放弃围攻会理,中央红军主力向德昌、西昌北进,通过彝族区抢渡大渡河,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②《朱德关于尽力扼敌军西渡金沙江致罗炳辉、何长工电》,《红军长征·文献》,第337 页。,红9军团担任中央红军的总后卫,在金沙江西岸加强布防,凭江扼守。在红9 军团的坚决阻击下,国民党军直到17日才得以在巧家下渡过江。

5月17日,红1 军团部队占领德昌,第二天到达西昌附近。19日,中革军委决定,由红5 军团监视西昌之敌,主力绕过西昌城向礼州北进;红9 军团继续担任迟阻追敌任务,“续向阿泥、昭觉前进六七十里,并侦察经昭觉通清远及通泸沽的两条道路、里程”③《朱德关于我军迅速北进的行动部署致各军团、军委纵队电》《红军长征·文献》,第342 页。。21日,中央红军主力依红1 军团、红5 军团、军委纵队、红3 军团次序,向纳耳坝、安顺场渡口北进。其中,红3 军团留一部作后卫,负责监视西昌之敌,以掩护和接引红9 军团通过西昌。当天,红9 军团以急行军赶到西昌,与红3 军团后卫部队会合。至此,红9 军团离开中央红军主力单独行动已两个多月,转战数千里,胜利完成了掩护军委和主力抢渡乌江、金沙江的光荣任务。

5月21日晚至22日,红9 军团绕过西昌城,进至锅盖梁及其西北地区。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9军团又折回西昌、昭觉一带阻击敌人。待甩开敌人后,红9 军团又由昭觉折向泸沽,尾随主力前进。23日,军团主力进至礼州。在这里,张闻天向军团干部作报告,进一步传达了遵义会议精神,并介绍了红军要地安顺场强渡大渡河,进入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任务。④参见林伟:《“战略骑兵”的足迹》,北京:战士出版社,1983年,第185 ~186 页。24 至25日,军团主力经起龙进至泸沽地域。随后,经冕宁通过彝族聚居区,抵达大渡河西岸的安顺场。28日到达拖乌,29日达到岔罗及其以南地域,补足了粮食。30日,部队继续进至海罗瓦。

5月29日下午,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攻占泸定桥,朱德命令各部迅速通过大渡河向天全地域集中,红9 军团、游击队及干部团第3 营归罗、何指挥,接替红1 军团,赶到战略要地泸定桥,担任后卫任务。6月1日,红9 军团到达泸定县城。2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由泸定桥胜利通过大渡河,朱德下达夺取天全、芦山的行动部署,以红9 军团为左纵队,由泸定直向天全前进。

6月5日,中革军委再次发布行动部署⑤《朱德关于我军突破敌雅州、芦山、天全防线的部署》,《红军长征·文献》,第369、370 页。,要求部队“以坚决迅速的行动,抢得天全河上下游的铁索桥”,以突破敌人在雅州、芦山、天全的防线,“而便我与红四方面军配合,寻求作战动机”。其中,红9 军团“任务仍旧”,罗炳辉率军团主力向紫石关前进,吸引川军杨森部第20 军所属第1 混成旅向西,何长工率其余部队在泸定桥西岸警戒康定之敌。6日,罗炳辉带病①肖华友:“罗军团长在执行任务的路途中突然病了,这里道路崎岖不能骑马,战士们要抬他,他坚决拒绝,以坚强的毅力坚持和先头部队一起前进。这无声的命令,给战士们很大鼓励。他还给干部战士作紧急动员:‘总部命令我们星夜夺取天全,这是一个事关重大的战斗任务。成败与否,关系到党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安全,关系到全军的安危。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战士都要不怕流血牺牲,不惜任何代价去占领天全。’军团长带病指挥,一举打败刘文辉的教导师,夺了天全,红军又浩浩荡荡前进了。”《怀念罗炳辉同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94 页。赵镕:“在疾病缠身,异常艰难的情况下,罗炳辉同志依然不放松指挥作战,直至将敌人全部击溃,我红军主力及中央纵队、军委纵队架桥通过天全时,罗炳辉同志方才放心。”中共宾川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赵镕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02 页。罗炳辉诗《偶感》:“辉病沉重旦夕间,中央陷危在天全。一息尚存赶营救,赤诚气勇破强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天全县委员会编:《天全文史资料》第1 辑,第4 页。率领军团主力进占距天全15 公里的紫石关;当晚,攻抵天全西12.5 公里的太子地。随后,乘夜奔袭,于7日凌晨攻占天全县城。②何长工:“天全打不下来,而国民党中央军先头部队在下游汉源又过了大渡河,我们就被夹在天全和大渡河之间,前进不行,后退也很难,弄不好将遭到全军覆没。”“在胜利突破天全河以后,朱总司令、周副主席曾杀了鸡,派骑兵接我们去吃饭。刘参谋长说:‘机智灵活地破天全这一着很厉害。天全拿不下来,全军就很危险。你们九军团与主力分离后的行动真不错。’”《怀念罗炳辉同志》,第70 ~71 页。与此同时,国民党中央军薛岳、周浑元、吴奇伟等部已追抵安顺场、汉源一线。红9 军团留守部队在何长工的率领下,对泸定桥进行了有限度的破坏,即将13 根铁索链,每隔1 根锯掉1 根,剩下6 根。这样,敌军的重武器无法通行,大概每天只能开进1个营的兵力,加之红军后卫部队的阻击,敌人追击的速度就被大大迟缓了。③参见《何长工回忆录》,第346 页。

红9 军团夺取天全,又一次使红军主力转危为安。当党中央、军委机关及红军主力架桥通过天全时,病重的罗炳辉昏倒在大树下,经3 个小时抢救后才苏醒过来。周恩来在慰问军团干部战士时,表扬说:“红九军团单独作战这么久,掩护中央、掩护主力北上,不但没有受挫折,还扩充了队伍,增加了钱粮。在中央正缺马匹、钱粮时,你们送来了,真是雪中送炭。你们有功劳,是长征中的战略骑兵。”④中共宾川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赵镕文集》,第50 页。

在天全,总政治部向各军团发出了准备和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动员工作训令。

二、挺进成都地区为懋功会师担任战略佯动

中央红军转战到川康边,四川军阀们惊慌失措,急调大军,妄图利用地利之便,与红军决战于夹金山下。中革军委首长认为:必须在敌人尚未到达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天全至宝兴防线,出敌不意,迅速翻越夹金山,在懋功一带实现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师。为此,制定了一个声东击西的方案:以红9 军团佯动,进军东北方向,做出攻击邛崃、威胁成都的态势,把敌人的注意力引向邛崃山以东地区,掩护主力红军向夹金山前进。

1935年6月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就达成一、四方面军会合的战略任务给各军团发出指示,提出“今后我军战略任务,是以主力乘虚迅取懋功、理番,以支队掠邛崃山脉以东,迷惑敌人,然后归入主力,达到与四方面军会合,发展新局面之目的”。其具体部署为“一、三两军团统归林、聂指挥,经宝兴向懋功前进,军委纵队率五军团继进;九军团为右翼支队,经芦山东北迂回大邑、懋功之间,然后到达懋功”。⑤《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为达到一、四方面军会合的战略任务给各军团的指示》,《红军长征·文献》,第471 页。当日,朱德就北上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行动部署致电各军团、军委纵队,命令“九军团应即由天全开向飞仙关,接替一军团一个团向飞仙关、雅州佯动的任务,并切实警戒雅州之敌”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新编本)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505 页。。9日,再令“九军团留飞仙关,继续向当前之敌佯动,准备九号开芦山、双河场北进”⑦《朱德关于中央红军六月九日的行动部署》,《红军长征·文献》,第472 页。。在飞仙关,罗炳辉率部消灭敌人1 个营,击溃一个旅。①参见何长工:《忆长征中的炳辉同志》,《怀念罗炳辉同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0 页。该日,撤离泸定桥的何长工率部到达天全。10日,何长工与罗炳辉会合。当天,根据中革军委命令②参见《朱德关于加紧筹集补充粮食致各军团、军委纵队电》,《红军长征·文献》,第476 页。,红9 军团将对当面之敌佯动和警戒任务交给红5 军团接替后,开往芦山地域。11日中午,川军攻占芦山。为掩护主力向懋功前进,红9 军团奉命开抵太平场(今芦山县太平镇)阻击敌军。

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1 军团第2 师第4 团在北进达维途中,同前来接应的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后续主力部队加快了北进的步伐。13日,为了迷惑敌人,掩护主力部队北进,红9 军团从太平场进到大川场活动,并伪装向东边的大邑、邛崃佯动,造成红军东出成都平原的阵势。红军的诱敌之策,迫使蒋介石及重庆行营急忙调兵设防,进行堵击。③参见《罗炳辉传》,第226 页。

根据中革军委关于中央红军6月14日、15日行动的部署,红9 军团这两日均留在大川场进行佯动,④参见《朱德关于中央红军十四日行动的部署》《朱德关于中央红军十五日行动的部署》,《红军长征·文献》,第492、494 页。并于14日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国民党军第25 军万耀煌部《陆军第十三师阵中日记(一九三五年六—九月)》记载:6月14日,“朱毛大部窜至宝兴东北之大川场”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中央部分)》,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年,第593 页。。将红9 军团当作是中央红军的大部,显然是国民党军队的误判。关于红军在大川场与川军的战斗,国民党军《陆军第四十五军四川剿匪第一路邓锡侯阻隔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战斗报告(一九三五年五—十月)》“大川附近之战”条记载甚详:“六月十五日:据报太平场之匪约一千余人,两日前已窜至大川场。林翼如旅,奉命先派陈相楷团长率精锐兵四营,于十四日晨,向大川猛进,将秋团子前方高地之匪约二三百人消灭净尽。”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中央部分)》,第568 页。该记载中,“消灭净尽”之语恐有夸大之嫌,但因史料不足,此战中红9 军团真实伤亡人数待考。

另据红9 军团多人回忆,在此期间,军团还接到中革军委布置的一项“秘密任珍务”:从芦山挺进至川西之蒲江、邛崃、大邑,与该地区红94 军汇合。⑦赵镕长征日记:“军团部传达军委命令:红九军团准备接受新的单独行动的任务,从芦山向东面浦口(即蒲江,下同)、邛崃、大邑挺进,准备与活动于该地区的红四方面军新组建的地方军(94 军)会合。今天,各单位进行了新任务的动员工作并传达了总政的训令。”中共宾川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赵镕文集》,第242 页。时任红9 军团司令部文书林伟长征日记:“奉军委命,红九军团准备新的单独行动任务,从芦山向东面浦口、邛崃、大邑挺进,准备与活动于该地区的红四方面军新组建的地方军(94 军)会合。今天,进行动员工作,传达总政的训令。”林伟:《“战略骑兵”的足迹》,第199 页。时任红9 军团卫生部卫生员刘洪辉《红九军团卫生工作片断回忆》:“6月7日第九军团进到四川天全县与芦山县之间,接军委命令,要九军团准备执行新的单独任务。由芦山向东面浦口、邛崃、大邑方向进军,与活动在该地区的红四方面军新组成的地方军(94 军)会合。向全体人员作了动员。”高恩现等编:《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资料选编》,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6年,第299 页。费侃如编《红一方面军长征日志》,亦以“九军团一部与活动在邛崃、大邑地区的红四方面军一部会合”为题,记述了6月7日红9 军团奉令撤离天全,准备新的单独任务,从芦山向东面浦口、邛崃、大邑挺进,与活动在该地区的红四方面军一部会合,司令部进驻十八道水的情形。参见费侃如:《红一方面军长征日志》,上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第252 页。红94 军,即川康边工农红军游击大队。该军前身为成立于1933年6月的上川南抗捐军,1934年秋改编为川康边工农红军游击大队,1935年初遭地方军阀“围剿”损失严重,余部转入地下工作。由此来看,红9 军团奉中革军委之命东进成都平原,当身负双重使命:其一,牵制敌人,掩护红军主力北进;其二,寻找红94 军并实现与之会合。果然,红9 军团的东进,造成红军主力意图攻击蒲口、邛崃、大邑而夺取成都的假相,成功调动川军从大邑、邛崃奔大川场而去。非常可惜的是,军团侦察员未能与一度活跃在蒲邛大的红94 军取得联系,否则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的历史序曲将为之改写。

中央红军进至懋功地域后,与红四方面军取得了实际会合。6月18日,红9 军团进至大硗碛(今四川宝兴县硗碛乡)休整,中革军委给他们的行动计划是“二十日进至新寨子,二十四日过夹金山开至达维,二十八、二十九两日开懋功休息办粮,准备三十日北上”①《朱德等关于敌情及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十八日至三十日的行动位置致各军团电》,《红军长征·文献》,第520 页。。在进行休整期间,部队进行教育训练,开展了筹粮工作,中革军委要求,“各部队除五天休息所需的粮食外,应筹足七天粮食准备携带。以后不论向何地行动或休息,都应有七天储粮”②《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关于筹粮、节食、带粮问题致各军团电》,《红军长征·文献》,第524 页。。

经过休整的红9 军团,恢复了战斗力,于6月23日进至新寨子,24日来到夹金山脚下,③参见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选编》第6 辑第3 册,1964年,第4 页。准备在懋功、达维一线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中革军委命令红9 军团仍为一方面军殿后,严密监视天全、芦山方面的敌情,以掩护中央红军胜利地翻过长征上途中初遇到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④参见《何长工回忆录》,第348 页。

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9 军团于6月28日开至懋功,奉命接替红四方面军第9 军的后卫任务,⑤参见《何长工回忆录》,第349 页。并在这一带休整。

三、作为南下红军一部再到成都地区

1935年6月16日,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联名致电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提出了继续北上,在川陕甘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⑥参见《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领导人关于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战略方针致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电》,《红军长征·文献》,第511 页。但是,张国焘出于对中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的判断,坚决主张党的战略方针应该是实行总退却,向四川、西康、青海、新疆等边远地区转移。17日,中共中央领导人翻越夹金山,至达维;18日,到达懋功县城。

为了敦促张国焘率部与中央红军共同北上,毛泽东等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领导人对他采取了说服、教育的方针,多次劝说其放弃退却逃跑的错误主张,团结战斗。为了统一两大主力红军的战略思想,制定党的战略方针,中共中央政治局于6月26日召开了两河口会议,确定了创建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为了加强中革军委的领导,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为军委委员,解决了两个方面军会合后的统一组织和统一指挥问题。同日,中革军委根据两河口会议精神,制定了夺取松潘的战役计划,“决心集中两支红军的主力,迅速、机动、坚决地消灭松潘地区的胡宗南部,并控制松潘以北及东北各道路”⑦《罗炳辉传》,第228 页。。

根据松潘战役计划,两个方面军分组为左、中、右三路军和岷江支队、懋功支队,红9 军团随中央红军一起,与红四方面军第89 师编成左路军。7月上旬,北进的红9 军团活动于党坝、马尔康地域筹粮。⑧参见《中革军委关于后续部队快进致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电》,《红军长征·文献》,第560 页。同时,罗炳辉、何长工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派人到岷江以东的绥靖去联络红四方面军第81 团,由于江宽无船,暂时无法渡江,军委又要求他们加紧打通到崇化的道路,以便侦察第81 团的方位。⑨参见《朱德、周恩来关于岷江以东部队应迅速抽调北进致张国焘电》,《红军长征·文献》,第562 页。7月15日,中革军委电令红9 军团固守卓克基、马尔康、松岗地域,并开辟经大藏寺草地的北进道路。第二天,罗、何率军团主力开往上述地域,全力筹集经草地北进的粮食和物资。⑩参见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选编》第6 辑第3 册,1964年,第56 页。18日,反动土司纠集千人进攻马尔康、卓克基,威胁红军后方。19日,红9 军团以主力痛击进犯马尔康的反动土司部队,以小部固守卓克基后方要点,保障了北上主力的后方安全。⑪参见《朱德、张国焘关于后方部队的部署致倪志亮等电》,《红军长征·文献》,第587 页。

为了团结张国焘北上,7月18日,在芦花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由张国焘接替周恩来任红军总政治委员,并为中革军委的总负责者,增补陈昌浩为中革军委常委。7月21日,中革军委发出关于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组织番号及干部任免的决定:组织前敌总指挥部,以四方面军首长徐向前兼总指挥,陈昌浩兼政治委员,叶剑英兼参谋长。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9 军团番号依次改为第1、第3、第5、第32 军,红四方面军第4、第9、第30、第31、第33 军的番号不变。①参见《朱德等关于红一、四方面军组织番号及干部任命至各军首长电》,《红军长征·文献》,第586 页。由于张国焘借口“组织问题”未圆满解决而一再贻误战机,招致胡宗南在松潘集中兵力,使红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局面,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于7月31日撤销松潘战役计划,改经草地北上。8月3日,红军总部拟定《夏洮战役计划》,提出“攻占阿坝,迅速北进夏河流域”,“形成在甘南广大区域发展之局势”。随后,又决定将中央红军②此后,中央红军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四方面军混合编组,分左、右两路北上。在卓克基及其以南地区的第5、第9、第31、第32、第33 军为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北进;在毛儿盖地区的第1、第3、第4、第30 军为右路军,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随右路军行动。其时,红32 军辖第107、第108、第109 团。

8月15日,中共中央致电朱德、张国焘,改变原定主力经阿坝北上的方案,“左路阿坝,只出支队,掩护后方前进”,红5、红32 军迅速向毛儿盖开进,从班佑北进。在中共中央和徐向前等的再三督促下,张国焘被迫同朱德于8月15日率红5 军和红四方面军的第25、第93 师共计7 个团,从马塘、卓克基出发。但他并没有走右路,而是依旧走左路向阿坝地区开进,企图造成打阿坝的既成事实,实现其西出青海、甘肃的错误主张。

8月21日,左路军先头部队攻占阿坝,然而张国焘无视中共中央政治局毛儿盖会议关于左路军应向右路军靠拢的决议,再次按兵不动,延宕不前。8月22日,右路军先头部队红4 团开进至水草地里的腊子塘。28日,右路军全部走出纵横几百里、渺无人烟、气候变幻莫测的大草地,到达班佑、巴西地区。31日,攻占包座,打开了进军甘南的门户。

在此期间,中共中央一再致电左路军向右路军靠拢,但张国焘制造种种借口,拒不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并公开反对党中央北上川陕甘的战略方针。中央对其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但张国焘仍然坚持其分裂主义行径。

为贯彻既定的北上方针,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冲突,中共中央于9月10日凌晨率领红1、红3军和中央纵队由巴西北上。12日,张国焘致电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李富春,煽惑红1、红3 军随其南下;同日,在俄界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揭露了其分裂党、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13日,张国焘在阿坝格尔登寺召开川康省委及红军中党的活动分子会议,操纵通过决议坚持南下。在他的强行命令下,左路军先头部队红5 军和红9、红31 军各一部,右路军之红4、红30 军等被迫从阿坝、包座南下,向马塘、松岗、党坝一带集结。

突然南下,给部队造成了思想混乱。红军合而又分,一部北上、一部南下的事实,使广大指战员迷惑不解。为了混淆视听,张国焘在部队中公开散布对党中央的不满,甚至恶意攻击党中央,更于10月5日在卓木碉通过高级干部会议,成立伪“临时中央”。7日,他以“中革军委会主席”名义发布《绥丹崇懋战役计划》,要求红军主力“由观音铁桥及党坝沿大金川两岸夹河并进,配合夺取绥靖、崇化,跟即分取丹巴、懋功,以作南下出天全、芦山、邛崃、大邑的策源地”③《绥丹崇懋战役计划》,《红军长征·文献》,第794 页。。全军以右纵队、左纵队、左侧支队展开,第32 军划入左纵队归总部直接指挥。

绥丹崇懋战役的胜利,冲昏了张国焘的头脑。10月22日,张国焘发布以“取得天全、芦山、名山、雅州、邛州、大邑广大的根据地为目的”的《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全军以右支队、右纵队、中纵队、左纵队、左支队展开,第32 军编入右纵队(倪志亮为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经汉牛取金汤向泸定、汉源、荥经及峨眉方面活动,以利雅河左岸主力的进展”①《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红军长征·文献》,第799 页。。

10月24日,南下红军翻越夹金山后,迅速向宝兴、天全、芦山发起进攻。红32 军随右纵队沿大渡河、金汤河南下。28日,朱德、徐向前、陈昌浩就消灭金汤之敌及截击郭勋祺部的部署,致电倪志亮,令其在攻占金汤后,“乘郭勋祺由天全经鱼台、马鞍山大路开泸定时截击之”,并特别强调,“郭勋祺未出泸定时,三十二军可大大佯动相机取之。如郭勋祺已占泸定,则三十二军切忌强攻,可双天全、泸定间择路向汉川[源]方面突击”。②《朱德、徐向前、陈昌浩关于消灭金汤之敌和截击郭勋祺部之部署致倪志亮电》,《红军长征·文献》,第803 页。31日,再令红32 军在占领金汤后“仍猛力向泸定进,横扫汉源、荥经”③《朱德、徐向前、陈昌浩关于部队行动情况致张国焘电》,《红军长征·文献》,第804 页。。

攻下金汤后,11月8日,红32 军和红4 军击溃川军模范师1 个旅,毙伤1000 余人,占领天全城。随即向东迂回,协同第30 军、第9 军一部包围芦山,全歼敌1 个旅另1 个团,击落飞机1 架,占领芦山城。至此,南下红军占领了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的川康边广大地区,给国民党川军以重大打击。④参见《罗炳辉传》,第234 页。

为阻止红军的攻势,屏障成都平原,刘湘急调第21、第23、第24 军各一部集结于名山及其东北的夹门关、太和场、石碑岗地区,连同原有守军共80 多个团的兵力,企图与红军决战并阻止红军东进。川军第41 军16 个团也正向新津、洪雅地区推进,以策应主力作战;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主力亦集结成都待命。

11月13日,右纵队红4 军配属中纵队,进攻朱家场、太和场,并于第二天击溃川军2 个团,占领两处地域。“11月16日红军围攻名山,以红32 军向名山至洪雅的大路突击,吸引邛崃方向的援敌出动”⑤中共云南党史研究室编:《罗炳辉年谱》,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4 页。。红军攻占名山东北百丈镇后,打退川军6 个旅的反扑。随后,相继攻占黑竹关、治安场、王店子。18日,红32 军经芦山以东罗纯山、陵王山之间,到达名山东北的三益场。

为阻止红军向川西平原的攻势,11月19日,川军以10多个旅的兵力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由东、北、南三面向百丈地区猛烈反扑。⑥赵镕长征日记:“近来,敌人不断向百丈、黑竹关、王店子周围增加兵力,并利用飞机、大炮掩护,向我前沿实施反扑;同时,石头沟、倒座庙、三合场、大塘铺、五里屯、卧龙场、霖雨场、康乐场、东岭镇等地,均纷纷到敌,对我百丈之线形成半包围之势,加上10 几架飞机轮番轰炸,致使我百丈全线战斗无进展。”中共宾川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赵镕文集》,第305 页。红32 军奉命向名山东北新店子开进,以监视敌人,途经中里场、莲花山、观音场。20日拂晓,红32 军经丹儿岗、马鬃岭向蒲江陈家营进发,“奉命在陈家营监视毛河、大塘铺、复头场之敌,必要时,相机打击之”⑦中共宾川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赵镕文集》,第305 页。,当地联保主任彭世熹率队逃走。上午,至陈家营,适逢赶场,罗炳辉骑白马在场口上集中部队作战斗动员。红军向赶场的老百姓宣传政策,作安民工作。⑧《云南省志·人物志》“徐文烈”条载,红32 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徐文烈,带领宣传员在屏墙上书写“打倒蒋介石!”“活捉刘湘!”“反蒋抗日、自救救国!”“直接对日作战!”“拥护中国红军!”等标语。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省志·人物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95 页。下午,到达火烧庙,设指挥部于该地。

11月21日,红32 军兵分两路,经苏元场、万瓦厂,赴甘溪镇之王店子、大兴镇之大兴场参加战斗。赴王店子一路,于下午1 时许到达毛河,布置阵地。⑨参见中共宾川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赵镕文集》,第305 页。“白泥岗、甘溪铺之敌,向我正面王店子前沿阵地猛烈进攻,东岳庙新到之敌也配合出击,与我军七团前锋相遇,激战数小时,发展到白刃战,将敌击溃。”⑩中共宾川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赵镕文集》,第305 页。赴大兴场一路,亦对敌人发起袭击。大兴场,在蒲江西北25 里,距潘文华四川南路“剿匪”总指挥部所在地大塘铺仅17 里。战斗前,蒲江县第三区区长蒋昌文、联保主任李甫贤先行逃跑。上午,红32 军先头部队从距大兴场2 里之石子山发起进攻,突破川军李家钰部李克源团设在板堰铺的第一道防线。红军乘胜前进,进攻大兴场之九仙山川军阵地。准备撤退的李克源误以为来的是土匪,不是红军,而且人数较少,随即将团部重新搬回大兴场,还亲自枪毙带头逃跑的排长崔永坤。①参见蒲江县史志办公室编:《中国共产党蒲江县历史》第1 卷,2007年,第44 页。他命令士兵占据九仙山有利地形,居高临下,阻击红军。红军在山下开阔地带连续发起数次进攻,未获成功。午后,罗炳辉下令主动撤出战场,经陈家营退往名山马鬃岭。

红32 军的攻击,严重威胁到百丈关地区左侧国民党军的防线,引发敌人的较大恐慌,国民党方面有多条史料可佐证这一史实。如,薛岳《剿匪纪实》载,重庆行营主任顾祝同马日(21日)电:“名山东南马鬃岭,马日到匪千余,分向洪雅蒲江大兴场窜扰,其窜扰大兴场之匪,经我军击退。”养亥(22日亥时)顾电:“马日窜大兴场火烧店匪千余,今日不知去向。”养已(22日已时)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电:“蒲江属之陈家营,已发现匪三四百人,我军已派队驱逐。”②薛岳:《剿匪纪实·川东凯师》,台北:文海出版社,1978年,第68 ~70 页。另,1935年11月24日,国民党陆军新编第6 师第1 旅政训主任熊济民,致蒲江县政府公函,云:“前日,张匪来犯大兴场、毛河一带,区长蒋昌文、联保主任李甫贤竟不准备自卫,首先远逸,以致东岳庙、大塘铺一带民众迁避一空。”1936年1月6日,蒲江县第三区区长蒋昌文向县政府呈文,云:“天芦失陷,名邛告危,伪匪军长罗炳辉于十一月二十一日,率鸮獍千余人,由名、雅所属之百丈场豕突狼奔,分股穷窜,猛向本区陈家营、大兴场前来进攻。”1937年,蒲江县第一区区长吕公亮向县政府的一呈文中,称:“有匪两营之众,由罗炳辉指挥从名山马岭经陈家营向霖雨场,有直趋蒲江之企图,其先头部队到达霖雨场属之三大弯地方,该员即亲率壮丁二百余人,据险截击,匪以有备,遂折向大兴场进犯,又被驻军击溃。”以上均见蒲江县档案馆馆藏文件。

百丈关战役“是一场空前剧烈的恶战,打了七天七夜,我军共毙伤敌一万五千余人,自身伤亡亦近万人。敌我双方都打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③徐向前:《历史的回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74 页。。战役受挫,红军主动全线撤出战场,向北转进,重新踏上远征之途。这是南下红军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11月22日,红32 军经倒流水、百丈以南的马牛坡、石碑岗,到达五家口。当晚,纵队命令他们立即从住地出发,由天全飞仙关渡过青衣江,迅速南下,限于25日前占领荥经,以牵制敌人的兵力。23日,红32 军经中里场、三益场,翻过蜈蚣山,进到老君桥,继而渡过青衣江,到达谢家坝。当日,罗炳辉生病发高烧,仍坚持指挥战斗。④赵镕:“罗军团长突然发病,当行到飞仙关时,体温高达39 度多,脸上烧得发紫,出气都很吃力。大家都为他担心。给他准备了一副担架,可他为稳定军心,还是坚持自已骑马前进。”中共宾川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赵镕文集》,第306 页。24日,经伏龙桥、凹子坝、川王庙到达荥经县境内之新添站。25日,击溃敌人1 个营,占领荥经县城。部队在此休整半月有余。12月12日,经孙家湾、小河场到达水河。13日,抵达天全垭口。14日,进驻天全县城。

进入到1936年后,天全、芦山地区的形势日趋恶化,战局对南下红军日益不利。2月初,国民党军经过周密准备后,集中薛岳等部6 个师和川军主力,开始向天全、芦山地区大举进攻,南下红军陷入前有强敌进攻、后无根据地依托、有耗无补的困境,全军要求北上的呼声日渐高涨起来。红四方面军决定实行继续北上的方案,并策应红2、红6 军团北进。⑤参见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274 ~279 页。

2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制定《康道炉战役计划》,全军以三个纵队展开,红31、红32 军为第二纵队,纵队司令员王树声,政治委员詹才芳。2月11 至23日,红四方面军陆续撤离天全、芦山、宝兴地区,经达维、懋功向道孚、炉霍、甘孜转移。途中,罗炳辉率部会同红30 军第88 师在天全一带与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18 个团激战8 天,掩护方面军主力转移。随即,第三次翻越夹金山,接着翻越海拔5000 多米的党岭山,跟进到道孚、炉霍、甘孜一带,并在此进行短期休整。①据林伟长征日记载,红32 军直属机关,从1月6日南下进到天全、芦山地区,待命51 天,2月26日又北上向西康进发,经草坝、宝兴县城、盐井坪、大雪山、达维、懋功县城、羊角沟、丹巴县城、党岭山、两义口、羊角、瓦儿沟、道孚县城,行军24 天,于3月22日到达炉霍。林伟:《“战略骑兵”的足迹》,第240 ~243 页。

休整期间,红四方面军进行了整编,其时红32 军仅辖第94 师,军长罗炳辉,政治委员李干辉,政治部主任幸世修。②参见《罗炳辉传》,第237 页。

四、编入红二方面军再次北上

1936年3月22日,退出湘鄂川黔苏区,进行战略转移的红2、红6 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领导下,进至贵州西南部的盘县地区。30日,接到红军总司令部命其北渡金沙江命令,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的电令③参见《朱德、张国焘关于红二、六军团最好北进与我们汇合复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电》,《红军长征·文献》,第1017 页。,遂于31日离开盘县地区,分两路向西急进。

根据统一部署,红四方面军各部队广泛进行了会师的政治动员和物资准备。罗炳辉在红32 军提出“为了抗日,拯救中华,把粮食留给兄弟部队”④王辅一:《罗炳辉将军传》,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第226 页。的口号,全军每名指战员都从自己粮袋里储存的炒面中拿出2 斤来准备支援红2、红6 军团的战友们。

4月16日,红2 军团进至楚雄、镇南间,红6 军团进至姚安、盐兴间。为策应红2、红6 军团的北上,红32 军和红4 军一部,由道孚南下,进攻雅江,以阻止敌人的堵截,同日红4 军第12 师占领东俄洛,歼灭国民党军第53 师别动队100 余人,切断了康定雅江的通道。17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致朱德、张国焘电,请求令红32 军“迳开金沙江之渡河点,占领铁索桥北岸,掩护我军安全北渡”⑤《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关于请令罗炳辉军掩护红二、六军团渡金沙江致朱德、张国焘电》,《红军长征·文献》,第1023 页。。19日,红32 军和红4 军各一部逼近雅江县城,向国民党守军发起攻击,20日占领雅江。此战,红军共击溃敌2 个团,并在追击中歼灭第53 师一部,继而占领西俄洛,将康定之敌阻止于雅江以东,保证了红2、红6 军团北进侧翼的安全。

打下雅江后,张国焘、朱德认为必须运用足够兵力扼住雅江周边的军事要点,遂令红32 军和红4军一部向理化(今理塘)、定乡(今乡城)之间进击。⑥参见《张国焘、朱德关于迎接红二、六军团的部署致徐向前、王树声电》,《红军长征·文献》,第1024 页。与此同时,红2、红6 军团进至宾川一带,向丽江方面推进。23日,红2、红6 军团占领鹤庆,先头部队抵达石鼓。贺龙等人通过侦察情报得知,阿喜、石鼓(皆在丽江以西金沙江边)的渡船都被毁沉,其两岸也都有敌地方部队守堵,渡江难度极大,于是决定继向巨甸(在石鼓北,今属丽江,位于金沙江西岸)推进,设法在此地带渡江,再次致电朱、张,请“罗炳辉部直至巨甸对河接应”⑦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红军长征·文献》,北京:第1027 页。。24日,进至丽江。敌人布下的围歼阵势虽然被打破了,但仍有国民党军部队在后面穷追不舍。

红2 军团第4 师首先到达石鼓镇,立即沿江寻找船只。找到1 条渡船后,他们在当地船工帮助下过江,控制了对岸的滩头。25日,红2、红6 军团主力到达后,又找到了7 条渡船,并扎好一批竹筏木排。经过勘察,红军在石鼓至巨甸70 多公里的沿江地段,选择了5 个渡口,连夜开始抢渡。

27日,张国焘、朱德电告贺、任、关:“炳辉在雅、理线上,电台到后即向理、稻、乡间接你们。”⑧《张国焘、朱德关于红二、六军团应迅速全部渡江致贺龙、关向应、任弼时电》,《红军长征·文献》,第1030 页。贺龙等人回电:“(一)我军现已在石鼓、巨甸之线开始北渡,先头师本日全部渡过,两军团计在二十七、八两日可全部北渡。(二)炳辉军可不以开巨甸。(三)全部渡河后即向中甸继进,罗部可在中甸、雅江间的地区候我们会合。”①《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关于红二、六军团开始北渡金沙江致朱德、张国焘电》,《红军长征·文献》,第1031 页。28日黄昏,红2、红6 军团1.7 万余人马全部顺利渡过金沙江。随后,他们翻过雪山,于5月初相继到达中甸城及其附近地域。

从中甸开始,红2、红6 军团再次兵分两路,红2 军团经得荣向巴安前进,红6 军团经定乡、稻城向理化进发。6月3日,萧克、王震领导的红6 军团直属队及第16 师与红32 军的先头部队和运粮小分队于理化东南的雄坝会师,并进驻甲洼。②参见《红三十二军关于与红六军团主力在雄坝会师致张国焘、朱德、徐向前电》,《红军长征·文献》,第1042 页。朱德听到红32 军与红6 军团会合的消息,非常高兴。他对罗炳辉动员部队宁肯自己少吃,也要拿出一部分粮食支援红6 军团的事,甚表满意。6日,红6 军团全部到达甲洼,与红32 军会晤,两军举行了庆祝会师的联欢大会。22日,红6 军团到达甘孜附近的普玉隆,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会师。7月1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红2 军团与红6 军团、红四方面军齐集于甘孜附近的甘海子,胜利会师。

7月5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和中革军委命令,红32 军和红2、红6 军团合编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红32 军,罗炳辉任军长,袁任远任政治委员,郭鹏任参谋长,李干辉任政治部主任。下辖2 个师:第94 师,师长萧新槐,政治委员幸世修,辖第280、第282 团;第5 师(9月,改称第96 师),师长王尚荣,政治委员谭友林,辖第286、第288 团。③参见《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年,第1197、1215 页;《贺龙等关于红二方面军目前状况致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电》,《红军长征·文献》,第1164 页。

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朱德、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坚决维护中央的正确路线,张国焘不得不同意继续北上与党中央会合。7月上旬,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

此次北进的部署,红四方面军:以第30 军为先遣军,中路军为第4 军、第9 军、第31 军、骑兵师和四方面军直属队、红军大学,第5 军为右路军;红二方面军:第2 军(原红2 军团)、第6 军(原红6 军团)向西固、礼县前进,第32 军为后卫,在总部后跟进。7月6日,红32 军从甘孜出发开始北上。根据命令,指战员们不分白天黑夜,除了打草鞋,还忙着炒青稞、磨面粉,准备过草地的干粮,经过几天的忙碌,每个人都准备了15 至20 斤的炒面和盐巴、茶膏、辣椒粉等。④参见彭寿生等:《红九军团在长征中》,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06 页。

7月23 至26日,红二方面军各部队经过艰难跋涉到达阿坝。在由甘孜前往阿坝途中,红32 军和红6 军绕经了今青海省南部的班玛县(当时未设县)境内,并先后在唐牙沟、白玉寺、仁玉寺、江日堂乡的王柔(王楼)、亚尔堂(哑公堂)和作木沟(卓木沟)等地宿营或活动。这是红军三大主力长征途中唯一进入青海境内的部队。在青海境内,他们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宣传党的北上抗日方针,宁肯挖野菜、拣牛骨熬汤充饥,也不摘路旁地里的豆荚吃,使当地藏族群众十分感动,也赢得了他们的热情帮助。

随后,红二方面军从阿坝出发,通过荒无人烟的松潘草地,⑤赵镕长征日记:“在茫茫的大草地中,一是渺无人烟,不要希望筹到半粒粮食;二是无一棵树木,难以找到干柴;三是无一点干燥的地方可供宿营;四是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越挣扎陷得越深;五是气候变化无常,有时天空无云,烈日晒得脸上火辣辣地疼,突然阴云密布,疾风暴雨猛烈袭来,忽而又象严寒的冬天。”中共宾川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赵镕文集》,第375 页。彭寿生回忆:“当时虽然正值七月,但太阳却很少露面,整天不是风就是雨,再不就下冰雹。这茫茫无际的青草下面本来就是烂泥潭,现在雨水一多,人踩在草墩上,便象站在弹簧上一样,不仅摇摇晃晃,而且有时草墩会往下沉,连带着把人也陷进泥潭中。有些地方的烂泥竟深及小腿肚,淤得人不能自拔。”彭寿生等:《红九军团在长征中》,第132 ~133 页。于8月8 至11日,陆续到达今若尔盖县的班佑、巴西、包座等地,与红四方面军再次会合。

关于红二、四方面军后续的行动,早在8月1日,中革军委即根据甘南敌情,作出如下部署:“四方面军到包座略作休息,宜迅速北进,二方面军随后跟进,到哈达铺后再大休息,以免敌人封锁岷西线,北出发生困难。”①《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关于甘南敌情及红二、四方面军的行动意见致朱德、张国焘、任弼时电》,《红军长征·文献》,第1087 页。

此时,敌人企图将红二、红四方面军封锁于甘、青、川、康边区,阻止其与红一方面军的会合,防止红军在西北地区发展。8月5日,朱德、张国焘签发了《岷洮西固战役计划》,指出:“敌人因封锁线过于伸长,兵力分散,处处薄弱,最近尚未部署就绪,被我与一方面军双方夹击,敌似已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应付。”“我一方面军,拟由北向南行动,首先消灭固原一带之何柱国部,以配合我军行动。”“我军以迅雷手段在敌人主力尚未集中洮、岷之前,在运动战中大量的各个消灭敌人,先机取得洮、岷、西固地区。主力向天水、兰州方面进展,策应一方面军,一致灭敌为目的。”②《岷洮西固战役计划》,《红军长征·文献》,第1090 ~1091 页。计划决定,将红二、红四方面军编成三个纵队:红四方面军第30、第9、第5 军组成第1 纵队,以主力由包座、俄界迅速出哈达铺、岷县并攻占之,并以相当兵力组成右侧支队,相机夺取西固,以佯动姿态,威胁武都敌人为目的;由红四方面军第4、第31 军组成第2 纵队,以夺取洮州旧城,消灭该地之国民党军为目的,成功后主力向临洮方面活动,并以一部向甘南挺进;红二方面军作为第3 纵队,由贺龙、萧克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治委员,任务是策应红四方面军编成的第1、第2 纵队夺取洮、岷、西固地区。

根据这一计划,各纵队于8月5日先后出发,离开四川,逐次进入甘肃境内。第1 纵队先头部队于9日攻占天险腊子口,打开了通往甘南的道路。红32 军随第3 纵队于8月12日由包座出动。9月1日,红二方面军总部到达甘肃岷县哈达铺;6日,红二方面军全部集结于哈达铺地区。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今属宁夏西吉)会师。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震动世界的伟大长征胜利结束。

全面抗战爆发后,红32 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0 师第359 旅第718 团。

猜你喜欢
罗炳辉中革军委红四方面军
罗炳辉:从大山中走出的军事家
走出“逃跑主义”:鄂豫皖省委对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认知
热血青春铸丰碑——记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
罗炳辉将军故居
中革军委的由来及其与中央军委的关系
对“西北军委”记述问题的考证
试论周恩来与我党早期中央军事领导机构职能的演变
为什么说“中央军委”和“中革军委”不属于同一个系统?
“游击专家”罗炳辉的指挥艺术
红四方面军为什么要西渡嘉陵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