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本的类别、内涵与逻辑

2022-10-09 08:27娄延果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案课程标准学科

■娄延果

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的交往活动,而其目标、内容、形式,乃至师生的行为是由教学文本预设、规定和安排的。那么,教学文本都有哪些,各自的内涵、价值是什么,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一、国家颁发的教学文本

教育部颁发或审定批准的三大教学文本,是学校教学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要求。

课程方案。课程方案规定了学校课程设置的领域、维度,是学校育人内容结构、过程秩序的政策性文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就是目前正在施行的课程方案,是学校所有教学文本的统领,是校长把握课程教学的方向、价值追求,落实国家意志的依据。

课程标准。这是各科目课程专家制定的学科教学文本,从国家需求的视角,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教师教学的根本标准。

对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同样需要课程管理者制订相应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教学的内容和学业要求等作出规划、规定。

教科书。由教学专家根据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编写,系统并具体呈现了学科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素养要求和教学次序。

教科书的编纂是高端专业技术工作,反映着编者的课程、教材、教学观,是教学的指导。但教科书的内容只是教学的案例、参考,教科书是工具,不是教学的目的。

二、学校研制的教学文本

国发教学文本要落地实施,需要学校转化为自身的教学文本。

课程实施规划。这是为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学校规划设置的所有课程科目、开设的时间、方式、学分等的安排和制度文本。

学校制订课程实施规划,依据是课程方案,是将其面向全国的统一要求,结合自身资源条件,转化的实施具体方案。特别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高中的学科选择性必修、学科拓展课程等,更需要学校的课程实施规划。

课程实施规划一般包括学校育人目标、课程规划理念、课程管理体制、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要求、课程评价、课程保障、学分管理与认定等。

课程纲要。这是学科教研室依据学校课程实施规划、学科课程标准,编制的本学科课程实施的要点,用以规定学科教学内容、知识单元、教学次序、时间安排、课时计划、评价标准等。

显然,课程纲要既是课程标准的下位概念,又是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的下位概念,是学校课程体系中本学科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研发、编制学校课程实施规划、课程纲要,需要教师团队挖掘学科内容,开发课程资源,融合课程思政理念,落实办学理念。

教案、学案。教案是教师课时教学的预案,是对本课时教学的内容、步骤、方法等组织实施的方案设计和安排。

学案是为学生课堂活动编制的引导性文案。学案是由教师编制的,但着眼点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的设计和安排,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过程性工具。学案是一节课活动的路线图、记录单,应有自己的结构和内涵。

习题、试卷。习题是将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要求,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素养等,编制成不完全陈述,在已知和目标之间留下空隙,要求学生作答的文本。

试卷是由习题优化组合形成结构化的、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用纸笔作答的文本。

三、过程辅助性教学文本

国发、校制教学文本是通过板书、投影片等临时、随机的辅助性教学文本来实施的。

电子文本。教室的不断信息化,涌现出两类电子文本。一是演示文稿,如PPT,在课堂上醒目地向学生呈现学习的问题、材料。二是平板文本,是学生手中的平板终端接受的任务、习题、材料等。教师可利用平板终端组建临时虚拟班级,以文本等形式,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显然,电子文本一定是教案、学案的辅助、补充,在信息化的师生、生生时空关系中传递信息、引导学习。

板书。这是传统的、由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手写产生的教学文本,具有可以随时将课堂生成的资源转化为全体同学共同的学习内容等多种功能。目前电子文本越来越普遍,但还不能完全替代板书,各自优势明显,功能互补。

笔记。这是唯一由学生制作,且只为学生所用的教学文本,但在素养立意的课堂学习中作用有限。

阅读材料。这是在教学中处于从属、服务地位的文本,但对学生的健全成长极为重要,决定了学生的知识基础、问题视野,乃至人生格局。教师需要处理好阅读时间与阅读需求、主题阅读与广泛阅读等多种关系。

四、教学文本以严密的逻辑关系支撑教学

形式多样的教学文本,都有着自己确定的内涵、价值、作用,这是由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各自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的。

国家颁发和学校研制这两大类文本,在教学中形成了有着严密逻辑关系且相互交织的两个文本系列(如图):

需要说明的是:

第一,每一校制教学文本都既是对应国发文本的校内落实方案,又是学校上一级教学文本的下位实施计划,定位明确,缺一不可。

第二,教学文本是教学过程中预设的、稳定的教与学进程的组织者,一般不具有课堂生成资源的转化、利用功能。教学文本的研制、呈现,既要为教与学的过程做足预设,也要留足师生课堂交往中变化、调整,促进课堂生成的机智空间。

第三,课程实施规划和课程纲要在学校教学中具有方向、纲领、规范的作用,需要学校结合自身条件和资源下力气研发、编制。实践表明,研制的过程既是学校对课程整体规划的过程,还是培养学校课程专家,提升干部治理能力的过程,更是对自身的理念、文化、传承、办学优势等方面的梳理、提炼再提升的过程,是凸显办学特色的过程。

猜你喜欢
学案课程标准学科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乡愁导学案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