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经济分析

2022-10-10 09:18张红梅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23期
关键词:隐患事故生产

张红梅

(马鞍山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安徽 马鞍山 243000)

马鞍山市加快城市发展,奥体中心、秀山医院、体育运动学校、秀山中心等一批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办公、公共服务设施等重点建筑工程先后建设完成,为马鞍山城市建设与发展吹响前进的号角。由于公益性建筑的公共服务性、标志性,群众关注度高、工期要求紧迫、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建筑项目的施工阶段的安全生产风险,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的同时,施工安全风险引发的社会稳定因素,常常成为工程项目建设的焦点,必须高度重视,本文就马鞍山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风险与经济控制,2011-2020年10年实现安全生产死亡率为零,展开风险特征、安全生产经济等分析,并为下一步提升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安全风险特征

(一)安全红线意识不强。城市发展不断加大建设投资规模,建筑行业仍然普遍存在重进度轻安全、重效益轻投入、安全文明措施费用投入不足和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等情况,从业人员感觉安全生产监管复杂性、长期性,责任重大,从业压力增大。

(二)公益性建设项目不确定。财政投资的建筑工程,规模大,工期长,因此容易受台风、塌方、大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破坏因素影响。

(三)监管手段水平不高。目前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额大,专业进一步细分,建设单位因经费紧张、专业人员不足,难以适应建筑行业发展,主要通过日常检查、定期通报、互查的方式,科技监管手段未能全面引入安全生产监管管理过程中。

(四)监管标准与制度需加强。建筑工程实施过程,建设单位依据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等,进行履约管理。缺少结合各建筑工程特点,制定监管方案;同时,施工企业施工中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常未按规定制定专项方案及执行审批程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五)重事故轻隐患思想仍存在。事故源以隐患,特别是重大隐患,海因里希法则警示,每一重大事故背后,都有29个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但在工程组织实施过程上,重质量重进度,重经济效益,思想上轻视隐患,熟视无睹,成为滋生事故的土壤。

(六)安全生产基础不扎实。部分施工现场整改存在应付或推诿,有些场所的安全警示牌不明显或缺失,安全基础还较薄弱。

二、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及对经济的影响

安全经济学是安全科学与经济学交叉的综合性科学,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其中“三角形理论”认为,安全处于最下面,经济处于两侧,如果没有安全在最下面的支撑,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因此,如果没有安全构成坚固的三角形,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制约,如何既确保安全生产,又能保证经济效益,处理好双方的关系,对于公益性建筑项目参建的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咨询企业等,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体系因素

目前安全生产风险经济控制方面,由于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制,风险转移未能通过工程各类保险或担保进行,建筑行业的相关法规规章条例都没有规范建立起来,因此,安全生产的风险管控体系的不健全,成为建筑工程风险出现的原因之一。

(二)客观因素

该因素主要是指建筑业固有的、客观的、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对施工中的安全生产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工作环境隐患多,恶劣并不确定因素多,必然增加了安全风险。建筑工程是具体差异化的,这就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或问题也存在差异化。动态的作业施工形成的安全隐患或问题表现也是动态的,对应的具体安全措施就要相应体现动态化。在组织施工中,有时会出现工程施工也完成了,安全具体的防范安全措施依然未消除,这样形成浪费,引发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的措施方面缺乏有效动力。

(三)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一方面是监理企业在管理上缺位,由于目前咨询行业整体素质良莠不良,监理工程师在现场的管理过程中,不能完成承担的监管责任;另一方面,施工企业生产管理、职工教育岗位培训、文化建设等方面,明确投入不足,因而产生明显影响施工安全的各种因素。企业内中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与一相关操作工人之间的认识和思想摩擦,使施工企业推动具体的安全措施时,难度加大。不仅如此,在经济利益驱动下,部分企业在缺少监管的状况下,通过减少对安全措施费用的投入,引发了相应的安全配套设备的缺失,教育培训不到位。在施工企业中,安全部门的权限有的时候不足使安全措施不能及时落实,这也是安全不足的表现,还有,施工人员中普遍存在的临时观念增加了安全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较弱,并没有较高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这种观念即不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偷工减料,重生产轻安全。

三、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

安全经济指标体系构建较为复杂,主要分为人、材、机、环境,是解决安全生产与经济学之间的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各类安全投入及损耗、安全生产事故伤亡率、安全生产事故的经济损失等数据进行汇总,深入分析解决出现的安全生产问题,从而找到安全生产事故产生其中的一般规则,形成一组基本的客观的数值,因此为建筑工程的施工中稳定性、经济规划、科学决策提供最基础的保证。

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研究安全生产状态包括安全效益、损失数据的必要手段。可以分析出公益性建筑安全生产一般规律,推进事故产生、灾难防范技术,以及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信息数据,是目前展开安全生产分析及经济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通过系统工程的方法,在分析中,可以研究安全经济的特性,并分为四个环节来反映: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产出、安全生产综合效益、安全生产效率等统一为安全经济的四大主要因素。这样,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可由四个方面构成,主要是:安全生产投入指标、安全生产产出指标和安全生产综合效益指标、安全生产效率指标。其中每一个指标的特征范围又可分为:宏观指标和微观指标,形成安全经济指标的两个层面。基于这样的安全经济指标分层,可汇总推出安全经济指标结构体系。

核心的安全经济指标可以设为以下三个序列。

第一,绝对指标包含:一是投入方面:主动投入内容-安全措施费、劳保用品费、保健费、安全奖等;被动投入内容-职业病诊治费、事故赔偿费用、事故处置费用、设备机械维修费等;二是结果及效用方面:积极效用-经济损失量、工日损失量、环境污染量、伤亡人数等;消极效用-经济生产升值、利税增值、经济损失等减少量、环境等污染降低量、人员伤亡降低量等。

第二,相对指标包含:与绝对指标相对应的是相对指标,相对于特定的背景用来观察安全经济其特征量,往往更具实用可比性和客观性。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用相对指标进行分析和剖析问题。安全经济的相对指标主要以如下背景来相对的考察问题:职工规模、产量、产值、利税等。另外,正常从时间特性去分析,其常常分为两种,一是静态指标,二是动态指标。针对安全活动效用显现的延后性,滞时性等特点,一般也使用相对应的动态指标进行分析,进一步反映安全经济其中的规律。

第三,常用的重要分析指标(见表1)。

表1

同时,安全经济学研究对事故经济损失进行分析,推出:千人经济损失率,反映对事故损失给企业全体人员带来的负面影响;百万产值经济损失率,反映事故给企业经济效益影响的重要程序;对事故损失以1万元、10万、100万元为界线划与分为四个等级,安全效益金字塔规律为系统设计1分安全性=10倍制造安全性=1000倍应用安全性。

第四,数据分析。以2011到2020年,马鞍山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承建公益性建筑为例,该阶段投资额由上升基本回落,直到明显下降趋势,安全生产一般隐患数由上升到回落,事故死亡率为零。一方面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总值和建筑业增长速率均有所放缓,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对于公益性建筑安全关注度有所提高,参建各方监管措施和资金投入也加大,将一般安全隐患视为事故,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建立隐患台账制度,隐患率呈下降趋势,取得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表明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技术水平进入了一个稳定期。

本数据将着重研究2011-2020年度10年组织承建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和一般安全隐患之间的关系,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2、图1所示。

表2 在建建筑工程投资额和一般安全隐患率

图1 亿元投资额安全生产隐患率和监管投入金额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图1中,X轴为监管投入金额,Y轴为亿元投资额安全生产隐患率,由上图可以看出,万元投资额安全隐患率(相对指标)明显降低,与建设单位监管手段和施工企业安全经济意识提升有密切关系,随着水平的增长,安全生产隐患率呈现负增长趋势。致分析原因如下。

第一,当投资额投入比较大时,相应政府与企业就会增加安全投入,包括更新升级生产技术、完善员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加强个体防护措施等,这些手段都能够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二,在投资额投放减少时,通常安全投入相应比例更少,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忽略安全技术水平和管理,而各部门在监管过程中,也因经济投资规模减少疏于对安全的监管力度。

四、风险控制措施

(一)建立安全监管标准体系

结合公益性建筑建设特点,引入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安全生产督查“四不两直”常态化,从基础环节做起,统一规范检查标准,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汇总表》JGJ59-2011,分别制定房建工程、市政工程检查标准化手册,制定及安全生产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等情况。通过推进安全检查手段标准化、统一化,做到了有章可循,确保了安全隐患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处理、整改完毕,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二)实行通报制度

针对在建工地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及专项整治行动,通过采用建筑施工现场、内业资料等,采取抽查、评分排名、上网曝光等措施,“一周信息上报,一月分析总结”,每月和专项检查通报;查监管责任落实情况,在组织全面大检查、大排查、突击抽查中,对于一般隐患要求现场通报限期整改,书面反馈,整改不到位的,巡查通报,直至约谈督导、上网曝光,强化源头治理。监督施工企业日常自查自纠,发挥隐患排查预防、举报奖励制度作用,并加大惩治力度,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监管手段

一是全面梳理事故隐患,结合建筑项目施工的重要时段、重大节点、重点领域等重要时节及特殊敏感时期,采取“四不两直”“双随机”抽查、重点跟踪及巡查等方式,重点检查施工现场脚手架、模板支撑、施工用电、高边坡、深基坑,开展预防性专项检查,提高事故防范能力。二是实行安全监管网格化,建立从建设单位安委会、监管部门、项目部的网格化巡查监督管理机制,做到定人、定责、定岗,实行在建项目24小时联系网络和安全生产监管全覆盖,建立问题清单,限期整改到位,抓实专项整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三是目前本地区建筑行业安全施工费取费标准以人机费为取费基数,房建与市政项目费率分别为4%和2.25%,应督促各施工企业,安全文明施工费用的设立专户,专款专用,有效使用,并定期跟踪督查到位。

(四)强化合同履约制度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落实发承包方签订的安全生产协议书,在制度建设和隐患排查方面做实、做细,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整治各类事故隐患,着力抓好前期检查发现的隐患整改工作,定期复查、逐一验收,确保整改到位,对整改责任不落实的,应依照双方签订的《监理合同》《施工合同》给予违约金处理,严禁转包、违规分包。

(五)建立“隐患就是事故”风险理念

重视一般隐患风险防范,建立风险点检测制度、一般隐患排查治理档案,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挂牌督办,跟踪督改。通过定期工程例会、组织专题论证会、定期检查、定期风险点数据分析等形式,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的梳理、排查,逐层验收,确保整改到位;同时,督促施工单位切实抓好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严禁将未经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直接安排进入施工现场作业。

(六)建立防范应急制度

一是防高坠、防坍塌、防触电、防物体打击,加强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重点部位的巡查监控。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的安全防护与处置工作,严格应急值班值守,发生事故或遇有重要紧急情况,要立即报告并启动预案,执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主动应对,果断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置措施。关键时段、关键节点、关键岗位要求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二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预测预警,应形成行业监管、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三方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对预防可能出现的不可抗力监测、预报,迅速采用科技如网络平台或无线电话、短信等渠道,确保施工安全和沟通顺畅,充分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

(七)优化施工安全控制流程

一是在设计施工方案时,结合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建筑施工各个环节的安全性,开展安全管理控制工作,加强项目参建人员专业技术培训,提升施工技术能力,提高安全施工水平。二是引进最新的施工技术,危险区域的施工由机械代替,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工作业,防止其危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建立建筑施工过程动态风险监测制度,分解到人,落实到人,找到源头,消除隐患,杜绝出现安全事故。三是加强对机械设备、设备零部件质量进行检测,配备所需的部件,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行。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建筑设备进行检修维护,提高建筑设备整体的安全性,有效消除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在优化的过程中,科学合理选择施工安全系数,确保施工安全人、财、物足额到位。

(八)建立工程保险与担保等制度

银行等金融系统应积极开展履约担保业务,施工企业在签订工程建设施工合同时,向建设单位提交支付担保,减少公益性建筑项目建设的风险。推行风险抵押金制度、工程保险制度,参与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项目的风险评估结果实施费用或费率的动态浮动,并动态介入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防控,逐步推进建筑工程建设全覆盖,进一步解决工程完成后质保期内,出现的工程质量缺陷形成的经济纠纷等问题。根据建筑项目建设规模,建立奖励鼓励制度,激发施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由于城市化发展不断推进,公益性建筑的公共性、标志性、人文性、历史性,不断激发城市活力,各种安全性因素也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了,人们对安全的要求也不是那么的明显,安全意识也没有理想化的那么高。本文通过经济学的手段,使安全直观化,更加容易地可以增加人们的安全意识。

猜你喜欢
隐患事故生产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学中文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