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导向下“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①

2022-10-10 07:04晨,张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3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思政

陈 晨,张 伟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安身立命之本,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20年5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1],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思想政治素养水平的提升,从而达到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在食品安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这门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梳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考核评价方法,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2]。这对提升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育学生专业认同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感具有重要意义。

一、把握课程特点,制订思政教育目标

(一)课程特点

“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群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6学分,96学时。课程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通过对食品质量数据的收集与统计、食品安全危害识别与控制、食品生产质量控制、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等的讲授,使学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从事食品生产、质量管理、品质保证等工作。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丰富,食品安全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广大人民的健康和国家的发展,通过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安全意识等教育,能将其培养成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的食品行业接班人,为食品规范化、安全化和高质量化生产提供重要保障。“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课程学习对掌握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技能、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公众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二)思政教育目标

基于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熟知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的基本内容、熟知质量管理经典理论、熟知食品质量改进的方法和步骤、熟知食品安全危害类别及控制方法,能够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正确收集并分析食品质量数据,运用PDCA持续改进食品质量,能正确分析食品生产场地布局、基础设施、设备的配制及保养是否符合要求,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GMP);能正确进行食品安全危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OPRP、HACCP);能正确实施和验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除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外,还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制订了课程思政目标,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完善课程育人功能。通过对食品质量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工具的学习,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与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通过对中国质量管理历史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民族品牌的认同感,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创新精神。学习质量管理理念时,掌握PDCA循环管理、办事模式,形成系统的思维能力和攻坚克难的创新思维方法。在学习食品安全危害识别与控制和食品生产质量控制时,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和责任意识,担当起保障食品安全的使命,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二、结合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点

“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在课程安排上以真实的企业任务为载体,采用案例式、任务式、调查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切实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其具备扎实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课程设计上充分挖掘该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让价值引领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如盐在水,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3]。“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见文末表1。

三、通过多种路径,助力课程思政实践

(一)修订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指导课程实施的文件,它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教学资源等内容。课程标准的修订,要凸显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首先,合理规划课程的德育目标,将爱国主义、文化自信、责任意识、诚信教育等编写到课程目标中,注重价值观引领。其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例如,将食品安全事件、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发展历程、食品行业优秀的企业管理方法等内容作为课堂案例,延伸出思政点,强化德育,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食品质量内涵,掌握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的各类工具和手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方法方面,灵活运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等方法,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品德的提升。课程评价方式上,要实现知行合一与多维评价的结合,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在教学资源方面,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改革[4],将道德修养、法治素养、文化自信、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编入教材中,并在线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线下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师生可以面对面交流,方便开展各种课堂活动,如通过作业汇报、翻转课堂、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同时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意识形态,进行品德教育和价值观引领。当然,线下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授课内容、形式以及授课时间都有一定局限性。而线上教学可以打破这种限制,教师依托大学生MOOC平台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案例、讨论、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为学生学习提供共享式的资源服务。线上教学也具有灵活性和移动性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和学习,通过发布课前、课后活动延伸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5],也便于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更便捷地分享思政教学的最新资源。本课程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见文末图1),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能够起到协同效应,升华德育效果。

图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中,通过图片、动画、视频、案例等多样化资源,将食品安全热点事件和话题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灵活运用辩论、汇报、现场教学、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爱国精神、环保意识、食品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工匠精神、辩证思想、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引导,如盒马鲜生超市丢弃临期食品事件与食品安全和食品反浪费的关系。通过辩论,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客观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同时养成节约的习惯,同时就这一事件,引导学生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食品质量管理理念时,让学生自主查询中国质量管理的历史沿革,了解管理历史和理念,并整理资料,展示汇报。在学习食品生产卫生控制(GMP)时,运用现场教学法,带领学生去加工实训室,通过人员净化、环境检查、设备清点、车间平面布置观察、生产过程观看等流程,指导学生严格按照规范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形成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完善课程考核评价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如图2所示。其中,教育教学一体化平台考核占比30%,包括签到、线上资源学习、在线讨论、单元测试、完成课后作业的成绩,考查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课后作业(一些含有思政元素的任务,如中国食品安全发展史的搜集、食品安全事件的调研)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平时成绩占比30%,包括讨论、汇报、完成小组作业等,通过一些案例分析,评价其对实际问题的道德和伦理判断[6],如对转基因食品发展和安全性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汇报,评价学生的沟通交流及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查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工作态度。期末成绩占比40%,主要是期末考试,在客观题中加入思政元素,如分析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课程考核评价中,虽没有单独的思政考核,但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考核全过程,润物无声,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更好地接触、感知、学习和领悟思政元素。通过过程与结果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能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状况[7]。

图2 “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课程考核方式图

四、结语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只有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有机结合,发挥育人与育德的协同效应,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课程教学中,制订德育目标,深挖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丰富课程内涵,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道德修养,从而提高教育的综合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思政
高空科学气球应急安全控制及落点定位系统
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抽样中的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与安全控制探究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和发展
机械自动化设备设计的安全控制管理简述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