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编钟:古老技艺奏响千年乐章

2022-10-11 01:50叶芷甄
科学24小时 2022年10期
关键词:调音编钟音高

文/叶芷甄

编钟是一种古老、庄严而神秘的大型打击乐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东周,编钟就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当王公贵族举行祭祀征伐的仪式或觥筹交错的盛宴时,就会“请出”编钟进行一场气势磅礴的演奏,以彰显主人尊贵的地位,令诸侯与士大夫们沉醉于代表奢靡和权力的编钟乐曲中。斗转星移,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走向了中央集权的秦汉王朝,编钟之音悄然而止。

编钟到底蕴含着怎样的魔力,能让王侯将相趋之若鹜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它的奥秘。

编钟简史

中国古代的青铜编钟的形状像两片合拢的瓦片,因此被称为“合瓦形”结构,其各部位名称如图所示。青铜编钟主要分为体形较大的甬钟、镈钟和体形较小的钮钟这三种类型,三类钟常编列成组,演奏时配合使用。甬钟的特点是上方的舞部(甬钟最上端的平面)有甬柱,形制最为复杂;镈钟则口缘平,且形体较大;钮钟的特点是,其舞部上的悬挂部件为小巧的钮环而非长长的甬柱。

与外国只能发出一种音调的单音钟不同,我国古代青铜编钟单钟就可发出两种音调,正鼓部位可以产生一个“正鼓音”,侧鼓部位可以产生高一个小三度或大三度的侧鼓音,也就是所谓的“一钟双音”。不同于单音钟的整体板振动,古代工匠通过“合瓦形”结构破坏了板的统一性,使得板体能够分段振动,再通过挖燧和调整局部厚度等方法加大差距,从而使编钟发出不同的音高。此外,编钟表面上突出的枚可以加强板体振动的对称性,使振动节线更为整齐,声音较快衰减,这样编钟就可以进行演奏了。

编钟各部位名称

编钟的设计源于远古时代的铜铃。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妙感觉,并有意识地将演奏乐器作为祭祀等重大活动的环节之一。五千年前的河南陕县(今三门峡市陕州区)庙底沟遗址便出现了陶铃,一千多年后的山西省襄汾县龙山文化时代陶寺遗址又出土了第一件铜制的铃。此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区境内的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铃带有扉棱,到了商代就出现了成组的编钟。

东周时期,编钟制作进入了十分繁荣的阶段,最著名的就是1978 年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64 枚编钟。这套编钟不仅七音齐备,而且还具有十二个半音,与十二平均律的概念有许多共通之处,比欧洲十二平均律键盘乐器的出现早了将近两千年。

秦汉时期,编钟制作继承前代的基础。汉王朝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礼乐制度,并统一了编钟的编制方法与模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统治者逐渐失去了对编钟演奏的兴趣,铸钟家族和乐师群体也无人支持,高超的演奏和铸造技艺逐渐失传,编钟在汉以后走向没落。

这集先代之大成的编钟到底是如何铸造出来的呢?让我们接着往下探索。

铸造技艺

作为一种象征礼制的乐器,编钟不仅要具备华美的外形,还要有悦耳的音色,以达到动人的演奏效果,因此其铸造工艺十分复杂。

首先是编钟的设计。工匠要预先对编钟组进行音高和音列的总体设计,设计每组编钟的造型和相应尺寸,如钟体大小的编列顺序以及钟体各部位的比例关系。《周礼·考工记》“凫氏为钟”一文中提到,编钟的长短、壁的厚薄、钟口的大小等方面都会对音效产生一定影响。编钟的尺寸应以铣(见图示)的长度为基准,各个部位的形制尺寸与铣的长度皆有比值关系,不同的比值也会形成不同的音效。

其次是制作模具。由于编钟的造型以及纹饰比较复杂,所以工匠需要制作各个部位纹饰的模具,将模具组合到一起便是编钟的形状。模具上用来铸钟的一面使用的是细砂泥,可使编钟表面光洁;而朝外的一面则用粗砂泥或表层再掺加草拌泥,以减少收缩,防止铸造过程中出现形变和裂纹。模具做好并阴干后,再进行高温烘烤,以达到合适的硬度。此后,还要经过细致的整修,保证钟的壁厚、断面形状等各种细节符合设计标准,从而确保音色达标。调整好后,将各个模具刻上记号,组装起来。

再次是浇注铜水。青铜合金溶液的成分配比也讲究学问。《周礼·考工记》中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意思是铜锡合金配比为6:1 时,最适合铸造编钟。工匠在熔炼炉中按这一比例加入铜、锡、木炭进行鼓风加热,达到约1150℃时加入铅并均匀搅拌,就制成了青铜合金溶液。再在模具周围裹上干砂进行焙烧,到达300 ~400℃时注入青铜合金溶液,冷却后加以打磨与精修。

最后是调音。编钟的模具本来就是以经验来打造的,因此在铸造过程中,出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为保险起见,编钟在铸造后所得音高会略高于设计音高。这样,铸造的钟坯必须经过细致的调音,才能得到预期的音高和音量。汉代工匠主要采用音梁调音法,也就是对钟腔内部预留的音梁进行锉磨来调整音准。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呢?在西周,编钟不设音梁,工匠采用在腔壁内面开设音槽的方法调音,这样使得侧鼓音一面质量较小,和正鼓音音量有差距。之后,工匠们想到在铸造前就于腔体内多加一块“肉”,也就是音梁,从而增加编钟侧鼓部位的负载,促进侧鼓部充分振动,使其音量加大,而使编钟的双音性能得到改善。

虽然我国古代的编钟铸造技艺已达到非常高超的水平,但就目前出土的编钟来看,仍然能够发现其音色由于振动原理的限制不够纯正,音准也因手工误差而不甚理想,还有余音衰减较慢、频谱较为复杂等遗憾。但它洪亮、雄浑的乐声象征着华夏礼制文明的悠久传统,是中国灿烂音乐文化的重要见证,被视为宫廷乐器之首。

曾侯乙编钟是考古所见最大、最重、音乐性能最完好的打击类乐器

猜你喜欢
调音编钟音高
为何有人唱歌总是跑调
编钟
音高听觉的培养与视唱练耳教学中因材施教探究
调音师
调音
钢琴调律对钢琴音准稳定性的作用
千古绝唱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
韩国留学生汉语陈述句语调的实验研究
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