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倩雯,卢 芳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江苏 苏州 2156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主要发病机制为慢性气道炎症,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由于COPD具有症状异质性、急性加重严重程度异质性、病因和发病机制异质性、治疗异质性等特点,临床医师诊断难度较大,发展为急性加重期患者,若病情控制不当,可能发展为肺功能衰竭,最终导致呼吸衰竭[1]。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意义重大。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是检测肺功能异常的常用指标,其水平降低,表示呼气阻力增加,肺通气功能障碍,COPD病情加重[2]。正常人血清中肝素结合蛋白(HBP)含量较低,当COPD发生时,机体受到感染,细菌侵入血管,细菌所释放的毒素能够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HBP,从而导致血清中HBP含量升高;HBP还在炎症反应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大量释放干扰素 -γ、肿瘤坏死因子 -α等炎性介质,诱发炎症反应,加重COPD病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3]。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HBP与肺功能指标对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组(稳定期25例,急性加重期35例;存活47例,死亡13例),另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开展前瞻性研究。对照组研究对象中女性29例,男性31例;年龄37~72岁,平均(56.14±5.46)岁;体质量指数(BMI)19~27 kg/m2,平均(23.31±1.19) kg/m2。研究组患者中女性26例,男性34例;年龄36~75岁,平均(56.32±6.12)岁;BMI 19~26 kg/m2,平均(23.21± 1.22) kg/m2;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11例,高血压26例,冠心病4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研究组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4]中的诊断标准,急性加重期:病情急剧恶化,呼吸道症状短期内较日常加重,不伴或伴发热等炎症加重表现;稳定期:咳痰、咳嗽、气短等症状稳定或轻微,病情稳定;近期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者;患者意识清晰,且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凝血功能正常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患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等。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空腹肘正中静脉血5 mL,用台式低速离心机离心15 min后取血清,离心半径为6 cm,转速为3500 r/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HBP,试剂盒购自上海沪震实业有限公司。采用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济南来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MSA99)检测静息状态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PEF,并计算FEV1/FVC。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对象血清HBP及FEV1/FVC、PEF水平。②比较研究组中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HBP及FEV1/FVC、PEF水平。③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中不同预后(生存和死亡)患者血清HBP及FEV1/FVC、PEF水平。④分析COPD患者血清HBP与肺功能的相关性。⑤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HBP及FEV1/FVC、PEF对COPD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越接近于1,说明诊断准确性越高,AUC<0.5提示无诊断价值,0.5~0.7时提示准确性较低;0.7<AUC ≤ 0.9时提示有一定准确性;>0.9提示准确性较高。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均首先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若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行χ2检验;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COPD患者HBP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用ROC曲线分析HBP、FEV1/FVC、PEF对COPD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血清HBP及FEV1/FVC、PEF水平比较研究组患者HBP水平高于对照组,FEV1/FVC、PE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HBP及FEV1/FVC、PEF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清HBP及FEV1/FVC、PEF水平比较(±s)
注:HBP:肝素结合蛋白;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PEF:最大呼气峰值流速。
组别 例数 HBP(ng/mL)FEV1/FVC(%) PEF(L/s)对照组 60 56.80±11.3985.82±15.438.75±1.39研究组 60 73.25±16.5450.78±12.594.21±1.06 t值 6.345 13.629 20.118 P值 <0.05 <0.05 <0.05
2.2 研究组中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HBP及 FEV1/FVC、PEF水平比较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HBP水平较稳定期升高,FEV1/FVC、PEF水平较稳定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中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HBP 及FEV1/FVC、PEF水平比较(±s)
表2 研究组中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HBP 及FEV1/FVC、PEF水平比较(±s)
疾病严重程度 例数 HBP(ng/mL)FEV1/FVC(%) PEF(L/s)稳定期 25 64.32±13.2955.72±10.674.84±1.18急性加重期 35 83.21±20.6548.69±6.81 3.76±0.86 t值 4.013 3.115 4.104 P值 <0.05 <0.05 <0.05
2.3 对照组和研究组中不同预后患者血清HBP及 FEV1/FVC、PEF水平比较与对照组比,研究组中生存与死亡患者血清HBP水平均升高,且死亡患者高于生存患者;FEV1/FVC、PEF均降低,且死亡患者低于生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和研究组中不同预后患者血清 HBP及FEV1/FVC、PEF水平比较(±s)
表3 对照组和研究组中不同预后患者血清 HBP及FEV1/FVC、PEF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P<0.05;与生存者比,#P<0.05。
组别 例数 HBP(ng/mL)FEV1/FVC(%) PEF(L/s)对照组 60 56.80±11.39 85.82±15.438.75±1.39生存 47 65.12±14.65*53.03±8.65* 4.36±1.12*死亡 13 103.45±22.65*# 42.65±6.15*# 3.03±0.86*#F值 57.437 123.663 218.542 P值 <0.05 <0.05 <0.05
2.4 分析COPD患者血清HBP与FEV1/FVC、PEF的相关性COPD患者血清HBP与FEV1/FVC、PEF均呈负相关(r= -0.652、-0.6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分析COPD患者血清HBP与FEV1/FVC、PEF的相关性
2.5 HBP、FEV1/FVC、PEF对COPD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HBP、FEV1/FVC、PEF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55、0.909、0.891,FEV1/FVC对COPD患者的诊断价值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图1。
表5 HBP、FEV1/FVC、PEF预测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
图1 HBP、FEV1/FVC、PEF对COPD患者 预后诊断的ROC曲线
COPD的发生与职业性粉尘、微生物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肺部受累,引起气道阻塞、肺泡弹性减退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COPD稳定期患者症状相对稳定,没有明显的感染征象;急性加重期COPD因复杂的外界因素造成患者肺实质、呼吸道及肺血管发生炎症反应,释放多种炎性介质,破坏肺结构,造成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气喘、咳嗽等呈进行性加重,病情易反复发作,易并发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6]。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指标判断患者病情和评估预后,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改善患者预后尤为关键。
HBP对病原体杀灭能力较强,同时其趋化能力能够使血管通透性增强,并诱导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趋化,参与炎症反应[7-8]。临床认为COPD的发病机制与气道持续性炎症反应有关,由于炎症反应的发生,肺组织遭到破坏,气道重塑,从而致使肺功能异常。细菌性或非细菌性的炎症反应均能够导致HBP水平升高,故HBP水平与COPD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9-10]。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研究组中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HBP水平升高,且急性加重期患者高于稳定期患者,死亡者高于生存者,提示HBP水平与COPD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COPD患者伴有黏液分泌过量、支气管黏膜水肿等,均可造成支气管狭窄、气道阻力增高及肺功能损害,故患者FEV1/FVC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着肺功能障碍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11]。PEF主要反映患者呼出气受限严重程度,是判断主气道阻塞期情况的常用指标之一,常被应用于COPD、哮喘等疾病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检测[12]。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研究组中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FEV1/FVC、PEF降低,且急性加重期患者较稳定期患者降低,死亡者较生存者降低,提示FEV1/FVC水平高低与COPD发生、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
HBP能够随着感染性疾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COPD病情发展越严重,感染程度越大,炎症反应越强烈,从而导致HBP水平越高;COPD患者由于长期气流受限,严重影响其肺功能,因此患者病情越重,肺功能越差[13-14]。COPD患者在感染、创伤等诱导下,致使HBP表达增高,从而加剧肺功能损伤和炎症浸润,故患者病情越重、肺功能越差者HBP水平越高[15]。因此本研究中COPD患者血清HBP与FEV1/FVC、PEF均呈负相关,提示COPD患者血清HBP、FEV1/FVC、PEF均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HBP与肺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此外,本研究中经ROC曲线分析显示,HBP、FEV1/FVC、PEF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55、0.909、0.891,提示血清HBP、FEV1/FVC、PEF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OPD患者病情与肺功能损伤程度,且FEV1/FVC预测COPD患者预后准确性较高。究其原因,肺功能检测发现患者呼气流速受限,具体表现为FEV1/FVC低于70%,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气流受限不会得到改善,其比值仍低于70%,临床上不但能够依据FEV1判断患者呼气流速受限,还可依据FEV1/FVC降低程度,对COPD患者肺功能损害严重程度作出判断,从而提示患者预后效果,故FEV1/FVC对COPD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较高[16-17]。PEF可作为气流受限的参考指标,但COPD患者PEF与FEV1相关性不够强,故PEF有可能低估气流阻塞的程度,评估患者预后效果欠佳[18-19];HBP参与严重细菌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一种潜在的细菌感染诊断标志物,其对于COPD患者预后的诊断效果欠佳[20],但由于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关于三者对COPD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分析仍有待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综上,血清HBP、FEV1/FVC、PEF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OPD患者病情与预后,且血清HBP与FEV1/FVC、PEF呈显著负相关,其中FEV1/FVC对COPD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最高,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本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纳入样本量偏小、未与他人相关研究相对比、肺功能指标选择存在一定主观性等,今后仍需开展相关临床研究证实本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