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肝素结合蛋白与肺功能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2022-10-11 07:39钱倩雯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9期
关键词:稳定期程度研究组

钱倩雯,卢 芳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江苏 苏州 2156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主要发病机制为慢性气道炎症,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由于COPD具有症状异质性、急性加重严重程度异质性、病因和发病机制异质性、治疗异质性等特点,临床医师诊断难度较大,发展为急性加重期患者,若病情控制不当,可能发展为肺功能衰竭,最终导致呼吸衰竭[1]。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意义重大。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是检测肺功能异常的常用指标,其水平降低,表示呼气阻力增加,肺通气功能障碍,COPD病情加重[2]。正常人血清中肝素结合蛋白(HBP)含量较低,当COPD发生时,机体受到感染,细菌侵入血管,细菌所释放的毒素能够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HBP,从而导致血清中HBP含量升高;HBP还在炎症反应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大量释放干扰素 -γ、肿瘤坏死因子 -α等炎性介质,诱发炎症反应,加重COPD病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3]。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HBP与肺功能指标对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组(稳定期25例,急性加重期35例;存活47例,死亡13例),另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开展前瞻性研究。对照组研究对象中女性29例,男性31例;年龄37~72岁,平均(56.14±5.46)岁;体质量指数(BMI)19~27 kg/m2,平均(23.31±1.19) kg/m2。研究组患者中女性26例,男性34例;年龄36~75岁,平均(56.32±6.12)岁;BMI 19~26 kg/m2,平均(23.21± 1.22) kg/m2;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11例,高血压26例,冠心病4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研究组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4]中的诊断标准,急性加重期:病情急剧恶化,呼吸道症状短期内较日常加重,不伴或伴发热等炎症加重表现;稳定期:咳痰、咳嗽、气短等症状稳定或轻微,病情稳定;近期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治疗者;患者意识清晰,且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凝血功能正常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患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等。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空腹肘正中静脉血5 mL,用台式低速离心机离心15 min后取血清,离心半径为6 cm,转速为3500 r/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HBP,试剂盒购自上海沪震实业有限公司。采用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济南来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MSA99)检测静息状态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PEF,并计算FEV1/FVC。

1.3 观察指标①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对象血清HBP及FEV1/FVC、PEF水平。②比较研究组中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HBP及FEV1/FVC、PEF水平。③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中不同预后(生存和死亡)患者血清HBP及FEV1/FVC、PEF水平。④分析COPD患者血清HBP与肺功能的相关性。⑤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HBP及FEV1/FVC、PEF对COPD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越接近于1,说明诊断准确性越高,AUC<0.5提示无诊断价值,0.5~0.7时提示准确性较低;0.7<AUC ≤ 0.9时提示有一定准确性;>0.9提示准确性较高。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均首先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若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行χ2检验;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COPD患者HBP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用ROC曲线分析HBP、FEV1/FVC、PEF对COPD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HBP及FEV1/FVC、PEF水平比较研究组患者HBP水平高于对照组,FEV1/FVC、PE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HBP及FEV1/FVC、PEF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清HBP及FEV1/FVC、PEF水平比较(±s)

注:HBP:肝素结合蛋白;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PEF:最大呼气峰值流速。

组别 例数 HBP(ng/mL)FEV1/FVC(%) PEF(L/s)对照组 60 56.80±11.3985.82±15.438.75±1.39研究组 60 73.25±16.5450.78±12.594.21±1.06 t值 6.345 13.629 20.118 P值 <0.05 <0.05 <0.05

2.2 研究组中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HBP及 FEV1/FVC、PEF水平比较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HBP水平较稳定期升高,FEV1/FVC、PEF水平较稳定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中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HBP 及FEV1/FVC、PEF水平比较(±s)

表2 研究组中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HBP 及FEV1/FVC、PEF水平比较(±s)

疾病严重程度 例数 HBP(ng/mL)FEV1/FVC(%) PEF(L/s)稳定期 25 64.32±13.2955.72±10.674.84±1.18急性加重期 35 83.21±20.6548.69±6.81 3.76±0.86 t值 4.013 3.115 4.104 P值 <0.05 <0.05 <0.05

2.3 对照组和研究组中不同预后患者血清HBP及 FEV1/FVC、PEF水平比较与对照组比,研究组中生存与死亡患者血清HBP水平均升高,且死亡患者高于生存患者;FEV1/FVC、PEF均降低,且死亡患者低于生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对照组和研究组中不同预后患者血清 HBP及FEV1/FVC、PEF水平比较(±s)

表3 对照组和研究组中不同预后患者血清 HBP及FEV1/FVC、PEF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P<0.05;与生存者比,#P<0.05。

组别 例数 HBP(ng/mL)FEV1/FVC(%) PEF(L/s)对照组 60 56.80±11.39 85.82±15.438.75±1.39生存 47 65.12±14.65*53.03±8.65* 4.36±1.12*死亡 13 103.45±22.65*# 42.65±6.15*# 3.03±0.86*#F值 57.437 123.663 218.542 P值 <0.05 <0.05 <0.05

2.4 分析COPD患者血清HBP与FEV1/FVC、PEF的相关性COPD患者血清HBP与FEV1/FVC、PEF均呈负相关(r= -0.652、-0.6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分析COPD患者血清HBP与FEV1/FVC、PEF的相关性

2.5 HBP、FEV1/FVC、PEF对COPD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HBP、FEV1/FVC、PEF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55、0.909、0.891,FEV1/FVC对COPD患者的诊断价值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图1。

表5 HBP、FEV1/FVC、PEF预测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

图1 HBP、FEV1/FVC、PEF对COPD患者 预后诊断的ROC曲线

3 讨论

COPD的发生与职业性粉尘、微生物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患者肺部受累,引起气道阻塞、肺泡弹性减退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COPD稳定期患者症状相对稳定,没有明显的感染征象;急性加重期COPD因复杂的外界因素造成患者肺实质、呼吸道及肺血管发生炎症反应,释放多种炎性介质,破坏肺结构,造成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气喘、咳嗽等呈进行性加重,病情易反复发作,易并发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5-6]。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指标判断患者病情和评估预后,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改善患者预后尤为关键。

HBP对病原体杀灭能力较强,同时其趋化能力能够使血管通透性增强,并诱导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趋化,参与炎症反应[7-8]。临床认为COPD的发病机制与气道持续性炎症反应有关,由于炎症反应的发生,肺组织遭到破坏,气道重塑,从而致使肺功能异常。细菌性或非细菌性的炎症反应均能够导致HBP水平升高,故HBP水平与COPD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9-10]。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研究组中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HBP水平升高,且急性加重期患者高于稳定期患者,死亡者高于生存者,提示HBP水平与COPD的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COPD患者伴有黏液分泌过量、支气管黏膜水肿等,均可造成支气管狭窄、气道阻力增高及肺功能损害,故患者FEV1/FVC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着肺功能障碍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11]。PEF主要反映患者呼出气受限严重程度,是判断主气道阻塞期情况的常用指标之一,常被应用于COPD、哮喘等疾病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检测[12]。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研究组中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FEV1/FVC、PEF降低,且急性加重期患者较稳定期患者降低,死亡者较生存者降低,提示FEV1/FVC水平高低与COPD发生、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

HBP能够随着感染性疾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COPD病情发展越严重,感染程度越大,炎症反应越强烈,从而导致HBP水平越高;COPD患者由于长期气流受限,严重影响其肺功能,因此患者病情越重,肺功能越差[13-14]。COPD患者在感染、创伤等诱导下,致使HBP表达增高,从而加剧肺功能损伤和炎症浸润,故患者病情越重、肺功能越差者HBP水平越高[15]。因此本研究中COPD患者血清HBP与FEV1/FVC、PEF均呈负相关,提示COPD患者血清HBP、FEV1/FVC、PEF均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HBP与肺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此外,本研究中经ROC曲线分析显示,HBP、FEV1/FVC、PEF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55、0.909、0.891,提示血清HBP、FEV1/FVC、PEF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OPD患者病情与肺功能损伤程度,且FEV1/FVC预测COPD患者预后准确性较高。究其原因,肺功能检测发现患者呼气流速受限,具体表现为FEV1/FVC低于70%,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气流受限不会得到改善,其比值仍低于70%,临床上不但能够依据FEV1判断患者呼气流速受限,还可依据FEV1/FVC降低程度,对COPD患者肺功能损害严重程度作出判断,从而提示患者预后效果,故FEV1/FVC对COPD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较高[16-17]。PEF可作为气流受限的参考指标,但COPD患者PEF与FEV1相关性不够强,故PEF有可能低估气流阻塞的程度,评估患者预后效果欠佳[18-19];HBP参与严重细菌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一种潜在的细菌感染诊断标志物,其对于COPD患者预后的诊断效果欠佳[20],但由于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关于三者对COPD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分析仍有待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

综上,血清HBP、FEV1/FVC、PEF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OPD患者病情与预后,且血清HBP与FEV1/FVC、PEF呈显著负相关,其中FEV1/FVC对COPD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最高,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本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纳入样本量偏小、未与他人相关研究相对比、肺功能指标选择存在一定主观性等,今后仍需开展相关临床研究证实本研究结果。

猜你喜欢
稳定期程度研究组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社区综合管理在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治疗中的价值与意义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日语程度的类型与程度副词的对应关系
慢阻肺合并哮喘稳定期仍需用药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