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2022-10-11 07:39王玛妮周晓莹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9期
关键词:多巴胺精神分裂症评分

王玛妮,周晓莹

(广州市番禺区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广东 广州 511485)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临床表现为思维混乱、行为思想异常等,病程长且易反复为其主要特点,如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则会进一步加重,对患者自身生活、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奥氮平作为适用于精神分裂症、其他有严重阳性(幻想、妄想、幻觉等)与阴性(情感淡漠、情感和社会退缩、言语疲乏等)症状的精神病急性期和维持治疗的常用药物,但长期服用会引起代谢综合征,总体治疗效果仍不理想[1]。氨磺必利属于一种非典型性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多巴胺功能,进而发挥改善患者病情的作用,但是对其他受体系统缺乏显著亲和力,且无明显体质量增加和糖脂代谢异常,临床常被用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的治疗[2]。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治疗后,对其认知功能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广州市番禺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5~61岁,平均(40.18±10.73)岁;病程6个月 ~ 9年,平均(7.15±0.37)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6~61岁,平均(40.25±10.64)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7.24±0.27)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组间对比。诊断标准:参照《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3]中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经临床检查确诊者;伴有行为思想异常、思维混乱等症状者;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4]评分 > 60分者等。排除标准:对本研究中的氨磺必利、奥氮平药物过敏者;先天性代谢异常与各类型疾病引起代谢异常者;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者;近1个月内接受过长效抗精神病药物、电休克等方面治疗者等。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5 mg奥氮平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500,规格:5 mg/片)口服治疗,1次/d,2周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 20 mg/d)。观察组患者在奥氮平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200 mg氨磺必利片(厦门力卓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564,规格:100 mg/片)口服治疗,1次/d,2周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最大剂量≤ 800 mg/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①采用PANSS评分对患者治疗8周后临床效果进行判定,包括治愈(PANSS评分减低率≥ 75%)、显著进步(50%≤PANSS评分减低率 < 75%)、进步(25%≤PANSS评分减低率 < 50%),以及无效(PANSS评分减低率 < 25%)。总有效率=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②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经3000 r/min转速离心15 min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青岛汉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HTSH-4000)对血清FPG、LDL-C、TC、HDL-C、TG水平进行检测。③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5]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认知功能情况进行判定,其中随机错误数(30分)与持续错误数(30分)评分越高,总正确数(40分)与完成分类数(10分)评分越低,认知功能越差。④使用PANS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后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PANSS包括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16~112分)、阳性症状评分量表(7项,4~49分)、阴性症状评分量表(7项,4~49分)3部分,总分范围为24~210分,分数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⑤使用匹兹堡睡眠质星指数评分(PSQI)[6]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睡眠质量情况进行评估,包含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等4项,各项满分均为3分,总分为12分,分值与睡眠质量呈反比。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治疗前及治疗2~8周后两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认知功能、糖脂代谢指标及睡眠质量)均经K-S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8周后,对照组患者中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分别为6、8、8、8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22/30);观察组患者中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分别为12、10、6、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28/30),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320,P<0.05)。

2.2 两组患者糖脂代谢指标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TC、LDL-C、TG、FP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糖脂代谢指标比较(±s , mmol/L)

注:与治疗前比,*P<0.05。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三酰甘油;FPG:空腹血糖。

组别例数 HDL-C TC LDL-C TG FPG治疗前 治疗8周后 治疗前治疗8周后 治疗前治疗8周后 治疗前治疗8周后 治疗前 治疗8周后对照组301.81±0.231.12±0.37*3.96±0.584.81±0.85*2.32±0.382.83±0.37*1.26±0.291.59±0.37*5.02±0.475.61±0.56*观察组301.86±0.281.08±0.33*3.93±0.554.79±0.82*2.37±0.332.79±0.34*1.23±0.271.49±0.31*5.03±0.495.59±0.58*t值 0.756 0.442 0.206 0.093 0.536 0.436 0.415 1.135 0.081 0.13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WCST评分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总正确数、完成分类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随机错误数、持续错误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WCST评分比较(±s , 分)

表2 两组患者WCST评分比较(±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WCS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组别 例数 总正确数 随机错误数 完成分类数 持续错误数治疗前 治疗8周后 治疗前 治疗8周后 治疗前 治疗8周后 治疗前 治疗8周后对照组 30 25.73±3.5728.38±2.44*19.46±4.1713.68±2.44* 3.01±0.42 4.12±0.38* 21.93±4.5316.36±2.44*观察组 30 25.85±3.6430.47±2.23*19.33±4.148.55±1.56* 3.06±0.35 4.58±0.41* 21.89±4.6712.48±2.27*t值 0.129 3.463 0.121 9.702 0.501 4.507 0.034 6.37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比较治疗2~8周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呈降低趋势,且不同时间点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s , 分)

表3 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与治疗2周后比,#P<0.05;与治疗4周后比,△P<0.05。PAN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组别例数 治疗前 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对照组3086.56±8.6477.36±7.86*71.52±7.43*# 56.36±6.14*#△观察组3086.72±8.8670.36±7.64*57.68±6.25*# 44.86±6.79*#△t值 0.071 3.498 7.808 6.881 P值 >0.05 <0.05 <0.05 <0.05

2.5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各项睡眠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s , 分)

表4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睡眠效率 入睡时间 睡眠质量 睡眠时间治疗前 治疗8周后 治疗前 治疗8周后 治疗前 治疗8周后 治疗前 治疗8周后对照组 30 2.54±0.29 1.54±0.28* 2.34±0.49 1.33±0.38* 2.41±0.33 1.64±0.26* 2.47±0.43 1.17±0.35*观察组 30 2.49±0.32 0.87±0.12* 2.36±0.45 0.75±0.24* 2.35±0.32 0.57±0.25* 2.44±0.36 0.66±0.14*t值 0.634 12.047 0.165 7.068 0.715 16.248 0.293 7.41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由大脑结构异常、环境、遗传等因素导致机体思维、感知觉、情感等方面出现障碍,以及出现精神活动整体不协调的一种慢性疾病。奥氮平主要通过拮抗胆碱能受体、5- 羟色胺受体,抑制中脑边缘区系统活动亢奋,进而改善患者的阳性、阴性及一般症状,控制其病情进展,但可能会造成糖脂代谢异常与体质量增加[7]。

氨磺必利作为第二代抗精神类药物,在低剂量时,其主要通过对多巴胺D2、D3突触前受体进行阻断,使突触间隙内多巴胺浓度增加,进而对患者阴性症状(情感缺失、情感迟钝、社交减少、意志力缺乏等)进行改善;在较大剂量时,其主要通过阻断突出后多巴胺受体来改善患者阳性症状(幻觉、妄想、言语紊乱、行为紊乱、激越等)进行改善;同时氨磺必利还可通过改善睡眠结构,提高睡眠连续性,进而有效延长患者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改善睡眠质量;此外,氨磺必利通过提高精神分裂症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和增加多巴胺神经传递途径,进而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8]。睡眠质量的提高尤其是深睡眠期的延长,可以使患者脑部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有益于脑认知能力提高;长期的睡眠不足或质量下降则会导致脑神经功能乃至器质性的受损。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以及WCST评分中总正确数、完成分类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随机错误数、持续错误数评分,以及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和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将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其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缓解,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与张志勇等[9]研究结果相符。氨磺必利通过对边缘系统突触后多巴胺受体产生作用,加强对多巴胺能神经兴奋的抑制效果,同时可对谵妄、幻觉等症状进行缓解,也有利于认知功能的提升[10]。

相关研究认为,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代谢综合征的机制与其阻断5- 羟色胺2C、M受体而引起食欲增加和过度镇静有关;再加上生活方式的改变,或通过影响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胰岛素耐受及糖利用度,进而使患者糖脂代谢出现异常[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FPG、TC、LDL-C、TG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应用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所产生的糖脂代谢影响与单一应用奥氮平相当,与陈士华等[12]研究结果相符。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奥氮平通过对5- 羟色胺2A受体的阻断,影响机体瘦素与胰岛素代谢,导致机体内分泌不正常,容易出现食欲增加、嗜睡等情况,进而加快体内脂肪沉积、糖代谢异常,诱发糖脂代谢紊乱;而氨磺必利主要通过对多巴胺产生抑制作用来发挥作用,不会对5- 羟色胺受体产生影响,故不会对患者食欲、胰岛代谢产生影响,使得糖脂代谢紊乱风险小,进而不会增加机体代谢紊乱风险,且安全性更高,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少[13]。

综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经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治疗后,有助于其精神分裂症症状与糖脂代谢紊乱情况的缓解,改善认知功能、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多巴胺精神分裂症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贪婪的多巴胺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搞不定多巴胺还谈什么人生?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跟踪导练(四)(4)
双周最佳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