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蛛网膜下腔麻醉 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分析

2022-10-11 07:39江记飞卢智丽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9期
关键词:咪定蛛网膜下腔

江记飞,陈 威,卢智丽

(汉川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湖北 孝感 4316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常见于育龄期妇女,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或很少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临床手术治疗中常用的术式,而合理的麻醉方案是手术的关键,蛛网膜下腔麻醉被广泛用于下腹部与下肢手术,其特点是起效快、肌松效果好、麻醉效果确切,但由于术中牵拉兴奋副交感神经,麻醉阻滞平面较高,使患者术中生命体征不易控制,影响术中管理与术后镇静、镇痛。咪达唑仑是一种短效苯二氮䓬类催眠镇静药物,通过刺激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γ- 氨基丁酸受体)增强抑制和阻断脑皮质边缘觉醒,发挥镇静、肌松、抗惊厥及抗焦虑的作用,但部分患者在使用咪达唑仑后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发生舌后坠的风险较高[1];而盐酸右美托咪定属于α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中枢性抗交感神经的作用,还能产生近似于自然睡眠的镇静作用,可保护心、肾和脑等器官功能,且不会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其麻醉效果与麻醉的完全性比咪达唑仑更高[2]。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对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汉川市妇幼保健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8~61岁,平均(39.66±6.41)岁;病程3~9个月,平均(4.56±1.15)个月;浆膜下肌瘤18例,肌壁间肌瘤21例,黏膜下肌瘤11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7~60岁,平均(40.53±6.75)岁;病程3~10个月,平均(4.29±1.09)个月;浆膜下肌瘤19例,肌壁间肌瘤23例,黏膜下肌瘤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B超可显示肌瘤大小、位置及数目;均有明确的手术指征,需进行手术治疗者;术中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者等。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存在凝血系统异常者;患有精神类疾病与免疫系统疾病者等。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汉川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此研究。

1.2 麻醉方法术前应对患者进行临床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压)。患者采取侧卧位,对患者L3~L4间隙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处理,在蛛网膜下腔注射0.50%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江苏九旭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454,规格:5 mL∶25 mg),使用剂量为0.2 mg/kg体质量,注射速度0.2 mL/s[4]。麻醉结束后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姿势,将麻醉平面控制在低于T10。然后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40,规格:2 mL∶2 mg),50 μg/kg体质量,随后取50 μg/kg体质量咪达唑仑与同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泵入,时间控制在10 min。观察组患者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10097,规格:2 mL∶0.2 mg)进行静脉泵入麻醉,药物剂量控制在1 μg/kg体质量,静脉泵入时长控制在10 min。当患者SBP水平明显小于80 mmHg(1 mmHg=0.133 kPa)时,或者与基础值相比下降幅度超过25%时,则患者处于低血压状态,应用盐酸麻黄碱注射液(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国药准字H32021368,规格:1 mL∶30 mg)静脉注射,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将剂量控制在5~10 mg;当患者HR过于缓慢,则应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安徽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900,规格:1 mL∶0.5 mg)静脉注射,剂量控制在0.5 mg/次。

1.3 观察指标①麻醉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运动阻滞时间与感觉神经阻滞时间。②血流动力学。采用动态血压心电监护仪(北京老同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型号:AMR-401a型)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阻滞平面固定后(T0)、用药5 min时(T1)、用药10 min时(T2)、用药30 min时(T3)]DBP、SBP、HR、SpO2水平。③脑电双频谱指数(BIS)[5]。采用BIS评估与对比两组患者T0、T1、T2、T3时的镇静效果,其中BIS总分100分,40~60分最佳,数值越大越清醒。④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心跳过缓、呼吸抑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使用S-W法检验计量资料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时间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运动阻滞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比较(±s , min)

表1 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比较(±s , min)

组别 例数 运动阻滞时间 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对照组 50 149.48±19.86 177.45±28.59观察组 50 189.45±36.72 254.59±29.65 t值 6.770 13.243 P值 <0.05 <0.05

2.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与T0时比,T1~T3时两组患者DBP、SBP、HR水平及对照组患者SpO2水平均呈降低后升高趋势,观察组患者SpO2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其中T1~T3时观察组患者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1~T3时SpO2、T2~T3时DBP及T2时S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T1时DBP与T1、T3时SBP水平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T0时比,*P<0.05;与T1时比,#P<0.05;与T2时比,△P<0.05。DBP:舒张压;SBP:收缩压;HR:心率;SpO2:血氧饱和度。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DBP(mmHg) SBP(mmHg)T0 T1 T2 T3 T0 T1 T2 T3对照组 50 82.64±8.09 75.26±7.58* 64.59±8.49*# 72.89±7.29*△107.62±6.09 103.54±7.26* 101.05±9.26*106.26±9.46△观察组 50 80.48±8.1677.53±7.9275.36±7.12*78.15±5.18△108.25±5.84106.25±7.52105.46±9.25 109.25±5.26#△t值 1.329 1.464 6.873 4.159 0.528 1.833 2.382 1.95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HR( 次/min) SpO2(%)T0 T1 T2 T3 T0 T1 T2 T3对照组 50 76.45±4.0575.03±5.1668.25±4.03*# 70.05±4.06*#△101.28±1.3698.23±1.46*97.26±2.92*# 98.26±1.21*△观察组 50 76.26±3.95 72.25±3.49*66.64±3.48*# 68.25±3.01*#△101.79±1.45100.25±1.02*99.26±1.36*# 99.06±1.12*#t值 0.237 3.156 2.138 2.518 1.814 8.020 4.390 3.43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BIS水平比较与T0时比,T1~T3两组患者BIS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且T2、T3时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T1时两组患者BI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BIS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BIS水平比较(±s)

注:与T0时比,*P<0.05;与T1时比,#P<0.05;与T2时比,△P<0.05。BIS:脑电双频谱指数。

组别 例数 T0 T1 T2 T3对照组 5065.93±0.9264.86±3.05*63.11±3.92*# 55.68±2.36*#△观察组 5065.61±0.8264.14±2.95*57.25±3.14*# 47.64±2.69*#△t值 1.836 1.200 8.250 15.887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子宫肌瘤的诱发因素与高龄、流产、妇科炎症等有关,部分子宫肌瘤患者会出现下腹坠胀、腰酸背痛等症状。临床治疗方中多采用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在进行手术治疗前通常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手术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临床上麻醉辅助药物大多使用静脉镇静药物,其更有利于消除患者术前的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

采用咪达唑仑麻醉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的特点,可迅速通过血 - 脑屏障,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和大脑边缘系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和皮层的活动,达到镇静、催眠作用[6-7]。目前右美托咪定也被逐渐应用于妇科手术中,其可调节交感神经系统,降低儿茶酚胺的释放,不仅能控制手术中的血压水平,还可抑制苏醒期的血压升高,具有双向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运动阻滞时长、感觉神经阻滞时长均显著长于对照组;T1~T3时观察组患者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1~T3时SpO2、T2~T3时DBP及T2时S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相比于咪达唑仑,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可延长阻滞时间,从而取得更好的麻醉效果,且对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其原因在于,右美托咪定可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还可激活蓝斑α2肾上腺受体,解除对腹外侧视前核的抑制,进一步阻止前脑皮层觉醒组胺的释放,从而延长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 时间[9]。

BIS是能够有效预测麻醉深度的一项指标,其可将脑电图的功率和频率经双频分析作出的混合信息拟合成一个最佳数字,用0~100分表示,100代表清醒状态,0代表完全无脑电活动状态(大脑皮层抑制)[10]。本研究结果显示,T2、T3时观察组患者BI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表明相比于咪达唑仑,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能提升镇静效果,优化麻醉深度,安全性良好。原因在于,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激动血管平滑肌细胞α2受体,使微循环血管收缩,从而延缓药物吸收,维持麻醉的安全性,药物作用部位是脑干蓝斑区,该区域可调节睡眠与觉醒,且与其他镇静剂相比,用药后患者发生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较少[11]。

综上,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可延长阻滞时间,对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影响较小,可提升镇静效果,优化麻醉深度,从而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良好,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咪定蛛网膜下腔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右美托咪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前列腺剜除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
分析右美托咪定在重型颅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脑保护作用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全身麻醉手术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剧烈头痛?
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