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脉冲射频联合射频热凝靶点消融 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

2022-10-11 07:39朱金山葛友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9期
关键词:靶点腰痛射频

朱金山,葛友平

(1.淮安瑞济医院疼痛科,江苏 淮安 223300;2.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疼痛科,江苏 盐城 224100)

久坐、外伤、劳损等会导致椎间盘纤维环、髓核老化,使得髓核内部含水量和蛋白含量降低,纤维环失去弹性,最终导致纤维环破裂,致使纤维环、髓核、终板向外突出,压迫神经,进而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因担心手术风险,且术后复发后再手术难度大,使得部分患者不愿行手术治疗。射频热凝靶点消融为微创射频技术,可通过高频交流电促使水分子共振发热,使髓核收缩,进而降低椎间盘内压,缓解神经压迫[1]。但单一使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有限,对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作用较弱,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脊神经脉冲射频也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具有微创、损耗少、镇痛迅速等优势,其温度较低,可通过脉冲刺激作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局部神经组织,直接干扰神经传导,避免了高温对神经的热损伤[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脊神经脉冲射频、射频热凝靶点消融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2~67岁,平均(47.42±7.15)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23.81±7.95)个月;突出部位:左侧16例,右侧14例;突出类型:旁中央型14例,中央型10例,椎间孔型6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0~71岁,平均(47.71±7.08)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23.76±7.91)个月;突出部位:左侧14例,右侧16例;突出类型:旁中央型15例,中央型9例,椎间孔型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有腰痛、腿痛的临床症状者;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经保守治疗无效,拒绝行外科手术治疗者;单节段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纤维环完整者等。排除标准:合并椎管狭窄、腰椎不稳、腰椎滑脱、椎间隙明显降低等复杂性腰痛者;不符合脊神经脉冲射频、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指征者;合并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者;合并梨状肌损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等其他会引发腰痛症状的疾病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

1.2 治疗方法治疗前行胸部X射线片、腰椎CT(必要时查MRI)、肝肾功能等检查。两组患者均行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首先进行定位穿刺,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枕,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移动式C形臂X射线机(南京普爱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型号:PLX7100A)引导下行体表定位,找到责任椎间盘和射频靶点,并作标记,碘酒消毒,铺巾,使用1.0%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江苏朗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377,规格:以利多卡因计10 mL∶0.173 g)局部麻醉,于相应的病变椎间盘棘突间隙旁开7~8 cm处,在C形臂X射线机监视下,使用射频热疗机(南京恒埔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HY7000)的射频穿刺针,斜向与皮肤呈45°进针,经安全三角穿刺进入突出靶点处,保持针尖与椎间盘纤维外环缘1 cm的距离,定位之后确定正确的针尖位置,然后进行生物阻抗检测,保持椎间盘在100~300 Ω之内,以高频(0.1~3.0 V、100 Hz)向低频(0.1~3.0 V、2 Hz)电流转变进行电刺激,确定患者无运动电生理反应出现,分别予以60 ℃、65 ℃、70 ℃ 3个热凝温度治疗,温度热凝时间均为60 s,确定可耐受最高温度后,再持续治疗180 s。研究组患者定位穿刺方法同对照组,完成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治疗后联合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将射频热疗机调整为脉冲射频模式,在C形臂X射线机观察下调整射频穿刺针,刺入至同侧椎板(朝内稍微调整5°即可),将射频穿刺针沿椎板外侧缘滑过,到达椎间孔内。检测和电刺激方法同对照组,然后设置频率5 Hz,脉宽20 ms,以42 ℃脉冲射频治疗240 s。治疗结束后,将穿刺针和电极拔出,局部按压5 min,于穿刺点处贴无菌辅料,治疗后患者需卧床休息3 d。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治疗后6个月参考《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4]中的相关判定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其中痊愈:患者疼痛消失,腰椎活动度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疼痛基本消失,腰椎活动度显著改善;有效:患者疼痛有所减轻,腰椎活动度出现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腰椎活动度未得到改善。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腰椎功能。于治疗前、治疗后7 d、1个月使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5]评价患者腰椎功能,满分29分,JOA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腰椎功能恢复越好。③腰痛、腿痛情况。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使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6]评价患者疼痛情况,满分10分,评分越高,患者腰痛、腿痛症状越严重。④血清相关因子。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抽取两组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经3500 r/min,离心15 min,使血清分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前列腺素E2(PGE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JOA评分、腰痛和腿痛VAS评分、以及血清PGE2、TGF-β1、IL-4、IL-10水平均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以(±s)表示,两组间相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临床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7 d、1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s , 分)

表2 两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与治疗后7 d比,#P<0.05。JOA:日本矫形外科协会。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7 d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 30 11.49±0.4315.84±0.82*18.73±0.91*#研究组 30 11.53±0.3220.73±0.89*22.69±0.97*#t值 0.409 22.132 16.308 P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腰痛、腿痛评分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腰痛、腿痛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腰痛、腿痛评分比较(±s , 分)

表3 两组患者腰痛、腿痛评分比较(±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组别 例数 腰痛VAS评分 腿痛VA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 30 6.61±0.91 2.82±0.68* 6.64±1.16 2.91±0.85*研究组 30 6.42±0.85 2.38±0.64* 6.57±1.12 2.12±0.64*t值 0.836 2.581 0.238 4.067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血清PGE2、TGF-β1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血清IL-4、IL-10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PGE2:前列腺素E2;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IL-4:白细胞介素-4;IL-10:白细胞介素-10。

组别 例数 PGE2(ng/L) TGF-β1(ng/L) IL-4(pg/mL) IL-10(pg/mL)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 30 228.42±17.37171.25±15.34* 2.51±0.30 1.62±0.15* 23.62±4.34 46.27±7.62* 51.71±4.85 68.95±6.02*研究组 30 228.15±19.24103.67±10.85* 2.47±0.27 1.10±0.11* 23.56±4.28 58.64±7.71* 51.34±4.92 91.84±6.15*t值 0.057 19.700 0.543 15.312 0.054 6.250 0.293 14.56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退行性骨科疾病,因脊椎周围神经受到压迫而引发腰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当前,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神经性疼痛,影响预后。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使用高频交流电在椎间盘产生电场,通过使水分子共振产热,在髓核周围形成热效应,使突出的椎间盘部分髓核胶原纤维气化、凝固、收缩,进而使髓核重塑,缩小了椎间盘体积,使突出的椎间盘回缩,从而减小神经根、硬膜囊、脊髓等的压力,进而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7-8]。但射频热凝靶点消融仅集中于对神经根的减压,其对神经周围炎症反应和镇痛效果的干预有限。因此,需探讨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椎间孔脊神经脉冲射频术可使脉冲电流作用在针尖前的神经组织周围形成高压电场,对神经纤维信号传导起到阻碍作用,快速激活脊髓疼痛感受抑制系统,进一步抑制疼痛信号传输,进而达到镇痛的目的;同时,其也可激活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在神经纤维传导电生理作用中起抑制作用,对诱发的突触活动起抑制作用,从而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进而可有效缓解神经根压迫性的症状,进一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腿痛,显著改善脊椎功能,提高腰部活动力[9-10]。本研究上述结果中,治疗后7 d、1个月研究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腰痛、腿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脊神经脉冲射频联合射频热凝靶点消融,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缓解患者腰痛、腿痛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神经根或神经节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PGE2水平升高不仅会促进炎症反应,还会作用于外周感受器,产生痛觉,故其水平越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痛觉越强烈;TGF-β1为促进纤维化的因子,其水平过高会加重患者腰椎退行性病变[11]。此外,有相关研究报道,IL-4为辅助型T细胞2(Th2)分泌的可抑制促炎因子释放的免疫调节因子,故IL-4具有抗炎作用,同时IL-4还可直接调节内源性阿片系统,发挥镇痛作用[12];IL-10可激活小胶质细胞进而抑制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具有缓解疼痛、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两者水平降低,可反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炎症反应进行性加重[13]。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血清PGE2、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脊神经脉冲射频联合射频热凝靶点消融能延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退行性病变,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其原因在于,脊神经脉冲射频可控制温度,能够通过脉冲刺激作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局部神经组织,其产生的场效应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椎间盘压迫,修复受损神经,进一步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抑制腰椎退行性病变[14-15];同时,脊神经脉冲射频操作简单,造成的创伤较小,能够减轻患者机体损伤,进而减轻炎症反应[16]。

综上,脊神经脉冲射频联合射频热凝靶点消融,能够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疼痛症状,起到改善腰椎功能的目的,同时也可减轻炎症反应,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靶点腰痛射频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重型卡车门窗控制器射频电路的设计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棘豆止咳散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热活血方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浅析DF100A型短波发射机射频增益控制的工作原理及故障处理
治劳伤腰痛药酒
射频阻抗分析仪的设计
我为母亲治腰痛
防腰痛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