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胎方治疗血栓前状态引发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2022-10-11 07:39高飞雁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9期
关键词:保胎复发性证候

高飞雁,李 凯

(惠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广东 惠州 516001)

血栓前状态在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血栓前状态易在小动静脉中形成微血栓,改变子宫胎盘部位的血流状态,导致胚胎供血不足,胚胎缺血、缺氧,最终因胚胎发育不良而流产。目前临床主要以西医抗凝治疗为主,多采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对症处理,取得一定疗效,但西医治疗无法完全改善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疗效有限[1]。中医学将复发性流产定义为“滑胎”,肾虚是其主要病因,因为肾主生殖,肾对维系胚胎的生长至关重要;另外,脾虚也可以导致复发性流产,因为脾主运化,是气血的主要来源,脾气不足,血不能营养胎儿,气不能维系胎儿,所以也容易引起流产。固胎方中含有菟丝子、党参等多味中药,具有活血化瘀、固肾安胎的功效,能够通过降低血黏度,改善胎盘微循环等环节促进胚胎发育,发挥保胎效果,改善妊娠结局[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固胎方治疗血栓前状态引发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惠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血栓前状态引发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28.43±4.13)岁;流产次数3~6次,平均(4.54±0.65)次。治疗组患者年龄24~36岁,平均(29.45±4.54)岁;流产次数3~6次,平均(4.64±0.78)次。两组患者年龄、流产次数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第8版)》[3]中血栓前状态引发的复发性流产的诊断标准及《中医妇科学》[4]中“滑胎”的诊断标准者;有3次及以上的流产史者;近2个月未使用抗凝或促纤溶药物者等。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和肝功能障碍者;合并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异常者;夫妇一方或双方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者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保胎治疗:根据患者孕酮(P)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加用地屈孕酮片(Abbott Biologicals B.V.,注册证号HJ20170221,规格:10 mg/片)10 mg/次,2~3次/d,口服,肌注黄体酮注射液[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920,规格:1 mL∶20 mg],20~40 mg/次,1次/d,以及注射用绒促性素(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33378,规格:2000 U/支),2000 U/次, 1次/2 d。对照组患者在常规保胎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阿司匹林片(云鹏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567,规格:0.5 g/片)联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ASPEN Notre Dame de Bondeville,注册证号H20181136,规格:0.4 mL∶4100 AXaIU/支)抗凝治疗。用法:阿司匹林片口服,0.5 g/次,1次/d;那屈肝素钙注射液,腹部皮下注射,0.4 mL/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常规保胎治疗的基础上辨证使用固胎方:菟丝子20 g,党参、白术各15 g,茯苓、当归、白芍、丹参各10 g,甘草5 g,三七3 g。反复阴道少量出血者,加用苎麻根15 g,情绪焦虑紧张加香附10 g,下腹坠胀隐痛加黄芪15 g,白芍加至20 g。加水煎至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并随访至妊娠结束。

1.3 观察指标①保胎成功率。治疗后未出现胚胎停育或流产,B超检查显示胚胎发育基本与孕周相符,胎儿健康发育,顺利出生为保胎成功。②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4]中的相关内容制定。对每一症状给予无、轻、中、重分级量化评分,主症分别评为0、2、4、6分,次症则分别为0、1、2、3分。主症有:腰膝酸软、下腹坠痛、屡孕屡堕;次症有:头晕耳鸣、面色晦暗、夜尿频多、畏寒肢冷。③凝血指标。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约5 mL,放入含有抗凝剂试管中,分离(离心转速3000 r/min,时间10 min)血浆,使用全自动凝血检测仪(北京众驰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型号:XL3200)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水平。④血清孕酮(P)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离心转速 3500 r/min,10 min)血清,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和β-HCG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本研究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保胎成功率比较对照组患者保胎成功40例,保胎成功率为80.00%(40/50),治疗组患者保胎成功45例,保胎成功率为90.00%(45/50),治疗组保胎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61,P>0.05)。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 , 分)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腰膝酸软 下腹坠痛 屡孕屡堕 头晕耳鸣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4.95±1.02 3.41±1.10* 4.58±1.00 3.30±0.70* 3.78±0.81 2.92±0.56* 2.45±0.38 1.41±0.45*治疗组 50 4.90±1.04 2.03±0.58* 4.67±1.01 1.63±0.40* 3.98±0.77 2.00±0.31* 2.35±0.40 0.94±0.34*t值 0.243 7.847 0.448 14.647 1.265 10.163 1.282 5.89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面色晦暗 夜尿频多 畏寒肢冷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2.11±0.45 1.00±0.28* 2.25±0.30 1.41±0.10* 2.28±0.14 0.82±0.06*治疗组 50 2.09±0.40 0.87±0.11* 2.22±0.33 1.03±0.04* 2.24±0.15 0.54±0.03*t值 0.235 3.056 0.476 24.948 1.378 29.51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PT、TT、APTT均显著延长,且治疗组显著长于对照组;血浆FIB、D-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AT-Ⅲ水平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AT-Ⅲ:抗凝血酶Ⅲ;D-D:D-二聚体。

组别 例数 PT(s) TT(s) APTT(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9.90±1.25 12.04±1.18* 15.58±1.04 17.41±1.24* 27.68±3.41 32.45±3.70*治疗组 50 9.75±1.11* 13.88±1.64* 15.67±1.05 18.90±1.48* 28.98±3.57 35.38±3.94*t值 0.634 6.440 0.431 5.457 1.862 3.83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FIB(g/L) AT-Ⅲ(%) D-D(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4.45±0.68 3.50±0.54* 85.33±10.41 104.47±8.47* 379.44±49.84 190.34±32.54*治疗组 50 4.38±0.58 2.29±0.25* 85.10±10.22 110.58±9.54* 380.53±48.32 120.88±27.43*t值 0.554 14.378 0.111 3.387 0.111 11.54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血清β-HCG、P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β-HCG、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β-HCG、P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β-HCG、P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β-HCG: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孕酮。

组别 例数β-HCG(mIU/mL) P(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10286.34±1658.43 100103.44±12936.45* 15.02±3.21 30.45±3.89*治疗组 50 10289.22±1660.33 121845.34±11085.76* 15.68±2.88 37.14±4.47*t值 0.009 9.024 1.082 7.983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血液高凝状态的血栓前状态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常见原因之一,西医治疗主要是有针对性地采用抗凝疗法。阿司匹林是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环氧酶的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环氧酶的活性,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A2的合成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能够缓解血管痉挛、降低子宫动脉阻力、改善胎盘血液供应。低分子肝素是临床应用广泛的抗凝剂,具有抗凝、促纤溶、保护磷脂及促进滋养细胞增殖分化的多重作用,但是西医治疗难免会导致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且无法完全改善患者的疾病病理生理状态[5]。

中医学认为,肾虚血瘀为血栓前状态引发复发性流产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证,肾虚为本,血瘀为标,肾气亏损则系胎无力,胎元不固,血瘀则有碍新血养胎,冲任脉络不充,胎元不能顺利于胞宫着床,并有碍肾中精气化生,导致流产的发生[6]。故针对血栓前状态引发的复发性流产,国内中医多采用补肾活血中药进行治疗。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女科证治》云:“妇人有孕,全赖血以养之,气以护之”。本研究从“气为血之帅”着眼,补气活血安胎,采用固胎方为基础方,临床辨证加减治疗血栓前状态引发的复发性流产。

正常人体内凝血和抗凝机制是保持平衡的,当孕妇体内凝血 - 纤溶系统平衡失调,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合成加速,抗凝和纤溶机制受损,则引起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即血栓前状态[7-8]。固胎方中菟丝子可发挥固精安胎、平补肝肾的功效;党参补血益气;白术补气安胎、养胎固元;茯苓可补脾肺之气,改善气血不足;甘草、当归均具有健脾养血、缓急止痛等功效;白芍养血柔肝;三七和丹参可养血活血,诸药共奏活血化瘀、固肾安胎之效[9]。反复阴道少量出血者加用苎麻根可清热利尿、安胎止血;情绪焦虑紧张者加香附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的功效;下腹坠胀隐痛加黄芪可发挥补气养血之功,使正气旺盛,具有理血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中的丹参素和丹参酮还能够激活纤溶酶原,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转化为裂解产物,使得血栓溶解,有效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三七中的三七皂苷、三七素等可降低血小板黏附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及时阻止血栓形成,两者可改善胎盘血供,从而维持胚胎发育[10-11]。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而两组保胎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固胎方能够改善血栓前状态引发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西药的保胎效果。

当受精卵完成着床过程后,β-HCG将由胎盘绒毛膜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开始逐渐分泌,月经黄体在β-HCG的作用下继续发育而成为妊娠黄体,并促进P分泌以维持正常的妊娠过程;P可促进胚胎植入和发育,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的增厚,当孕妇黄体功能不足引起P分泌不足,使血清P浓度水平过低,则导致妊娠蜕膜样反应不良,从而对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产生影响,最终造成自然流产[12]。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菟丝子黄酮提取物具有类雌激素活性,能增进卵泡发育、排卵,促进黄体生成,并能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和改善子宫内环境[13];白术的醇提取物可有效松弛子宫平滑肌,增加子宫血流量,改善胎盘微循环状态,有利于促黄体发育,维持妊娠[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β-HCG、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固胎方治疗血栓前状态引发复发性流产能够改善患者β-HCG和P水平,发挥保胎效果。

综上,固胎方对血栓前状态引发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凝血功能,并提高β-HCG和P水平,达到西药的保胎效果,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保胎复发性证候
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性分析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应用于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护理中对知识知晓率的改善评价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流产多是胚胎异常 别硬保
针对肝郁化热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
黄体酮是保胎的“灵丹妙药”吗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保胎维权:该出手时就出手
保胎维权:该出手时就出手
消疡饮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