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区3~5岁儿童龋病现状调查 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2-10-11 07:39张志华李凌云郑永红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9期
关键词:龋病牙本质郑州市

张志华,李 媛,陈 卓,李凌云,郑永红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口腔科,河南 郑州 450001)

儿童龋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由于学龄前儿童乳齿钙化程度低,易受细菌侵蚀而蛀坏,导致牙齿硬组织变浊、变软,色素沉着,牙齿硬组织崩溃形成龋洞。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是龋病的高发人群,并且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种类等的改变,儿童患龋的情况呈上升态势[1]。研究发现,儿童龋病的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民族间均有所不同,与当地的家庭人文环境、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均有关系[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对郑州市区3~5岁儿童的龋病现状及发生龋病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预防郑州市区儿童龋齿的发生,为开展公共口腔卫生项目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市4个市区中4所幼儿园3~5岁的3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在3~5岁者;近2周内未服用抗生素者;依从性较好,能够配合完成口腔检查者等。排除标准:患全身性及严重传染性疾病者;牙周疾病者;半年内涂抹过氟化物者等。本研究已通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儿童法定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由园方协调一名儿童家长来园陪同儿童进行口腔牙齿检查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①龋病检查方法:使用国际龋病检查与评估系统- Ⅱ(ICDAS- Ⅱ)[3]进行龋病检查,在牙面湿润状态下进行观察,若出现牙本质暗影或肉眼可见的牙本质龋损,则直接判断为龋齿,若在湿润状态下未见明显异常,则用棉签擦拭牙面,再用橡胶吸耳球吹干牙面进行观察。按龋病发展进程,从健康牙体到广泛性的牙本质成洞龋损分为0~6级,以0~2级归为无龋,3~6级为龋齿。②变异链球菌检测方法:儿童禁食2 h,使用无菌棉拭子放置在口腔底部潮湿区域10 s,然后置于装有10 mL磷酸盐缓冲液(PBS)的标准无菌离心管,进行分离(3500 r/min,10 min)、纯化、鉴定,使用噻唑蓝比色法进行检测。③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检测:所有儿童空腹状态,用注射器抽取口腔底部唾液3 mL,采集前5 min进行漱口,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唾液中sIgA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唾液中MMP-2水平。

对家长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以美国儿童牙科学会(AAPD)推荐的儿童龋病风险评估表和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儿童问卷调查内容为基础设计口腔健康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儿童年龄、性别、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家庭年收入、开始刷牙年龄、每次刷牙时间、每天刷牙次数、儿童每天甜食次数、儿童口腔就诊情况、主要照顾者文化程度等。

1.3 观察指标①统计郑州市区3~5岁儿童患龋病情况,并计算患龋率,患龋率=患龋人数/受检人数×100%,根据龋齿检查结果将其中未发生龋病的120例儿童作为无龋病组,将发生龋病的180例儿童作为患龋病组。②统计两组儿童一般资料,对郑州市区3~5岁儿童患龋病进行单因素分析。③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儿童是否患龋病作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郑州市区3~5岁儿童患龋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两组间二分类资料和无序分类资料比较均采用χ2检验,多组间点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趋势检验;经S-W法检验证实本研究计量资料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郑州市区3~5岁儿童患龋病情况300名儿童经口腔患龋情况全面检查,其中患龋病儿童180例,患龋率为60.00%(180/300)。180例患龋病儿童中,3岁儿童38例,占患龋总人数的比例为21.11%(38/180);4岁儿童60例,占患龋总人数的比例为33.33%(60/180);5岁儿童8例,占患龋总人数的比例为45.56%(82/180),其中5岁儿童占比显著高于3、4岁儿童,4岁儿童占比显著高于3岁儿童,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4.200,P<0.05)。

2.2 影响郑州市区3~5岁儿童患龋病的单因素分析患龋病组儿童年龄、开始刷牙年龄均显著大于无龋病组,刷牙时间显著短于无龋病组,每天刷牙次数显著少于无龋病组,吃甜食次数≥ 2次/d、变形链球菌感染的儿童占比及唾液中MMP-2水平均显著高于无龋病组,定期口腔检查儿童占比及唾液中sIgA水平均显著低于无龋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影响郑州市区3~5岁儿童患龋病的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郑州市区3~5岁儿童患龋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开始刷牙年龄晚、刷牙时间短、每天刷牙次数少、吃甜食次数≥2次/d、变形链球菌感染、唾液中MMP-2水平高均为郑州市区3~5岁儿童患龋病的危险因素(OR= 2.186、2.128、2.347、2.143、1.910、2.123、2.406);定期口腔检查、唾液中sIgA水平高是郑州市区3~5岁儿童患龋病的保护因素(OR= 0.476、0.4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影响郑州市区3~5岁儿童患龋病的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儿童发生龋病后通常进行药物、充填、修复治疗,控制病情进展,但因为儿童年龄较小,部分儿童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常常导致预后不佳,因此开展对儿童龋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对郑州市区300名3~5岁儿童龋病现状调查发现,龋病患病率为60.00%,说明郑州市区儿童患龋率较高,且随着年龄增长,患龋率也显著上升,与王志刚等[4]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开始刷牙年龄晚、刷牙时间短、每天刷牙次数少、吃甜食次数≥ 2次/d、变形链球菌感染、唾液中MMP-2水平高均为郑州市区3~5岁儿童患龋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口腔滞留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降解后,可聚合产生高黏性葡聚糖,形成菌斑基质,细菌利用菌斑代谢产生酸,使牙体硬组织脱矿,有机物分解,形成龋洞。在年龄方面,患龋率在各年龄组间有差异,可能与龋齿的发病与病情进展呈慢性进行性有关,且随着年龄增长,牙间隙增大,滞留在口腔内的食物增加,促进细菌繁殖,导致复杂研磨食物的乳磨牙患龋率增加[5]。开始刷牙的时间越晚,儿童摄入的对于牙齿有潜在危害的食物越多,发生龋病的概率也越大;且儿童因缺乏自控力,刷牙时间短容易造成清洁不到位,长期清洁不到位容易出现龋病;牙菌斑一般会在被清除后的1~6 h内新生,刷牙次数少,无法及时祛除牙菌斑,易患龋病[6]。甜食容易黏附在牙齿表面,不易清洁,为口腔微生物提供营养底物,同时食物发酵也会造成口腔中pH值水平偏低,因此若清洁不到位,容易滋生细菌,产生牙菌斑,进一步发展形成龋病[7]。变形链球菌能以蔗糖为底物合成细胞外多糖,并选择性黏附于平滑牙面,还能发酵多种碳水化合物产酸,使局部pH值下降,导致牙齿脱矿,发生龋病[8]。MMP-2是锌依赖性酶,可以切割细胞外基质成分,降解有机质,是降解牙本质基质主要的内源性蛋白酶,发生龋病时,细菌产生的酸在使牙本质脱矿的同时可刺激MMP-2水平升高,加快了牙本质有机质的降解,加重龋病[9]。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还显示,定期口腔检查、唾液中sIgA水平高均是影响郑州市区3~5岁儿童患龋病的保护因素。分析其原因为,定期口腔检查是预防儿童龋病的有效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口腔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治疗,进而减少龋病的发生。唾液中的sIgA是局部免疫中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可使病原微生物凝集,减少细菌在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和定植,并协助溶酶体溶解细菌,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外多糖,减少龋病的发生[10]。

3~5 岁儿童处于大脑发育高峰期,接受信息能力强,但认知能力不佳,易受到周围的人或物的影响。因此拓展宣传口腔预防保健知识渠道,如电视、广播或定期举办小型社区活动等,传播口腔健康知识,以期转变家长对牙健康的重视程度及就诊意识,对儿童患龋情况有明显的影响。家长应尽早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尽早开始刷牙,督促儿童养成正确的刷牙方式,并控制儿童食用甜品的量,减少儿童食用甜品的次数,饭后或食用甜食后尽快刷牙,增加儿童刷牙次数,能够减少有害物质残留,避免龋病发生;此外,还需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检测唾液中MMP-2、sIgA水平,一旦发现异常问题及时采取窝沟封闭联合氟保护漆治疗措施,有助于有效控制儿童的患龋情况。

综上,年龄大、开始刷牙年龄晚、每次刷牙时间短、每天刷牙次数少、吃甜食次数≥ 2次/d、变形链球菌感染、唾液中MMP-2水平高均为郑州市区3~5岁儿童患龋病的危险因素;定期口腔检查、唾液中sIgA水平高是郑州市区3~5岁儿童患龋病的保护因素,因此,针对郑州市区3~5岁儿童可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龋病发生,改善儿童口腔健康。

猜你喜欢
龋病牙本质郑州市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刷牙不漱口,能治牙敏感?
贠红松作品选
儿童口腔龋病易感性研究进展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龋病情况影响的调查研究
郑州市发展战略创新与重构
正畸儿童龋病的口腔综合防治效果分析
舒适达专业修复牙膏
舒适达专业修复牙膏
饮食与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