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 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2-10-11 07:39林瑞玉叶桂英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9期
关键词:家族史胎盘胎儿

林瑞玉,叶桂英

(茂名市电白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东 茂名 525400)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妇在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属于高危妊娠,指妊娠前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在妊娠期间出现糖耐量异常。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为胰岛素缺陷和胰岛素抵抗,孕妇在妊娠期间,其内分泌腺体会发生变化,同时受胎盘分泌的影响,相较于妊娠早期,妊娠中、晚期孕妇发生胰岛素抵抗的概率较高。临床研究显示,妊娠年龄、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孕前超重/肥胖等均是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1]。此外,妊娠期糖尿病还会严重影响胎儿或新生儿健康,致使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据报道,与健康产妇后代比,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后代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的风险较高[2]。因此,识别并评估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可使孕妇远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降低;同时可以提高人们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视,提前预防以改善母婴结局,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茂名市电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56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一般资料,将其作为病例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入院且孕24~28周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检正常的152例健康孕妇的一般资料,将其作为健康对照组。诊断标准:病例组孕妇参照《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在孕24~28周时开展葡萄糖耐量试验,受检者均需禁食8~12 h,并于检测前5 min口服75 g葡萄糖液体300 mL,分别采集服用葡萄糖液体前和服用葡萄糖液体后1、2 h静脉血3 mL,检测孕妇血糖水平,其中服用葡萄糖液体前空腹血糖(FPG)为5.1 mmol/L或服用葡萄糖液体后1 h血糖为10.0 mmol/L,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纳入标准:病例组孕妇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未服用抗脂代谢、糖代谢药物者;孕妇产检、分娩均在本院完成等。排除标准:药物所致血糖升高者;伴有精神疾病者;伴有肝脏及甲状腺等影响血糖的疾病者等。研究经茂名市电白区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研究方法①单因素分析:根据院内电子病历系统对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孕次、体质量指数(BMI)、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妊娠前超重、每日运动时间、阴道念珠菌感染(收集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置于37 ℃温箱,3~4 d后出现菌落,若菌落为白色,则为白念珠菌,若为红色、紫红色或其他颜色则为非白念珠菌)、妊娠期营养过度(妊娠晚期体质量增加≥ 15 kg)、FPG、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水平[于妊娠晚期采集所有孕妇肘静脉血5 mL,一部分血样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另一部分血样经离心(转速:3000 r/min,时间:10 min)后取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SF水平]等情况。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③将两组孕妇母婴结局(羊水量异常、产后出血、子痫前期、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等)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行χ2检验;使用S-W法检验证实本研究计量资料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单因素分析病例组年龄≥ 35岁、孕次≥ 2次、BMI ≥ 25 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营养过度的孕妇占比及FP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2 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妊娠期孕妇发生糖尿病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35岁、有糖尿病家族史、 BMI ≥ 25 kg/m2、妊娠期营养过度、FPG水平高均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 1.523、3.466、4.646、1.595、1.629,均P<0.05),见表2。

表2 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两组孕妇母婴结局比较病例组羊水量异常、产后出血、子痫前期、胎膜早破、胎盘早剥、低体质量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与健康对照组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孕妇母婴结局比较[ 例(%)]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妊娠期间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随着孕周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其中雌激素、孕酮等性激素均可抵抗胰岛素,使其敏感度下降,从而导致孕妇血糖水平升高。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尚未得出统一结论,相关研究显示,该病的发生为多种因素(基因异常、遗传易感性等)相互影响,从而致使孕妇对胰岛素产生拮抗作用,最终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4]。孕妇血糖水平升高,会使妊娠期合并症、早产等发生概率增加,同时会增加产后出血及感染的发生风险,血糖水平过高,糖转运过多进入胎儿循环,胰腺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也会对胎儿体质量造成影响,且会影响胎儿健康发育。因此,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35岁、有糖尿病家族史、BMI ≥ 25 kg/m2、妊娠期营养过度、FPG水平高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在于,随着年龄的增加,孕妇生殖功能存在一定退化,机体耐糖量下降,且高龄孕妇更易发生血脂代谢异常,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概率较高[5];与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比,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明显较高,其原因在于糖尿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尤其是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的孕妇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概率较高[6]。因此应嘱咐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按时进行产检,并注重日常饮食的合理性,避免进食高糖分食物,避免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在饮食习惯方面,大量摄入甜食、水果及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胰岛素细胞会过度分泌胰岛素,但长期营养过度,胰岛素β细胞会出现代偿性下降,进而造成糖代谢异常[7-8];孕前肥胖的孕妇和营养过度的孕妇机体内脂肪含量较高,受妊娠影响,胎盘会分泌大量拮抗胰岛素的激素,而脂肪因子使胰岛素抵抗程度进一步加重,诱发妊娠期糖尿病[9-10];因此,对于BMI ≥ 25 kg/m2及妊娠期营养过度的孕妇,在妊娠期需在饮食上减少进食高糖、高脂肪等食物,增加高维生素食物的摄入,并为孕妇制定详细的日均能量摄入、三大营养成分的摄入比例等饮食建议,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少食多餐;同时在临床中应为孕妇制定运动方案,指导孕妇在日常生活中适度锻炼,使葡萄糖经氧化作用转化为机体所需的三磷酸腺苷,避免加重机体负担。FBG可用于评估胰岛素分泌功能,其水平升高提示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降低,胰岛α细胞分泌功能紊乱,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也随之升高[11]。对FPG水平高的孕妇,需要调整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避免高糖含糖食物,咨询医师为自己制定一些健康的有利于控制血糖的食谱,同时可以口服降糖药物来改善胰岛素抵抗。

同时,本研究中,病例组羊水量异常、产后出血、子痫前期、胎膜早破、胎盘早剥、低体质量儿等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原因在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羊水含糖量较高会使羊膜分泌量大量增加,且羊水呈现高渗状态,从而引起胎尿增多,羊水量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可加重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兴奋交感神经,引发水、钠潴留,从而表现出子痫前期症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长期处于高血糖状况下,可增加尿路感染、阴道炎的发生风险,从而导致胎膜抗压性下降,出现胎膜早破;同时母体血液中高血糖通过胎盘被胎儿吸收,可刺激胎儿生长发育,导致巨大儿的出现;但大部分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大多会严格盲目对日常摄入饮食进行控制,虽能对体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但由于日均摄入能量低于正常水平,因而会影响孕期体质量的正常增加,进而对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影响,因此也会出现低体质量儿;而胎盘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可损害胎盘功能,使血液供应减少,从而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风险增加;母体自身存在糖代谢异常可刺激胎儿胰岛素β细胞,导致胎儿发生高胰岛素血症,从而提高机体代谢率,使胎儿体内红细胞生成素大量分泌,红细胞在胎儿娩出后短时间内被破坏,产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

综上,年龄≥ 35岁、有糖尿病家族史、BMI ≥ 25 kg/m2、妊娠期营养过度、FPG水平高均为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后会显著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临床可据此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保障母婴健康。

猜你喜欢
家族史胎盘胎儿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胎儿三维超声科普知识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异同的研究
谈“手剥胎盘”莫色变
在妈祖的庇佑下:女性家族史与民间信仰
胎盘大补靠谱吗
胎盘出现问题时如何应对?
十年来近现代江南家族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预测胎儿缺陷的新方法
预测胎儿缺陷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