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黄疸型牛疾病临床诊治

2022-10-12 14:17王军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情况症状临床

王军

(西宁市湟中区畜牧兽医站,青海 西宁 810000)

0 引言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是当前临床常见常见的牛疾病之一,一旦发病,对于牛的健康及生长有严重的影响,临床症状为牛会出现发热、全身痉挛、黏膜变黄及瘙痒的情况,严重的折磨牛的身体。由于该病在临床病理诊断中有很多烈性,在治疗前应该对其进行鉴别,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保证好的治疗效果。为保证我国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严格的控制和治疗发热黄疸型牛疾病,针对发病的牛要进行科学的诊断并治疗。本次研究中主要是针对发热黄疸型牛疾病治疗和诊断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养殖场2020年80例发热黄疸型牛疾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使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2组使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治疗组公牛为24例,母牛为16例;对照组公牛为23例,母牛为17例。一般资料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

纳入标准:所有患病牛均符合发热黄疸型牛病的诊断标准并且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眼黄、全身痉挛、面黄、身体发黄及瘙痒等,血液检验可以看出,所有牛的总胆红素指标均高于正常值[1]。

排除标准:其他原因造成的误诊。

1.2 方法

1.2.1 采用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1)牛巴贝斯虫病。牛发病初期,病牛会出现体温居高不下的情况,并且其精神不振、呼吸的频率明显加快、喜卧、反应缓慢、身形逐渐消瘦、会有腹泻或者便秘的情况,尿液发黑或者呈棕红色。由于该病菌感染为慢性类疾病,所以持续发病时间较长。

(2)牛环形泰勒虫病。在发病后,牛的体温会明显升高,有发热呈间歇性,牛的精神不佳,不喜运动,严重的情况会出现昏迷,眼角膜有充血的情况、呼吸速度明显加快。牛患病初期会有磨牙的情况,粪便会出现带血粘稠物,呈黑丝。大部分的牛腹股沟一侧会有肿胀或者变软的情况。眼睑部位或者牛尾根有血点。

(3)牛无浆体病。该病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为半个月以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在患有急性牛无浆体病时,牛的体温会忽然升高,并且食欲明显减退,有贫血、黄疸及呼吸速度加快的情况,排便困难。患有慢性牛无浆体病时,牛会有逐渐消瘦的情况,并且脾肺脏器有肿胀的情况,胆囊肿大,淋巴肿大及血液变稀[2]。

(4)牛钩端螺旋体病。该病在小牛犊群为高发病,牛会出现食欲及精神不佳的情况,腹泻,病情发展后会有便秘的情况。如果是母牛怀孕期间感染该病,容易出现流产、死胎的情况、部分牛还会有生殖器坏死及口腔黏膜坏死的情况,患病的周期不等。主要的临床变现为慢性间歇性发病热,牛会身形消瘦,患病周期先谷底较长。

(5)牛嗜血支原体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发病初期牛食欲明显下降,并且没有运动能力,牛的体温会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升高,呼吸频率明显加快,严重的情况下,小便会有血迹,卧地不起。

1.2.2 治疗方法

(1)牛巴贝斯虫病。应采用咪唑苯脲或者三氮脒等药物,2种药物均属于高敏性药物,在进行使用事前,应对牛进行过敏试验,保证牛没有过敏反应,能有效发挥药效,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治疗。

(2)牛环形泰勒虫病。主要使用尼尔溶液进行治疗,采用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或者可以使用1.5%浓度的马拉赛昂溶液进行喷洒,2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应对于牛的脾胃进行保养,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营养补给[3]。

(3)牛无浆体病。通过注射金霉素或者土霉素见治疗,应该配合相应的措施保证治疗效果。

(4)牛钩端螺旋体病。可使用土霉素或者链霉素进行治疗,但是对于药物的剂量应严格控制,一般使用剂量应该是链霉素多于土霉素,链霉素使用的剂量应在25~30 mg/kg,土霉素的使用剂量应该在15~30 mg/kg,都采用常规注射方法,注射的数量有一定区别,链霉素应注射2次,土霉素应该注射1次。

(5)牛嗜血支原体病。临床治疗通常使用土霉素、四环素及黄色素等药物,但是在用药过程中应该根据病情对于药物剂量进行控制,避免出现过量的情况,影响治疗效果,给牛的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观察所有牛的治疗效果,显效:牛的发黄、瘙痒发及痉挛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能正常活动,身体功能正常;有效:牛的发黄、瘙痒发及痉挛等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并且能够正常的活动,身体功能基本正常;无效:所有的临床症状均没有明显改善并且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7.0系统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士s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表示。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牛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治疗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治疗有效率 单位:n,%

3 讨论与结论

针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相关的专家也在不断的探讨和研究。在当前的临床治疗中,兽医会把发热黄疸型牛病归于牛肝炎症类疾病之一,针对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要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首先对于患病的主要类型进行鉴别和区分,可根据其病理诊断进行划分,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式,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根据临床经验证明,在确诊发热黄疸型牛病时,应根据其病理流行性病学的主要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牛的主要临床症状相似的细菌感染,如环境中有泰勒虫或者巴贝斯虫等。治疗该病需要根据牛的实际的临床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果牛支原体受到疾病的感染,主要出现双眼流泪或者食欲不振的情况,在病情进一步发展后,出现身体发热、黄疸等情况,严重的情况下,病牛会有生殖器官受到损伤的情况。针对类型的病牛在治疗时,应严格的对其进行监测,尽可能在病情的初期就控制住,然后采用正确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传统的治疗方式都是针对肝炎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跟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比来看,新型的治疗方法明显的效果更好,对照组病牛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对改善发热黄疸型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情况症状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我觉得自己在三种情况下最有阳刚之气
脱发 养“老金”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原来我们都有病
我们欢迎你!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