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漆制食器考

2022-10-13 06:55郭小一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辽宁大连116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9期
关键词:食器大漆漆器

杨 艳,郭小一(鲁迅美术学院 工艺美术系,辽宁 大连 116000)

一、汉代大漆食器的蓬勃发展

大漆具有耐酸、耐碱、不易腐蚀等特性,将其涂抹于器物上能更好地保存器物。聪明的古人利用漆这一优点使之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日三餐,饮食必然少不了餐饮器具。大漆很早便被作为制作食器的涂料,这种涂料可以保护器物。《韩非子·十过》中曾记载:“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以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国之不服者十三。”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在很久之前漆器就有作为食器的可能。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的朱漆木碗,是迄今出土最早的漆食器,也印证了大漆作为食器由来已久。

汉初受黄老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漆器以满足实用功能为主,漆器由礼器转向实用漆器,被应用于生活各个方面,其中以食器较多,并且使用对象仅限于贵族。直至东汉,各地出现地方制漆机构,漆器才流入民间,为漆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漆食器种类广泛,按功能可分为盛食器,例如碗、盘、食奁、鼎;进食器,如勺、箸、匕;存酒器,例如樽、钫、壶;饮用器,如耳杯、卮等。

二、汉代大漆食器的造型设计

西汉初年,随着经济的繁荣,手工业也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漆器的生产与制作在汉代达到巅峰。由于当时统治者实行“黄老学说”,并提倡致本为用的思想,不得使用贵重金属进行装饰,这一时期的工艺品设计都以简单实用为根本出发点,漆食器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漆器受青铜器的影响,许多饮食器的造型与青铜器形态一致,风格较为严肃、冷峻。到了汉代,许多漆食器在样式上依旧保留了青铜器的造型,但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简化,去掉了一些华而不实的装饰细节,使器物的轮廓线条更加流畅和圆润。餐饮器具中,也有一些仿生设计,模仿动物的形态,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部分进行夸张和变形,动物形象与器物巧妙结合,生动又富有设计感。如1996年扬州市郊西湖胡场15号墓出土的彩绘云气纹银扣口鸭形勺。这个勺子用木胎制作而成,整体造型为鸭子形态,把手为昂头挺胸的鸭子形状,鸭身为半圆形,作为勺子的盛装部分。勺子边缘有一圈银器,起到固定的作用,勺子外部以黑漆为地,鸭子羽毛、翅膀、脚掌用朱漆描绘,头部与颈部为褐色漆,勺子内部髹朱漆并用黑漆描绘云气纹。勺子整体构思巧妙,既实用又不失趣味。

图一 彩绘漆食案

图二 彩绘云气纹银扣口鸭形勺

漆食器的胎体材料有多种,如木胎、夹纻胎、竹胎、金属胎等,木胎是最常见的胎体。器型处理一般采用四种方法:砍木成型、旋木成型、刳木成型、棬木成型。木头较笨重,作为饮食器给人的体验不好,所以饮食器具的胎体一般采用比较轻巧的夹纻胎制作,使用麻布与漆灰多次在器具上髹裱,再取出胎体使之成型。这样做出来的饮食器更加轻巧、便捷,舒适感更好。

三、汉代大漆食器的髹饰表现

汉代吸收融合了先秦地域的各种文化,审美更具多样性、开放性与包容性。同时宽松的政策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赋予汉代审美文化鲜明的个性与历史特征。

图三 彩绘云气纹漆卮

汉代的髹漆工艺相比之秦代又进一步发展,髹饰技法更为丰富多彩,运用到饮食器具上的髹饰技法,主要有素髹、彩绘、锥画、金银箔贴花等,其中彩绘是最常用的技法,用生漆制成半透明漆液后,加上从矿物质颜料中提取的色粉,研磨成色漆在器物上进行描绘。就其本义来说,色彩实际上是为了装饰,而装饰,源于“装”与“饰”的两种功能,前者是为了实用,而后者是为了美化。从总体上看,汉代漆器的“装饰”以实用为先,而以髹饰为后。汉代漆器在颜色的搭配上一般以黑红为主,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与独特的美感,大漆食器也选用这两个颜色作为主体的颜色,黑底红色纹样描绘,或红底黑色纹样描绘,除黑红之外,人们也会运用金、银、褐、黄、蓝、绿等色,配合黑红色彩使整体颜色搭配更丰富,更具层次感。

汉代人注重器物装饰的纹样,其中楚文化的巫术气息与浪漫主义精神对汉代审美产生了重要影响。楚人信奉鬼神,好祭祀,汉代漆器的装饰纹样延续了楚国巫鬼文化信仰和传统纹饰,加之汉代宣扬“天人感应”,人们对死亡特别关注,相信可以羽化成仙。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愿景通过一些纹样表现在漆器的装饰上,寄托人们的精神需求,形成独特的汉代装饰风格,线条纹饰飘逸流畅,富有变化。食器装饰纹样有动物纹、云气纹、植物纹、几何纹、人物纹。动物纹有龙纹、蛇纹、凤鸟纹、鱼纹、鹿纹、虎纹、豹纹,等等。云气纹按勾勒的形态又可分为卷云纹、流云纹、勾连云纹等。植物纹样有花、草、柿蒂、枝叶、蔓草。几何纹样一般比较抽象,常见的几何纹样是运用三角形、圆形、方形等基本元素构成网格纹、三角纹、回纹、方格纹、锯齿纹等。人物纹样一般都描绘社会生活场景,餐饮器具上一般很少有人物纹样,这些纹样往往搭配在一起构成食器的装饰,动物纹样一般作为主体纹样,位于器物主体中间,构图以对称形式或三角形式出现,动物纹样的形态简洁而又流畅,造型灵动,多为跳跃、飞腾之势。多表达汉代人成仙、长生不死的祈求。云气纹主要通线条粗细疏密的变化来表现云纹的流动感,常与动物纹融合,使整体画面更丰富有层次感。植物纹样与几何纹样一般不作为主要描绘纹样,以辅助的形式出现,描绘在口沿、把手边缘处和底部圈足处,通过重复、连续、堆叠等手法使画面更加饱满而有节奏感。

四、汉代大漆食器对现代漆器设计的启示,

东汉思想家王符在《潜夫论》中提出“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末为饰”。汉代漆食器的发展盛况得益于优秀的造物理念,以实用功能为主。这一时期的漆食器,注重实用,简朴大方,根据人的实际需求来做出手感良好的餐饮器具,汉代人在饮食时都是席地而坐,餐饮器具置于矮桌上。为了便于人端持和拿取,器物的大小、高矮、弧度,口沿部分的薄厚、宽窄和把手的位置都是根据使用感进行设计的。例如汉代漆食器中最常用的耳杯,腹部较浅,便于舀取酒液,敬酒时以表尊敬须两手托拿耳杯,耳杯底部形状便设计成符合手掌弧度的形态,宽度适宜手指端持,杯口大而圆润,口沿微微上翘便于饮用,从多方面满足人的使用需求。

汉代的工匠也会根据不同的场景设计器具,王公贵族喜爱狩猎,经常举办室外宴席,当时的匠人便设计出成套的耳杯与耳杯收纳盒,一个盒子里装上几个可用的小器具,盒子上、下两部分严密扣合,耳杯依次叠放收纳于盒中,既干净卫生,又便于外出携带,此设计充分体现了汉代工匠周全的心思,突出了器物的实用功能。

五、汉代大漆食器对现代漆器设计的启示

中国食器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审美表现。如今,漆食器的功能、样式基本没有变化,基本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便捷的塑料制品充斥人们的日常生活,导致很多人甚至连漆器是什么都不知道。现代漆艺设计者大多倾向于制作艺术品,很少设计能够走进人们生活的日用品。大漆餐具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有机会让漆食器重回日常生活,让人们加深对漆文化的了解。

六、结语

结合现代饮食器具发展现状,对汉代漆食器的造型设计、髹饰表现的研究,启示我们应以器物的实用功能为主,传承汉代漆器所蕴含的设计理念与审美价值。结合现代人的审美特征,让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思潮相结合,有助于设计出适用于当下、符合时代审美特征的漆食器具,使大漆回归人们的日常生活。

猜你喜欢
食器大漆漆器
李凤作品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以设计力打造空间美学
美食美器:吃饭是一件很认真的事
漆器收藏三问
百里千刀一斤漆 薪火相承守匠心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
载味
大漆十问
大漆艺术——2014海峡漆艺术大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