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总工程师 汪易森:进一步加强中线受水区城市节水工作

2022-10-14 08:36汪易森
中国水利 2022年18期
关键词:水价用水量中线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后续水源工程,可研阶段将工程补水范围划分为供水区、补水区和受益区三类。供水区即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补水区是汉江中下游,受益区是陕西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区和引江补汉输水线路沿线的地区。

受水区城镇节水工作和节水潜力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全区水资源需求预测和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布局,所以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节水评价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

关于引江补汉工程供水区,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范围涉及河南省、河北省、天津市和北京市的191个县市区,包括河南67个县市区、河北94个县市区、天津市15个市辖区和北京市15个市辖区。受水区城镇节水工作和节水潜力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全区水资源需求预测和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布局,所以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节水评价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南水北调中线供水目标主要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所以本文仅围绕城市用水进行讨论。

一、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用水、节水现状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1999—2018年,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城市用水量由1999年的71.2亿m3上升至2010年的89.6亿m3、再到2018年的112.6亿m3,年增长率为2.1%~4.3%。其中,受水区城镇综合生活用水量年增长率约为3.3%~6.7%;工业用水量年增长率为-1.7%~0.4%;城镇生态环境用水量年增长率为2.0%~14.3%。

受水区城市总用水量呈快速上升趋势,虽然受水区工业用水量从1999年42.6亿m3减少至2018年的39.5亿m3,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城镇生活用水量和生态环境用水量快速上升,尤其是近年来生态环境用水量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城镇生态环境用水量从1999年的2.7亿m3增加到2018年的21.4亿m3,2019年进一步增加至38.37亿m3,北京、天津两座城市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20%,随着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高,生态环境需水量仍将有较大增长。

中线受水区节水评价涉及政策、技术等多方面资料,现状城市用水效率评价的主要指标有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工业行业单位产品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节水器具普及率等,节水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现状实际用水效率指标与国家、省、市相关标准的符合性,从而评价其现状节水水平。

分析城镇综合生活净用水量,根据北京市2018年水资源公报,北京受水区2018年城镇居民生活净用水量为114 L/(人/d),但城镇公共净用水量为94 L/(人/d),故城镇综合生活净用水量为208 L/(人/d)。北京市受水区现状节水器具普及率已达99.4%,所以北京市居民生活净用水的节水水平较高。由于水资源缺乏,天津市居民节水意识强、生活节水器具广泛推广,天津市综合生活用水定额相对较低。河北省现状节水器具普及率不高,与《河北省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城镇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分别达到95%”尚有一定差距。河南省受水区属于河南省经济社会较发达地区,城镇生活用水量平均值高于河南省全省城镇综合生活毛用水量156 L/(人/d),部分地区现状综合生活用水量较大,存在一定节水潜力。

北京、天津受水区2018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7.4 m3和13 m3,可见当下两市工业节水水平较高。河北、河南受水区各县市区2018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平均值为16.1 m3和22.9 m3。随着两省产业结构调整、工艺改进,工业用水水平可进一步提升。

根据住建部《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推求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2018年漏损率分别为15%、16%、15%和16%,其中有部分城市漏损率较高,接近或超过了20%,与国外先进国家漏损率相比差距较大。

南水北调受水区主要城市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的节水指标,认清本地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和先进国家在节水方面的差距,努力挖掘节水潜力,用好本地水和外调水,使有限的水资源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

从上述关于受水区目前用水、节水情况分析可知,由于受水区长期缺水,总体上已经较好地执行了“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水资源分配原则,在生产和生活中能够坚持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实施较严格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水平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在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前提下,统筹加强需求和供给管理”的要求,南水北调受水区主要城市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城市的节水指标,认清本地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和先进国家在节水方面的差距,努力挖掘节水潜力,用好本地水和外调水,使有限的水资源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

二、关于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建议

1.进一步增强用水户节水意识

节水宣传提出“拧紧水龙头、关住点滴”,主要是防止漏水浪费,但将节水和限制用水联系在一起,往往给人形成节水就是少用水的印象。实际上,我们宣传节水不是限制用水,而是要科学用水、合理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科学用水、合理用水”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已经形成,比如北魏时期杰出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为了对应中国北方“春多风旱”“春雨难期”“竟冬无雪”的冬春干旱,要进行“浇水灌溉”和“土壤保墒”的科学管理方式。他提出的“浇水灌溉”即指根据作物特点,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浇水,保证好水用在“刀刃”上;“土壤保墒”是指作物种植期间要将适合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土壤湿度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耕作时间,他提出“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必须燥湿得所为佳。”作物生长期要根据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对作物需水认识保持土壤的一定的水分。《齐民要术》仅是中国古代用水管理的一个代表,几千年来,正是由于建立了用水管理的节水、惜水思想,才建立了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造就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

在国外先进国家节水例子中,丹麦的发展经验证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力开发保护水源、降低水损及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供用水全流程的科学管理减少水资源消耗是可行的。丹麦从20世纪90年代年至2010年,水资源消耗量降低了30%,但全国GDP却实现了30%的增长。

处于热带的新加坡,居民每日平均用水量从2003年的165 L减少到2016年的150 L,远低于我国目前220 L的城镇人均用水量,但新加坡人的生活质量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

节水不是限制用水,而是通过将水看作一种地球的稀缺资源加以有效管理和减少浪费,构建科学合理的用水习惯,提高日常生活与生产的用水效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南水北调受水区每一位用水人的节水认识。只有广大群众认识水平提高了,才能在生活、工业生产与公共环境生产中把节水和管理挂钩,在生活中主动引入节水器具,在生产中减少化学污水排放,主动参与保护水源活动,提高水的循环利用水平等,节水是受水区广大群众的义务,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的节水才是真正有效的节水。

2.合理制定水价是节水工作的主要抓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从法律地位上确定了节水的重要性,从政策上反映了水资源是一种稀缺物质。但从水法实施效果来看,我国相当一部分地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用水浪费的现象,水价低是其中重要因素。图1为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主要城市水价中,一阶水价相应的水量除石家庄人均每年120 m3外,其余城市均为人均每年180 m3。

由于华北地区严重缺水,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主要城市水价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已经处于全国前列,远高于上海、广州和深圳,但与国外主要城市水价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球水价前10的城市为:丹麦奥尔堡、奥尔胡斯、欧登塞、埃斯比约恩,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珀斯、墨尔本,荷兰海牙,加拿大温哥华,美国华盛顿,其综合水价均超过8美元/m3,约合51元/m3以上。世界主要缺水城市耶路撒冷、新加坡等城市水价也远高于北京5元/m3,相比之下,中线受水区城市水价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根据2016年全球水资源情报水费调查相关数据列出的部分城市水价情况如表1。

表1 2016年国外部分城市水价情况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相关报告曾指出:我国城市居民生活人均月水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值(R)较低,水价调整剩余空间较大。我国城市R值明显低于国际城市的R值,不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节水意识,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居民水价改革,充分考虑居民收入分布及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水价水平和调整机制,提升居民节水意识,支撑节水型社会建设。

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流域调水到黄淮海流域,东线要经过13级水泵抽水提高水位,中线要经过1 432 km的长距离运行管理,运行成本影响了水价,更需要坚持利用水价推动节水的水资源管理原则。

区分长江水、当地水等不同水源情况,真实反映调水成本,合理确定不同水价,让水价政策既受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欢迎,又能够真正推进节水工作,为节约用水提供政策基础。

贯彻节水优先,要坚持当地水和外来水联合运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当地江河湖库蓄水工程和南水北调东、中线输水工程的互补作用。通过优化调度运行,既能科学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和当地水库、湖泊等调蓄工程汛前弃水,又能根据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确定的水量配置方案科学调水。在目前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区分长江水、当地水等不同水源情况,真实反映调水成本,合理确定不同水价,让水价政策既受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欢迎,又能够真正推进节水工作,为节约用水提供政策基础。

3.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的现状与改进

供水管网漏损率是指供水过程中,由于管道本身结构所引起必然损耗和一定的沿程及局部损耗所造成的水量损失,以及由于管线老化所带来的其他损失占所有供水量的比例称为管网漏损率。管网漏损率和供水规模无关,而与管材质量和施工质量有关。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发改环资〔2021〕1516号)中要求,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应当小于9.0%。但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主要城镇与国外先进国家间在管网渗漏率上还存在较大差距。

受水区部分管网老化严重,管网漏损率偏高,大部分城市达15%以上,个别城市超过20%。说明大部分城市管网漏损率有待进一步降低。据相关资料,国外先进国家一般在5%以下,日本东京城市管网渗漏率为3.6%,德国柏林管网渗漏率为5.0%,而我国较好的城市也在15%左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严重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后续工程规划中,各地区均提出了增加南水北调外调水的供水要求,如果下功夫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将其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下,对于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重要举措。

管网渗漏相关的技术差距主要表现在管道材质选择、城市规划与设计、渗漏水监测等方面。建议南水北调受水区要结合新城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一户一表改造等,加快实施城市管道更换,通过更换密封性更好、更不易被腐蚀的材质的管道来减少渗漏;在实施“一户一表”改造同时,完善市政、绿化、消防、环卫等用水计量体系,在自来水管道、污水管道及新生水管道内逐步安装无线感应器,通过自动化信息化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渗漏问题;积极推动供水管网压力调控工程,优化调控水厂加压压力,逐步实现管网压力时空均衡。此外,从制度政策方面还需推进城市管网漏水率管理,在漏水率允许值、监测标准、测量方法、统计方法和考核方法上制定全国性的统一标准,防止出现自说自话、浮夸虚报现象。

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虽然有了南水北调工程,但调水量有一定限制,而且调水成本远高于当地水,所以节水是应对北方地区干旱缺水的关键措施之一,切不可认为北方地区节水潜力不大而放松对于节水优先的执行力度。

猜你喜欢
水价用水量中线
基于双模型的农业用水量预测算法仿真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Nozzle喷嘴
水权市场研究述评与中国特色水权市场研究展望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中国各城市水价都在涨
涨水价是为水权出让买单
中国水价改革的理想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