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坏死性筋膜炎治疗中的价值

2022-10-16 03:04李建伟黄斌支燕李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膜炎负压炎性

李建伟 黄斌 支燕 李霞

坏死性筋膜炎属于极其严重的急性混合性细菌感染疾病,炎症使患者体内的毛细血管出现大范围的堵塞,进而引发组织广泛坏死、组织间隙出现大量的坏死产物及渗出液体,不仅会让局部组织间隙压力不断增大,产生许多的毒素,致使患者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并直接造成多器官功能受损,严重的会使患者死亡,病死率>30%[1,2]。尽早运用敏感抗生素药物及时实行外科彻底清创,是提升患者存活几率的关键措施,但若清除术后创面的后续处理问题未得到有效改善,则会对病情的预后及转归造成巨大影响。现今,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多以抗生素、清创引流及高压氧等方式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且在实际临床运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因为其操作简单、引流持续高效、能清除手术扩创后残余坏死组织,尽快形成新鲜肉芽创面,较短时间内缩小创面,减轻感染,改善症状,在临床得到广泛运用,且患者的接纳程度更高[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确保引流更为彻底,有效降低渗液聚集情况的发生几率,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多种创面的治疗中。为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选取作者所在单位2017 年9 月~2021 年11 月收治的76 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开展研究,详细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取2017 年9 月~2021 年11 月作者单位收治的坏死性筋膜炎患者76 例,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8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52.63%),女18 例(47.37%);年龄最小32 岁,最大72 岁,平均年龄(59.17±2.83)岁。实验组中男19 例(50.00%),女19 例(50.00%);年龄最小33 岁,最大74 岁,平均年龄(60.01±3.1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纳入标准 ①此次研究对象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及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测确定患者的病情症状与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标准相契合;②患者的认知水平、精神状态等与常人无异,自愿配合此次研究工作的开展;③此次研究得到本医院医学伦理会的审批与通过;④年龄32~74 岁;⑤患者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禁忌证;⑥患者常规治疗后病情稳定,没有并发症发生。

1.3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原发基础疾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器质性病变;②患者的认知、意识水平异常,有严重的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疾病;③患者未在指定时间内交齐相应资料,或者拒绝提交资料;④患者及其亲属的医治依从性显著降低,不愿接受后续的医治、护理方案及随访;⑤患者在研究期间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1.4方法

1.4.1对照组 患者施行常规手术治疗,广泛切开,彻底扩创,给予抗感染治疗,整个过程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治疗、加强看护等综合治疗手段[4]。扩创后使用抗菌网眼纱布覆盖创面,运用外用敷料包扎,依照渗液的实际状况换药1~3 次/d,换药时要注意查看创面坏死组织及分泌物状况[5,6]。待创面新鲜后,依照实际状况实行清创缝合、皮瓣转移等修复处理,直到彻底痊愈。

1.4.2实验组 患者施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①彻底清除坏死皮肤、筋膜层等坏死组织,详细查看皮肤创缘有无感染。若正常皮肤下存在坏死筋膜,则需要实行扩创,将其彻底清理干净,深部腔隙可以选择切开皮肤,使感染创面充分暴露,便于实施引流。②放入负压封闭材料,运用负压材料在创面上拓取创面外形,并实行裁剪或者拼接,裁剪时需要确保边缘和皮缘在同一水平上,若存在潜腔,应把负压引流材料充分填入,确保材料与创面紧密接触,不留死腔,便于引流工作的展开[7,8];③因为患者的创面一般较大,且坏死物质多,施行负压引流时容易出现堵塞情况,因此在负压材料下面可以依照创面的大小留置一根或多根冲洗管;④负压引流材料运用4 号丝线间断缝合固定在创周皮肤,对创面周围皮肤实行消毒处理,当其皮肤处于干燥状态时,运用生物半透膜封闭创面,冲洗管于就近半透膜处打孔引出,并用对合法封闭固定,半透膜封闭创面时应超过创缘至少5 mm[9];⑤在半透膜上依照创面大小打孔1 个或者多个,用吸盘式引流管施行封闭,在远端处连接中心负压源,把负压调整到-8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观察敷料塌陷情况及有无漏气;⑥在术后持续负压吸引期间需要密切注意引流液状况,查看引流管有无堵塞现象,是否持续有效;⑦5~7 d 后把负压引流材料打开,了解患者的创面状况,若创面组织生长不理想,则需要再次行负压治疗,直至肉芽组织新鲜后再施行皮肤移植手术[10]。

1.5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①症状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渗出、血性水疱及破溃情况进行评定,0 分:无症状;2 分:有轻度症状;4 分:中度症状;6 分:重度症状。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病情症状越严重。②术后恢复情况:肉芽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清创频率。③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后当天、术后6 d、术后12 d 及术后16 d 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总分10 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高。④生活质量评分:运用36 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患者的PF、SF、RP、RE、BP、GH、MH 及VT 实行评测,各项总分均为100 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渗出、血性水疱及破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性渗出、血性水疱及破溃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炎性渗出、血性水疱及破溃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肉芽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清创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当天,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16 d,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当天,且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术后当天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4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PF、SF、RP、RE、BP、GH、MH、VT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坏死性筋膜炎属于一种病情发展速度极快的感染性疾病,感染会顺着深浅筋膜进行传播,在受累的血管中产生血栓,造成皮肤及筋膜组织等坏死,常伴有毒血症、多脏器衰竭等,病变位置多发生在腹部、会阴及四肢[11,12]。坏死性筋膜炎有发病快速、累及范围广及病死率高等特征。坏死性筋膜炎以抗感染与彻底手术清创为主要医治方向。因坏死性筋膜炎累及的范围较广,感染腔隙交错相通,创面有大量渗出液,需要多次更换创面的敷料,因此会提升外源性及多种感染事件发生的几率,同时反复更换药物会增加患者的痛苦、难受程度,且疗效并不理想,给其术后医治带来巨大的困难。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渗出、血性水疱及破溃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性渗出、血性水疱及破溃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炎性渗出、血性水疱及破溃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肉芽生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清创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当天,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16 d,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当天,且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PF、SF、RP、RE、BP、GH、MH、VT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属于一种对创面实行持续、有效、全方位主动引流的医治方式,不受患者创面深浅、体位高低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较以往传统负压球引流等方式优势更为显著,属于处理创面的有效手段,获得临床研究人员及患者广泛认同[13-15]。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实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众多优势:①持续、均匀的负压吸引治疗,不会因为局部压力上升而发生组织缺血情况[16-18];②能持续、有效的吸出渗出液及炎性产物,且此技术具有全方位、主动引流的特点,有效避免了因死腔而导致的引流不畅形成局部脓肿的可能,达到了渗液零聚集的目标[19-21];③可以对创面小动脉实行扩张,改善组织的灌注,促进组织微循环的再次创建,加快肉芽组织生长速度[22,23];④有效吸除创周组织中过多的组织间液及炎性介质,充分发挥脱水、减轻毒素吸收的效果,局部水肿明显好转后血运状况随之改善。

综上所述,对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实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取得的效果十分理想,可加快创面肉芽成长与创面愈合速度,减轻疼痛程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膜炎负压炎性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NLRP3炎性小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研究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跑步健身须坚持足底筋膜炎添乱要设防
老来爱运动要防足底筋膜炎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