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10-16 03:04王松林李润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蛛网膜开颅栓塞

王松林 李润明

颅内动脉瘤主要是指颅内动脉血管由于先天发育不良或后天损伤等原因导致局部血管壁损伤,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局部血管壁向外膨大,从而形成囊状瘤体。这种疾病容易在患者紧张、用力、疲劳时,或血压突然升高时,出现动脉瘤破裂,进而引起颅内蛛网膜下腔出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2]。临床上对于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需要争分夺秒,早期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死率。目前,临床多选择开颅夹闭手术、介入栓塞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开颅夹闭手术治疗在近几年使用率较高,其拥有操作简单、止血快等临床优势,但是手术带来的创伤相对较大,严重影响预后效果。介入手术在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介入栓塞术作为最近兴起的新型手术,目前已经被临床普遍应用,其具有精准度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势,但是在操作上相对有些复杂[3,4]。为了进一步分析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的具体效果,本文旨在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开颅夹闭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展开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4 月~2021 年5 月本院收治的40 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20 例。常规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11、9 例;年龄48~75 岁,平均年龄(68.88±6.96)岁;动脉瘤位置:前交通6 例、中动脉7 例、后交通5 例、后循环2 例。研究组中男女例数分别为12、8 例;年龄49~78 岁,平均年龄(68.95±6.68)岁;动脉瘤位置:前交通7 例、中动脉5 例、后交通5 例、后循环3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实施早期救护:为患者进行降颅内压、缓解脑血管痉挛、补液等治疗;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CT 血管造影(CTA)等相关检查,结合检查结果确认手术方式。

1.2.1常规组 患者接受开颅夹闭手术治疗。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实施全身麻醉,根据颅内动脉瘤位置不同,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术中释放出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对动脉瘤局部进行保护,同时将瘤颈附近的各穿支血管、蛛网膜进行分离。结合手术期间观察到的动脉瘤情况,选择适合的动脉瘤夹将其夹闭。如果患者动脉瘤体积较大、瘤颈较长,同时可能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可在夹闭后使用细针进行穿刺,并将动脉瘤腔内的血液抽干净。手术结束后,选择尼莫地平进行静脉泵注治疗,治疗时间在1~2 周左右[5]。

1.2.2研究组 患者选择介入栓塞术治疗。麻醉方法同常规组,并在术前、术中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治疗,在患者全身肝素化后,可通过对股动脉进行穿刺,置入动脉鞘管、造影管。通过DSA 的辅助掌握动脉瘤实际情况,并结合载瘤动脉与动脉瘤的角度情况展开对微导管的塑形,使导管尖端处在动脉瘤瘤腔中部。选择弹簧圈进行动脉瘤栓塞,单次填塞弹簧圈后通过DSA 确认在动脉瘤瘤腔内,在栓塞满意后可再一次进行DSA,直到动脉瘤无明显显影后可终止治疗。手术治疗后3 h可将股动脉鞘管拔除,同时对穿刺点进行局部按压,按压30 min 后再进行加压包扎。术后给予患者尼莫地平持续静脉泵注治疗。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包括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时间。②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脑梗死、脑血管痉挛、慢性脑积水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分为前循环动脉瘤和后循环动脉瘤,前循环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85%~95%,好发部位为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瘤占30%左右,后交通动脉瘤占25%左右,大脑中动脉瘤占20%左右;后循环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5%~15%,最常见部位为基底动脉顶端分叉处[6,7]。颅内动脉瘤患者通常会出现破裂出血现象,多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临床医治,将会出现不可预想的结局,比如严重的患者会发生猝死,所以尽早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诊断和医治是极其重要的[8]。早期手术是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主要采用显微镜下开颅夹闭手术及介入栓塞术等方法[9,10]。开颅夹闭手术可以把蛛网膜下腔直接打开,将大量血性脑脊液释放出来,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动脉瘤颈夹闭率高,但开颅手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脑脊液漏和感染的风险,损伤脑组织。近20 年来,介入栓塞术兴起,其优点为微创[11,12]。术后患者的心理、生理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存在手术费用较高等缺点。本文经研究证实,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术的优势主要为微创,能够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但是手术期间需要大量栓塞材料,因此增加了治疗的费用,这也可能是该手术的制约因素之一[13,14]。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如果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因素必然与血管是否及时夹闭、术中脑组织是否损伤有一定关联,所以术后并发症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本文经并发症发生率分析,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因素,出现该种情况可能和介入栓塞术患者未及时将蛛网膜下腔血液清除,从而对血管刺激有关系,脑梗死和慢性脑积水是患者治疗后远期常见的并发症[15]。

综上所述,对于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对患者创伤较小,而开颅夹闭手术与介入栓塞术的并发症相似,因此,在没有经济压力的前提下介入栓塞术是最佳选择,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蛛网膜开颅栓塞
不同年龄段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机器人医生”,手速比人类医生快50倍
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两种不同切口开颅清除自发性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效果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