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效果研究

2022-10-16 03:04徐焕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胆总管胆道胆囊

徐焕成

随着糖尿病、肥胖以及高龄人群增多,人们机体运动量下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胆囊结石发病率呈递增趋势,进而诱发患者机体出现黄疸、胰腺炎以及上腹疼痛等症状,而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发病率也较高,若不尽早干预,可诱发患者机体出现感染性休克,对其生命安全非常不利[1,2]。临床中针对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治疗原则是将结石取出,并有效预防结石复发,进而多数选择手术干预,常规开腹手术具有切口大、术后机体恢复慢、易增加相关并发症等弊端[3]。近年来,微创技术逐步成熟,应用腹腔镜、胆道镜不仅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疾病复发,还可以保证预后效果[4]。本文就针对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不同方案开展治疗,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的价值与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21 年2 月本院收治的68 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比对组与测试组,各34 例。比对组男14 例,女20 例;年龄21~75 岁,平均年龄(55.21±9.32)岁。测试组男16 例,女18 例;年龄21~77 岁,平均年龄(54.89±9.4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通过血常规、腹部超声与腹部X 线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②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本次调研且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指征;②精神异常;③出血性疾病;④并发其他恶性肿瘤疾病;⑤存在严重血液传染性疾病;⑥聋哑者。

1.3方法 比对组:采用开腹手术方案治疗。通过腹部超声等检查确诊结石位置,麻醉成功后在右上腹部做纵行手术切口,探查胆总管、胆囊结石,对胆囊三角进行分离,对胆囊动脉、胆囊管游离,切断结扎,对胆囊剥离,再切开胆总管前壁,将结石取出,应用生理盐水对胆总管进行冲洗,用胆道镜再次确认结石是否清除干净,放置腹腔镜引流管、T 管引流。术后30 d,再次进行检查,若无残余结石,可将T 管拔出。

测试组: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方案治疗。麻醉成功后,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在操作孔置入腹腔镜等器械,辨认胆囊三角,解剖后对胆囊管游离,让肝总管、胆总管完全暴露,夹闭远端胆囊管,将胆囊管前壁切开,在胆囊管部位插入直角钳,扩张切开,在尿管、胆道镜置入后,应用取石网将直径<10 mm 的胆管结石取出,对于直径≥10 mm 的结石应用碎石术打碎后再取出,并应用生理盐水对胆道进行反复冲洗,应用胆道镜对结石进行探查,确认无残留后缝合胆囊前壁,将胆囊管切断后切除胆囊,最后放置引流管。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在院治疗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有效:通过腹部超声等检查确诊无残留结石,患者腹痛、黄疸以及胆绞痛等症状全部消失;改善:通过腹部超声等检查确诊有少量残留结石,患者腹痛、黄疸以及胆绞痛等症状较治疗前好转≥90%;无变化:通过腹部超声等检查确诊残留结石数量较多,患者腹痛、黄疸以及胆绞痛等症状较治疗前好转<90%;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改善)/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总分10 分,所得分值越低说明疼痛程度越低。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在院治疗时间比较 测试组下床活动时间(1.50±0.24)h、肛门排气时间(33.51±4.21)h 及在院治疗时间(11.35±1.21)d 均短于比对组的(3.24±0.42)h、(85.65±6.25)h、(18.45±2.0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在院治疗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在院治疗时间比较()

注:与比对组比较,aP<0.05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测试组治疗总有效率97.06%高于比对组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3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测试组疼痛评分(1.22±0.10)分低于比对组的(3.03±0.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分)

注:与比对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可导致机体出现腹痛等不适症状,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精神状态等方面均有不利影响,所以选择正确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疗非常重要[5]。临床中对于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治疗方案较多,其中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传统治疗方案为开腹手术,由于切口大,术中暴露时间长等因素,导致术后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几率偏高,而且机体愈合速度较慢,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影响[6-8]。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应用率逐步升高,针对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可选择胆道镜、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胆道损伤较小,利于医师精确操作,进而减轻对患者腹腔所产生的损伤,利于患者术后尽早下床,尽早排气,缩短住院时间[9,10]。胆道镜联合腹腔镜应用期间需多加注意以下几点:针对体积较大的结石、存在胆囊阻塞的患者不建议开展腹腔镜治疗,而且胆道镜操作时间不可过长,以免诱发胆瘘、乳头水肿、痉挛等情况[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测试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与在院治疗时间均短于比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双镜联合治疗的优势性与安全性更高,由于手术操作时间较短,机体暴露时间短,对机体所产生的损伤性较小,这不仅可保证患者机体舒适性,还可达到节省医疗费用等目的[12]。测试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比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双镜治疗效果更好,可对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进行有效清除,快速改善患者机体不适。治疗后,测试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比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双镜治疗可减低机体疼痛程度,确保机体舒适性,也证明双镜治疗对机体损伤性小等优势。

综上所述,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采用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还可促进术后尽早排气与下床活动,减轻机体疼痛程度。

猜你喜欢
胆总管胆道胆囊
早期护理对腹腔镜胆总管患者术后炎症应激的改善探讨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在急性胆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BillrothⅡ胃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影响因素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胆囊壁增厚怎么办?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的对比研究
胆道癌如何早发现
莫将小儿胆道闭锁当作黄疸
哪些胆囊“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