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2022-10-16 03:04宋新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肌瘤切口子宫

宋新玲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其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会出现经期延长或缩短、经期血量增加、尿频、排便困难等症状[1]。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而且还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子宫肌瘤是临床妇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疾病,多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增生所致[2],该病主要在30~50 岁妇女中多发。临床一般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不断更新。本文探索了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年龄23~43 岁,平均年龄(33.34±3.56) 岁;平均病程(13.12±2.04) 个月;平均肌瘤直径(4.41±1.45)cm。观察组年龄21~42 岁,平均年龄(33.12±4.57) 岁;平均病程(13.34±2.12)个月;平均肌瘤直径(4.24±1.12)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行彩色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充分了解病情的严重性,术前30 min 给予抗感染等基本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取仰卧位,腰硬联合麻醉,进行腹部切口、剖腹探查等,按要求先切除子宫肌瘤,再缝合切口。观察组患者应用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取膀胱截石位,全身麻醉后在脐带周围作弧形切口,在此基础上缓慢插入气腹针,注入适量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气腹,将气腹压力控制在12~14 mm Hg(1 mm Hg=0.133 kPa)。根据需要慢慢插入腹腔镜,分别插入10 mm 和5 mm 的两个导管。采用腹腔镜探头仔细探查患者腹部,常规子宫肌瘤瘤体注射垂体后叶素6 U,若腹腔有积液,需要先将积液排出,之后采用电凝针有效分离包膜和肌瘤组织。切除子宫肌瘤后用生理盐水快速冲洗盆腔,降低腹部压力,缝合伤口。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痛觉应激生化指标、卵巢功能指标。临床恢复指标包括术后下地活动时间、胃肠道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痛觉应激生化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细胞P 物质、前列腺素E2。卵巢功能指标包括LH、FSH、E2。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胃肠道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恢复指标比较()

表1 两组临床恢复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手术前后卵巢功能、痛觉应激生化指标比较术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细胞P 物质、前列腺素E2、LH、FSH、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细胞P 物质、前列腺素E2、LH、FSH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卵巢功能、痛觉应激生化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前后卵巢功能、痛觉应激生化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0~50 岁妇女中。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孕激素的过度分泌密切相关,其会加速宫内细胞的增殖,最终导致肌瘤的形成,其临床特征为腹腔积液明显,月经过多,排尿困难,对女性健康有较大影响[3]。有关资料显示,>35 岁女性子宫肌瘤的发生比例高达25%,其病因尚不明确,原因可能很多,包括自身体质、环境、心理等多方面[4]。大多数子宫肌瘤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在其他疾病中才出现,只有少数患者会出现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

针对子宫肌瘤,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传统开腹手术一直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重要手段,尽管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手术切口大,时间长,术中大出血,术后疼痛严重,并发症多,还会出现术后低热反应、肠粘连、切口感染等。近几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微创手术越来越受患者欢迎,具其有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预后良好等优点,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胃肠道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腹腔镜下视图清晰,可避免解剖结构不清引起的组织损伤,保证子宫生理功能正常,盆底解剖完整,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6]。传统开腹手术容易引起非良性出血及附着损伤,具有切腹面积大,术中出血多,对腹腔干扰大,伤口疼痛重,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等问题。另外,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细胞P 物质、前列腺素E2、LH、FSH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由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不需要切割太多的组织,只需在腹部打几个小孔放置器械,因此切口小,软组织剥离少,可以有效减轻疼痛[7,8]。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在腹腔封闭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会对盆腔造成干扰,对腹壁损伤小,恢复快,因此对卵巢功能损害较轻。

尽管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由于操作人员的经验以及腹腔镜手术的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作为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其被普遍认为有以下优点[9-12]:①可以保持女性盆腔内环境的稳定,尽量减少术中感染;②手术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范围明确,操作方便,可降低手术对周围组织损伤程度;③保持子宫功能完全正常,在腹腔镜下剔除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把握好适应证即可。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微创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并发症少,可减轻痛觉应激,加速临床恢复,维持卵巢功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肌瘤切口子宫
非脱垂子宫应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探究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跟踪导练(五)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治疗子宫肌瘤视大小及位置而定
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