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全切术和次全切术治疗甲状腺多发结节临床疗效和预后研究

2022-10-16 03:04靖帅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结节实验组常规

靖帅

甲状腺多发结节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良性结节,另一种是恶性结节[1],临床上一般多为良性结节。甲状腺多发结节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机体内没有足够的微量元素,患者的生活方式不规律,不良的生活习惯等[2]。甲状腺多发结节会对患者造成诸多影响,对甲状腺周围的正常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会出现局部组织缺血[3]。在没有及时控制病情的情况下,患者的结节会快速发展,并引发多种并发症,进而促使癌变的风险更大[4]。为此,本文主要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和次全切术治疗甲状腺多发结节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21 年2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50 例。常规组患者年龄31~50 岁,平均年龄(43.78±3.21)岁。实验组患者年龄33~54 岁,平均年龄(43.65±3.5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 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首先进行全身麻醉,使患者保持正确体位,即仰卧位。切口位置选择患者锁骨上方1 cm 处,切口长度约为6 cm。将患者的颈阔肌、皮下组织、颈部深筋膜切开。然后,明确患者的甲状腺动脉,将其主干部分和前支部分进行有效分离,实施结扎后将前支切断。期间需要保留患者的甲状旁腺,手术结束后需要留置引流管。

1.2.2实验组 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使患者保持正确的仰卧位,切口位置的确定以及具体切口长度和常规组相同。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认知和了解,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而有选择性的进行切除。若患者出现下位甲状旁腺位置过大,可以将其下动脉进行保留;若患者的甲状腺位置比较高,切断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开上极血管。同时注意保护患者喉返神经,防止其出现受损情况,对于甲状腺的两侧上极需要进行适当保留,而具体的保留部分一般<25%。手术结束后需要留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临床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越高,治疗效果越差。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经过相关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经过相关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经过相关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未治疗前基本一致。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比较 常规组中,2 例患者出现喉返神经损伤,3 例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4 例患者出现甲状旁腺损伤;实验组中,1 例患者出现喉返神经损伤,2 例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3 例患者出现甲状旁腺损伤情况。实验组出现5 例复发情况,常规组未出现复发情况。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2.00%与常规组的1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复发率0 低于实验组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109.44±15.23)min、住院时间(8.57±0.88)d 均短于常规组的(138.68±24.42)min、(10.45±1.08)d,术中出血量(78.78±19.35)ml 少于常规组的(109.65±23.6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中,30 例显效,18 例有效,2 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常规组中,31 例显效,16 例有效,3 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的形成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因素是患者的甲状腺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退行性病变,第二种因素是患者的甲状腺出现了炎症,第三种因素是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5,6]。基于以上三种情况,便可能会产生甲状腺结节,其中,有可能是单一性结节,也可能是多发性结节。经过相关调查统计,多发性结节更为常见,并且发病率相对来说更高一些,在没有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其会出现恶化的几率也更高一些[7,8]。根据临床观察,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一般会出现甲状腺肿块,并且用手能够感受的到肿块的位置以及大小[9,10]。当一段时间过后,还没有控制住病情的话,患者便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并且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疼痛感,进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难以进行正常工作[11,12]。当下,对甲状腺多发结节进行治疗主要有两种方式,全切术和次全切术。二者的区别简单来说,前者是将患者的甲状腺通过手术进行全部切除,而后者是将患者的甲状腺通过手术进行部分切除,从而对部分甲状腺功能进行有效保留。方式不同,产生的治疗结果是有所差异的。本研究可以得知,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2.00%与常规组的1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复发率0 低于实验组的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术时间(109.44±15.23)min、住院时间(8.57±0.88)d 均短于常规组的(138.68±24.42)min、(10.45±1.08)d,术中出血量(78.78±19.35)ml 少于常规组的(109.65±23.6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控制和有效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患者的健康,避免癌变出现的可能性。

总之,运用甲状腺全切术和次全切术对甲状腺多发结节疾病进行治疗均有良好疗效,甲状腺次全切术术中出血量更少一些,由此促使患者恢复的更快一些,安全性更高;甲状腺全切术的患者术后无复发情况,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猜你喜欢
结节实验组常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常规之外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查出肺结节,先别慌
了解这些,自己读懂甲状腺B超报告
甲状腺结节能 自己消失吗?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