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分析

2022-10-16 03:04李会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软胶囊达拉神经功能

李会媛

脑梗死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因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引起以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特征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等特点,一旦发生,若未能进行及时有效治疗,伴随病情进展,可诱发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极易造成死亡、残疾等严重后果[1-3]。目前,药物是临床治疗脑梗死的主要方式,早发现、早治疗可缓解症状、控制病情,促进功能恢复,因此,探寻高效、安全用药方案于脑梗死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4]。本次研究选取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脑梗死患者展开平行对照研究,比较不同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本院收治的90 例脑梗死患者展开平行对照研究,以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45 例。对比组男24 例、女21 例;年龄38~75 岁,平均年龄(56.33±10.47)岁。研究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39~75 岁,平均年龄(56.72±10.4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脑梗死诊断指南与标准;②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真实、可靠;③研究向医院伦理委员会报备且在通过审核批准后执行。排除标准:①对研究用药存在过敏史、禁忌证者;②正参与其他研究、试验者;③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取30 mg 依达拉奉稀释于适量0.9%氯化钠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于30 min 内滴注完成,2 次/d,共治疗2 周。

研究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依达拉奉用药与对比组一致,口服丁苯酞软胶囊,3 次/d,0.2 g/次,共治疗2 周。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血清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①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头晕、恶心等相关症状消失,NIHSS 评分减少≥90%;有效:相关症状改善明显,NIHSS 评分减少50%~89%;无效:不符合显效、有效判定标准[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采取NIHSS 量表(0~42 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采用ADL 量表(0~100 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6]。③血清因子水平,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C 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见不良反应有皮疹、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比组患者NIHSS 评分(17.47±2.39)分、ADL 评分(55.26±5.35)分,与研究组的(17.51±2.35)、(55.19±5.28)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80、0.062,P=0.936、0.950>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8.57±1.31)分、ADL 评分(72.25±7.07)分均优于对比组的(12.33±2.06)、(64.17±6.4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32、5.668,P=0.000、0.000<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比组比较,a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对比组患者C 反应蛋白(19.66±3.45)mg/L、血同型半胱氨酸(17.38±3.12)μmol/L、D-二聚体(4.15±0.86)μ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30.78±25.65)pg/ml,与研究组的(19.47±3.51)mg/L、(17.41±3.26)μmol/L、(4.16±0.87)μg/ml、(131.08±25.57)pg/ml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9、0.045、0.055、0.056,P=0.796、0.965、0.956、0.956>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 反应蛋白(9.69±2.87)mg/L、血同型半胱氨酸(7.59±2.12)μmol/L、D-二聚体(1.41±0.26)μg/ml 均低于对比组的(12.48±3.03)mg/L、(10.44±2.65)μmol/L、(2.01±0.57)μ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92.42±30.57)pg/ml 高于对比组的(165.08±28.48)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484、5.634、6.424、4.390,P=0.000、0.000、0.000、0.000<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对比组比较,aP<0.05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比组中发生1 例恶心呕吐、1 例食欲减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研究组中发生1 例皮疹、1 例恶心呕吐、1 例食欲减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3/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P=0.645>0.05)。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在短时间内消退,并未对临床效果造成较大影响。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多发脑血管疾病类型,主要病因包括局灶性血液供应障碍、血液成分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同时,吸烟、饮酒以及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也是脑梗死的高危诱发因素[7]。近年来,在不良生活行为、老龄化进程加快等诸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脑梗死发生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8]。药物治疗作为临床治疗本病的主要方式,由于脑梗死治疗时间窗窄,因此,在疾病早期予以高效、安全用药方案是控制疾病进展,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结局的关键所在[9]。

依达拉奉、丁苯酞软胶囊是现阶段临床治疗脑梗死的常用药,其中,依达拉奉为自由基清除剂,当其进入机体,可有效改善梗塞周围局部脑血流量的减少,阻止脑梗死、脑水肿进展,同时,还能够清除自由基,缓解神经症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10]。丁苯酞软胶囊是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其可以作用于脑梗死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发挥强效抗脑缺血、抗血栓形成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进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脑能量代谢、缺血区微循环及血流量,另外,丁苯酞还能够提高抗氧酶活性,抑制炎症反应[11,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 评分、ADL 评分均优于对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包括C 反应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均低于对比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于对比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在短时间内消退,并未对临床效果造成较大影响。结果说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卓著,分析原因在于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化差异性,单药治疗存在局限性,联合用药可弥补单药治疗的不足和局限,发挥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期间,采取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取得理想临床效果,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血清因子水平,且联合用药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软胶囊达拉神经功能
软胶囊崩解迟缓问题及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肠溶性软胶囊的研究进展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天然维生素E真的“天然”吗?
胶囊牛产新技术分析
门达拉湾酒店的特色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