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采取抗阻力运动训练的效果分析

2022-10-16 03:04常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上臂淋巴上肢

常琳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且其年龄与发病率成正比增长,死亡率迅速上升[1]。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但无论何种手术,为了预防疾病复发和乳腺癌原发转移,术中都需要淋巴结清扫,淋巴结清扫会破坏患者的解剖结构,造成淋巴管破坏,导致淋巴水肿,发生疼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肢体活动[2]。临床表现为患者乳头溢液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甚至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等症状,其也由患者术后感染引起,会导致患者肢体运动受限,引起运动功能障碍,并会加重患者疼痛,延缓术后恢复[3]。科学的康复方法对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抗阻力运动训练又称为抗阻运动或力量训练,其主要目的是训练人体的肌肉,利用患者身体克服阻力达到肌肉力量增加的目的,其强调循序渐进,对患者有节奏地进行负重训练,刺激患者肌肉代谢,加速其淋巴循环,预防淋巴水肿,能刺激挤压患者局部肌肉组织,促进其淋巴回流,减轻肢体水肿[4]。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各部位的具体情况实施具体抗阻力运动,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患者恢复,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采取抗阻力运动训练的效果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大连市友谊医院普外二科收治的60 例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4.15~57.29 岁,平均年龄(52.13±2.10)岁。试验组患者年龄44.91~57.92 岁,平均年龄(52.06±2.5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中国癌症协会关于乳腺癌诊疗规范中相关标准,均行手术治疗;患者年龄30~70 岁,生命体征稳定;术前患肢功能未受影响,经钼靶摄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确诊;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其他部位存在恶性肿瘤;存在深静脉血栓;存在手术禁忌,术前观察患肢功能异常;存在精神或认知疾病,不能配合本研究;存在肿瘤转移、伴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存在与肺、肾、心等重要脏器有关的疾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清洁患者手部,从手指一直到关节处,保证手部清洁,之后涂抹润肤乳降低术后感染。在水肿比较严重的部位进行淋巴管道的按摩,操作手法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促进淋巴回流。使用弹力绷带护住患者上臂手肘,让患侧肢体抬高,保持高度于胸壁水平之上,保证淋巴回流正常。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抗阻力训练,具体如下。第一阶段:在术后2 周内进行,指导患者握拳、屈肘、抱肘、体展等运动功能康复训练。2 次/d,30 min/次。第二阶段:在术后3 周进行抗阻力练习,在锻炼前5 min 进行热身运动,主要包括肩部环绕、手臂环绕等,持续时间为5 min,之后行弹力阻力带侧平举与弯举,患者采取站立位,双手握住弹力带,踩在脚下,肩部用力缓慢抬举至水平位置,坚持1 s 后放下,注意配合呼吸运动,手臂上举时吸气,放下时呼气,患者保持脚踩弹力带不变,双手握住弹力带的两端,拳心向前,双手同时屈臂上拉至腰部位置,保持1 s,之后放下,同时配合呼吸,上拉时吸气,放下时呼气,身体得到恢复后,加大抗阻力的运动量,术后7 周,双脚并拢,选取2 kg 哑铃,双手握住于体侧,大臂贴身,维持固定,屈肘抬起哑铃,在胸部位置保持2 s,之后放下,保持直立,屈肘抬起哑铃,在胸部停留2 s,缓慢放下,患者站立,肩部下沉,举高哑铃做圆弧动作。坚持15 min/d,2 次/d。术后3 个月,可以配合进行舒展运动,侧推拉、甩手、扩胸、侧举等。坚持到术后4 个月。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上臂周径差、上肢体积差、上肢淋巴流量、干预后淋巴水肿情况。在患者的肘部以上7 cm 处用皮尺测量其两侧上臂周长差,将患者手指置于指定的盛水容器中,测量溢出水量,同时用放射性核素测量其患肢淋巴流量。淋巴水肿判定标准:用软尺测量其肘部横纹向下7 cm 的位置,与健侧比较,相差>2.0 cm 者诊断为淋巴水肿,≤2.0 cm 者诊断为无淋巴水肿。水肿程度分为轻、中、重度,差值<3.5 cm 为轻度,3.5~5.5 cm 为中度,>5.5 cm为重度。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上臂周径差、上肢体积差、上肢淋巴流量比较 试验组患者上臂周径差(2.52±0.15)cm、上肢体积差(249.05±3.13)ml 均小于对照组的(3.79±0.19)cm、(401.42±3.20)ml,上肢淋巴流量(16.95±1.13)Count/s 大于对照组的(11.55±1.10)Count/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上臂周径差、上肢体积差、上肢淋巴流量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上臂周径差、上肢体积差、上肢淋巴流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后淋巴水肿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淋巴水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淋巴水肿情况比较[n(%)]

3 讨论

乳腺癌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目前,乳腺癌的发病原理尚不清楚,由于乳房是许多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故患者雌激素水平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存在关系[5]。多数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术后会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上肢淋巴水肿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手术会导致血液返流障碍,同时清理淋巴结会导致出现上肢淋巴水肿,对于手术后正在接受化疗、放疗的患者发生率更高,给患者带来痛苦[6]。目前初步估计,该疾病的患病率为22.51%~41.25%,这取决于患者接受的治疗类型和评估方法,淋巴水肿持续时间非常长,可持续7~8 年,甚至更长,研究显示,以上症状与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显著下降有关[7]。上肢淋巴水肿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复发率,缩短其生存率。目前关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8]。抗阻力运动训练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皮肤感染风险,疏通淋巴管,同时能使患者的肢体承受均匀的压力,改善其上肢淋巴水肿的症状,减轻临床症状[9,10]。术后适当的力量训练对改善患者的生理状况有显著作用,可减轻患者淋巴水肿症状,改善术后后遗症,增强患者肌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通过等张力训练、等长训练等肌肉阻力训练,加速淋巴循环而预防其水肿[11]。阻力训练通过减少患者皮下组织的厚度以及增强引流淋巴的功能缩小患者手臂周长,同时持续的肌肉收缩可以增加患者的肌肉耐力,改善其上肢淋巴流量及上肢功能,同时,抗阻力运动训练可以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这可能与患者心肺耐力显著改善有关[12]。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上臂周径差(2.52±0.15)cm、上肢体积差(249.05±3.13)ml均小于对照组的(3.79±0.19)cm、(401.42±3.20)ml,上肢淋巴流量(16.95±1.13)Count/s 大于对照组的(11.55±1.10)Count/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淋巴水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取抗阻力运动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淋巴水肿,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上臂淋巴上肢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6件事护好脆弱的淋巴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超声引导上臂中段神经阻滞对前臂改良穿支皮瓣V—Y治疗患者术后肢端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做做字母操缓解肩颈痛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照顾——乳癌康复者的隐忧
乳腺癌根治术后家庭功能锻炼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