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采取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效果探讨

2022-10-16 03:04王蕾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肢体乳腺癌评分

王蕾娜

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近年随着根治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其5 年总生存率达到70%以上[1],患者在获得长期生存益处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良反应的威胁。随着近年生物和基因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从单纯的手术治疗发展到以多种科学技术交叉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策略时代,但放疗仍是临床治疗的重要途径,是保乳治疗重要组成部分,其能显著提高局部肿瘤控制率,增加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2]。据研究,无放疗手术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是放疗患者的3.35 倍。随着如精密放疗等放射技术的发展,放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放疗过程中不可避免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3]。长期放疗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水肿会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同时放疗对皮肤损伤极大,如何减少放疗患者皮肤的损伤以及提高放疗后的生活质量,稳定其情绪,已经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常规康复方法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改善皮肤损伤程度。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方法,其操作模式具有综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本次研究中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0 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5~58 岁,平均年龄(49.20±5.22)岁。试验组患者年龄36~58 岁,平均年龄(49.08±5.0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治疗指南中关于乳腺癌诊断标准,并接受乳腺癌放疗;年龄20~80 岁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符合乳腺癌切除术及放疗指征患者;病理类型为浸润性癌,皮肤反应为Ⅱ级以上,放疗前完成辅助化疗患者;近期无上肢损伤史患者。排除标准[4]:存在严重认知和语言功能障碍患者;存在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存在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存在药物过敏史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存在精神障碍和智力迟钝患者;男性乳腺癌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康复方法,患者放疗前检查皮肤状况,放疗期间保持干燥清洁,放疗后提醒患者注意皮肤保护,严禁患者划伤皮肤。在放疗期间用柔软湿毛巾轻轻擦拭皮肤,根据自身皮肤状况选择无刺激性的保湿产品。放疗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和食欲不振,导致营养不良,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管理,鼓励其多食用富含维生素以及高蛋白的食物,多食新鲜的瓜果蔬菜,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饮水,从而促进放疗期间毒素的排出,减轻放射区域皮损程度。试验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采取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放疗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回流梗阻现象,从放疗后开始每天伸开握紧拳头3~4 次,逐渐上升到肩部,促进血液循环。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放疗过程中如果皮肤有发热、潮红情况,叮嘱患者衣物宽松,避免摩擦,如果出现脱皮涂抹药物,提高舒适度,照射剂量达到60 Gy 时会有水肿、溃疡、坏死等情况出现,应用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商品名:贝复济)外喷。放疗结束后患者采取卧位,进行上肢和颈部肌群的锻炼,包括抖掌根、手搓、屈颈、伸背等,在按摩辅助下,通过肌肉的放松运动加速淋巴流动,防止可能出现的水肿,减轻患者颈、肩的不适,3~6 次/周,持续10 周;第二阶段:对上肢采用主动动作辅助进行收缩上臂肌和肩肌运动。借助颈部的力量逐渐拉扯患者腋下纤维组织,解除粘连,并逐渐增加肩关节活动度,以促进患者上肢肩关节功能恢复,1~5 次/周,持续10 周;第三阶段:在家进行锻炼,采用阻力训练,每组肌肉交替运动,局部与整体相结合,采取肩关节屈、外展、内收,可增强肩关节三角肌、进行肱二头肌、三头肌和肋间肌群的力量,1~5 次/周,持续10 周。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SAS 和SDS 评分 采用SAS 和SDS 评价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心理状态变化,SAS 有13 个项目,SDS 有15 个项目,每个项目根据行为时间长短分为无、少量、较多和非常多4 个选项,分别得0、1、2、3 分,总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和抑郁越严重[5]。

1.4.2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主要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绪功能5 项,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佳[6]。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肿瘤相关死亡的重要疾病。手术治疗是临床首选,手术需切除患者全部乳房,其常对正常神经、血管造成损伤,并且需要切除腋窝淋巴结,其会限制患者肢体内收、外展和举重功能,同时患者缺乏足够的运动,很容易引起关节水肿或肌肉萎缩。近年随着生物和基因技术的发展,其取得了新的进展,已经发展到以生物学行为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方法,但放疗仍是重要的术后治疗方法,其可以减少局部复发率[7,8]。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的出现,放疗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仍不可避免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疗相关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局部皮肤损伤等,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创伤[9]。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干预,减少患者放疗过程后的创伤,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0]。本研究在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前提下,分别对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方法及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SAS 评分(40.50±2.21)分、SDS评分(42.96±2.1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2.80±2.18)、(51.71±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绪功能分分别为(25.10±2.31)、(32.41±3.01)、(37.31±4.00)、(36.22±3.12)、(38.31±2.6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14±2.20)、(29.41±3.12)、(24.01±3.14)、(30.01±3.15)、(34.01±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患肢淋巴循环和局部血流,减轻水肿程度,提高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促进血液循环,皮肤组织血氧状态恢复,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减轻机体不适,提高生活质量[11,12]。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采取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明显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肢体乳腺癌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基于安全多方计算技术的隐私保护打分系统设计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肢体语言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双周最佳阵容
男性也应注意乳腺癌
肢体写作漫谈
太干净的女性易患乳腺癌
吃错了 小心得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