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经典化学史素材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2-10-17 05:45王佩巾王慧芳祁大焱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化学思政学科

左 玉 王佩巾 王 雪 王慧芳 祁大焱

(1.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山西晋中,030619;2.太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化学史素材在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包括化学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段历史史实,更包含了化学研究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素养、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1,2]。通过对化学史素材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可以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美育等功能,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3]。本文挖掘经典化学史素材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见表1),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其融入教学过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还能让学生学习化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也使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相应的提升。

表1 经典化学史素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一、结合名人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结合化学史素材开展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政教育。比如带领学生回顾我国古代化学的重要思想和成就、化学家的优秀事迹,感受其对世界化学发展的贡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文化自信[4]。再如通过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和他所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告诉同学们,侯氏制碱工艺流程得到了极大缩减、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仅解决了当时国内急需纯碱的需求,而且解决了制碱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成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使得中国化学工业前进了一大步,他身上体现的爱国精神和报国理想值得新一代青年人学习。化学史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既隐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实践,也蕴含着化学家们对于化学学科的热爱和对人类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把这些素材背后蕴含的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信心与自豪感,引导学生们认识到要担当时代使命,学好专业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

二、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素材中的化学知识,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和文化价值,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途径。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长期从事采矿、冶金、酿造、制陶、炼丹等工艺,他们所积累的生产知识和经验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火药是四大发明之一,春秋时代就已经运用于民生生活,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我国出土的青铜礼器作为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金属材料铜合金的素材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可让学生感受古代艺术家精湛的技术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中国盛产陶瓷器,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中以唐三彩为典型代表,三彩以铜、铁、锰等元素的矿物作为着色剂,在高温作用下形成多彩的颜色……将上述传统文化素材融入化学教学中,能使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和历史感,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悠久光辉文明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三、结合社会现实,树立学生敬畏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绿色生产意识及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从根源上杜绝非绿色生产和不安全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环境污染的危害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如在课堂上展示关于排放重金属污染物污染水源和居民身体健康的视频案例及资料:2003年湖南省浏阳市镉污染事件,2009 年发生的河南省济源市血铅超标事件,2010 年的食物地沟油事件等……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并科学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学生善于用化学手段改变环境的能力以及爱护环境、敬仰生命的社会责任感[6]。再如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背景下,北京冬奥会兑现碳中和办赛承诺,许多场馆都采取绿色能源供电,冰场采取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技术,实现碳排放全部中和,引导学生了解低碳行动的意义及措施,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国能源转型、技术进步发挥化学学科教育的正能量。

四、结合哲学理论,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过程都是不断积累、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些正体现了辩证否定观,学生们可以从哲学理论中思考人生、社会、自然,可以认真思索、认识真理[7]。化学史教学内容中很多章节都有哲学思想的存在,如在17 世纪中期,由波义耳提出的科学的元素概念,这是化学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其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四素说”和古人提出的“三要素说”,把化学正式确立为一门科学。再如有关炼丹术的书中介绍的种种方法虽然炼制不出长生不老的丹药,但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化学变化和化学原理却为化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这些素材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每一项科学成果的背后都蕴含着马克思唯物辩证法和方法论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将正确的哲学思想融入自己学习、生活与工作的自觉性。

五、结合时政热点,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师可以联系当下发生的社会时政热点,结合化学对当今社会所带来的价值与影响,使学生由化学史素材联想到为人处世的道理,鼓励学生在激烈的交流与讨论中发现事物的本质、探寻真理、敢于质疑,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结合天津大爆炸、盐城响水化工厂爆炸等社会时政热点,可以培养学生在当今网络极速发展、多种思维激烈碰撞的年代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良性发展,成为自信担当的强国一代[8]。新冠疫情时期,化学这门学科也发挥了独有的作用,84 消毒液、医用酒精等消毒用品逐渐被人们关注和使用,健康的生活和社交方式也逐渐被养成,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和科学防疫意识,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化学品。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建构模型,学会获取证据,学会建构知识[9]。

六、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美育教育

在化学学科中渗透美育教育,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其实质就是感受化学在发展过程中同时维持着内外和谐的美妙。化学的发展史,经历了从远古时期的钻木取火到近现代时期各式各样的清洁燃料的发现,从远古时期的以物蔽体,到近现代时期的各种材料的衣物面料……化学在发展,科技在进步[10]。化学发展过程中所伴随的化学符号美、化学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对称美、化学实验美以及化学家的人格美,无一不在深深地震撼着、影响着学生们的心灵。例如化学符号用短短几个英文字母却构成了成千上万种物质,我们可以用化学语言对每一种化学物质命名,且这种语言能准确而简洁地表达化学信息,是化学界独有的交流语言,不分国界。再如构造各异、功能各异的实验仪器,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圆底烧瓶、蒸馏装置、漏斗、坩埚、酒精灯等等,无不体现着科学家们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化学实验现象通常包含着色彩、温度以及光热变化,学生通过这些现象感受着化学的变化美。教师运用这些化学史素材打造“真、优、美”的化学课堂,将抽象晦涩的化学知识赋予美的意涵,培养学生们积极进取、活泼开朗的个性品质[11]。

化学学科知识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载体,还是学生与生活、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如果教师能够更深层次地引领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思政教育,将会对学生认识化学本质、理解化学原理、形成化学思维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化学思政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