纾解县市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数字化转型之“困”

2022-10-18 06:09陈叶犀
中国商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机关行政

◎文 陈叶犀

数字产业化的成型标志着我国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5G技术、物联网、“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充分的外部条件。本文以提高我国县市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效率为目的,通过对Y县的调查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县市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建设、技术层次及专业人才三个方面,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建议。

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是县级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职责。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部分县级行政机关开始尝试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使国有资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但由于配套制度、人才等方面的问题,部分地方数字化转型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所取得的成效与预期有一定差距。

Y县位于我国中部,其社会经济结构、行政管理与国内大多数地区相似。本文通过调查该地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县级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县级行政机关国有资产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创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许多传统产业在积极拥抱数字经济的过程中,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数字经济已成为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基层行政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大数据以及信息化技术推动了服务创新,为各级政府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治理效率、提升了治理效能。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行政机关主动适应当前经济形势,调整传统治理模式,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如在协调、监督、保障、制度规范等方面突破原有框架,结合现实情境和新兴技术手段寻求治理模式的创新等,成为大势所趋。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规划》共提出了8项“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数字经济是数字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因此,县市级行政机关必须在相关方面做好跟进工作。

县级行政机关国有资产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国有资产是机关单位履行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保障,开展国有资产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是必然选择。但在转型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结合Y县的国有资产管理现状,本文认为,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技术及人才三个方面。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管难度大。县级行政机关以服务人民为目的,资产购置维护更新等费用均由国家财政承担,难以通过数据量化来确定其使用效率;另外,部分国有资产由多个部门共同使用,难以界定其责任主体。二是管理制度缺失。国家颁布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但很少有单位研究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地方部门管理制度。

具体到Y县,根据当地机关事务管理局数据资料,在全县154家独立运行的单位中(包括党政机关、群团组织、各乡镇及机关二级单位等),对所属国有资产管理有明确细则的仅有72家,占比不足47%;而在日常管理中,设有专门机构的仅有23家,占比不足15%。

数字化程度低、信息碎片化是部分县级行政机关国有资产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阻碍。要做好县级行政机关管理工作,不仅要完善本部门制度化建设,更要形成部门间的协同机制,但实际远未达标。

从Y县实际来看,部分单位虽然完成了县级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线上录入,但资产管理信息既没有形成基于数字化系统的内部集成、开放的管理体系,也没有实现区域信息共享,无法实现跨部门的国有资产协同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资产出现使用次数不多,某个单位急需而有些单位存在闲置的情况,因为单位之间沟通不畅、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在购买环节,县内各单位只能根据自身需要编制采购计划,无法站在全局层面考虑问题,导致重复购买、使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系统须具备较高的安全系数,能够抵御各种网络病毒的攻击,因此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初期,这些人既要懂业务,也要懂技术,不仅能够掌握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技能,也要精通电脑操作技能,这对县级行政机关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人事方面来看,以Y县为例,根据人社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股数据,2016年至2021年五年间,地方公职人员累计招录476人,但有计算机及信息数据相关专业背景的只有74人;具体到县财政局,全局190名员工,具备计算机专业技能者不足20人,在数据中心专职负责数字化管理的人员仅有5人。另一方面,县级行政机关人员结构较为稳定,进行数字化转型后,虽可进行相关学习培训,但受到固性思维等影响,大多学习成效不佳,知识更新速度较慢。

县级行政机关国有资产数字化转型招数

提升县级行政机关国有资产数字化转型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县级行政机关在开展国有资产数字化转型工作时,全体体院都必须要认识制定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对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重要性。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健全县级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地方县市要以国家颁布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为基础,综合各单位现有的规章制度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统筹规划地方各单位国有资产的采购、处理、使用及维护,确保国有资产无闲置、不浪费,这是全面实现资产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二是强化监管、责任到人。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使用以及归口进行清晰界定;以各机关单位为基础,对单位内部资产使用情况开展定期全面排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县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应当按规定,对各局办单位的资产台账情况进行核对,确保国有资产账实相符、家底清楚,为顺利开展资产管理数字化转型夯实基础。三是制定相应的绩效考评细则。 无考评、不积极。对价值较大、使用频率较高、相对重要资产的购进、使用、处置等应纳入考评管理,启动对闲置浪费、不当使用、违规处置等问题的问责机制,促使各机关管理人员自动自觉提升管理意识,强化管理工作。

为促进县级行政机关国有资产数字化转型,应对各部门现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提升数字化程度,以实现资源共享及跨部门协同,具体操作上则应先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例如在Y县,可以当前部分局办单位现有的系统为基础,对其进行梳理、整合,并形成跨部门的网络共享体系,所有非涉密的国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均通过该系统处理。作为全域性的网络系统,其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第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覆盖全县各单位全部国有资产,通过数字化平台提升资产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统筹规划各部门间的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报废,提升使用效率,规范处理过程。第二,在系统操作方面,充分考虑县级行政机关特点,遵循人性化理念,降低对操作者操作技能上的要求。第三,与各机关现行财务软件对接,实现资产变动及时、同步,保证账实相符。

专业化人才建设应以后期培养为主,前期引进为辅。根据Y县的情况,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为推动国有资产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在不违背国家政策及地方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在制订地方年度人才引进计划时,酌情增加引进具有计算机及信息数据相关专业背景的事业编制人员。

二是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及各县直单位、乡镇政府等要适当增加数据中心人员数量,设置专门人员负责资产管理数字化工作。建议平均每个基层单位增设1-2人,其中至少有1人专职负责资产管理数字化平台的运作维护。

三是对现有人员开展定期专业培训,或组织人员前往其他地区学习先进的国有资产数字化管理经验;但要注意学考结合,特别是对于部门分管领导及负责资产管理工作的员工,其培训成绩应作为评优考核依据,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增强其数字化管理的专业素养。

国有资产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县级行政机关需要关注和大力推动的工作之一。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健全县级各行政机关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监督、考评监督责任到人,考评与绩效挂钩。其次,在技术层面上,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数字化程度,构建统一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以实现地方各单位资源共享、跨部门协同。此外,在人才方面,需要通过前期引进和后期培养相结合,来实现人才优化,主要以后期培养为主。通过开展定期专业培训,走访交流和学习先进经验等方式,提升专业人才综合素养。同时,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数据中心人员数量,设置专职负责人。

总而言之,县级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但同样要认识到,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不断更新国有资产管理理念,探索可行的数字化管理创新路径,为行政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机关行政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沪检“未保”以案说法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浅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五年规划”加强国有资产监督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机关党建共建联建 结对帮扶精准发力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和措施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