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郁和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对患者神经肽类物质、胃动力调节激素的影响*

2022-10-18 13:59代景娜陈涛郭六玲张士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类物质证候食管

代景娜,陈涛,郭六玲,张士金

1 河南中医药大学人民医院(郑州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2 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胃动力障碍性疾病,若未积极治疗,可引起多种继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以往临床多给予抑酸、黏膜保护剂、促胃动力等药物治疗,但由于该症具有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愈的特点,且部分患者对西药不敏感,而影响临床疗效。中医在治疗GERD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肝胃郁热是其主要病机之一,因此临床应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为治法[3]。胃动力调节激素含量变化在胃动力障碍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神经肽类物质过度表达是GERD典型临床特点。因此,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GERD患者在常规四联疗法基础上结合解郁和胃汤治疗,以评估其治疗效果及对神经肽类物质、胃动力调节激素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入组标准

1.1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均符合《胃肠病学》中GERD的诊断标准[4],且经临床表现、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持续4个月以上。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肝胃郁热型的辨证标准[5],主症:烧心、反酸,次症:胸骨后痛、胃脘灼痛、脘腹胀满、嗳气、烦躁易怒、易饥,舌脉:舌红苔黄、脉弦。

1.2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食管黏膜糜烂、溃疡、肿瘤等病变,食管黏膜破损程度分级D级、Barrett食管等严重食管病变者;既往食管及胃手术史;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抑酸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促胃动力药等影响本试验研究结果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本研究用药存在严重过敏反应者。

2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44例GER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72例,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18~75岁,平均(45.48±3.56)岁;病程1~12年,平均(3.47±1.53)年。对 照 组72例,其 中 男42例,女30例;年 龄19~73岁,平均(45.69±3.41)岁;病程2~10年,平均(3.53±1.4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3 治疗方法

3.1 对照组 予以常规四联疗法。阿莫西林胶囊(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2211)0.5g/次,2次/d;克拉霉素片(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25)0.25 g/次,2次/d;奥美拉唑钠肠溶胶囊(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444)10mg/次,2次/d;枸橼酸铋钾胶囊(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059)0.3 g/次,2次/d。治疗12周。

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给药方案基础上加用解郁和胃汤,组方为柴胡、白术、陈皮、白茯苓各12g,归尾、赤芍、川芎各15g,生地黄30g,桃仁、香附米各8g,神曲、栀子仁、麦芽、生甘草各10g。随症加减:烧心、吐酸甚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子各15g;心烦、失眠者加百合12g;胃脘胀闷加厚朴10g。上述诸药加清水500mL,大火煮沸后煎煮至300mL,1剂/d,分早晚2次温服。服用2周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4 观察指标

4.1 中医证候积分 2组治疗前后比较中医症候变化。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标准评估中医症候积分变化[5],主症按严重程度分别计分0、5、10、15分,次症按严重程度分别计分0、2、4、6分,主症得分0~30分,次症得分0~36分,总计分0~66分,得分越高,提示越严重。

4.2 临床疗效 参考《胃食管反流病防治》评定临床疗效[6],治愈:反酸等主要症状均消失,电子胃镜复查糜烂破损消失,充血、水肿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下可见炎症病灶减轻2级以上,但炎症未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下可见炎症病灶减轻1级;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

4.3 实验室各检测指标 2组治疗前后,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血5mL,常规离心后取上清液,储存于-20℃冰箱中待检。采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ST360型酶标仪,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胃动力调节激素及神经肽类物质,包括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5-羟色胺(5-HT)。试剂盒均由MyBioSource公司提供,所有操作均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4.4 不良反应 比较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x±s)

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为93.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3,P=0.044)。见表2。

表2 2组治疗效果比较

3 2组实验室各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胃动力调节激素及神经肽类物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AS、MTL、SP均 显著升高(P<0.05),VIP、5-HT均显著降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胃动力调节激素及神经肽类物质水平比较(x±s)

4 不良反应比较

2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讨 论

GERD是一种因胃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后引发的食管症状和食管黏膜损伤的慢性食管胃动力性疾病,其发生率可达20%左右,且近年来有不断升高趋势,其发病病因及病机较为复杂,可能与食管收缩功能异常、食管敏感性增强、精神因素等因素密切相关,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往往会使食管黏膜被持续破坏,诱发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癌等症[7,8]。西医治疗多以四联疗法治疗,但仍有约30%患者经治疗后仍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病情反复发作,形成难治性GERD,此外长期的药物治疗会增加菌群失调、肿瘤、心血管意外的风险[9]。因此,如何安全有效的治疗GERD则成为临床医师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中医认为,GERD属于“反胃”“呕酸”“痞满”等范畴,因素体脾胃虚弱,加之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致使肝失疏泄,肝气郁结,郁久生热,浊气逆上,使肝气横逆犯胃,致使脾胃升降失调,肝胃失和,胃气上逆而致病,因此临床治疗应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为治疗原则[10-13]。本研究采用解郁和胃汤治疗,该组方中的柴胡为君药,可疏肝解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白术、白茯苓均为臣药,其中白术能通腑气,降胃气,白茯苓可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与君药配伍,可疏肝健脾和胃;生地黄,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栀子仁能清热、泻火、凉血;麦芽、神曲可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陈皮可理气降逆,燥湿化痰;归尾养血柔肝;桃仁、赤芍、川芎可行气开郁,清热凉血,散瘀止痛;香附米可除胸中之热,且可疏肝解郁,理气宽中,以上均为佐药;生甘草为使药,可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柔肝和胃,并可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疏肝和胃,使逆乱气机得以平降和顺。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解郁和胃汤中的有效成分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黏膜破溃,有助于缓解反酸烧心等症状,且可调节胃肠激素,以增强胃及小肠平滑肌运动,松弛肠道,增强胃肠道节律性收缩,提高胃排空率;并可通过调节神经肽类物质,促进食管蠕动,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并可促进胃肠排空以减少反流[14-16]。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结合解郁和胃汤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改善临床症状。临床发现,神经肽类物质参与GERD的发生和发展,GERD发生时,可增加5-HT转运体表达,使释放到细胞间隙的5-HT转运至细胞内被灭活,致使5-HT受体后效应减少,继而降低食管排空力。观察组治疗后5-HT低于对照组[17-18]。结果提示,解郁和胃汤有助于调节5-HT分泌,通过调节神经肽类物质作用机制,以达到改善GERD病情的治疗目的。有临床报道,胃肠道受中枢神经-肠神经-自主神经支配,机体通过脑-肠轴对胃肠功能发挥双向调节作用,GAS、MTL、SP能提高食管括约肌的压力,VIP可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19-20]。观 察治疗 后GAS、MTL、SP高于对 照 组;VIP、5-HT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相较于常规四联疗法治疗,结合解郁和胃汤能上调GAS、MTL、SP表达,抑制VIP分泌,以促进食管下括约肌功能的恢复,改善胃肠功能。

综上所述,解郁和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GERD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且其临床疗效更为确切,同时通过有效调节胃动力调节激素,以增强胃肠动力,加强抗反流机制,并可调节神经肽类物质,改善胃肠平滑肌和舒张功能,减轻反流症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类物质证候食管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对氧化石墨烯和全氟辛烷磺酸类物质(PFOS)联合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CMR 类物质检测方法和评级标准体系的构建
有种胃病,用药治不好
针对肝郁化热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
巴雷特食管该怎样治疗
不同类型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内pH和食管动力学的差异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