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引导青少年网络小说阅读*

2022-10-19 17:18胡馨元王新波
中国德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青少年

■ 胡馨元 王新波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被动“宅家”,我国网络文学的用户急剧增加,截至2021年12月,规模达5.02亿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青少年读者是网络小说消费的主力人群,占比接近六成(00后占比42.36%,95后占比15.01%)。另一组数据显示,未成年网民中“看小说”的比例为21.1%,具体而言,有12.0%的小学生网民、27.7%的初中生网民、35.4%的高中生网民、36.8%的中职学生网民在线看小说。面对来势汹汹、体量庞大的网络小说和趋之若鹜、欲罢不能的青少年,家长们增添了新的困惑:网络小说对于孩子的成长到底具有怎样的影响?若强行禁止会担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放任阅读又担心影响孩子学习与健康成长,该如何是好?对于以上问题,迫切需要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视角,予以科学理性的回答和应对策略指导。

一、正确认识网络小说阅读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一)优秀网络小说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具有正面影响

优秀的网络小说会带给读者正向影响。比如,《明朝那些事儿》以其语言生动幽默、情节曲折有趣,并且忠于明史,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丰富历史知识;《藏地密码》以其描绘的藏地文化与雪域风光,使读者对神秘的雪域高原增加了解,对祖国大好河山更加热爱;《亮剑》经由一个爱国、正义、智慧又小错误不断的军人在血与火的淬炼中逐渐成熟的过程,让读者走近军旅,见证一位有血有肉的革命英雄的诞生。而近年来《大江东去》《明月度关山》《故园的呼唤》《我的草原星光璀璨》《共和国医者》《白衣执甲》等作品的不断涌现,使网络小说的主流价值观越加清晰。读者闻弦歌而知雅意,心向往之。

与此同时,正是在古风网络小说的影响下,不少年轻的读者爱上了汉服,研究起了传统文化;也正是受到优秀的“励志”小说、“逆袭”小说等现实题材作品的慰藉和激励,很多青少年在面对情感挫折、生活困境、职场失意时,得以在共鸣中平复心态,汲取拼搏向上、拒绝“躺平”的力量。另外,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还有一个不同之处:作者和读者是存在互动的。有时候作者会向读者众筹故事情节发展,读者可以向作者表达对情节设置的意见、人物成长的建议,从这一角度来讲网络小说的完成不再是单向输出的过程,而是作者与读者共同的结晶。在这个过程中,读者能感受到自己意见得到重视的价值感、知己感和成就感,形成积极的自我强化,并经由人物在故事情节中的发展获得自身的成长与成熟。

(二)不当网络小说阅读对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一是影响认知形成。有些网络小说为了满足读者幻想,情节与现实差距巨大,只要有主角光环,女主则万千宠爱于一身,男主则超级至尊宇内无敌。“杰克苏”“玛丽苏”式的人设大行其道。而为了追求IP变现,模仿榜首作品的情节或蹭热文的小说比比皆是,并会向同一读者蜂拥推送。对于正处于认知发展中的青少年来说,在此类网络小说反复濡染下,会在生活样态、职场规范、人际规则以及性别认同等方面产生不正确的认知。

二是误导价值取向。个人主义思潮在网络小说创作主体迅速扩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作品推崇“我即规则”的潜在观念,这非常不利于主流价值观的形成。部分读者受到了一夜暴富类作品的影响,过于重视个人财富的实现,将金钱视为衡量成功的标准,趋于物化;一些青少年看多了甜宠文、霸道总裁小说,择偶标准向“高富帅”“白富美”靠拢;还有学生受到修仙得道类作品的影响,产生不劳而获、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出现意志消解、厌世避俗、及时行乐的倾向。

三是弱化学习能力。在新媒体阅读中,人们常用跳读和浏览的方式进行浅阅读。虽然这是在数字时代应对信息超载的应激反应,但研究证实,长期大量的浅阅读将会导致青少年逻辑分析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钝化、分析能力浅化、决策能力退化、表达能力碎化、沟通能力弱化。同时,娱乐化、游戏化的快餐文学无声地消磨着学习所需要的坚持不懈的品格、克服困难的决心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让一些青少年的学习趋于浮躁,变得缺乏耐性。

四是损害身心健康。长时间的视屏时间必然带来诸如视力下降、肩膀疼痛和睡眠不足等身体问题。同时,个体沉溺于小说情节会导致其社会功能的部分缺失,如精力不足、与他人互动减少等,更有可能伴随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体验。有些青少年为了读到最新更文熬到凌晨不睡,严重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和工作状态,久而久之会导致沉迷或成瘾的严重问题。

二、各方合力共促青少年网络小说绿色阅读

(一)社会各方要严把质量关,推动优秀作品不断涌现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网络小说监管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的创作、传播和营销行为,为守法平台和作者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优秀作品的推出创造良好环境。相关行业组织要与主流媒体、政府部门联合,挖掘网络小说讲好中国故事的巨大潜力,通过主题网络小说大赛、人物推广、作品多元转化等多种形式推动网络小说创作。互联网平台要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做好网络小说审核工作,承担对所发布信息的管理义务。同时,落实好用户实名制度,推进分级管理,力保青少年读者清朗的阅读环境。网络小说作者则要加强自律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本着对读者负责、对作品负责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努力创作更多适宜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传递正能量的精神营养品。

(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阅读观,以言传身教影响孩子阅读取向

在网络小说的阅读上,家长往往有两种极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一种是全面禁止,认为所有网络小说都是避之不及的洪水猛兽;另一种则是放任不管,甚至自己也常常迷恋网络小说。事实上,家长首先要正确看待网络小说,要认识到除了载体不同外,网络小说是中国文学在新时代的延续。孩子迷恋网络小说与自己年轻时迷恋金庸、琼瑶的武侠和言情小说没有本质区别。当前的仙侠类网络小说甚至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独树一帜的流派而受到国外读者的热捧。因此,正确的观念应该是网络小说同样可读,只是需要对其优劣进行有效甄别。基于此,家长要向孩子亮明两种态度:一是对网络小说要持“可谈可接受”的态度,正视而不是回避其存在,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孩子使用正规网站进行优秀作品鉴赏;二是对孩子的阅读行为要持“可控性开放”的态度,避免操之过急或者强制武断,要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己对网络小说优劣的判断标准,提供遴选建议与阅读指南,与孩子共同划定阅读时间与内容的红线。

(三)学校要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以科学的阅读指导规范学生阅读行为

在“阅读为王”的时代,学校要高度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网络小说阅读行为的引领与指导。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发布优秀网络小说推荐目录、在校园网上发布学生优秀作品、组建网络背景下的同辈读书小组等活动,把网络小说阅读纳入正规的阅读教学与指导范围。其次,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研讨、项目学习与校园辩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的图书和网络小说进行点评,就阅读体验进行相互交流、影响与启发。最后,学校要借助校内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等线下资源引导学生重视纸质书籍资源的阅读,引导学生形成深阅读与浅阅读相结合的混合阅读模式。

(四)青少年要自觉提高自身数字阅读素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青少年要增强对网文评论的利用率和鉴别力,选取真正有营养的作品阅读。在放松的同时,要增加经典文学、主流价值观网络小说等类别的涉猎,有意识地跳出算法推送营造的“信息茧房”,丰富自己阅读的覆盖面,打破同类作品阅读带来的隐形束缚和思想禁锢。另外,青少年还要有意识地养成深阅读与浅阅读相结合的阅读习惯。借助纸质书籍资源的阅读唤醒自身的深度阅读,改变碎片式阅读的单一模式,跳出碎片化阅读所带来的浅尝辄止。通过混合阅读模式对需要的知识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同时,更能获得成长。当发现自己出现了过度沉迷甚至成瘾倾向而单凭个人力量无法摆脱时,要及时向家长、老师或心理专业人士求助,采用科学的方法帮自己走出困境,避免在沉迷的深潭中越陷越深。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青少年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网络小说改编乱象:您有钱买,我却没小说卖了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网络小说纸本化是未来出版趋势
聊天室:我和网络小说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