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汁、人中黄入药考究

2022-10-19 08:15谭周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2年19期
关键词:本草甘草粪便

刘 婧,谭周进

刘婧,谭周进,湖南中医药大学微生物教研室 湖南省长沙市 410208

0 引言

人粪及其提取物入药在中医学上由来已久,最早报道粪便入药的是西周或春秋战国的《五十二病方》,其中金汁、人中黄是古代广泛运用的粪便类药物.近代以来,随着肠道微生态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都与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有关,而粪便大部分微生物来自肠道,对肠道微生物群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因此人们逐渐发现粪便的特殊疗效.将健康人的粪便经处理后植入患者肠道内,通过恢复健康的微生物群达到治疗某些菌群失调疾病的方法,被西方国家称为粪菌移植.随着粪菌移植的发展,粪便类药材逐渐受到重视.粪菌移植与金汁、人中黄在粪便选择、制备及临床运用方面接近,具有成熟的使用方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金汁、人中黄在粪便选择、密封保存、深埋制备和服用方法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特色.因此笔者就金汁、人中黄的制备、功效、服用方法、现代研究等相关临床应用展开综述,探索传统中医药的价值、传承中医药文化.

1 粪便入药的源流

中医对排泄物入药有很多记载,如《神农本草经注》记载: “天鼠屎,味辛寒,无毒,主面目肿胀,腹中血气,破寒热积聚,除惊悸”;“五灵脂味甘、温,无毒,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海蚕沙,味咸,大温,无毒.主虚劳冷气,诸风不遂”,记载了大量动物粪便的主治功效.人粪入药记载,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其中最早用金汁治疗疾病是我国晋代医家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黄龙汤,陈久者佳”;金汁,又名“粪清”、“黄龙汤”.关于人中黄的用药记载较早见于《小儿痘疹方论》“痘出甚密……后发热作渴,口中作痛,服蝉蜍丸,搽人中黄而安”.李时珍《本草纲目》曰: “粪清,苦、寒.治天行热狂热疾、中毒、恶疮、热毒、湿毒,大解五脏实热.饭和作丸,清痰,消食积,降阴火”记载了粪清、人中黄不同的运用,书中还记载了人屎、人中白、人尿等人排泄物的功效及主治.在明清时期,随着温病学派理论的完善及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中药金汁在临床应用愈发广泛,叶天士常用金汁治疗热入营血,如《温热论》中“营分受热……若加烦躁、大便不通,金汁亦可加入”.古代医家早已发现粪便的功效,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中医粪便入药是运用粪便治疗疾病的先河,为现代粪菌移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人中黄

2.1 人中黄的制备 《本草纲目》记载“以空罂塞口,纳粪中,积年得汁,甚黑而苦,名为黄龙汤.人中黄,以竹筒入甘草末于内,竹木塞两头,冬月浸粪缸中,立春取出,悬风处阴干,破竹取草,晒干用”,详细描述了人中黄的选材及制备步骤.《本草洞诠》“人中黄,一名黄龙汤,以竹筒塞口纳粪中,积年所得汁也”.《本草备要》记载“内甘草末于竹筒,塞紧其孔.冬月浸粪缸中,至春取出洗,悬风处阴干,取甘草用”.后《本草从新》记载: “用竹筒,刮去青皮,纳甘草末于中,紧塞其孔,冬月浸粪缸中,至春取出,洗,悬风处,阴干,取末”.据《中药大辞典》记载: “选取粗大青竹按节锯断,使成一端不通之竹筒,刮去青皮,另将甘草粉装入竹筒内杵实,至离筒口约0.3 cm,取竹茹丝铺上,再用松香融化封口,吊在粪坑中浸49天,捞起,至无臭味,阴干后.破筒取人中黄,再经日晒夜露7天即得”,详细记载了制作人中黄制备的材料、步骤及时间,由于浸泡的时间受温度的影响,以及考虑到药品的安全性,此法仍有待商榷.综上所述,人中黄是在冬季将甘草末放置于竹筒内,杵实后用木塞塞紧密封保存,竹筒刮去青皮后浸置于粪池中,立春后取出,洗净表面泥垢后悬挂于通风口,待水分阴干后破竹取出甘草末再复晒1周后所得粉末.

2.2 人中黄的主治功效 人中黄在古代应用广泛,《医学正传》记载: “丹溪曰: 众人病一般者,此天行时疫也,治有三法,宜补宜散宜降.用大黄、黄芩、黄连、……、人中黄为末,神曲糊为丸,每服五、七十丸.热甚者,加童便”,记载了用人中黄治疗阳明温病.《本草纲目》记载: “人中黄,时行大热狂走,解诸毒,捣末,沸汤沃服之别录伤寒热毒,水渍饮之,弥善”.《本草洞诠》记载: “人中黄,味苦,气寒,无毒.疗瘟病垂死者皆瘥”.《类经证治本草》中也有相关记载: “人中黄,咸、寒.清火消痰食,解五脏实热,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时珍日: 烧灰,敷发背.服之,疗产后阴脱,解药箭毒”.《中药大辞典》: “人中黄,味甘、咸,性寒归心、胃经;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主治天行热病、温病发斑、大热烦渴、痘疮血热、丹毒、疮疡”.综上所述,人中黄性寒凉,味甘,入心经、胃经,具有泻火解毒,清热凉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食积、痰火、五脏实热、阳热毒狂、痘疮血热等疾病.

2.3 人中黄的用法用量 《现代临床中药学》对于人中黄的服用方法做了详细记载: “(1)治大热发渴: 人中黄兑白糖开水服;(2)治瘟疫热盛: 人中黄、黄连、石膏,水煎服;(3)治呕血吐痰,心烦骨蒸者: 人中黄为末,每服9 g,茜根汁、竹沥、姜汁和匀,共服之......”.此外《本草纲目易知录》记载了人中黄不同的服用方法如“人屎烧炭,酒服”、“人屎入萝卜内,火煅三炷香,取研,每酒下三分”、“人屎和蜜,水调服”、“人屎末烧炭,水服二钱,并吹鼻中”等,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服用方法,大体为烧炭、研末、和蜜、酒调、外敷等.人中黄的用量也有详细记载,《本草骈比》中记载: “人中黄,2.4克至4.5克.凡无实火及热毒者禁用”.《要药分剂释义》中记载: “人中黄,内服(布包)6-10克,或入丸、散”.

2.4 人中黄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中医称流行性感冒为“瘟疫”,人中黄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古人常用人中黄治疗瘟疫,杨德森等在此基础上发现人中黄水提取部位和正丁醇提取部位均具有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活性,这为人中黄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发现甘草中甘草苷具有抗溃疡作用,甘草酸具有抗病毒、抗过敏、抗炎及抗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人中黄虽由甘草炮制加工而成,但是,人中黄与甘草的指纹图谱有着明显的差别,人中黄的甘草苷减少、甘草素增加,表明由甘草加工成人中黄时甘草中化学成分的质和量发生了变化,故二者的临床功效不同.甘草转化为人中黄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甘草次酸、甘草素、异甘草素和甘草查尔酮A等物质的升高,从而药效也随之改变,人中黄的抗病毒、解热、抗炎和皮质激素样作用更加明显.

3 金汁

3.1 金汁的制备 《本草纲目》记载了金汁的制备方法“用棕皮棉纸上铺黄土,浇粪汁淋土上,滤取清汁,人新瓮内,碗覆定,埋土中一年取出,清若泉水,全无秒气,年久者弥佳,比竹简渗法更妙”.《本草备要》记载:“用棕皮棉纸,上铺黄土,淋粪滤汁,入新瓮,碗复埋土中一年,清若泉水,全无秽气用”.《本草从新》记载“金汁,名粪清.用棕皮、棉纸,上铺黄土,淋粪,滤汁,人新瓮,碗覆,埋土中一年,清若泉水,全无秽气,胜于人中黄,年久者弥佳”.金汁的制备强调“年久弥佳”,必须保证足够的密封时间,才能达到最佳疗效,但是具体时间要求及疗效评价标准并未给出详细解释.金汁主要选择健康人的粪便,在寒冬腊月加上井水、泉水、红土等搅拌,用棕皮和数层棉纸过滤后装入坛子,盖碗后用土密封处理后埋入地下,待清澈如水后取出或竹筒刮去青皮,浸粪水中,待粪汁渗透到竹筒里形成的粪清,因颜色清亮,无臭无味,又称为粪清.

3.2 金汁的主治功效 《本草汇言》谓金汁“凡一切火毒、疔毒、丹石药毒、野草毒、菌毒、百虫诸毒等,并皆疗之”,金汁可用于实热、药食之毒.《类经证治本草》记载: “粪清,咸,寒.治略同人中黄.士材曰:止阳毒发狂,清痘疮血热,解百毒,敷疔肿.若伤寒非阳明实热,痘疮非紫黑干枯,均不可服.时珍曰: 解野葛、芋、菌毒”,记载金汁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对阳明实热疗效显著,同时记载了金汁的使用禁忌.《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 “金汁,味甘苦,性大寒无毒,人心经.主天行狂热,阴虚燥热,解一切毒,疗一切疮,埋土年久者佳”.《中国医学大辞典》“金汁味苦、寒,无毒,清痰火、消食积、解热毒”.综上所述,金汁,性味苦寒,无毒,主入归心、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退热疗效佳,多用于治疗实证发热,天行瘟疾,阳明燥渴,温病发热等证.

3.3 金汁的用法用量 金汁入药方式比较简单,多直接取上层粪汁入药,用法单一,直接口服、煎服或外敷,《本经逢原》中记载: “故温热时行昏热势剧者,用以灌之,下咽其势立减”,《中国医学大辞典》“中燋铜箭毒者,急内服金汁,外仍以金汁敷之”.《温热暑疫全书》中记载生犀饮“上五味,水煎,去渣,入金汁搅和,日三、夜两服”.金汁用量较大,《本草骈比》中膏黄败毒汤“粪金汁30克、人中黄3克”治疗治时疫发斑,舌苔厚而黑燥者.《温热经纬》中神犀丹“金汁10两,若无金汁可用人中黄4两”由此可见金汁用量较人中黄大.

3.4 金汁的现代研究及应用 中药金汁与现代粪菌移植都是选用健康人的粪便,加水稀释后密封处理再经过滤后得到粪菌液,在选材和制备方式上非常接近,都可用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治疗胃肠疾病;因此,中药金汁与粪菌移植乃源流之别,粪菌移植是金汁的继承与创新.虽然金汁与粪菌移植存在相似之处,但是其菌群结构存在差异.许建峰等人研究发现金汁和现代粪菌移植在微生物组成上有明显差异性,研究发现金汁中变形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的丰富度均高于粪菌移植液.而金汁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梭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丰富度低于粪菌移植液的菌群.研究发现金汁和滤液都主要含有厌氧菌,金汁的主要细菌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软壁菌门和绿藻门,与滤液相比,金汁中厚壁菌门的丰度下降,变形菌门的丰度增加,研究表明与金汁制备过程中获得的滤液相比,用传统的中药方法处理健康儿童的粪便后,所得的金汁含有独特的微生物成分.

现代医学认为发热与感染、炎症密切相关,是人体机能对感染或炎症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而温病的发热也是由于外邪感染侵袭,细菌或病毒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诸如促炎因子、内毒素等致热源所致,金汁能治疗温病引起的发热;因此,金汁可能调控机体抗炎机制来治疗发热疾病.研究发现金汁可以提高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脓毒症小鼠的存活率,减少致病菌、增加有益菌的丰度,对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有治疗作用,是治疗脓毒症的一种有前途选择.

4 金汁和人中黄的异同

金汁和人中黄都是人粪经处理后制成的药品,在制备过程中都需密封保存,都在冬季掩埋,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相似,《本草备要》记载: “粪清又名金汁,泻火热主治同人中黄”,且都可以煎服或外敷;临床许多方药的组方配伍常用见金汁、人中黄,多用来治疗实热、斑疹、瘟疫等(表1).从现代医学角度讲,粪便微生物主要以专性厌氧菌为主,在金汁、人中黄的制作过程中,将粪便密封处理后长埋于土里隔绝空气,有助于厌氧菌的生存及繁殖,Zhang等人认为《急诊医学》中运用粪便治疗疾病主要通过新鲜粪便水或发酵粪便的微生物群,其治疗疾病的原理与现代医学的粪便菌群移植方法相似,其与使用冷冻粪便制备粪菌移植悬浮液原理相似.研究发现对于脓毒症,肠道微生物群通过粪菌移植重新聚集可以平衡生物失调,诱导肠道微生物屏障的恢复,进而可能改善重症监护室脓毒症的预后.中医认为脓毒症主要是由热毒内蕴、痰淤互结导致,而金汁、人中黄对于热毒内蕴导致的疾病疗效显著,金汁、人中黄对于脓毒症也有一定疗效;可能通过恢复微生物屏障来改善脓毒血症.

表1 金汁、人中黄的组方及临床运用

虽然许多医书记载金汁和人中黄主治相同,但也有医家发现,人中黄虽久埋土中,但冬埋春取,又经风阴干,经太阳晒干,阴中化阳,浊阴已除,所以对于素体健壮或者体质较虚的患者均可以使用,且人中黄用药方式多样,使用范围较金汁广泛.而金汁久埋土中,无色无气味,性属纯阴,《药选附药物分类提要》中记载: “金汁,浊阴归下窍,有降无升,人土最久,去浊留清.身中诸火逆上,仍用身中降火之品治之,此抱鸡还用卵为之法也”,宜用于素体健壮之人,对于素体虚弱或者久病已虚的病人,金汁苦寒,又是纯阴之品,会损伤素体之阳,加重病情.《本经逢原》中记载: “人中黄取粪土之精,以解天行狂热温毒发斑最捷.然汁则性速而能下泄,甘草制者则性缓而能解毒”,人粪虽性寒泄下,但加甘草缓其寒凉,制成人中黄后虽寒凉但性缓,而“金汁得土气最久,大解热毒,初生小儿周时内毒邪不散,服一二合胜化毒丹,胎毒尽解,无痘疹患,此屡验者.但胎禀虚寒,体瘦色白者不可误用,误用反夺天真,多致夭枉,不可不审”,金汁在土中埋藏已久,性大寒,大解热毒,虚寒体质禁用.且在临床用药中金汁的用量较人中黄大,据《医学大家秦伯未方药论著选》中记载: “人中黄,八分至钱半”、“金汁,三钱至五钱”,《温热经纬》中神犀丹“金汁10两,若无金汁可用人中黄4两”,金汁用量较人中黄大.人中黄粪便加入甘草后的发酵物,多煎服.而金汁是粪便经处理后得到的粪菌液,取上层无色粪菌液入药,《要药分剂释义》中记载: “金水,取其上层清液入药为金汁,其汁呈微黄(如浅茶色),无毒无味,疗暑热湿毒极佳.中层白色,下层是残渣”,且金汁入药方式较单一,多直接煎服或外敷.

5 人粪入药存在的问题及用药前景

金汁及人中黄还有许多方面急需改进,在服用方法上,中药在煎服过程中温度达到100 ℃以上,而微生物群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失活,所以在金汁、人中黄煎服后菌群已经失活.因此煎服金汁、人中黄时可能不是菌群起治疗作用,如何更好的增强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治疗机理上,Du等人认为在干燥和加工过程中,中医粪便类药物的微生物群失去了活性,它们治疗疾病的机制可能与新鲜粪便不同,粪便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来源于宿主或膳食代谢物,这些代谢产物可能是粪便药材的关键活性成分.研究发现粪便中只有25%是干物质,其中55%由微生物组成,而其余大部分包括纤维(如纤维素)和可溶性成分,粪菌移植的潜在有益作用可能部分是由于这些化合物.而金汁、人中黄的过滤方式较简单,还保留粪便中大部分物质,可能是这部分物质起到特殊的治疗作用,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外对于金汁、人中黄的菌群研究还很缺乏,未深入探索金汁、人中黄的菌群研究,明确其治疗机理,深入探索其菌群结构来针对不同类型的菌群失调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同时,在粪便选择及制备方式上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药物气味难闻,口服等方式患者心理难以接受,诸如此类的问题急需解决.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些粪便药物,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体内药理学研究甚至临床评价,来证明粪便药物的药用价值,改善制备方式来减轻药物异味,才能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粪便类药物,才能进一步推广中医药文化和现代医学接轨.

20世纪以来随着粪菌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金汁、人中黄作为传统粪便类药物,在制备方式及临床应用方面积累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药物制备上,金汁、人中黄都选择人粪,金汁中加入井水、泉水、红土等,可能加入了一定的微生物;人中黄中选用甘草末与粪便密封处理,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其他成分改变药性,改变了其药用价值.在治疗方面,金汁、人中黄应用广泛,对于瘟疫、热证、药食之毒导致的胃肠道功能失调及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引起的呕吐、泄泻等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明显的作用,所以金汁、人中黄与粪菌移植可能存在相同的治疗作用.此外,金汁、人中黄经过古法炮制后,其菌群发生了变化,对于粪菌移植粪便的筛选提供了参考.加强对金汁、人中黄的研究有助于粪菌移植探索疾病治疗方向,且金汁、人中黄在制备方式、入药经验对于粪菌移植的发展有先验经验.

6 小结

金汁、人中黄临床运用广泛,由来已久,特别是在制备方法中,金汁、人中黄加入泉水、红土、甘草末等,通过密封处理改善了粪便的气味,在长期用药中总结了多种给药方式,使粪便运用更加广泛,是中医药文化的宝贵经验.粪菌移植技术在粪便入药的基础上改善了制备过程不严谨的问题,对于供体筛查更加科学严谨,制备更加科学,对于菌群研究更加深入,以及在科学用药方面值得金汁、人中黄借鉴.粪便类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和用药潜力,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在解决传统技术问题的同时吸收前人经验,推动现代医学发展.

猜你喜欢
本草甘草粪便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A Skopos Theory-based Study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s
甘草,多种药物的“调味品”
探寻中华本草的足迹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甘草
甘草混合蜂蜜可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