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2022-10-20 02:05
时代商家 2022年20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行政资金

刘 箫

(平顶山市教育技术装备站,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一、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政府部门制定的预算管理政策和相关规定,结合单位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营计划,由基层预算部门逐步编制预算方案、实施预算审核以及进行后期的预算汇报和预算申报工作。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各部门提交的财务收支计划后,并为各部门批复预算资金。

(一)财政收入增幅放缓,预算精细化重要性突出

当前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预算管理的优化更为重要,对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率和效益,全面预算管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人员经费、公用经济费用、标准等按照定额和轻重缓急来划分,全面协调行为,提升资金效率和资源配置,全面预算管理是最好选择。

(二)有利于加强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绩效评价的管理

新出台的预算法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标准进行评价,确定是否符合国情和经济发展趋势,各项工作政策是否真实可实施。这就需要项目编制的同时,要对经过可行性进行论证、目标是否合理、预算明细是否合理、支出是否符合相应规定等进行慎重评价,同时还要考察项目是否与国家政策方针和财政支持相符合,体现了收支平衡到职能深化方面拓展。各单位要将内部管理、预算编制和执行质量“三把抓”。

(三)有助于公开财政资金使用明细和去向

要使社会监督提升,就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标准,扩大信息接受范围。提升政策公开水平,提升各部门职责能力水平,提高透明度、公开性等,对于预算管理改革有深化作用。这有利于促进监督,落实主体和监督责任,督查和开展相关工作。

二、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长期应用传统财务模式,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由上级单位划拨,这导致预算管理不受单位重视,以至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由于有些相关人员缺乏统筹意识,相对于未雨绸缪之前的业务管理,反而更注重财务预算,造成其粗放管理,财务支出随意,失去准确性和科学性,预算管理功效甚微,不利于单位的持续发展。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

各个预算单位编制经常运用基数加增长的财政视野模式,借鉴上年度支出结合下年度的资金进行分配。因此预算会有相应的基数,提高精简难度,使得预算与实际支出不相符合。

预算单位在编制时,信息中业务与财务不匹配,时间紧任务重,缺乏准备工作。预算项目立项草率、忽略细节,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这会造成执行力的减退。

预算编制粗糙,质量低。一是预算编制的过程短、时间紧、准备不充分,预算编制质量低;二是部门预算收支的测算依据不准确;三是部门预算收支的内容不全面;四是资料收集如预算编制不全面;五是预算项目不详细,随意性大;六是同单位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

(三)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管

年度结束时资金结余或者紧张的重要原因是不确定的绩效指标,缺乏执行力和操作性的预算体系。为了造成业务支付而无纪律无组织去申请追加资金的预算或者更改资金的用途,大部分在支出金额大于预算金额,这种行为违反规定,不遵守严格的执行纪律。此外,即使完成年度预算,但缺乏考核评价,无法把预算考评和负责人的绩效评价产生关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财政资金拨款减少,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财政资金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减少单位资金重担。但实际上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情况下对审批资金的使用没有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以至于资金违规使用。这一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部分单位开支控制力度不强,资金使用产生浪费或者透支的现象;其次,在规划专项资金使用时忽略经济效益,没有控制资金的使用,过于注重划拨资产;最后,部分单位未将项目开支与基本开支分开,未遵循专款专用原则,以至于出现基本开支来填补项目资金漏洞的状况。

(四)预算考评不科学

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考核与奖惩制度。它是保证预算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但目前很多单位盲目考核,预算考评机制不能有效发挥,需要提升对强化预算考评的认识。

虽然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管理办法,但是很多相关责任人思想未与时俱进,致使管理观念和技术,效率低下。部分单位重视业务、忽视管理,不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长期规划,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无法衔接。另外,财务工作人员不能掌握新知识,思想墨守成规,缺少业务培训,无法熟练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如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新观念。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视申请,忽视执行的重要性,效果不能很好的凸显。

(五)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不健全

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执行中暴露出来很多问题。例如,当规章制度不强、更换负责人时乱账现象频出;单位缺乏则会使得资金使用无法达到目的。我国新时代发展理念,需要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来适应拨款数额大、种类多的情况,这还有利于规范政策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相关内部条例也可以提升重视程度,提高预算资金管理工作的效率和顺利程度。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全面预算体系,优化内控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效果的重要基础,有效全面的预算管理需要较好的内控环境来保障实施。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预算在编制、执行以及监督之间的有效协调,进而形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环境。具体而言,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建立开放式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模型,评价全面预算实施的具体情况并且通过该综合评价结果监督预算管理执行实际效果,更好地减少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形式化问题。同时,为了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监督,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显得尤为必要,以目标为导向,逐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而内部控制则通过控制环境、具体的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对控制的监督等实现对全面预算实际执行的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及时发现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脱离预算管理行为,并查找原因以及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具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保证。

提高对内部人员的培训和宣传力度。要高度注意对于内部工作人员的培养和宣传,以从根本上提升预算工作的质量,同时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采取措施让其习得良好行为习惯。相关责任人在经过合理培训后利于对预算管理工作意识认识的有效提升,负责人经过培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有利于绩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也可以加强联动。宣传工作可使人员意识到经济建设和内控的联系,提高参与协同发展中的主动性。

(二)强化预算绩效考核工作,实施全面内控管理

有效的预算执行监督确保预算管理效果的提升,所以,全面预算管理的实现必须以有效的绩效考核监督评价体系作为保障。有关的监管机构可以以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为绩效考核指标的价值导向,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具体业务以及环境了解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以及评价指标,并形成对全面预算进行有效监管的一个长期评价机制,确保每个行政事业单位都可以通过监督这一逆向反馈形式,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作用的切实发挥以及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应逐步优化绩效管理体系,将工作职责落实到各项活动中,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将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实际利益将与预算资金的使用以及预算绩效的实现有效挂钩,严格按照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实现绩效管理提升。因为完善的全面预算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可以利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数据,根据预算实际执行效果,对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进行激励或者是惩罚。通过切实的利益激励为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奠定长远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细化评价体系。预算绩效工作的评价体系可以分析相关工作的作用,可以促进后续的优化处理。保证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并且需要随着工作的具体情况做出调节。但是预算绩效工作需要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这就要求相关单位要对意外和风险因素提前预防,采取措施减少风险损害。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也要明确工作的重心,优化调整评价体系促使其完善化、规范化。

(三)强化预算执行力,落实审计监督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是保障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持部门与管理部门。在新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式下,积极利用监督管理机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可能存在的设计或者执行漏洞,督促及时整改内部控制缺陷,发挥内部审计、内部控制合力,构筑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执行的有效屏障,全面监督预算全流程,做到及时发现预算问题,及时整改预算问题,以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业务以及财务绩效的逐步提升。

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强化资金活动控制风险对预算执行的效果。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都要充分识别本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风险可能产生的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确保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风险管控:首先,与全面预算管理最为密切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对于财务部门而言,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评估模型有利于评估行政事业单位提前识别风险并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以保证项目风险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承受范围内。其次,构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系统,利用定性与定量数据,查找实际预算执行与预算标准存在差异的风险点,及时查找原因,避免本单位可能遭受的财务损失。再次,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投资项目,相关部门应踊跃参与评估项目的投资价值,并做好项目投资预算与预算管理工作,尽量保证投资与预算的一致性。各部门不得擅自做出项目投资决策,而且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进一步加强经费管控,在整体预算基础上编制各项目经费预算。最后,项目经费的使用状况也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内容,可以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进行财政项目预算资金审计,一方面避免财政预算资金的准确使用,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

(四)构建信息化监督平台,完善内控机制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发展,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先进手段支持内控制度的完善。信息系统帮助实现内控流程再造优化以及根本上改变传统内部控制监督模式,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可以借助信息系统的大数据整合与分析优势,促进行政单位决策更加合理科学所以,信息技术平台的构建成为了信息化时代有效监督财政预算资金合法合规有效利用的必要条件,通过对系统资金流向监控财政资金使用。并且,信息系统也实现了审计技术手段的进步,内部审计利用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内部控制更为高效的监督,也可以借助信息系统实现对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快速的信息传递,极大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时滞,迅速解决发现的各环节风险点,保证内部控制监督的及时性。

(五)进一步优化预算控制的潜在问题

始终坚持全过程管理、落实、监督的原则,以使得绩效管理工作覆盖全环节。事业单位的管理政策要与时俱进,因情况因地制宜。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对预算管理进行追查。需要对于各个预算执行和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参照预算大小进行评估风险周期,这样可以将项目始终保持开展在事业单位管理范围内,同时又能使管控力度更加合理。二是需要加强内部信息交流。信息的流通对业务潜在问题有很大的影响。加强内部信息交流可以提升信息的流通效率。经实践,良好的信息流通效率是能够发现潜在风险并及时处理的基础。三是建立对于事件的紧急处理机制,这样可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航线的情况时,可以保证达到最低风险。

(六)制定详细的预算编制流程

预算绩效工作的具体执行与预算编制流程息息相关,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编制方法的合理性。针对此类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时跟踪工作的开展,同时提供资金、政策帮助,促进预算编制工作提升效率。需要注意的是,人为因素对预算编制也有重要影响,所以要减少相关影响。为了保证预算工作的有效开展,编制预算要与现阶段的预算管理工作相吻合。负责人要加强对其他部门人员的沟通,从而保证预算编制合理性。

四、结束语

随着全面预算的应用,行政事业单位逐渐进行了机制转变和机构改革,构建了预算管理体系,完善了预算控制制度,建立了考核机制,以此引起单位各职工的重视。单位业务人员应结合运营状况,根据上级单位制定的预算政策编制年度预算方案,制定预算计划。同时,相关单位要重视单位内各类预算暴露出来的问题,构建全面的预算控制体系。对预算人员开展培训,制定年度培训方案,重点考核预算人员培训效果。在单位内部制定预算执行的奖励机制和处罚制度,物质奖励贯彻落实预算方案的人员或单位、晋升奖励和薪酬奖励。重视内部存在的各类问题,构建科学完善的预算奖惩机制,引导全体员工参与预算执行,提高职工预算执行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行政资金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试论国企全面预算编制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