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理论视阈下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沟通策略分析
——以《鲁豫有约》为例

2022-10-20 06:13苏州大学传媒学院肖梓鹤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7期
关键词:鲁豫共情受访者

■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肖梓鹤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对别人感情具有感受力和理解力的一种本领。心理学界如许界定共情:“仿佛本身成了另外的一个人”(Rogers,1959);“替换性自察”(Kohut,1971);采取别人的内部参照框架”(Truax&Carkhhuff,1962)等。在心理学领域,共情是心理咨询师对于来访者情绪的设身处地的体验,包含着“换位”的意思,双方的关系是平等的,且更多强调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情绪感受的共鸣。

访谈节目作为一种感染力、针对性、时效性都很强的节目类型,对起到关键作用的“主持人”角色有着一定的要求。人物访谈节目中的共情是指主持人在与受访者沟通交流的过程当中,他(她)能设身处地为受访嘉宾着想,感触和明白对方的感情,让对方感觉到被尊敬、了解,从而打开心扉在节目中袒露自己的故事和情感。

而感知能力强,易与嘉宾共情的主持人能够更好提升节目效果。本文将以《鲁豫有约》为例,从共情视阈出发,阐释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沟通策略。

1. 沟通前提:与嘉宾有效共情

Mehrabian和Epstein(1972)认为共情是“个体对感知到别人感情体验的一种感情体验”他们认为共情更倾向于一种社会性感情,具备很大的感情成分。其表现为站在受访者的角度对待问题,了解受访者并与其创建感情上的共识。通常来讲,就是在与受访者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触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体会对方的思想,并对其表现给出合适的反馈。

1.1 联系背景,知己知彼

《鲁豫有约》的每期节目都面对不同的人物嘉宾,从2002年开播至今,鲁豫录了3000多期节目,让10000多人讲出了她们的故事。而鲁豫之所以能够做到让来自社会各界不同领域的嘉宾都愿意卸下心房,吐露心声,重要的一点就是鲁豫会在采访前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了解嘉宾的相关背景和生平经历。不论采访嘉宾是已相识的友人还是未曾谋面过,她都能够在交谈中游刃有余地接话和抛话。

例如在采访青衣演员吴越的这期节目前,鲁豫提前观看了吴越的相关影视作品,了解了她拍戏前后的相关经历。在正式的访谈中,鲁豫主动聊起了吴越在片场拍戏的一次经历,自然地勾起了吴越的回忆,她也顺着回忆讲述这次经历,开始滔滔不绝起来。

联系嘉宾的人生经历恰当发问,在知己知彼的准备下对嘉宾精准发问、有效沟通。既让嘉宾感到自己受到充分的尊重,也让访谈在更加顺畅的情境下完成。

1.2 认真倾听,扩展交集

共情是在感知和明白的基础上表达对他人感情和心情的认同。全神贯注地聆听对方讲话,依照对方的言行举止深切体会对方的内心世界,更容易与对方构成有效共情。共情中具备认知成分,可以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感情。访谈节目主持人可以经由过程中细心凝听,并当令以眼神和面部表情等作出回应,加强受访者的倾诉欲望。

鲁豫在二十多年的采访中,一直对嘉宾保持着真诚温暖的态度,她总是像一位老朋友般认真地倾听每一位嘉宾的心声,寻找自身与嘉宾的共同点,扩展双方之间的联系和交集。这在无形中拉近了主持人与受访者间的距离,让受访者感受到充分的理解与尊重,更易获得受访者的信任与认同。

例如鲁豫在采访霍建华的这期节目中,一向沉默寡言的“老干部”,却在节目中大方谈起了妻子林心如和女儿。情到深处时,霍建华说,他终于有一样东西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了,那就是孩子。话一说出口,鲁豫的眼泪就忍不住流了出来:“你把我都说得想要孩子了。”

在大家眼中,鲁豫一直是个知性女子,总是笑容满面。突如其来的落泪,让许多观众也颇为感动。

鲁豫一贯用心倾听,和嘉宾之间真诚沟通,设身处地走进嘉宾的心里,与他们达成共情。她能迅速接住嘉宾的情绪,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控场面。

1.3 感同身受,换位思考

共情是源于对他人感情状况的了解与体会,并对其那时体验到或将会体验到的感情作出反馈。对于访谈节目主持人而言,具体表现为一种感同身受、换位思考的能力。

访谈节目中的换位思考,指的是主持人站在受访者的态度感知和思虑问题。主持人经由跟受访者聊天交谈,从而更加深刻地体察受访者的性格特点和人物生平等,以便更好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与思考,与对方产生情感共识,形成有效共情。

例如在采访嘉宾徐梦桃的这期节目中,鲁豫较好地呈现了感同身受并与嘉宾有效共情的特质。在2022年初的冬奥会上,有着二十年职业生涯的徐梦桃终于圆梦冬奥会,在家门口获得了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冠军。而徐梦桃曾参加四次奥运会,但此前3次都与金牌擦肩而过,仅获得过两枚银牌。

鲁豫通过与徐梦桃一起复盘比赛当天的情景,引导她说出了很多内心的想法:“通过30年的努力,我现在可以做真实的自己。20年积累的压力,那种委屈,那种对梦想的执着,但是几次都没成功,全在那一刻爆发。”鲁豫顺着徐梦桃的话语,从索契聊到平昌再到北京奥运会,进行了假设式的提问。通过眼神、肢体等向徐梦桃传递了自己对她的理解,并感同身受从徐梦桃的视角出发,与嘉宾产生了较为深刻的情感共鸣,在共情中挖掘出了其平日里不愿公开诉说的心声。

2. 多维提问:打开嘉宾话匣子

2.1 恰当的铺陈引入

在访谈节目中,想要迅速打开嘉宾话匣子,进入有效主题,主持人恰当的铺陈引入和现场把控尤为重要。访谈节目主持人要运用好自身的引领效用,在自然而然中引导嘉宾逐步打开话匣子,又控制好整个访谈进程中的氛围与节奏。主持人对现场气氛的变化应当时刻保持一种敏感,在一定程度的感性中努力感知嘉宾的内心世界,又不失理性的依据谈话的不同状态随时对交流方法进行调整,使得访谈整体保持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

例如在对央视前主播徐俐做专题采访时,鲁豫和团队跟随着徐俐的轨迹,一同来到梅里雪山,进行了两天三夜的徒步旅行。通过与徐俐的亲密接触与互动,让观众了解到了这位退休后的国际新闻主播生活中的一面。徐俐作为央视新闻频道的资深新闻主播,有着43年的职场,29年的职场直播。谈到自己已经退休的生活,她表示出了不适应和对职场的不舍。鲁豫与徐俐一同回顾了她的最后一场新闻直播,用心地感受着徐俐的内心世界,在徐俐动情落泪之时细心及时地递上了纸巾并顺势话锋一转,谈到了徐俐退休后开通的短视频直播,自然地将话题引入了徐俐“退而不休”的采访主题,也淡化了徐俐伤感的情绪,两人的交谈又进入到了一个轻快的氛围之中。

2.2 巧妙地穿针引线

访谈节目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既让嘉宾有话说又不冷场,离不开主持人在访谈过程中起到的串联作用。一位高情商的主持人往往懂得“借势接话”,通俗来说就是顺着嘉宾的观点和话题自然地总结和发问,以巧妙的应答与提问,调动起嘉宾的思考,扩充嘉宾的联想与想象,引导着嘉宾在无形中向自己打开心扉。通过巧妙的穿针引线,既扩大了双方的交谈领域,也让对话层次逐步丰富,谈话空间也变得更为丰富立体。

在采访徐俐这期专题节目中,鲁豫跟随徐俐和她的丈夫、友人们一同体验高原风俗,在高原友人表演民族弹唱后鼓励徐俐也开口唱歌。在之后二人的访谈中,鲁豫自然地通过提及徐俐展现的歌喉,询问她是否可能走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路线,徐俐回答自己更倾向于做以新闻为背景的专题类节目。鲁豫借势谈起了徐俐刚进央视时,90年代初新闻节目的现状,引发了徐俐对自己做新闻节目的一些看法和认知以及对自我的要求,还表示自己在文艺、综艺类的主持环境中不太自在。鲁豫自然地接上徐俐的话提到了“舒适区”并提出了“不是所有人都必须要跳出舒适区,舒适区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专业区”的观点,获得了徐俐的赞同。徐俐又进一步表示了自己这么多年还是一直坚持内心的坚定认知,表示自己希望做好以新闻为背景的节目。

在这整个过程中,鲁豫仔细聆听,适时接话,巧妙地衔接了徐俐与自己的对话。既让嘉宾有话可说,又不令话题的转换显得突兀,展现了其作为主持人巧妙穿针引线、引导嘉宾的能力。游刃有余,张弛有度。

2.3 自然的话轮转换

话轮转换,指会话中发言人和接话人身份的不断转换。如发言人可以经由某一过程直接选择下一个接话人,还可以主动抛却话轮,让听话人一方或多方经由某一过程自主获得话轮,实现话轮转换。听话人也常常表现出实现话轮转换的主动性,伺机自选,取得话轮,使会话能够顺利进行。

在《鲁豫有约》中,鲁豫借以自然的话轮转换,合理安排了嘉宾的会话顺序和发言时间,均衡了嘉宾的话语量,把控好了会话者之间的互动和交谈。例如在采访刘亦菲、冯绍峰、黎明的这期节目中。

冯绍峰:我也不知道怎么,着了魔了还是怎么的,就把这个凳子搁在这院子当中,往那一坐,腿一翘,就一直这样保持这个状态,所有人在那给我补妆,我就感觉,我就是霸王,这个院子就是我的。

鲁豫:哇,你,你的气魄应该更大一点。

冯绍峰:可是那就只有一个院子。

鲁豫:我都是霸王了,这个院子才是我。整个这都是我的。

冯绍峰:就是自己给自己的信心吧。

鲁豫:人要在那种状态里面。

冯绍峰:对。

鲁豫:那黎明呢?你的那种,在现场你的习惯是什么样的?

黎明:跟他一样,不讲话,平常拍戏时候很少会讲话。因为没什么话好讲。

刘亦菲:有一次找你聊天,我们聊了挺长时间,你是不是特烦呐,没有吧?

鲁豫:哈哈哈哈。

在这段谈话中,鲁豫使用了直接的问话方式“黎明呢?”。这种明显的提名选定方式,通过直接的询问嘉宾,把话语交到了嘉宾手中,实现了自然的话轮转换,合理地安排了每位嘉宾的会话时间,让每位嘉宾都有机会说话,使得多人访谈保持在了一个张弛有度的节奏之下。

3. 辅助策略:塑造舒心谈话场

《鲁豫有约》在对每期人物进行专题采访前,都会提前选定好适宜的访谈场地,为嘉宾塑造一个舒心的谈话场。通过辅以合适的场景,侧面提升嘉宾的访谈体验感,更易取得良好的访谈效果。

3.1 精心打造适宜场地

在访谈过程中,访谈场地的设置是给嘉宾的第一印象和最为直接的外在感受之一。对受访嘉宾而言,直播间、话筒等因素都可能带给她们某种程度上的紧张。而打造一个适宜的访谈场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嘉宾的紧张感,嘉宾在放松的状态下更容易进入谈话状态,有助于访谈顺畅自然地进行。

例如在采访湾组合Twins和其经纪人霍汶希的这期节目中,由于三人都在上海,《鲁豫有约》将采访地点设置在了一处临江的高楼天台户外沙发上,对面即可看见东方明珠电视塔等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在访谈过程中伴随着徐徐的江风,抬眼可见的美景,以及舒适宽敞的沙发,一种轻松闲适的氛围在几人之间铺展开,整个访谈进行的十分顺利。

3.2 构建亲和访谈场域

主持人是否具备亲和力,关乎节目是否能取得理想的访谈结果。从容淡定、具有亲和力的主持人更易获得嘉宾与观众的好感与喜爱,能够帮助嘉宾在如沐春风中更快进入访谈状态,也能更好地提升节目的可看度与观赏性。

在打造适宜场地之余,《鲁豫有约》也将“朋友聊天式访谈”的节目特色一以贯之,构建出充满亲和力的访谈场域。例如在采访香港电影大亨向华强的这期节目中,由于其妻子陈岚也会一起露面,节目组选择了一个暖色调的室内场景,辅以柔和安静的黄色光源,且在细节处摆放了夫妻二人的恩爱合照。整个访谈过程中,鲁豫始终面带微笑,时而点头倾听,时而礼貌发问,亲和力满满。而首次接受采访的向华强,也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采访全程都十分温馨。

3.3 细节捕捉鲜活场景

访谈节目由一个个的访谈场景构成,在不同的场景下,受访者的状态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有效捕捉不同场景下的鲜活细节,有助于丰富受访者的人物个性,挖掘其多样化的人物特征,使得人物呈现更为立体丰满,节目效果也更加生动有趣。

《鲁豫有约》在采访不同的人物时,会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特质等因素,灵活选择采访场景。有座谈式的偏静态采访,抑或走谈式的偏动态采访。在灵活捕捉一个个小细节之下,呈现出生动有趣的访谈场景。

例如在采访影帝刘德华时,团队选择了刘德华平日里常去的一家素食餐厅。由于是嘉宾所熟悉的地点,整个访谈过程中刘德华不仅十分放松,还为鲁豫介绍起了这家素食餐厅以及自己和家人的吃食理念。刘德华表示自己给鲁豫推荐的糖醋油条容易吃胖,但镜头拍摄到他仍旧大快朵颐。捕捉到了鲜活的场景细节,展现了嘉宾接地气的一面。

4. 结语

共情是一种方式、能力、也是同理心的有力体现。优秀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往往善于倾听,懂得换位思考,在与嘉宾平等交流中设身处地感受其内心,通过灵活的发问,与嘉宾进行有效沟通。《鲁豫有约》作为一档高品质的访谈节目,多年来在收视市场中占有着一席之地,鲁豫自然的沟通技巧与高超的共情能力,是其成功的法宝之一。访谈节目主持人要结合共情理论,制定恰切高效的沟通策略,力求访谈效果的深度、高度与温度。

猜你喜欢
鲁豫共情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认识亚健康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包容女儿的梁家辉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真实的鲁豫,鲁豫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