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合作康复干预模式在异位妊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10-20 12:09席洁刘冬梅李茸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6期
关键词:异位常规康复

席洁 刘冬梅 张 愉 李茸

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门诊部,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异位妊娠又称为宫外孕,是因输卵管发生病变、受精卵游走等原因导致受精卵异位着床并生长的一种急腹症[1-3]。腹腔镜手术是目前临床上用于异位妊娠患者治疗的常用术式,具有创伤较轻、效果理想、术后恢复速度快等特点[4-5]。多学科合作康复干预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通过多学科相互合作开展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术后加快康复速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其预后改善的护理模式[6]。本研究主要探讨异位妊娠手术患者护理中引入多学科合作康复干预模式的效果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0 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量采用PASS11 进行估算,α=0.05,单侧检验,1-β=0.10。根据已有研究数据,同时结合以往文献同类型研究和统计学专家的咨询意见,估计样本量约为200 例(包括常规组、干预组),根据初步实验结果估计无患者未按照要求完成研究测试,故计算总体样本量为20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100 例。常规组年龄20~44 岁,平均(26.28±3.24)岁;经产妇34 例,初产妇66 例;孕龄6~14 周,平均(8.14±1.53)周;孕次1~3 次,平均(1.74±0.12)次;产次1~3 次,平均(1.78±0.11)次。干预组年龄21~45 岁,平均(26.32±4.62)岁;经产妇30 例,初产妇70 例;孕龄6~13 周,平均(8.16±1.39)周;孕次:1~3 次,平均(1.76±0.22)次;产次1~3 次,平均(1.79±0.13)次。两组年龄、孕产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XF20150284)。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妇产科学》[7]中异位妊娠诊断标准,且经腹腔镜检查结果显示为输卵管妊娠;首次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腹腔出血量>500 ml;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认知及精神障碍、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伴有其他急腹症。

1.3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输卵管单侧切除术治疗,手术操作均由同组医生完成。

1.3.1 常规组护理方法 常规组行传统单一学科护理干预。由妇科护理人员开展常规健康宣教,主要给患者讲解异位妊娠发生原因、输卵管单侧切除术技术优势及应用效果、术后相关注意事项等;指导并协助患者做好输卵管单侧切除术相关术前准备及检查;讲解术后用药及饮食相关注意事项,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膳食方案;护理人员简单安慰患者放松情绪状态,保持轻松状态面对手术治疗,未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及情感支持干预。

1.3.2 干预组护理方法 组建多学科合作康复干预小组。小组成员主要为外科医师、药师、麻醉师、护理人员、心理医生、营养师等医护人员。小组所有成员均统一接受专业学习和培训。康复干预措施。①术前康复护理:术前采用互动式访视方式由多学科医护人员共同访视患者,进行病情、情绪状态、疾病及术式知识认知等。以患者实际情况为根据,由心理医生和护理人员开展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医护人员主要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多学科合作康复干预内容及意义、治疗技术优势、手术基本流程、围手术期相关注意事项等。心理医生根据患者情绪状态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麻醉科、妇科医护人员等以患者体征及全身症状为根据确定麻醉方案及手术实施方案。外科医师和护理人员明确手术治疗期间相关护理干预事项。②术中康复护理。手术期间使用电热毯,输液体预先加温至38~40℃,使患者术中能够维持正常体温。保温干预实施至患者麻醉恢复期。术中给予患者适量的补液,避免组织水肿发生。③术后康复护理。患者麻醉清醒后2 h,由巡回护理人员、医生等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状况,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呛咳、恶心等症状,如有可让其试饮碳水化合物饮料或温水,饮用量控制在10~20 ml。如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0.5 h 后以其自身感觉状况为根据,可试饮50~100 ml 的温水。由护理人员加强健康宣教干预。患者在术后6 h 可以进食流质食物。营养师以《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8]中相关标准为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体重、饮食喜好等为根据,制订个性化营养膳食方案。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参与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方案制订。外科医师、护理人员等结合患者术后恢复、机体总体状况,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术后康复锻炼。术后3 d,主要指导患者做左右翻身、手脚伸缩活动锻炼。术后6 h尝试做体位变化锻炼。指导并协助患者做平躺位转变为半坐位锻炼。在患者病情及体质允许情况下,指导和协助患者做渐进式床旁活动锻炼。使用空气压力按摩器适当按摩患者肢体。以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为根据合理调整和优化康复锻炼方案。

两组护理干预均实施至患者出院,在患者康复出院前1 d 进行效果评估。

1.4 观察指标

①负面情绪评估:干预前(入院时)、干预后(康复出院前1 d)均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 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者抑郁、焦虑负面情绪情况。HAMD 评分中,总分<8 分为正常;总分8~20 分为可能有抑郁症;总分21~35 分为肯定有抑郁症;总分>35 分为严重抑郁症。HAMA 评分中,总分>29 分为可能为严重焦虑;>21 分为肯定有明显焦虑;>14 分,肯定有焦虑;>7 分为可能有焦虑;<7 分为无焦虑症[9]。②观察患者术后8 d 内皮下气肿、肠粘连、伤口感染、尿路感染、皮下气肿、尿潴留、胃部不适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③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下床活动、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疼痛减轻、胃肠功能恢复等时间均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 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HAMA 评分及HAM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干预组HAMA、HAMD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 评分比较(分,±s)

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尿路感染、切口感染、肠胃不适、皮下气肿、尿潴留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干预组术后下床行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s)

表3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s)

3 讨论

临床数据显示,近年来异位妊娠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初次妊娠患者占多数,均有再生育需求[10-14]。接受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精神压力较大,往往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15]。不良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手术安全性,还会对术后康复、再妊娠等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异位妊娠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必须加强科学护理配合,科学、有效全方位康复护理干预在促进患者术后心理、生理康复效果提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异位妊娠手术患者护理中仅行传统单一学科护理配合时,护理人员无法及时、准确地把握患者心理状况和生理护理需求,护理干预的实施存在一定笼统性和片面性。护理效果,尤其是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并发症控制等效果相对欠佳[16-17]。多学科合作康复干预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由多个学科医护人员共同组成专业的合作干预小组,将循证医学作为证据,结合治疗要求、患者护理需求,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全面、系统、优质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术后身心方面均可获得更好的恢复[18-19]。多学科合作康复干预实现了医院里的人力资源共享,团队中成员均经专业培训,医学观念获得更新、服务意识增强、干预技能获得提升,因此可更好保证护理工作质量及效果[20-21]。本研究中,干预组围手术期行多学科合作康复干预后,该组患者术后HAMA、HAMD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切口感染、尿路感染等异位妊娠术后常见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同时患者恢复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异位妊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行多学科合作康复干预,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使其面对手术时的应激反应减轻,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张继芝等[22]研究显示,多学科合作加速康复外科干预的实施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多学科合作康复干预模式能够有效综合多个学科人力及技术资源优势,给患者提供全方位、系统化专业护理服务,因此可使护理质量提高,在患者预后改善方面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23-24]。多学科合作康复护理能够更好地将护理服务工作细化,明确工作的重点,保证工作的连续性与严谨性[25-26]。异位妊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引入该种干预模式,各个学科医护人员通过相互沟通与协作,从术前访视可有效提高患者知识认知、缓解其精神压力;术中保暖干预可减轻患者机体氧耗,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术后进食及康复干预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胃肠功能恢复速度,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力增强,进而提高患者总体康复效果[27-28]。本研究中,干预组干预后下床行走、肛门排气、肠鸣音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此可知,多学科合作康复干预的实施在异位妊娠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时间缩短、康复效果提高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异位妊娠患者手术治疗期间护理中引入多学科合作康复干预模式,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情绪,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猜你喜欢
异位常规康复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自发型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1 例报道
别受限于常规
米非司酮结合MTX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效果观察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