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三级医疗机构2010—2020 年科技成果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10-20 12:09陆婷婷胡丹巫蓉盛文奇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26期
关键词:秦淮区南京市科技成果

陆婷婷 胡丹 巫蓉 盛文奇

1.南京市第一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科技处,江苏南京 210006;2.南京医科大学健康江苏研究院,江苏南京 211166;3.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科技处,江苏南京 210009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1-2]。当下社会对医疗机构的评价已不仅仅在于诊疗技术,百强排名、科技量值[3]等评价体系无不凸显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科技成果作为科技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4],是探究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切口。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ina Hospital Knowledge Database,CHKD)是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下设的重要专业知识资源总库[5],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而设计。本研究基于CHKD 数据库,分析南京地区三级医疗机构2010—2020 年的科技成果现状,找出薄弱之处,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利用CHKD 数据库,在“高级检索”下,全选“分类导航”“知识导航”和“跨库选择”。科技成果包括期刊、专利、会议、年鉴、标准、国标、行标、博硕、报纸、成果、外文共11 类。在“发表时间”下,选择2010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12 月31 日,更新时间不限。在“作者单位”下,分别使用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公布的截至2021 年6 月20 日的南京地区共35 所三级医疗机构的名称,进行“精确”检索。检索结果未区分是否为第一单位。因个别三级医疗机构有2 个及以上名称,且每所医疗机构对于单位署名的要求不同,为避免重复统计,本研究以检索结果多的名称为准。

1.2 分析方法

通过Excel 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对科技成果类型、医疗机构行政区划、机构类别、机构等次和机构性质等指标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科技成果的总体分布

2010—2020 年,共23 843 项科技成果,作者单位包括了南京地区35 所三级医疗机构,平均每所产出681 项。成果涵盖所有类型,最多的前3 类为期刊论文、专利和会议论文,合计占比为99.8%。期刊论文占总数的84.7%,分别是专利和会议论文的13.7 倍和9.5 倍。

2.2 科技成果的医疗机构排名

成果总数超平均产出的医疗机构共12 所(图1),超1 000 项的有5 所,其中江苏省中医院以4 963 项居于首位,且为唯一一所成果超4 000 项的医疗机构。成果总数前12 位的医疗机构在秦淮区和鼓楼区占9 所,即秦淮区(江苏省中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和鼓楼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脑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另外玄武区(江苏省肿瘤医院)、栖霞区(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高淳区(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各1 所。上述医疗机构均为公立性质,除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未评等次外,其余11 所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医疗机构中综合医院占比超过一半,专科医院仅占25%。

图1 科技成果超平均产出的医疗机构分布(项)

2.3 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科技成果

南京市下辖的11 个区中,仅雨花台区未设置三级医疗机构。鼓楼区科技成果总数最高,其次是秦淮区,但在平均产出中,秦淮区显著高于其他区,虽与玄武区医疗机构数量相当,但产出差异大,为玄武区的4.3 倍(图2)。综合医院、中医(综合)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成果产出合计占成果总产出的79.3%,平均产出是专科医院的2.3 倍(图3)。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的平均产出比乙等或未评的多5.5 倍;公立医疗机构数是社会办的4 倍,而平均产出数是后者的12.8 倍。

图2 不同行政区的平均产出和机构分布

图3 不同机构类别的平均产出和机构分布

2.4 不同年度的科技成果

2010—2020 年,南京地区三级医疗机构的科技成果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图4),峰值出现在2019 年的2 762 项,是2010 年的1.8 倍。

图4 科技成果的年度变化趋势

3 讨论

3.1 期刊论文为主,重基础研究

南京地区三级医疗机构在2010—2020 年的科技成果以期刊论文为主,是专利和会议论文合计数的5.6 倍,远超其他成果。南京地区三级医疗机构的科技成果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原因一方面在于江苏建设科技强省、南京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6]中对科技创新目标的不断强化,如“40 条政策”[7]的出台和科研经费投入的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各医疗机构在坚持“科教兴院”的方针下,对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及成果奖励都给予更高的重视。此外,新三级医疗机构的设立也是成果增长的助力之一,如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于2016 年正式开业,泰康仙林鼓楼医院于2015 年引入战略投资等。可见其科研方向偏基础研究,而非应用研究,因此成果较少具有实用性[8]。原因可能在于当前医疗机构科研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主要有项目、经费、论文和获奖,少有涉及专利申请及转化。以此延伸出来的医疗机构职称晋升、评聘制度直接偏倚引导了对于写课题、发论文的热情[9],强调填补学术空白,而忽略了创造有价值的专利和转化。

3.2 专利授权少,缺实用价值

专利是知识产权体系的重要组成,本研究中的专利虽在成果种类中排第3 位,但数量仅有1 478 项,仅占成果总数的6.2%,平均每年获得授权134 项。有学者研究发现国内1 497 家三级公立医院2010—2019 年的专利数为46 532件[10],年均授权4 653.2 件。江苏省作为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引领省,为鼓励专利申请和转化,先后发布《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11]、《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励办法》[12]等文件,同时南京市各区也有专利申请补贴鼓励政策。但南京作为江苏的医疗发展中心,专利授权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缺乏实用价值,原因可能在于相关方间的信息互通性较弱。

3.3 人才能力不足,轻成果转化

有研究显示我国大型综合医院的成果转化率不到10%,与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存在显著差距[13-14]。而医疗机构在专利授权本就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转化就显得更加缺乏动力。科技成果转化属于一个独立领域,而医疗机构大多不设科技成果及转化专职岗位。非专职人员的成果管理水平有限,只能提供成果登记等简单服务[15],无法对成果转化发挥实际促成效用。专利转化是个多阶段的复杂过程,不仅要求负责人具备创造重大科技成果的能力,还需要具有知识产权保护及联系市场需求[16]等意识。

3.4 医疗机构发展不均衡,成果差异大

在机构布局方面,11 个下辖区中仅雨花台区未有三级医疗机构设置。在行政区划方面,成果总数前12 位医疗机构中,秦淮区和鼓楼区占比75%,鼓楼区成果数最多,而秦淮区平均产出最高。在机构性质方面,甲等优于非甲等、综合优于专科、公立优于社会办。

3.5 建议

3.5.1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创新管理机制 医疗机构要建立灵活、多元的职称评价体系,将成果转化与期刊论文进行同等评价。健全贡献度公正和收益分配机制[17],在成果研发和转化的各阶段根据贡献度分配收益,转变转化成功后收益分配,失败则自担风险的局面,以保障科研人员积极性。医疗机构要根据年龄、职称和需求的不同,建立多层次的成果激励机制。相比于青年人对于成果用于职称评价的激励效用而言,老年和高级职称人员对此不感兴趣,无法调动其积极性,此时需从精神激励层面出发,因此成果激励机制要避免“一刀切”。

3.5.2 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相关方纽带联系 医疗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改善医疗水平的有力途径[18]。作为医疗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医疗机构和临床科研人员往往无法及时、准确获取相关有效信息。因此,政府应推动搭建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和转化服务平台[19-20],将企业、医疗机构、临床科研人员和科技服务机构进行纽带联系。政府虽不直接参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但其监督与规范管理作用不可忽视。企业是需求的把握方和研究资金的投资人[21],医疗机构是科研活动的载体和科技成果的孕育地,临床科研人员是成果的直接创造者,科技服务机构是平台支撑和信息服务的提供方。只有将科技成果开发和转化的关键主体串在一起,才可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的高效合力。

3.5.3 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多学科交叉 医疗机构一方面要培养现有的科研管理人员,针对性地学习专利检索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专利评估等业务。另一方面要引进扎实科研能力和高超临床技能兼具的专业人才,组建合理的转化团队,对重大科研项目加强过程和结题跟踪服务[22],着力推广和应用重要的科技成果。学科交叉融合是单一学科重点突破的必然选择[23]。医疗机构要注重基础与临床、优势学科与边缘学科的交叉协同,这有利于碰撞出新颖的科研思维,在密切结合临床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水平实验室开展联合攻关工作,催生重大原创性成果。

3.5.4 平衡医疗机构发展,倡导协作共享和突破 政府要通盘考虑制订医疗机构规划,向卫生医疗能力弱的地区实施政策倾斜,吸引相对过剩的卫生人才和资源流动[24],以缩小区域内卫生资源配置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差距。非甲等或社会办医疗机构因等级和经营目的,重心在于临床诊疗,故掌握着丰富临床信息和技能的一线人员往往缺乏科研精力和素养。三甲和公立医疗机构是卫生领域科研创新的重要领地,承载着诊疗和科研创新的使命,其大多配备专职科研岗,但因缺乏临床经验,致使科研与临床脱节,科技成果欠缺转化前景。若医疗机构间能形成良好的协作共享关系,则一线临床人员发现实际问题,专职科研人员凝练科学问题并研究。通过这种横向协同机制的建立[25-26],不仅能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也能推动成果水平的提升。专科医疗机构要以现有的重点学科为突破口,推动学科细分团队的合作,争创行业内领先科技成果。

猜你喜欢
秦淮区南京市科技成果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男子当结婚黄牛18个月四婚四离
统编语文教材七(下)第一单元拓展阅读
基于GIS和开放数据的公交可达性测度研究
弘报国家风 为归侨楷模——访南京秦淮区老归侨胡鸿飞先生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南京市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