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研究现状、热点分析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2022-10-20 08:26吴伟光王凤婷
福建农业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公园国家建设

沈 畅,吴伟光,2,王凤婷,2*

(1.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浙江 杭州 311300; 2.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13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国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包括国家公园在内的自然保护地建设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1]。据统计,到2021年全球范围已建立各种类型的国家公园5 600多个,面积超过400万km2,占陆域面积2.7%[2]。中国于2015年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工作,2019年《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试点建立10个国家公园,出台了包括《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国家公园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由于国际上有关国家公园建设的相关实践起步较早,相关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主要集中于生态服务[3]、社区发展[4]以及管理体系[5]等方面;而国内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公众自然保护意识等原因导致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也较为薄弱,主要集中于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6]及管理模式[7]。基于此,本研究借助以现代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技术为支撑的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基于CNKI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在对2000-2021年期间国内外有关国家公园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全面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对国家公园领域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包括文献数量变化、高产作者与机构合作、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未来国家公园相关研究的开展,以及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园相关政策提供有益借鉴。

1 研究方法与数据

本研究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教授陈超美开发的应用于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软件,其着眼于分析文献中蕴含的潜在信息,能通过对文献的共现分析来挖掘作者、机构、国家的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8]。

本研究数据来自WOS和CNKI。为提高检索文献的质量以及研究的科学性,在WOS中以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中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XPANDED)、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和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Science(CPCI-S)为数据库,首先以主题“national park”OR“national parks”OR“nature reserve”进行检索,鉴于2022年未收录全部文献,故检索年限设置为2000-2021年,手动剔除期刊会议征稿、卷首语、个人学术成果介绍、书评、无作者文献及其他不相关条目等无效数据,共检索到13 377篇外文文献。另外,以CNKI数据库为检索源获取样本文献数据,首先设置主题词为“‘国家公园’OR‘自然保护区’OR‘自然保护地’”进行初始检索,来源期刊类别限制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CSSCI和CSCD,由于2022年度期刊文献不全面,因此设置搜索年限为2000-2021年;然后逐条核对检索结果,对于文献信息不完整(例如无作者的文献、会议记录、访谈、总结、讨论等)的内容予以剔除,最终得到1 665篇研究文献。因此,本研究以2022年3月6日检索的15 042篇文献作为研究样本,针对国内外国家公园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2 国家公园相关文献总体特征

2.1 年度发文量统计分析

图1为2000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国家公园相关研究年度发文量分布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1)总体而言,自2000年以来,有关国家公园领域相关研究文献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具体而言,文献总量从2000年的193篇上升到最高峰2000年的1 341篇,其中国内文献数量年平均增长率为62%,国际文献量年平均增长率为9%。由此可知,国内在国家公园领域的研究发展迅猛;(2)就国内相关研究来看,尽管研究文献总体规模不大,但自2015年之后,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从2015年的72篇增长至2021年的231篇,这与我国于2015年正式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高度契合。(3)2020年之后,文献数量有所下降,这可能与2019年开始新冠疫情暴发,导致相关野外调查研究受到限制有关。

图1 2000-2021年国家公园研究发文量时间分布图

2.2 高产出作者及机构合作关系分析

表1和图2、3分别表示国家公园领域国内外作者发文情况以及彼此之间的合作紧密程度;表2、3和图4、5分别表示国家公园领域国内外机构发文情况及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1)从高产作者发文量来看,WOS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国家公园领域高产出学者发文数量都非常可观。WOS数据库中发文量超过10篇的有24位学者,最高发文量为39篇,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德国;CNKI数据库中作者发文量超过10篇的有13位,最高发文量为2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大学。(2)从机构发文量来看,国内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国际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森林调查局、比勒陀利亚大学等。国内机构基本是各大高校且以农林类高校为主,国外机构政府和高校各有成果,高校多为综合性大学。国内发文量较高的大学的地质以及农林类学科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说明了地质以及农林业研究对于推动国家公园领域的研究作用很大。与国内研究机构以各大高校为主相比,国外研究机构表现为政府、高校和相关组织百家争鸣。(3)从作者合作关系来看,国内作者网络密度为0.003 1,国际作者合作关系网络密度为0.001 6,因此国内学者合作较国际作者更加紧密。合作关系较为紧密的有以中国科学院大学钟林生、虞虎为中心组成的研究团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苏杨、中国科学院何思源、闵庆文组成的研究团队,清华大学杨锐、庄优波、赵智聪的研究团队,这些团队具有更高的学术成就和更大的学术影响。国际作者之间合作关系较为紧密的有以Macdonald、David、Slotow以及Boesch为中心组成的研究团队,这3个团队也代表着更多的研究成果和更大的影响力。(4)从机构合作网络关系来看,国内合作关系网络密度为0.000 0,国际合作关系网络密度为0.013 6,可以得出国际上机构合作网络更为紧密。具体来看,国内各机构之间合作不多,尤其是发文量靠前的机构之间几乎不存在合作关系;而国际各发文机构的合作较之国内更为密切(图4),其中US Geol Survey(美国地质调查局)、US Forest Survey(美国森林调查局)、University of Oxford(牛津大学)与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克罗拉多州立大学)之间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机构群体。

表1 2000-2021年发文10篇及以上国内外作者

表2 2000-2021年国内发文量排名前10机构

表3 2000-2021年国际发文量排名前10机构

图2 国内国家公园研究者合作网络

图3 国际国家公园研究者合作网络

图4 国内国家公园研究机构合作网络

图5 国际国家公园研究机构合作网络

3 国家公园研究热点变迁

CiteSpace的关键词分析在研究文献内容和观点上有重要作用,在设定时间段内分析统计各时期关键词,可以得到国家公园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通过对国内外热点变迁的分析可以探索不同时期国家公园研究相关热点的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关键词的交互关系及所研究领域的年代演化动态和发展脉络。从图6国内国家公园研究关键词时区图和图7国际排名前25突发关键词检测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外关键词在不断地扩充发展与完善,并呈现很明显的变迁趋势。近20年来,国内文献研究的热点从生态旅游、多样性保护、管理政策主题向共建共享共同发展主题演进,国外研究热点从生物演替(succession)、 整体框架(framework)(framework)主题向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 价值福祉(performance)主题演进。因此,将国家公园研究的热点变化分为以下3个方面。

图6 国内国家公园研究关键词时区图

图7 国际排名前25的突发关键词检测

3.1 国家公园保护与开发

这一时期,国内国家公园研究较少,发文数量不多,并且学者们对于国家公园的研究大多偏向于单一主题,极少从多个方面对国家公园相关研究进行深入探讨。这一阶段学者们多数聚焦在物种多样性认识与保护以及旅游开发等方面。国家公园的保护功能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在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也遵循最严格的保护[1]。在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方面,研究表明国家公园建设对区域内物种多样性的认识与保护有较大意义,不仅能补充国家公园区域内物种资料,还能对国家公园制定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参考依据[9-12]。在旅游开发上,有研究指出,生态旅游对当地经济和政府收入都有积极影响,与此同时也存在中央与地方、社区生计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国家公园相关研究能够查明当前我国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为其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参考,防止由于旅游资源的公共产品属性造成过度开发从而导致的“公地悲剧”[13-17]。

同时期国际上国家公园领域研究多以包括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科罗拉多国家公园(Colorado national park)、多尼亚纳国家公园(Donana national park)和优美胜地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在内的具体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关注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ecosystem)、发展(growth)、演替规律(succession)、干扰(disturbance)等内容。具体来说是国家公园发展过程中区域内动植物演替[18]、国家公园范围内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干扰以及对周边社区家庭的约束[19]。

由于这一时期国内国家公园建设还未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家公园建设工作主要表现为集中于地方层面的相关立法和标准制定,国家层面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和规范化的指导,这导致前期国家公园建设出现了很大弊端,国家公园盲目开发、权责不明等问题频发[20]。与此同时国际学者已经以具体的国家公园为对象研究国家公园内的生态系统演替以及发展。

3.2 国家公园管理与政策

这一时期“国家公园”多次在国家文件中提及,得到政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后续更多国家文件的出台,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顶层设计。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公园相关研究得到较快发展。业内对于国内国家公园研究也有了具体的研究对象,如钱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等。这一阶段研究者更多关注国家公园的空间分布、生态文明以及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并借鉴了国际上国家公园的建设经验。在国家公园空间分布上,学者通过研究国家公园的分布格局发现国家公园选址较为复杂,地质结构、旅游业态、服务范围及当地政府的积极性等因素对国家公园的选址都有影响,也有学者借助Arc GIS软件对国家公园分布进行分析[21-24]。分析得出国家公园选址存在众多影响因素,例如受到资源条件影响和存在人为干扰等。之后随着国内政策导向的改变,学者们开始展开国家公园建设背景下的生态文明整体研究,从社区发展[25]、生态保护与资源增殖双赢[26]以及生态文明与旅游发展等角度[27]来探索国家公园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国家公园所处地理位置和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研究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积极借鉴国外国家公园建设经验。例如,英美国家公园的立法体系、管理的理念路径、成立相关管理机构;加拿大国家公园建设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法国国家公园的社区管理、经营机制;德国的地方自治管理体系;日本的多方利益调整与合作机制[28-36]等。除此之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作出指示。国家公园的长久发展在政策鼓励的同时还需要法律监管,因此我国加快了《国家公园法》的立法进程,并先后颁布了三江源、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国家公园条例,为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提供了法制保障。

同时期国际上国家公园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架构(framework)、感知(perception)等内容。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对于建设和扩大国家公园,维护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37],从框架研究中,学者们分析了包括政策框架、法律框架以及管理框架[38-41]对区域内外来入侵物种控制、国家公园发展、国家公园土地与社区影响以及生态分区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这一阶段,国际上国家公园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维护以及体制框架建设,而国内国家公园建设与国际社会相比经验有所欠缺,此外由于受到法律制度、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限制,各个国家公园试点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分区标准及管理、利益分配机制、资金投入机制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42],因此通过对国家公园空间分布、生态文明以及管理体制等角度的研究,能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

3.3 国家公园共享与共赢

在这一阶段,我国对国家公园建设作出确权登记、物种保护、社区共建等方面指示。2018年初,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有关文件明确了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管理与监管体制并提出在2020年年底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2025年新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初步建成,2035年将全面建成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43]。该时期随着学界对于国家公园相关理论知识基础认识的不断深化,研究内容及角度更加广泛,突现词包括“原住民”“社区居民”“社区参与”“全民共享”等。这一时期众多研究均认为在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国家公园的发展建设与周边社区的发展存在矛盾冲突[44]。首先最常见的是保护地原住民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国家公园的建立有效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但在保护自然的同时由于野生动物数量增加从而造成野生动物毁坏庄稼,伤害家畜,危害自然保护地周边原住民生命安全的问题。其次是自然资源保护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各类自然保护地内有大量的城市和建制乡镇建成区,生态空间和生产生活空间相互挤压,且人类活动已经威胁国家公园的保护与管理,这与建设国家公园的初衷相互违背。因此在国家公园的快速发展建设中如何缓解自然生态保护与周边人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其中一部分学者通过与生态补偿相结合来探究在有生态补偿的条件下,国家公园与周边社区的矛盾能否得到缓解[45]。还有研究从“人地”的角度来分析国家公园建设中的矛盾原因以及如何破解“人地冲突”,包括政府帮助、就业培训、经营指导等[46]。以上研究和实践已经认识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考虑的必要性,也认识到了纠正国家公园扭曲的生态利益分配关系的必要性[47]。此外,由于国家公园具有公益性,如今我国国家公园建设面临越来越大的管理压力,政府单方面的管理和政策实施可能造成信息偏差以及发展失衡,因此社区参与不仅能对国家公园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作出监督,还能够有效减少保护地建设的多种问题以及冲突的发生[48-50]。

同时期国际上国家公园领域的研究热点开始向国家公园建设经验(experience)、脆弱性(vulnerability)、价值(performance)等内容拓展,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过程中能了解国家公园所在区域内的当地人信息,缓解决策冲突,而当地人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感知能对其在看待和评价国家公园发展绩效中发挥重要作用[51]。此外,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以及生态脆弱性分析对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修复和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公园创造了价值,为人民福祉和国民经济作出巨大贡献[52-53]。

这一阶段国内国家公园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和完善,在注重国家公园范围内生态保护的同时也顾及与周边社区的和谐发展。随着国家公园建设不断发展,我国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将更加完善、更加规范化。同时期,国际上对国家公园领域研究内容逐渐拓宽,从环境保护与开发、流通到与园区参与者和社区社会经济变革合作等方向延伸,从个体研究转向综合研究。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本研究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分析了2000-2021年国内外国家公园领域的核心研究文献,梳理了发文数量、作者、机构等研究现状以及热点变迁,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在发文数量上,国内外国家公园研究文献不断增加,国际上国家公园领域发文量明显高于国内,以欧美国家为主要研究主体。主要原因是,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公园的国家,因此,对于国家公园领域的研究要领先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国内,自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来,我国对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受政策影响我国国家公园研究自2013年以来发文量迅猛增长,研究主题随着学者们研究的深入而逐渐趋向细化。其次,在发文作者和机构上,大多数研究课题主体都是大学研究人员和政府,国内研究作者和文章虽有所增加,但相较于国际上其他国家公园相关研究成果的数量与质量都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研究机构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多数为高校和政府,如国内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国外的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森林调查局、牛津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可能原因是国家公园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综合性较强的研究主题,高校和政府有更多资源与实力研究该主题。此外国外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为紧密合作网络线条关联繁复,反之国内研究机构间合作较少,强度较弱,可能是由于国家公园在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各研究机构都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能够取长补短,对国家公园研究更加深入。而国内国家公园发展起步较晚,且国内国家公园数量不多并有地域限制,机构合作对国内高校和政府来说有较大阻碍。最后,在热点变迁分析上,20年来,国内国家公园领域文献研究的热点从生态旅游、多样性保护、管理政策主题向共建共享共同发展主题演进。本文将国内关于国家公园研究热点变迁主要分为国家公园保护与开发、国家公园管理与政策、国家公园共享与共赢三个阶段。基于国内外研究热点对比分析中发现,国内研究从初期的自然保护到如今的保护发展与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平衡以及生态文明研究。我国对于国家公园研究逐渐深入,研究范围和视野逐步拓宽,国际上研究也从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发展演替逐渐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延伸。这一发展趋势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较快增长使得各国家公园内生态空间与生产生活空间相互挤压加剧,保护与利用矛盾冲突加深,因此学者们将研究重心从单纯的生态环境保护转向人地矛盾、保护与开发冲突的缓和。

4.2 研究展望

总体而言,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目前随着我国国家公园顶层设计日趋完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顺利完成以及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就。日后如何在此基础上继续全面推进实施国家公园建设,提升国家公园立法水平、维护国家公园建设与当地居民的权益将成为未来国家公园规划发展的重点任务,本文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展望。

4.2.1从研究组织方式来看 应该加强交叉合作研究。由于国内研究较国际研究产出更少,机构间合作不够紧密,而且中国地大物博,国土面积辽阔,在不同地域均建有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相关研究又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因此,各高校、研究所应该开展紧密合作,提升该领域合作研究能力,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公园的相关研究提供有利条件。如何加强国家公园领域中跨地域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是今后需要研究的方向。

4.2.2从研究重点领域来看 结合热点变迁和未来发展需要认为未来应该研究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与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关系研究。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必须考虑我国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特别是在我国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大环境下,更加需要科学谋划国家公园的长期发展。以期为国家公园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实现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体制支撑,如何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两者的改革与融合是需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2)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立法研究。随着国内国家公园建设的稳步开展,国家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自然资源权属不清晰问题,学界为此对国家公园立法呼声高涨。虽然各地方机构陆续出台国家公园地方性法规如《自然保护区条例》《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办法(试行)》《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等,学界从国家公园制度规划、标准设立、补偿标准等方面有所研究。但由于所处地域和出台时间的限制,各国家公园地方性法规的效力不尽相同,间接造成国家公园管理混乱等问题。对此,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需要立法支撑,需要就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立法进行针对性的研究。(3)国家公园规划与监管相关研究。有效推进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实施,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重点项目的实施进度、建设内容等作出合理调整,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持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在开展国家公园规划的同时还需要提升保护区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和资源保护管理能力,要加强国家公园建设规划研究,确保设置合理性、科学性,要加强国家公园生态以监管研究,确保国家公园建设目标达成。(4)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当地居民权益保护与平衡研究。国家公园建设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存在矛盾,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保护与居民庄稼受到野生动物损毁存在冲突。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生态管护和社会服务,吸收当地居民参与护林工作。引导和扶持有机种养、鼓励支持社区居民以投资入股、合作、劳务等形式参与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建立人兽冲突预警体系和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因此,国家公园建设进程中需要妥善处理好与当地或周边居民的矛盾,保护他们的利益,完善居民权益保护与平衡研究。(5)国家公园主题国际合作研究。我国国家公园起步与发展落后较多,且由于国情不同不能照搬国外的国家公园建设保护经验,需要通过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因地制宜地为我国未来国家公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及时了解国际动态,研究如何细化国家公园国际间跨国保护、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合作机制等,为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公园国家建设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在公园里玩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