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坎德音乐剧《芝加哥》中的歌曲创作特色

2022-10-21 04:21
戏剧之家 2022年29期
关键词:百老汇布鲁斯爵士乐

凌 英

(上海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上海 200234)

约翰·坎德生于1927 年,是一位美国作曲家,他曾为百老汇音乐剧《芝加哥》配乐。音乐剧《芝加哥》讲述了女舞者哈特和凯莉犯罪入狱后,在巧舌如簧的律师比利·弗林的帮助下,不仅逃脱了死刑,还成了时代红人的荒诞故事。在20 世纪20 年代的美国,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黑帮横行、爵士乐兴起、大众娱乐化消费繁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约翰·坎德选择用爵士乐为整部剧配乐,是非常合理的。另外,全剧使用黑色背景、黑色服装、黑色道具、黑色乐器,几乎全黑的舞美场景配以看似简单却精准的灯光设计,凸显了这部剧的“黑暗”特色。

一、《芝加哥》中歌曲的音乐结构特征

音乐剧是一种现代的舞台综合艺术形式,以叙事为主的戏剧表演结合优美通俗的人声歌唱和多样化的舞蹈形体动作,同时融合服饰、布景、灯光等舞台艺术,形成整体舞台效果。

构成音乐剧最重要的三大要素是戏剧、音乐和舞蹈。其所选取的题材往往具有广泛的大众审美基础,与政治背景、时代风尚紧密结合,以迎合观众的心理。

音乐剧以戏剧为主体,如果说戏剧是音乐剧的骨架,那么音乐就为这个躯体注入了灵魂。笔者认为,音乐中的结构不仅指作品以乐句为单位划分清晰的曲式结构,更包括作曲家对作品整体的把握,乐句的安排、和声的运用以及伴奏的编写。

(一)汀潘巷流行歌曲结构

爵士乐常用的两个音乐结构分别是汀潘巷流行歌曲结构和布鲁斯结构。汀潘巷流行歌曲结构一般由4 个8 小节的乐句构成,根据乐句间的关系表现为AABA、ABCD、AABC等。布鲁斯结构在爵士乐中无处不在,其在发展过程中有8小节、12 小节、16 小节的结构,12 小节是其最重要的结构,即以4 小节为一句,形成AAB 的三句体结构。约翰·坎德在《芝加哥》中综合运用了两种结构,表现为以4 小节为一句的AABA起承转合式的四句体乐段。以And all that jazz和When you’re good to mama 两首歌为例,两首歌的每个段落都以四小节为一个乐句,形成起承转合四句体。汀潘巷流行歌曲曲式与布鲁斯曲式在爵士乐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因为其可以为演奏者提供可变的结构布局,从而使演奏者能够在和声片段中更好地发展演奏的技巧。

(二)重复的音乐结构

与复杂的爵士和声相比,爵士的音乐结构显得相当简单。有学者认为,布鲁斯是一种非洲的音乐形式。重复是非洲音乐的一个特征,布鲁斯在歌曲中不仅体现为旋律的重复,而且包括和声的完全重复,这给予乐手、歌唱者更大的即兴发挥的空间,同样的旋律、同样的和声,在每一遍的重复中都可能因为即兴演唱或演奏发生变化。以歌曲Razzle Dazzle 为例,这首作品的结构为两句体的单乐段,并且重复了9 次,在数次的重复中,作曲家时而改变旋律,时而丰富伴奏,加入爵士常用的半音化和声,并经过多次转调,增强了音乐的紧张感和戏剧性。

二、《芝加哥》中歌曲的爵士风格

美国著名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这个时代正是美国的“爵士时代”。芝加哥被誉为“爵士乐之城”,在音乐剧《芝加哥》中,创作者将爵士乐展现得淋漓尽致,爵士乐的音乐属性完美再现了那个时代纸醉金迷、娱乐至死的现实画面。

(一)旋律中的爵士风格

谱例1.And all that jazz A 段使用的音阶

谱例2.And all that jazz B 段使用的音阶

布鲁斯音阶的使用以及切分节奏和自由即兴的唱法,使得音乐以爵士风格为基调,我们一般认为的布鲁斯音阶即对应的自然大调出现Ⅲ、b Ⅴ以及Ⅶ,它们被称为“蓝调音”。(见谱例1、谱例2)

在剧中,歌曲And All That Jazz,两段音乐均采用蓝调音阶,不同的是,A 段采用Ⅲ的布鲁斯音阶,B 段采用Ⅲ和Ⅶ的布鲁斯音阶;另一首歌曲When you’re good to mama 也使用了Ⅲ和Ⅶ的布鲁斯音阶,剧中还有很多使用布鲁斯音阶的片段,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当然,旋律部分的爵士风格不止体现在布鲁斯音阶的使用,旋律中大量的切分节奏、三连音、连音线打破了原有的强弱规律,让音乐听起来自由、即兴,歌者也用独特的爵士唱法进行演绎。

(二)伴奏中的爵士风格

全剧开篇的序曲以小号独特的“哇哇”音效solo 开场,这是由于小号添加了哈门弱音器,当把哈门弱音器的手柄推入或拉出号口时,小号就会发出爵士乐中的“哇哇”音效,能够带给观众强烈的精神震撼,使其感受到爵士小号的表现风格。正如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所说,“小号带来的不仅是高音,而是一种穿透灵魂的东西”。除了小号之外,萨克斯作为一种常常用来表现爵士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乐器,在《芝加哥》中歌曲的伴奏部分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独特的爵士风格。萨克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爵士萨克斯,声音轻快、富有感情、充满颤音或非常沙哑;另一种则是交响乐中的萨克斯,其特点为较少的颤音和更多的力度控制。看过《芝加哥》的观众一定对爵士萨克斯的音色印象深刻。

三、《芝加哥》中歌曲的和声与调性特点

(一)附加降三音和降七音的蓝调和弦

爵士音乐根植于传统的调性音乐,其和声以欧洲功能和声为基础,而后演化形成自己的体系,例如,在最常见的12 小节布鲁斯和声中,它的和声走向其实就是功能和声体系所提出的完全进行即主—下属—属—主,但其在爵士乐中常常以七和弦的形式出现。笔者以传统和声体系的分析方式,分析该剧中部分歌曲的和声。笔者发现,绝大部分的和声语汇是符合功能和声体系的,都能够被合理解释;只有极个别爵士的特色和声,譬如在Ⅰ级大三和弦上附加Ⅲ的蓝调音以及在Ⅳ级大三和弦上附加Ⅲ的蓝调音,这两种用法在20 世纪成为一种标准,这是非欧洲功能和声的做法。在几首运用布鲁斯音阶的歌曲中随处可见这些和声语汇,如果用和声功能体系去分析,第一种可以看作副属和弦,但第二种要经过两次等音替换,才能勉强看作Ⅶ/Ⅾ,故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将该和声看作蓝调化和声,这是其特有的和声色彩。

(二)同主音大小调交替

同主音大小调交替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和声色彩,这是调性思维发展历程中大小调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在一对同主音大小调交替中,其中一个具有一定优势,能使结构更加清楚明确。在歌曲When you’re good to mama 中使用Ⅲ和b Ⅶ的布鲁斯音阶,同主音大小调交替能更加轻易地实现且不显得突兀。以歌曲中的F 大调为例,主和弦为F-A-C,当Ⅲ蓝调音出现时,主和弦的三音降低半音,自然形成了f 小调的主和弦F-A-C,分析谱例也能直观地看到,每次交替到f 小调时,恰好旋律音高是蓝调音b Ⅲ或小调主和弦的和弦音,所以歌曲听起来和声色彩丰富,非常舒服、自然。当然,这种同主音大小调交替也可以看作蓝调音的可动状态带来的和声效果的变化,不涉及和弦性质的改变,当作为旋律的蓝调音与欧洲和声发生碰撞时,便形成了蓝调化和声。面对这类和声时,我们既要考虑爵士和声语言,又不能脱离欧洲和声体系,要结合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四、结语

音乐剧起源于美国,近代逐渐传入中国。美国百老汇音乐剧至今仍能激起年轻一代的兴趣。百老汇音乐剧在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经典曲目,至今仍吸引着世界各地众多的音乐爱好者。百老汇音乐剧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是其吸引众多观众的主要原因。

《芝加哥》作为百老汇的经典音乐剧,就像是当时芝加哥社会的一个缩影,创作者借助这个故事,讽刺了当时充满金钱与欲望的躁动、荒唐与虚伪的狂欢的社会风气,隐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这符合西方音乐剧大众化、商业化、规范化、娱乐性、喜剧性(包括带有嘲讽的幽默)的特点。音乐剧《芝加哥》纯正的爵士音乐创作手法搭配激情的歌舞表演加上百老汇特色的灯光效果以及黑色系的服装背景,让观众仿佛回到了20世纪20 年代的芝加哥。

近年来,音乐剧在国内逐渐发展起来,被更多的人接受。当前,中国引进音乐剧的机构根据自身资金实力来确定引进剧的类型,大机构资金实力雄厚,青睐引进制作演出流程成熟但成本高昂的百老汇和伦敦西区音乐剧,小机构由于规模小,难以承担庞大的开支,选择引进开支较小的小语种音乐剧。

由于引进音乐剧质量较高,且多为原班人马演出,他们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能带给观众较好的观剧体验,观众对引进音乐剧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来自百老汇、伦敦西区的优质引进剧已经占据了中国音乐剧市场的主流。

国内音乐剧的形式也不断丰富,“环境式驻演”“沉浸式”音乐剧开始出现,观众可以参与其中,与演员互动,例如《阿波罗尼亚》《桑塔露琪亚》。2021 年11 月,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上演的中文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反响热烈。

我国原创中文音乐剧也在不断探索,其需要适应中国文化语境、顺应时代潮流,既不能脱离音乐剧的内核也要具有中国特色。借鉴音乐《芝加哥》的成功之处,我们应遵从音乐剧娱乐化、喜剧化、大众化、商业化、规范化的特点,创作出受大众追捧的,内容积极向上,同时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的音乐剧!

猜你喜欢
百老汇布鲁斯爵士乐
百老汇
百老汇之星,逐梦前行
纽约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的双轮驱动
布鲁斯·鲍文
论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
浅谈爵士乐的过去与未来
请给我一幅画
当代音乐宝库中的瑰宝:爵士乐
《爵士乐》中的“创伤重演”和“创伤消解”
小金曼·布鲁斯特:耶鲁领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