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词《长相思》《蝶恋花》的音韵之美

2022-10-25 02:56刘海莲
中国韵文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平声重修蝶恋花

刘海莲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 中华研究院, 雪兰莪 双溪龙)

一 前言

李清照《词论》言“词”为“别是一家”,说明“词”有别于诗与文。词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格律诗体,有着既属音乐又属文学的双重属性。随着时代的变迁,词的乐谱已经消失,但没有乐谱的词作,仍保有其声音的音韵美。以欧阳修(1007—1072)词作《长相思》《蝶恋花》为例,若梳理其文字上的音韵,仍可探究其词乐谱以外的音韵美与音乐性。有关《长相思》《蝶恋花》版本取自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资料库;在此资料库缺收的专书,本文则以纸版专书代之。宋词属中古音时期韵文作品,故本文选用宋人丘雍、陈彭年撰之《重修广韵》及清人戈载撰之《词林正韵》二韵书作为判断有关词作的韵部、韵语及其平仄读音。透过声韵学角度的论析,重新赋予如今仅属无声艺术的《蝶恋花》《长相思》另一种声音上的美。

二 《长相思》声音上的“对偶”

“对偶”观念(指词性相对/对仗、意义相对、数字对数字、色彩对色彩等),加上意象与意境的营造,皆属一般对传统诗词的美的鉴赏角度。然而,欧阳修《长相思·之一》也讲究声音的相对,下面以王力中古音值系统之拟音来说明它声音上的对偶:

为了容易说明,拟订“1”为平声字;“2”为上声字;“3”为去声字;“4”为入声字。

满溪,柳绕堤①,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121,231,1311121,11241① 《词林》未收“堤”字;《广韵》将“堤”归入上声荠韵字;明代《洪武正韵·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版,第28页)记载:“堤”本上声,无平声,后人相沿作平声用。按词牌定格,“堤”位置应属平声押韵字。由此推论:宋时“堤”字已念作平声。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111,111,2211121,11131

(3)上阕第三句的“相送行人溪水西”与下阕第三句的“重倚朱门听马嘶”,两句的后五个字,属于重沓的音律对偶句(“11121” ,即属“平平平上平”声的对偶句)。

三 《蝶恋花》音高、音长安排的变化

声调是以“音高”(Pitch)为主要的特征,声调亦是音高的起伏变化,它具有音乐性。谙熟中国诗词韵律特色者,往往懂得让声调音高再现,即:使上下句旋律相呼应。《蝶恋花》作为一首唱词,它已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它的节奏与音律,所谓“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蝶恋花》的定格如下:

+|+--||(韵)+|--(句)+|--|(韵)+|+--||(韵)+-+|--|(韵)

+|+--||(韵)+|--(句)+|--|(韵)+|+--||(韵)+-+|--|(韵)

从上面格律来看,欧阳修只能倚声作词,除了格律赋予的音高变化以外,欧阳修能做出变化的音高改变只能在“+”的位置上。下面例子以数字“1234”来表示“平上去入”四声(《广韵》之上平或下平声都以“1”数目表示),就能看出有关词作的规则性。举《蝶恋花·之六》为例:

庭院①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②数③。玉勒雕鞍游冶处④,楼高不见章台路。131112212111411344111221143113①②③④ 《词林正韵》第七部平声字无未录“院”字,仅第七部仄声线韵收“院”字,见杨家骆主编《增补词学丛书第一集:词林正韵/词调词典》(无页码注明);《重修广韵》把“院”字收录于卷一上平声“桓”韵底下(《重修广韵》,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2007年版,第80—81页。以下注释所提《重修广韵》均为此版,不再赘述。),及卷四去声“缐”韵底下,意“桓院”(《重修广韵》,第57—58页)。按《重修广韵》解释及本首《蝶恋花》之上下文意,此处取“院”为去声字。 《词林》收录“重”第一部平声“东冬钟”通用韵部,属平声钟韵;也收录在同部仄声“董肿送宋用”通用韵部里,属去声用韵。按《重修广韵》卷一上平声钟韵“重”字意思“复也、叠也” (《重修广韵》,第12页);卷三上声肿韵“重”字意思“多、厚、善、慎也” (《重修广韵》,第4页);卷四去声用韵“重”字意思“更为也” (《重修广韵》,第5页)。按《蝶恋花》定格,“重”字位置定为平声字。故此处“重”应取平声读音,具“复、叠”之意。 《词林》收录“数”字在第四部仄声“语噳姥御遇暮”通用韵部里,属上声噳韵(爽主切);也收录在同部去声遇韵(色句切)里。按《重修广韵》卷三上声“数”意思“计也”(《重修广韵》,第23页)、卷四去声“数”意思“算数也”(《重修广韵》,第22页)、卷五入声“数”意思“频数”(《重修广韵》,第13页)。此处按《蝶恋花》词牌的定格及上下文意,取“数”为去声字为好。《词林》收录“处”字在第四部仄声“语噳姥御遇暮”通用韵部里,属上声语韵(敞吕切);也收录在同部去声御韵(昌倨切)里。按《重修广韵》上声卷三“处”意思“居也、止也、制也、息也、留也、定也”(《重修广韵》,第19页)、卷四去声“处”意思“处所也”。(《重修广韵》,第20页)。此处按《蝶恋花》词牌的定格及上下文意,取“处”为上声字。

雨横①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②,乱红飞过秋千去。231114412111311332311433113113①② 《词林》第二部平声“江阳唐”通用韵部里唐韵底下没有收录“横”字;《词林》收录“横”在第十一部仄声“梗耿静迥拯等映诤劲径证隥”通用韵部里,属去声映韵(户孟切)字。《重修广韵》卷四去声收录“横”字,解作:“非理来,又音宏”(《重修广韵》,第74页)。“宏”字,今粤语读作[γwɐ],应可作为“横”字中古音的参考。 《词林》收录“语”字在第四部仄声“语噳姥御遇暮”通用韵部里,属上声语韵(偶举切);也收录在同部去声御韵(牛倨切)里。按《重修广韵》上声卷三“语”意思“论也”(《重修广韵》,第18页)、卷四去声“语”意思“说也、告也” (《重修广韵》,第18页)。按《重修广韵》解释及上下文意,此处取“语”为去声字。

上面的例子,可看出上、下两阕(横的结构)都呈现整齐的韵律性(“113”出现四次,即四次重复“平平去”声的安排): “无重数”与“章台路”、“留春住”与“秋千去”,都属原来《蝶恋花》词牌格律底下整齐的韵律美。但仔细比对上下两阕(纵的结构)来看,不难发现,在可仄可平(即“+”的用字)之处,韵律有限变化之处,作者仍潜藏了自己设计的复沓的、规律的音乐性,譬如:“庭几许”与“雨月暮”(中间四个字相同旋律的重沓:“3111”)、“杨柳堆烟”与“门掩黄昏”(两句四字对四字相同旋律的重沓:“1211”)。这些刻意的韵律重沓,是有意设计的声音美。

此外,中国诗词的句式一般上拥有“一句之中仄声的错综”安排。这种韵律模型旨在使四声皆备,好让同属仄声的“上、去、入”声极尽变化,以取得丰富的音高抑扬效果。看看下面《蝶恋花·之五》:

回①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134113321114311223111331124113① 《欧阳修词校注·卷二·近体乐府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第118页),将“回旋”写作“面旋”,解作飞舞徘徊貌。

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231114333113311344211324133112

上阕首句、第三句、末句,下阕第四句及末句,都是一句中兼备了平、上、去、入四声的句式:入声与非入声的交错,会造成声音长短交错,如此便造成了词作“长短律”上的音乐美。除了上阕末句的“春愁酒病成惆怅”,整首词的句型,都是首字仄起的句式。一般诗词中讲“平仄”,平声字较长,仄声字较短,平仄交错固然就牵涉到“音高”的问题,但却也是长短的交错。这音高与音长,就能够产生律动作用的声音质素。就篇章结构来说,不管从纵(上、下阕)或横的结构来看,都可以发现《蝶恋花·之五》呈现整齐的韵律性(见同组虚线、波浪线的例子)。

诚然,格律不能只看平仄变化,但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注意到《蝶恋花·之五》里,同属仄声的上、去、入字都是作者巧思的设计与安排。从声调的本质来看,声调之所以能造成韵律美感,是因为汉语的音节中含有音高的变化,这些都是导致韵作品富于声音美、音乐性的要素。

四 《蝶恋花·之六》辅音(9) 辅音按发音方法分,有:塞音(b、p、d、t、g、k);塞擦音(j、q、zh 、ch、 z、c);擦音(f、h、x、sh、s、r);鼻音(n、m);边音(l);闪音(r)。参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29页。的布置

辅音,乃相对于元音而言,它们发音时气流受阻。顾名思义,辅音帮助元音发音,主要用作“声母”。欧词《蝶恋花·之六》的辅音安排如何?试看下面排列:

说明:(a)塞擦音 (b)零声母 (c)擦音 (d)边音 (e)鼻音 (f)塞音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dieγǐwεnɕǐehmɕǐehmɕǐehmkihǐojǐalǐəutui0ienlǐεmmɑkmǐuǐwoʃǐu(f)(b)(a)(a)(a)(f)(c)(b)(d)(f)(b)(d)(e)(e)(f)(c)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ǐwokləktieu0ɑnjǐəujǐatɕhǐoləukɑupǐuətkientɕiadilu(e)(d)(f)(b)(b)(b)(a)(d)(f)(f)(f)(a)(f)(d)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γǐuγwɐpǐugǐwasɑmǐwɐtmumuən0ǐεmγuɑhuənmǐukieilǐəutɕhǐuehnǐu(b)(b)(f)(f)(c)(e)(e)(e)(b)(b)(c)(e)(f)(d)(a)(f)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lwiænmǐuənhwahwapǐuətioluɑnγupǐwəikuɑtshǐəutshǐεnkhǐo(d)(e)(e)(c)(c)(f)(e)(d)(b)(f)(f)(a)(a)(f)

上述例子中,欧阳修布置辅音的位置经常是同样的辅音类连续出现两次或三次,譬如:“帘幕无重数”句,第二、三字都属于辅音类的鼻音;“雨横风狂三月暮”句中,第一第二字属辅音类的零声母、第三第四字属辅音类的塞音、第六第七字属于辅音类的鼻音;“泪眼问花花不语”句中,第二第三字属辅音类鼻音等。总之,组织句子时,若连续使用相同发音部位的字,容易制造音响的复沓的效果。而这种复沓的辅音类,也算是音律的重沓美了。

五 《长相思》(10) 欧阳修《六一词》总共收录6首《长相思》词作。《康熙词谱·二》《万氏词律·二》亦见此调,原唐教坊曲名,调见《全唐诗》,又名《山渐青》《吴山青》《长相思令》《青山相送吟》《相思令》《越山青》《忆多娇》《双红豆》《仄韵词·名叶落秋窗》。见于杨家骆主编《增补词学丛书第一集:词林正韵/词调词典》,台北市世界书局1968年版,第67页。 的元音、鼻音韵尾共鸣效果

没有任何韵尾辅音的韵通名为“阴声韵”;凡韵尾辅音是鼻音([-m][-n][-ŋ])的通名为“阳声韵”;凡韵尾辅音是塞音([-p]、[-t]、[-k])的通名为“入声韵”。语音学者认为:鼻音使音波在鼻腔中震动,回荡不绝,造成了回响的效果。当诗词句型出现鼻音间隔运用时,会造成阴、阳韵间隔的韵律模式:阴声韵字细音缓慢;阳声韵字亮而有力,二者交替出现在一个句子里,则能形成阴阳交错的格局,这都是造成诗歌韵律美的重要手段。以两首《长相思》为例:

说明:“阴”,即阴声韵字;“阳”,即阳声韵字。

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bǐehnmuɑnkhieilǐəurǐεutieisǐasuγɑrǐehnkhieiɕwisieiγuiʑǐəlǐwoǐwɐttiei阳阳阴阴阴阴阳阳阳阳阴阴阴阴阴阳阴阴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0ienphǐwəiphǐwəipǐutshieitshieiǐwo0ǐetɕǐumuənthiemasieiγɑn0əusǐatuipǐwə阳阴阴阳阴阴阳阴阴阳阳阴阴阳阴阳阴阴

上面《长相思·之一》里,以中古音拟构其音,拥有高元音韵尾(以[-i][-u]为韵尾)的字,计有:“溪、柳、绕、堤、水、西、回、低、霏、凄、朱、嘶、鸥、对”,[i]、[u]担任韵尾时,发音时长较短(与[i]、[u]做介音时类似);若朗诵或吟唱时舌位略低于标准位置,语音也会有些含糊。[i]、[u]的这种元音韵尾特质,用作表现压抑、沉着的情感共鸣是适合的;配上“西天的月亮孤独地照着离人、凄风中时隐时现地听见行人同去的马儿嘶鸣声”的意境画面,加上一对在朦胧暗色里双飞的鸥鸟反衬出主人公的只影孤单,这首词遂能在“声、情、画”三方面一致地表现出压抑、忧郁的风格。

除了上阕第二句,每一句都呈现阴阳韵间隔/交错的韵律模型;元音([-i][-u])韵尾和鼻音韵尾交错,能使语句灵动活泼,是一种对韵的影响效果进行不整齐美的修饰。

再来看下面这一首《长相思·之三》,看看它如何用齐齿音表达哀思:

深花枝,浅花枝,深浅花枝相并①时,花枝难似伊。ɕǐehmhwatɕǐetshǐεnhwatɕǐeɕǐehmtshǐεnhwatɕǐesǐabiweʑǐəhwatɕǐenɑnzǐə0i阳阴阴阳阴阴阳阳阴阴阳阳阴阴阴阳阴阴① 《词林》把“并”分别归入十一部平声字清韵(卑盈切)及十一部上声字迥韵(部迥切),按照《长相思》定格,“并”字位置属仄声字;《重修广韵》上声卷三四十一部迥韵解作“比也”(《重修广韵》,第68页)。按词意内容及词牌定格,此处该将“并”定为上声迥韵字。

玉如肌,柳如眉,爱著①鹅黄金缕衣,啼妆更为谁?ǐwokrǐokilǐəuǐomi0iǐakɑγuɑkǐehmlǐu0ǐəidieitʃǐakɐγǐweʑwi入阴阴阴阴阴阴入阴阳阳阴阴阴阳阳阴阴① 《词林》把“著”收入第十六部入声药韵(直略切)。《重修广韵》把“著”收入上平声卷一鱼韵(《重修广韵》,第39页)、上声卷三语韵(《重修广韵》,第19页)、去声卷四御韵(《重修广韵》,第19页)及入声卷五药韵(《重修广韵》,第42页)。“著”在《重修广韵》入声药韵解作“附也”(直略切,知母[t])、“著服衣于身”(张略切,澄纽,国际音标注[d']或 [])。本文依《重修广韵》解释,标“著”为澄母。

上面词作写男主人翁别后的相思。词作具有民歌特色——使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反复使用“花枝”一词,重叠字眼却不至于予人累赘之感。上阕三句反复咏叹“花枝”,写的是花光,第四句即从“伊”开始写人面,显示出人比花娇之意;下阕全写人面——玉肌、柳眉,所思伊人化啼妆,男主人公动了爱怜之心,乃至问为谁如此。若以中古音的拟音来看,整首词的用字大量选用有[i]作为主要元音、介音或韵尾的字,譬如:深,[i]为介音;枝,[i] 为复元音(“介音”加“主要元音”);浅,[i] 为介音;相,[i] 为介音;似,[i] 为复元音韵母;玉,[i] 为介音;如,[i] 为复元音;肌,[i] 为元音韵母;柳,[i] 为介音;眉,[i] 为元音韵母;爱,[i] 为复元音;著,[i] 为介音;金,[i] 为介音;缕,[i] 为复元音;衣,[i] 为主要元音和复韵母;啼,为主要元音和复韵母;为,[i]为介音;谁,[i]为元音韵尾。体现在这首词里的韵,计有:侵、支、狝、漾、韵、迥、之、止、脂、代、药、噳、微、齐韵。而这些字的韵,《词林》归这些韵在不同的“部”,如表1:

表1 《长相思·之三》例字韵部

从上述列表可看出《长相思·之三》较多使用第三部“支脂之微齐灰”通用的韵。语音学者认为凡有介音[i]或主要元音是[i]的,都叫“齐齿音”,而“齐齿音”也称作“细音”;声韵学者谢云飞以为“支微齐”韵适于表达哀思。欧阳修在《长相思·之三》里大量使用细音字来表达深挚的哀婉和忧伤,从声韵学角度来说是合理的,因为[i]属高元音,发音时舌面抬高接近上颚,舌位最高,也称为“闭元音”“关元音”。其发出来的声音是压抑、关闭的,配上忧郁、压抑的情感表达,是一种“情从声出”的声情表达。《长相思·之三》多用收音于[i]的字,这些字在声音上即已营造了哀感之音。

六 《蝶恋花》《长相思》的音色安排

音色又称“音质”,指声音的质素或个性。音色的运用,在一般语言中可形成音律上的美感,尤其是文学语言里的“谐韵”(Rhyming),它完全是利用音色来造成的。韵文学作品中所谓的“押韵”,就是用音色去表现音律的一种方法,即把同一音色的“音节”间隔一段时间就让它重复出现一次,使这种“重复出现”变得有规律。中国诗词的语言中出现一种因音色而形成的音律,就叫作“音色律”,而“音色律”的表现通常是在一行诗句或一个词句的最后一个音节,这就是所谓的“押韵”。一般来说,作者对韵脚的选择和运用,既是从声音美感来考虑,也是从表达意义和情感来考虑的。但选择什么样的韵母类型来押韵,或多或少都能产生韵的音响效果;加上配合作品的意象选择和情景内容的书写,一般巧思者往往会用不同的发音特性来呈现其创作的情感,以形成那作品要表达的声情格调。

音色律,或说“韵脚”的安排是古典诗词赏析中的一大要角。下面以欧阳修《蝶恋花·之六》韵脚作为分析对象:

上阕韵脚为:

许[hǐo], 语韵,《词林》第四部仄声“语噳姥御遇暮”通用。上声

数[ʃǐu], 遇韵,《词林》第四部仄声“语噳姥御遇暮”通用。去声

路[lu], 暮韵,《词林》第四部仄声“语噳姥御遇暮”通用。去声

下阕韵脚为:

暮[mu], 暮韵,《词林》第四部仄声“语噳姥御遇暮”通用。去声

语[ŋiio], 语韵,《词林》第四部仄声“语噳姥御遇暮”通用。去声

去[kǐo], 御韵,《词林》第四部仄声“语噳姥御遇暮”通用。去声

上述韵脚的共通点是它们都是圆唇音(撮口、合口音)的字,从分析元音角度来说,该韵脚字都有圆唇元音([u][o][y])作其主要元音或韵尾。遇摄开口“鱼语御”部之韵和合口“模姥暮语噳遇”部之韵,因其元音开口度小,故其音压抑积闷,言“苦”或状“苦”最恰,适宜抒发深痛疾苦之酸楚哀情。换言之,这类的韵用作书写深沉不伸、哀苦忧愁的情绪也是可以的。《蝶恋花·之六》是一首惜春、闺怨之作,写的是由残春的幽寂所引起的一种生活上寥落空虚的愁绪;在冷清与世隔绝的深院中,寂寞女子独守空房伤春,嗔怨对方无情将其冷落,即喟叹时光也惋惜自己的青春消逝。这种被人弃置的闺中少妇的怅然愁绪,呜呜然、郁郁然,这与作者选用属“语噳姥御遇暮”部之字作韵脚,其“韵”与“情”的表达是和谐一致的。

再举《蝶恋花·之九》为例:

词作两阕全以入声字“歇、切、彻、别、结、节、说、月”(皆以塞音[-t]收尾)作韵脚,所押的韵属《词林》第十八部入声“勿迄月没曷未黠辖屑薛叶帖”通用韵部。入声韵脚的设计,构成了短促急煞之音色律,这对于该词的声情效果起了和谐的作用。此词写秋夜羁旅之愁思,上阕秋景、秋寂(声)、秋凉,都使一个羁旅者难以入寐,秋夜之寂静给予主人公孤寂感和别后情思的怅恨,他只能借酒消愁。月光朦胧,愁深于酒,夜里醉醒,心中愁绪无人可诉,主人公之心情遂与寂寂秋景浑然而成。入声字的特色爆破、急迫、短促、埂塞、急收、戛然而止,读起来有一种急促闭塞、顿挫感。上阕“歇、切、彻、别、结、节、说、月”八韵语发音短促、直硬、低沉,以及拥有“戛然而止”的入声特性,与主人公欲说无语、无人可告的郁闷心情结合,声、情格调可谓般配。按《词林》分“部”来说,“歇”“月”属月部;“切”“结”“节”属屑部;“彻”“别”“说”属薛部,各为叠韵。这八个入声韵语的声韵特色,足以表现郁结难吐的羁旅愁绪,以及憯恻抑滞的悲思。

再来看《长相思·之一》的音色律,它建构于爱人离别的悲伤意蕴里,它上、下两阕的韵脚皆押《词林》第三部平声“支脂微齐灰”通用韵:

溪[kiei],齐韵

堤[tiei],齐韵

西[siei],齐韵

低[tiei],齐韵

凄[tsiei],齐韵

嘶[siei],齐韵

上阕齐韵之“溪、堤、西、低”四韵语抒写哀伤的离别场景,离情依依之状;下阕以“霏、凄、嘶、飞”四韵语,将伤离别的悲思摹况在人物、马儿上,这样的动作与声音摹绘,确实把离别凄然之情给具象化了。齐微韵里一连串的[i]的韵尾(发音时张口度最小),属不铿锵的细音,是自然流露、不加斧凿的抑抑然之哀伤之韵。

七 结语

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因得到西方语音学系统的参照(如国际音标系统的建立),因而其研究水平有所提升,音韵知识得以更新,以至于有韵文学作品的语言、语音层面的探索,也相应得到进步与发展的空间。以欧阳修《长相思》《蝶恋花》词组为例,虽缺乏原来宋代供唱的曲谱,但通过声韵学的知识,其赏析应可跳出纯文字内容“无声艺术”的鉴赏。本论文以“汉字古今音资料库”中王力中古音值系统标出《蝶恋花》与《长相思》的中古读音,尝试找出这两组词作里的音韵律的奥秘:发现若从其音韵对偶、音高、音长、辅音布置、元音与鼻音韵尾、音色安排的角度来赏析它们,则它们文字上的音乐性是显而易见的。词的内容大意,加上音色/韵脚的特别安排,它们即使丢失了供唱的原来乐谱,但仍可管窥其“声情并具”的一面。

欧阳修是否在作词之前就已安排好所有音韵美与音乐性的设计?答案是否定的。创作之人很有可能就是凭感觉,下意识地蹦出顺口的字句,就写定下来。笔者以为:如果赏析者能用声韵学知识、语音分析法具体说出有关词作的音韵美,甚至可以运用声韵学的知识,为有关字词在现代吟/朗读方面选择合宜的读音(如:“柳绕堤”句的“堤”字,应念作平声;“泪眼问花花不语”句的“语”字,应念作去声;“雨横风狂三月暮”句的“横”字,应念作去声等),那何尝不是扩大鉴赏欧阳修诗词美的一扇管窥之牖?欧阳修诗、词、文各体兼备,俱极其工;然而他在词领域的开拓之功,历代评价重视度不够,他的词上承花间,下启两宋,在词史发展主轴上仍属承前启后重要的环节,《蝶恋花》《长相思》的音韵艺术可见一斑。

猜你喜欢
平声重修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
学分制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重修问题探究
行唐方言平声调值分析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重修教学探讨
独立学院学生重修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蝶恋花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重修现状分析及思考